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时候,奶奶常给我念一首民谣:阳城县出南门,四十五里驾岭村,东头是铁匠,西头是油坊,青石街道一里长………。驾岭村是我奶奶的娘家,她从这里嫁给了八里之外护驾村的我爷爷,奶奶想念家乡时常常自言自语念着这首民谣,寄托自己对家乡无穷的思念。</p> <p> 这就是我奶奶嫁过去的村子</p> <p> 孙子 儿子 和我在村口留念</p> <p> 孙子 孙女 儿子 和我在村口合影</p> <p> 孙子 孙女 儿子 女儿 和我</p> <p> 全家人村口留影</p> <p> 我的小孙子今年十三岁了!今年正月原夲想按当地风俗热热闹闹给他“开锁”,进了腊月把酒店都定好了。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这一计划。后来我在给小孙子十三岁的美篇中承诺今年要带他回老家看看。</p><p> 庚子年立夏前一天,我携全家十余口人浩浩荡荡驱车来到了我们先祖的居住地一一阳城县驾岭乡护驾村。了解当年先祖的生活历史,让十三岁的孙子寻根认祖,知道自己是那里人?祖先是谁?祖籍在那里?</p> <p> 寻找老宅的路上</p> <p> 远望老宅</p> <p> 这是老宅的外貌,一家人合个影吧!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哪!</p> <p> 走在先祖走过的路上</p> <p> 老院老宅</p> <p> 老宅大门</p> <p> 老宅门洞</p> <p> 先祖居住之屋</p> <p> 这就是祖籍老宅!残墙断垣的砖瓦在风中散落,荒草之间处处隐匿着岁月的苍凉!祖籍老宅的具体年龄我无法知道,估计也在百年以上历史了。从残断的墙壁,腐烂退色的木门,还有岌岌可危的门洞和己经塌陷的房屋,不难看出老宅曾经的风光和饱经的风霜。我想不到,在这座老宅里住过多少代祖先啊?总之,一个院落的年龄恐怕比几代人的寿命都要长。</p> <p> 对于老宅的过去,对于老宅经历的风风雨雨我知之甚少。因为在我爷爷那辈起就投身革命离开了老宅。我出生在河南济源,我对老宅的记忆是支离破碎的,但有一件事至今还记得的比较清楚:四、五岁时,爷爷曾带我回过老宅,那时我的曾祖父还在世,但眼睛己经什么也看不见了。爷爷和曾祖父大声说,这是你的重孙啊!就在我们现在照像后边的那个小黑屋里,曾祖父在我头上摸来摸去久久不肯放手。我影约感觉到曾祖父高大魁梧,因我几次努力抬起头都没看到曾祖父的脸。</p><p> 后来,我三爷爷去世了(我爷爷的弟弟)我和母亲回来办理三爷爷的后事,当去到祖坟安葬时,看到先祖的坟墓由于年代己久都塌陷了。有的露个大洞里面的棺木依稀可见,我和母亲心里十分不安,安葬完三爷爷后,给我们在村里的一家人国柱哥畄了一些钱,请他来年清明把塌陷的祖坟修补一下。三爷爷去逝后房子无人居住交给了村里。从那时起,近三十年了我在也没有回过老宅。</p><p> 2018年的春天,我在北京做了个手术,回来后母亲说我爷爷也得过这个病也做了手术,母亲说这是隔代遗传传孙不传子。夲来我还有些思想包袱,母亲这么一说我倒想开了,这是祖宗遗传这是天意啊!谁也没办法怨谁也没用!从那时起我不知怎么对祖籍老宅的思念越来越强,为什么呢?现在我也说不出个什么理由!即然没理由,那就是冥冥中的先祖缘份在牵引了。今年我孙子正好十三岁了,这种想法愈发强烈,带全家带孩子们回趟老家,看看老宅,认认祖宗的生活之地,有生之年和祖籍老宅再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和祖籍先辈再有一次心灵之间的会晤!</p> <p> 此时此刻站在老宅院中的我和大家一次次合影留念。昔日静静的老宅顿时热闹了起来。老宅前世是生话,今日是情怀,老院老宅承载了几代后人的记忆,是中国人家文化与情感的积淀与平台。先祖回眸微微笑,薪火相传有后人,今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无论身在天涯海角,但心属祖籍不忘老宅!</p> <p> 凝望老宅,我突然感到了有一种悲壮的力量和另一种说不清的情感瞬间将我包围。我环顾四周却不知什么时候早己眼泪朦胧。多少年来,凋零、疲惫、孤独、战火和暴风骤雨使老宅经历了太多太多!先辈们走了,老院老宅从来就没有寂寞过!因为在寂寞孤独的背后,老宅的手中握住了另一种繁华热闹的牵引。夏雨冬雪一样是天上的泪花,春花秋叶同样是大地的美丽,老院老宅一定是它后辈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魂牵梦萦的地方。</p><p> 此时此刻,面对老宅,遥望中华山,我又冒出了一个想法:十年后我孙女十三岁时,只要我还健在!不管那时老宅在或不在,我都要带孙女回来,在看一眼那时的老宅或老宅的位置,再上中华山敬祖烧香!</p><p><br></p> <p> 走出老宅,踏上去中华山的路我的心情慢慢平静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