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提到江南水乡,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一个古韵绵绵、河水潺潺的地方。上海周围名气比较响的有<b>周庄</b>、<b>锦溪</b>、<b>西塘</b>、<b>乌镇</b>等,那里的粉墙黛瓦,那里的小桥流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据学生告知,在无锡附近则有一个相当“低调”的古镇,低调得鲜为人知、游客甚少。它就是【荡口】,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镇,曾经非常繁华,素有“小苏州”的美誉。</h3> <div>古镇位于无锡市东南的【鹅湖镇】境内,是【鹅肫荡】的口岸,故名【荡口】。古镇距离上海约130公里,是一座拥有湖光水色、飞檐翘角的江南水乡。 疫情之下,闷在家中无所事事。烟花三月,万物复苏,想嗅闻春的气息,沐浴春的阳光,乘驾春的清风,追寻春的足迹,于是乎,就有了这么一次想走就走的荡口之行。</div> <div>古镇门前,高耸的牌坊四柱三门二层翘顶,雄伟壮观。正中镌刻“荡口” 二个金光闪闪大字,两侧石柱镌刻一副对联:“孝镇义庄吴韵千年钟荡口,高才绝技群贤一脉出鹅湖”,由<b>李志川</b>撰写,当代著名雕塑家<b>钱绍武</b>所书。侧柱也有一联:“荡润延祥,德水泱泱连伯渎;口衔丁舍,仁心晔晔照濠湖”。</div> <h3>牌坊背面横额镌刻“仁里义坊”,出自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精通诗、文、书、画‘四绝’的全才<b>文徵明</b>(1470~1559)手迹。两侧石柱楹联为:“人文名镇,人才济济,人杰俊髦闻四海;义善福邦,义誉昭昭,义行仁德式千年”。 </h3><h3></h3> <div>验过随身码之后,无需购票就可以进入古镇。跨过【千虑桥】,可见【一得榭】。这里是古镇景区【花笑池】最佳赏景处。“一得”系华氏始迁祖<b>华贞固</b>所书,取自家训《虑得集》中“千虑一得”之意,与“千虑桥”相互呼应。华氏迁居<b>荡口</b>二十余代,崇孝重教,因虑而得,故源远流长,代代兴旺。</div> <h3>水榭内正中有一道照壁,“荡口”二字由明代江南第一才子<b>唐伯虎</b>所书。</h3><h3></h3> <h3>照壁背面“源远流长”四个字刚劲有力,系华氏在<b>荡口</b>繁衍的先驱<b>华贞固</b>所书。</h3> <h3><b>一得榭</b>正面对的这片水池为【花笑池】,是古镇中最大的一片景观池塘,<b>花笑池</b>中的花通华,笑指的是<b>唐伯虎</b>和<b>秋香</b>的“三笑姻缘”,可见这些历史传说早已融入古镇的建筑之中,一点一滴皆为情,一砖一瓦皆为义。<br></h3> <div>在<b>花笑池</b>南边有【游船码头】,游客可在此乘船走水路游览古镇。<b>荡口古镇</b>历来就是江南繁华的水运码头,站立此处,依稀可见昔日的繁荣景象。</div> <h3>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镇人讲究孝义和礼让,尤其是孝道在这里体现得更为明显。从古至今,<b>荡口</b>这儿就出了许多孝子,汉代有<b>丁兰</b>,晋代有<b>华宝</b>,元末有<b>华幼武</b>,明初有<b>华贞固</b>。<br></h3> 得益于秀丽的鹅湖孕育,<b>荡口</b>又是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地方。在明清两代,这个小镇就出了进士37名,可见这里的文风之盛,人杰地灵了。当年华氏一族在江南算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富甲一方,可以说对<b>荡口</b>的影响十分巨大。 <div>此外<b>,荡口</b>还走出了铜活字印刷鼻祖<b>华燧</b>、翰林院学士<b>华察</b>、近代科学先驱<b>华蘅芳</b>、《歌唱祖国》词曲作者<b>王莘</b>、漫画大师<b>华君武</b>、国学大师<b>钱穆</b>、中国力学之父<b>钱伟长</b>等一大批名人。初来乍到,我先从古镇人文景点走起,尽管受疫情影响,室内展览不对外开放。</div> <h3>这是古镇景区仓河北街上的【华蘅芳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b>华蘅芳</b>(1833——1902),清末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洋务运动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里面陈列的展品展示了华蘅芳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华蘅芳故居”由钱伟长所书。</h3> <h3>这是【钱穆旧居】,由于巷弄实在太小,只能拍个旧居的牌号了。<b>钱穆</b>(1894——1990),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位士大夫”。自幼因求学,其父母以孟母择邻的方式,慕名而来荡口读书。这是将他们当年租住的王家祖宅(1903——1906)作为旧居,展陈钱穆生平事迹和他在荡口童年生活、学习和成年后在荡口教书工作的经历。</h3><h3></h3> 这是座落于北仓河杨家弄口的【王莘故居】。<b>王莘</b>(1918——2007),无锡荡口人,是人民音乐家、作曲家、《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也是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馆内分“歌起荡口”、“歌声引路”、“歌者不息”三个部分,向游客全面展陈王莘生平事迹和展示《歌唱祖国》动人旋律之魅力。<br> <h3>这是【华君武故居】。<b>华君武</b>(1915-2010),是我国著名漫画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故居一楼介绍了华君武在上海、延安、东北以及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经历,展陈了华君武漫画一生的代表作品。</h3> <h3>这里是【钱伟长旧居】。<b>钱伟长</b>(1912~2010),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h3> <h3>这是古镇的【荡口书香世家】。与其它古镇尤为不同的是,荡口古镇由传统农作走向近代农商的历程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荡口人那种“以科学强国、以实业发家、以文化怡情”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精神。</h3><h3></h3> <h3>这是古镇较为出名的【华氏义庄】,是江南地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清乾隆七年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创建,其赈灾扶贫、义塾助学等公益活动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和文教事业,曾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h3><h3></h3> <h3>这是古镇的【荡口巡检司】,其职能是治安巡逻、防盗抓贼,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大门前石阶旁的两尊石狮威风凛凛,两边约一米高的石柱是栓马桩。巡检司左侧的两块石碑斑驳陆离,上面分别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讼杖五十,司法条例开诚布公,违者必究。</h3><h3></h3> <b>荡口巡检司</b>对面是【古戏台】,每逢佳节,各种戏班子会请到这里轮番登台出演。十分有趣的是,一边击鼓申冤,对簿公堂;一边低吟高歌,飘袂舒袖。各唱各的调,各演各的戏,想必都是普罗大众的世态人情罢了。 这是位于义盛桥北岸的【关帝庙】,原名<b>义盛庵</b>,由举人<b>华祖勤</b>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上世纪八十年代毁于大火,后修复重建。庙内设<b>伽蓝殿</b>和<b>三圣殿</b>,伽蓝殿内供奉关公,关平与周仓;三圣殿内供奉的是药师佛、日光和月光菩萨。 <h3>近似<b>乌镇西栅</b>的开发模式,十几年前,政府买断了荡口古镇,把原住民全部迁出安顿。然后,充分利用古镇的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的生态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为一体,独具水乡风韵、体现明清风貌的江南古镇。</h3><h3></h3> <div>修复完善后的湖荡、河浜、桥梁、舟楫、水池、水榭、水埠以及丰富的地方物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环境,呈现出一幅亲水文化的美丽画卷。</div> <h3>接下来浏览一下古镇的桥。这里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小桥流水、环境幽雅。穿镇而过的【北仓河】全长1200多米,河上架有28座形态各异的桥,有拱桥、平板桥、木架桥、廊桥等,这些桥梁演绎着荡口人积富为民、行善积德、造福桑梓、崇尚孝义的生动故事。桥名大多与农家生活和宗教信仰有关,遗憾的是无法找到这些桥梁的建造年代和历史。</h3> 这是古镇的一座廊桥——【文昌桥】。<div><br></div> <h3>这是单孔石拱【耕读桥】,因古镇华氏晴耕雨读,诗礼传家而得名。</h3> 这是单孔平板【义盛桥】。 这是五孔平板【延祥桥】。 这是三孔石拱【如意桥】。 这是单孔石拱【花颜桥】。 这是单孔平板【忠佑桥】。 这是单孔石拱【永安桥】和【迎福桥】,双桥联手,畅通无阻。 这是【卖鸡桥】,石桥堍,木桥面,木栏杆,或许是居民买卖鸡鸭等家禽的地方。 这是单孔平板【卖鱼桥】,因古镇居民都在此买卖湖鲜而得名。 这是单孔平板【孝义桥】。 这是【太平桥】,石桥堍,木桥面,木栏杆,始建年代不详。1900年,乡贤华鸿模对桥进行了全面修缮。现存有桥联两副,西侧为:“<font color="#ed2308">前庚子人后庚子年主意改建,昔用木架今用石叠永抵中流</font>。”东侧为:“<font color="#ed2308">桥号太平愿四境民康物阜,河分馨清看两图麦秀禾肥</font>。” 看完桥,再来逛逛街吧。这是南北走向的【文昌街】,十分宽敞大气。 这是东西走向的【北仓街】,两边的商铺林立。 商品繁多,顾客甚少。 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店铺大门紧闭。 茶楼栈房,无一例外。 唯有店员,互相走动。 无人问津的商品。 凄凄惨惨的生意。 门庭冷落的街市。 门可罗雀的商铺。 空无一人的长街。 这是一条悠长的【雨巷】,各种图案的雨伞倒悬在空中,平添了些许江南烟雨的韵味。 <div>流淌千年的仓河。</div> 万籁俱寂的河道。 <h3>平静清幽的河水。</h3> 空旷闲置的码头 举目无客的栈房。 顾影自怜的水埠。 日渐式微的茶楼。 <h3>静谧深幽的水巷。</h3> <h3>伴水而生的村民。</h3> 傍水而筑的民居。 小桥流水的人家。 清丽婉约的岁月。 如诗如画的时光。 <div>祥和安泰的荡口。</div> 别有韵味的水乡。 <h3>夜幕降临,古镇寂静得你不敢在巷中行走,除了几盏昏黄的路灯之外,一片漆黑世界。</h3> 好在有十五的月亮,让我壮着胆子在桥上河边、屋前巷里走东闯西,寻觅光影的融合。 几盏红灯笼悬挂在这排民居的屋檐下,增添了巷弄的暖色基调。 月亮和灯笼交相辉映,难得益彰,特别是疫情之下,你可以尽情拍摄。 这边的路灯格外开恩,把十米开外的建筑和道路都照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的世界,只要心里点着一盏灯,周围就是光明的一切。 夜已深,人已静,唯有路灯伴我行。 月朦胧,街朦胧,我执相机走西东。 门已关,店已空,小路悠长任我走。 月亮走,我也走,走东走西在荡口。 <h3>黎明即起,漫步古镇。</h3> 恬静河道,春眠排屋。 暖阳晨曦,跃然岸上。 寂寞烟火,无尽惆怅。 红肥绿瘦,粉墙黛瓦。 亭台楼榭,尽显古韵。 驳岸河埠,船只往来。<br> 摄影采风,模特添彩。 <div>桃红柳绿,春意盎然。</div> <div>静谧幽雅,水绿如蓝。<br></div> 禾田桑湖,烟波遥映。 一条空巷,冷暖世界。 <h3>铅华落尽,花褪残色。</h3> <h3>千年流芳,百年传奇。</h3> <h3>秀美富丽的观音兜。</h3> <div>瑰丽绝伦的马头墙。</div> 清洌的河水孕育了江南水乡的万物生灵,沉淀了荡口古镇的历史文明。 <h3>如果你喜欢微风清爽的村落,如果你钟情如诗如画的水乡,那么<b>荡口古镇</b>一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h3> <h3>在这里,最适合的方式就是放空自己,在古镇长街深巷徜徉,看沧桑的遗存,或乘一叶扁舟在水乡河道桥下晃荡,观历史的变迁。</h3><h3></h3> <h3>这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一个值得发呆的地方,一个来过还想再来的地方。</h3> <h3>走在<b>太平桥</b>上准备打道回府,突然发现船码头划来一艘游船,期待新一天的游客吧,遂拿出相机拍了一张,添加一点<b>北仓河</b>的动感和色彩。</h3> <h3>有人说古镇是一种情感,它可以在脚底下、在眼睛里、在舌尖上、在相片中、在脑海里,如春花夏雨、秋叶冬雪,周而复始地缠绵在你的心底里。又如草长莺飞、蛙鸣虫啁,自然而然地萦绕在你的思维中。曾几何时,乌篷船载水乡韵,石板路蹭古镇情,一个游客目之所及、梦在心中的美景,便是<b>荡口古镇</b>寂寞烟火的感受。</h3> <h3>最让人享受回味的就是这里晨光微曦的元素,清新自然的分子:阳光撒下的缕缕淡黄,春风吹来的阵阵花香,温暖又醉人。疫情仍然严峻,古镇依然寂寞,我们心中却充满着希望:新冠病毒一定会消灭,荡口古镇必然会繁荣。</h3><div>谢谢观看!</div><div>2020.05.06</div><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