梅山:山名地名考

李光明

<p>20年前,有个人写了篇文章叫“梅山脚下竞风流”。一见这标题就令人犯疑:新化的梅山在哪儿?它到底是一座山的山名还是一个地方的地(域)名?至今,还有一些人不明白。</p><p><br></p><p>比如安化有人提出,梅山就是雪峰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与依据。按此逻辑,梅山文化即雪峰山文化,梅山武术就是雪峰山武术,梅山地区应当就是雪峰山地区,小说中的梅山六怪肯定也必须改为雪峰山六怪。以此类推,梅山山歌毫无疑问就是雪峰山山歌,新化上梅古城应当为上雪峰山古城,安化梅城肯定就是安化雪峰山城。这既搞笑又让人根本无法接受。</p><p><br></p><p>新化有人提出,新化大熊山才是史书中的梅山,证据来源于“黄帝登熊山”“ 蚩尤屋场”等。涟源有人不服气了,坚持认为梅山就是龙山。其依据来源于宋代欧阳识诗句:资水西来兼邵水,龙山横鹜际梅山。其实仔细解读此联,这对仗联中的梅山依然是地域名词,可以确定龙山只不过是一座横在梅山与邵阳、湘乡三地分界的界山:龙山之东湘乡地界,西为邵阳地界,龙山之北乃梅山地界(古安化),并分别发源两条支流涟水与邵水,七分入涟三分流邵,涟水向东经湘潭汇入湘水,邵水向西在邵阳汇入资江。</p> <p>冷水江人也坐不住了,站出来提出另一观点,金竹山才是真正的梅山。金竹山古名太主山(太主即大主、大王、太王,峒主梅王苏甘就是),今有太主山居委会、土株煤矿(土主,梅山土司王)。太主山东麓岩口为梅山苏氏发祥地和梅王苏甘出生地、葬地及梅王宫殿等遗迹,西麓又是张氏聚居地,为梅山教张五郎、抗元义士张虎的活动场所。杨源村还设有梅山总坛,张氏从事梅山道教、师公的人皆师从于此等,也不可否认太主山古时作为梅山的行政区域中心,以太主山为大本营是梅王发号施令的大后方与根据地,亦不反对张五郎是梅山猎神,也认可黑虎教张虎是梅山武术的创始人,似乎太主山就是古梅山好象理由更充分。</p><p><br></p><p>最后,又有人搬出嘉靖版《新化县志》,方志中有梅山的描述:梅山亭在“梅山治南四里”,大概位置就在今新化火车站附近。这是他们没有读懂“梅山治”中的这“治”字。治,是指旧时地方政府的所在地,通称为“县治”,“梅山治”指的就是指梅山这个地方的政府所在地(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所在地即新化上梅镇)以南四里,不是指梅山这座山在县城南四里,而是指梅山亭这一亭子位于县城南四里。</p> <p>一、全国有哪些叫“梅山”的山名(来自百度汉语搜索)</p><p><br></p><p>1. 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境。传说为汉代梅福隐处之一。宋陆游《梅子真泉铭》:“距会稽城东北七里有山,曰梅山。山之麓有泉,曰子真泉。”子真,梅福之字。宋陆游《朝中措》词:“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鶯天。”</p><p>2.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县境。相传为梅福赏游处。《清一统志·浙江··宁波府》:“梅山:在奉化县南三十里,旧志谓梅福尝游此。兀立众山中,峯峦奇秀,北环大溪,下有龙湫。”</p><p>3. 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山上多梅,传为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和州》:“梅山:县(含山县)东南五里,山多梅树,俗传曹操行军,指梅林以止军士渴处也。唐天寳中,改曰栖隐山。”</p><p>4.山名。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境。传说为梅福隐处之一。《清一统志·安徽·庐州府》:“梅山在舒城县西五十里,上有梅仙洞,汉南昌尉梅福弃官后隐此,亦名梅福山。”</p><p>5. 山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境。《清一统志·安徽·池州府》:“梅山,在建德县西南十里。宋时僧志南居之,朱子访至山中,与之倡和,为书;‘普门’二字刻於石壁。”</p><p>6. 山名。在安徽省金寨县。1956年在这里建成梅山水库。</p><p>7. 特指扬州梅花岭。上有明史可法衣冠冢。清秋瑾《宝刀歌》:“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p><p>8. 山名。在湖南省新化县、安化县间。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者称下梅山。《宋史·神宗纪二》:“﹝熙宁五年十一月﹞ 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p> <p class="ql-block">二、湖南新化、安化的梅山是个地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地名?地名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特定的主位、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从以上第8条可知,位于新化与安化的梅山不是特定的某一座山,而是一个地方的地名,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唐末宋初的170余年的史籍中,它的地域范围包括雪峰山东麓北段的上、下梅山,也是一个对大西南广大少数民族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是瑶族、土家族等族群起源生息之地。从“文化”这个角度看,它覆盖了湘西、湘南、大西南甚至整个长江以南的广阔区域,其核心区域应当还是落在湘中梅山。(摘自《梅山地域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史·蛮夷传》中这样记述:“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潭州,今长沙),南接邵(邵州,今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沅陵),其北则鼎、澧(鼎州,今常德),而梅山居其中。”《宋史·蛮夷二·梅山峒蛮》:“于是遂檄谕开梅山,蛮瑶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东起宁乡县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砦,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以上史料记载可知,梅山是地名,不是山名。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地名,作为存在于史书古籍中的地理名词或地域名词。梅山峒地域边界分明。符合地名的三个特定要素,即特定的主位、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时间。</p> <p>三、北宋开梅山</p><p><br></p><p>宋熙宁五年(1072)开梅山,始建新安二邑,新化取之“新归王化”,意即新开王化之地,取安化名为“人安德化”,即人民安宁而施以德化。梅山一分为二,上梅山新化属宝庆府,下梅山安化归长沙府。用现在专家学者们的的眼光看,梅山领土范围包括现今的安化、新化、冷水江、涟源全境,以及新邵、隆回北部等边境地,腹地依然指古新化和古安化境内,好比中原王朝中独立的国中国“梅山国”。</p><p><br></p><p>大宋王朝为开疆拓土,几次大规模对梅山地区用兵,后由梅山苏氏梅王苏甘纳土臣服归降北宋朝廷,梅山蛮民(如苗瑶侗壮等南方少数民族)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近距离逃跑到湘西湘南边远山区,远距离逃到两广和云贵川深山老林,再更远一点就逃往东南亚泰国、越南、缅甸或渡海迁徙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外。总之,梅山峒蛮后裔被迫离开梅山家园故国之后,分布于世界各国,象吉普赛人一样成为了没有国家的族群。</p> <p>四、梅山是蚩尤后裔的精神家园</p><p><br></p><p>海外华人华侨称中国大陆为“唐山”,唐山指大唐江山,并非河北唐山。国外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外籍华人回中国叫“回唐山”。世界功夫巨星美籍华人李小龙1971年主演过一部电影《唐山大兄》,故事发生在泰国。其实历史上的“唐山大兄”确有其人,原型是广东客家人下南洋,漂洋过海来到泰国,姓陈,专门维护华人的利益,故被当地华人尊为“唐山大兄”。而河北省唐山市地名来历可追溯到唐朝,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某日行军曾屯兵扎营于一座山上,此处后来成为今天的唐山市。如果说海外某一老华侨说要回唐山看看,那么大家都知道,他想中国了,想回中国走走。这里的唐山就是特指中国大陆,并非河北唐山,更不是唐古拉山或其他的某座大山与山峰。所以,梅山与唐山也是同样的道理。“华人忘不了唐山,苗人忘不了梅山”。</p><p><br></p><p>梅山也叫苗山。蚩尤部族后裔被迫逃离梅山之后,有的远逃海外,但苗瑶遗民仍然恋恋不忘他们心中的圣地“梅山”,“梅山”与战神蚩尤永远印记在他们的心中,总想有朝一日重新回到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重新回到梅山故土,因为梅山永远是他们心中的故国和家园,是蚩尤后裔的根据地与大本营,是他们心中的根。</p><p><br></p><p>如果有泰北苗族一老人说要回梅山去看看。他老人家到底是去浙江梅山还是安徽梅山呢?或去新化县南的梅山亭?答案都不是。他心中的梅山仍然停留在唐宋时期的梅山。当然,最多他可能来新化、冷水江,或者去安化、涟源,也可能是新邵、隆回等地。绝对不可能无理由地去大熊山、雪峰山、龙山、金竹山攀登寻找他的精神家园。梅山其实就是南方少数民族心中的象征与图腾,是一种精神信仰和家国情怀,永远挥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