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行旅

雁蕩山人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精美圖片來自網絡)</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江門</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二0一一年深秋,山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車,離開了金陵,離開了讓人糾結的秦淮河畔,開啟了江門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高塔嚮曙</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山人住南京電視塔南旁邊)</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天還未明,煌煌夜城,三秋風清。別秦淮柳岸,辭石頭之城。莫夜茫茫,步自國堂,街燈環人,影亂無章。觀秦淮河水,北流活活,誦自清文章,槳聲燈影。俯阿妮霓虹</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秦淮河畔阿瑪妮歌廳)</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閃爍流螢,聞夜場歌聲,商女後庭。隔岸柳笛聲猶在耳,釣船垂綸自詡太公。煙水籠紗,一冬一夏;花謝花開,春去秋來。夕陽素月,四百日夜;夙興夜寐,金陵一夢。俱往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白龍乘風,千里而逝。三千江山,一日之間。朝發煙雨六朝之古都,夕至嶺南五邑之僑鄉。海陵漸遠,紅粟滿畈,江浦漫漫,白湧碧翻。橫看皖南之民居,幽闃遼夐;縱馳江漢之平原,浮光掠影。黃鶴一瞬,赤壁倏然,逐千湖之國,對潢污行潦,秋水共長天一色;君山勝景,岳陽樓畔,攬八百洞庭,看芙蓉夕輝,落霞與孤鶩齊飛。碣石瀟湘無限之路</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春江花月夜句),</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少人多石子厚楚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子厚,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嶺一過,萬品奇木,盈視駭矚,盡是南國風物;嶺海之間,他鄉異客,閉目充耳,皆為蠻夷語言。於乎!人生蹉跎,長路漫漫,又添索然一段。</span></p><p> </p> <p class="ql-block">  想我一日之間,奔走不暇,自晨至暮,海角天涯。早五點,自草場門坐公交至鼓樓,五點半,自鼓樓搭地鐵至南京南。七點,自南京南坐動車至武漢,十點又公交轉武漢南(武昌),十一點,自武昌至廣州高鐵站。下午四點,又坐廣州南至江門城鐵,晚六點達江門站。 行車勞頓 ,又多周轉,長途奔波,疲憊不堪。</p> <p class="ql-block">  出站口,有數名接站人員舉牌接人。山人反復搜索諸牌,未見有山人姓名。忽見一先生,舉流動字幕手機指示,好像看到自己名字最後一個字,待字幕又出,看到滾動字幕上山人全部名字。山人歎惋,手機竟有如此功能,便舉手示意。因為,事先有通話,一開口,雙方便互知。雙方都認為和自己想象中的對方不一樣。憑電話聲音,山人將對方想象為生活中所熟悉的廣東人形象。而山人也沒有老板想象的那麼所謂老成持重的專業人士模樣。</p><p class="ql-block"> 在去往市區途中,老闆介紹了江门簡況,說江门是第一僑鄉。五十年代,周總理訪問台山市的時候,稱江门為第一僑鄉。第一僑鄉是名副其實的,比泉州僑鄉要大,江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家人或親戚在海外,老闆就是香港籍的江門人。</p><p class="ql-block"> 江門又叫五邑,由五六個縣市組成,台山就是五邑之一,台山又是美國前商務部部長駱家輝的祖籍,及祖父的故鄉。駱家輝任上曾自費帶領全家回五邑省親和祭祖。</p><p class="ql-block"> 從廣州一坐上到江門的車,整個世界髣髴變了,感覺徹底的如入異國他鄉之境。打電話,講話的全變味了,滿車廂的廣東話,在這裡,講普通話倒像少數民族了。</p><p class="ql-block"> 一塊兒在廣州站下車的,原本在高鐵上也講普通話的,一轉車,搖身一變,全變成講廣東話的廣東人了,嗚哩哇啦的,一點聽不懂了。本國語言一點都聽不懂,是遺憾的。這個不行,山人立志要趁此機會把廣東話學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海話,南京(江寧)話,杭州話山人講的不好,聽也還是沒問題的。山人還是有點語言天賦的。日語,英語,以前也都能和老外講上幾句的。當年鄧小平訪美,山人還在上中學,看卡特總統電視講話,竟能和卡特總統的翻譯楊梅女士搶著翻譯,山人試著同聲翻譯,然後再和楊梅女士的比對,很多都猜的差不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山人的班裡祗有六名學生,四名女生,兩名男生,老師是七名,語文,數學,外語,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歷史,政治。其中,語文老師,中國地理老師,歷史老師都是民國高等師範的老師,語文老師六十多歲,地理和歷史老師已七十多歲。世界地理老師是全市教師選拔賽的第一名,調入第一高級中學。當然,英語老師更厲害,溫哥華留學的,外交部下放的,英語書本課為基本練習,主要課文是老師選編的大學教材,基本英語授課,班裡配的有電視機,錄音機。七十年代末,電視機錄音機的擁有量還是很少的,山人不管怎麼說,是享受過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應該感謝社會主義。而面對廣東話,竟然一句都聽不懂,確實心有不甘的。從現在開始,一天學幾句。</span></p><p class="ql-block"> 和老闆說了,老闆說好。說廣東話叫白話,也就是我們廣東的普通話,還比較好學一點,我們江門話是地方廣東話,廣州人也是有很多聽不懂的。先學“江门”二字。江字發音和普通話不一樣的,門字差不多。江字挺難發音,到現在都發不好,是‘鋼’和‘工'的合音。山人學發了一下,老闆說不對,你講成“工門”了。山人又念了一遍,老闆說,門字發音發成“moon”了,音發長了,發成了月亮。“月亮”?山人馬上明白,老闆英語可能不錯。後來聽辦公室主任講,老板會講英語。山人再發音,老闆哈哈大笑,說完了完了,我們美麗的江門變成“gang門”了,大家聽完,頓時也才一下明白,隨著一陣大笑。老闆說,你就講普通話好了,我們江门人都會講普通話的,你就講普通話,我保證在江门暢通無阻。</p><p class="ql-block"><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遠望街邊成行的葵樹,山人問老闆,那個是椰子樹嗎?老闆說不是,是葵樹,叫“散尾葵”。</b></p><p> 在山人印象裡,“散尾葵”是花木市場栽在盆子的那種,有兩米多高,山人挺喜歡,儘管不會養,也還是每年要買一次養的,然後放在公司過道裡和車間門口裝點一下。每每心情不暢,遇到難題,發現添一些新的花木就會有所改觀,長此以往,新的花木就成了山人的強心劑。</p><p> 每當門口放些新的花木,館長就要過來欣賞一下。祗有這時,他纔會放下架子,像木偶人走路的樣子,踅步過來,摸摸花葉,看看花莖,還會嘿嘿笑幾下,舌前發音的那種無錫味道的像假笑一樣的笑。看出他掩飾不住的,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愛花之心。從愛花之心來講,可算同志者,可心中深處潛藏的那種不可調和的隔閡是抹不去的。知道他想要,山人就是佯裝不知。</p><p> 館長是無錫人,復旦大學歷史係畢業,學的是亞非拉歷史。談到亞非拉,他能吹上三天三夜的牛不收手。然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卻有點傻傻的搞不清楚。然後,也不知是羨慕還是心理發酸,操著滿口無錫口音講到,小王啊,這都是熱帶名貴花木,很難養的,你會不會養呀?過一段我就看你扔掉一批,你這是害性命的,不花錢呀。山人講,平生自是愛花人,最大的遺憾就是不會養,養不活,屬於愛之太殷,懮之太勤,而又害之太深的那種人。</p><p> 養花人告訴山人後纔知道,是山人天天澆水太勤給害死的。養花人教山人,寧讓旱死,不讓淹死,以後不澆水了,就讓他旱死。</p><p> 知道館長喜歡花,又舍不得錢買,就故意逗他。有一年過年,山人為緩和氣氛,佯裝拍馬屁,給辦公室主任以上領導一人一盆送到家,沒想到一人百十來塊錢的花費,竟然打發的個個高興的屁顛兒屁顛兒的。特別是館長,看到翠綠的散尾葵往家裡一放,樹太高,樹梢被房頂折彎了下來,這樣反倒好,滿室頓感郁郁蔥蔥的,大有使他蓬蓽生輝的感覺,給他節日氣氛增添不少,高興的就像他說的,高興死了,高興死了!這個人的講話有毛病,是一高興就要死的那種。反過來又拍山人馬屁,說王這麼忙,還有如此雅興,王可以做個儒商了。實際他內心對山人是別有幽情暗恨生。因為,山人和市裡四大班子頭頭關係都很好,四大班子經常來參加山人舉辦的文化活動,他心裡不滿意,卻還搶著替山人接待,拿出他們家鄉帶回的他自稱最正宗的碧螺春親自為四大班子沏茶。加上市委宣傳部張部長又是山人的老鐵,山人的車,也就和部長的車一樣,離市委近,沒事就晃過來,想到哪兒,說走就走。而且是隔不了三兩天,就要喝一場,三日不見就想的那種關係。頂頭上司和山人鐵哥們兒,他心裡能好受嗎?</p><p> </p> <p class="ql-block">  當然,得申明一下,宣傳部長很清廉,儘管是哥們,遇到出錢的事就說,親兄弟,明算賬,起碼本錢要出,這是他的原則。即便是喝酒喫飯他也會說,雖然哥是死工資,你有活錢,你出大頭,哥出小頭,該哥出的,哥一定要出,哥不能讓你出力又出錢。你就祗管放心大膽做事業,哥給你站崗放哨,誰敢刁難欺負咱,哥給他做思想工作。真是既有原則又是好哥們兒的好老哥。</p><p class="ql-block"> 哥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上台是偶然的,下台是必然的,當官是暫時的,朋友是永遠的。老弟既會做生意,又講哥們義氣,即便哥下台,哥相信你也會是哥永遠的朋友。這纔叫朋友。</p><p class="ql-block"> 退二線時,部長哥囑咐山人說,老弟,你文辭不錯,給哥寫首詩詞把哥總結下,說哥工作幾十年,都是一場空,哥把一切都交給共產黨了,自己的願望初衷都給遺忘了,哥小時候就喜歡畫畫,特別是喜歡畫荷花,小時候哥家門口就是個荷塘,哥沒事就看荷花,有時會拿個樹枝照著荷花畫,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哥以後也清閒了,決心重操舊業,畫荷花,實現我少年舊夢。山人聽後說,兄長放心,基本構思已經有了,給你作《臨江仙》一曲,成稿後,讓山人師爺書寫,然後裝裱奉上。第三天,山人告訴部長說,沒征得兄長定奪已裱就,請兄長過來過目,因為在我這裡裝裱容易,若不合時宜,再寫再裱都不算啥。其詞曰:<b style="font-size:20px;">少年家居池塘東,慣看荷翠花紅,最愛朝霞夕陽中,雨蓋滾清露,晚風香朦朧。 宦海泛舟幾十秋,推杯換盞皆空,何似舊時畫蓮蓬,沙岸初臨池,竟風情萬種。</b> 部長兄看完說,正合吾意,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知我者,兄弟也!</p><p class="ql-block"> 山人也是第一次聽說並見到這種像椰子樹一樣的“散尾葵”樹。此樹與彼樹是一個品種呢,還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是花木市場賣的是樹苗呢,還是這是長大後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呢?山人虛偽,怕被說孤陋寡聞就沒再繼續追問,至今遺憾。這是山人一下高鐵進入江门市區的第一印象,也是山人感覺到耳目一新的第一眼南國風光。</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高大的散尾葵樹</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過了一座大橋,老闆說要到開發區吃晚飯。山人來之前,已把所到之地地圖路線牢記於心,以高鐵站為起點到江邊公司。然而,一進市區,再到一個沒有一點概念的不知名的地方,一下把地圖印象徹底打亂了,太陽已落,連方向也分辨不出來,乾脆就不用去管它了,任由老闆的車輛轉來轉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晚宴設在江邊風景區一家海鮮城。席間,有關山人的話,講的是普通話,而其朋友員工之間就只講江门話了。老闆說要提一些裝裱知識和問題,山人自信的說,儘管提。山人並不是只懂理論和只會說的那種,是一直在實際操作著的。知行,知行,山人雖知道的不多,但知道的並能去做,大部分問題還是能夠解答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老闆儘管不會做,但從他所提問題的難度和尖銳性上看,他還是用心看了很多書和實際面臨過很多問題。如果山人只會操作沒有理論,或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話,回答這些問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裝裱的標準定制,全國差不多,主要是南北有點差異的。以地區劃分不能是絕對的,但主要差異還是按歷史階段來劃分的。所謂現代的南北差異完全是表面的,因為,總的來說,我們通常看到的作品幾乎都是民間的形式,民間形式之內的高低區別。所謂蘇滬杭的裱工精細,北方的裱工粗糙,這都是淺顯的認識。 國家單位和部門的手藝還都是很專業和很精湛的,用材基本都是尊古定製,當然和古代官製還是有一定差異。今所謂南北差異那祗是民間的所謂差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裝裱是文化,裝裱是藝術,裝裱是文化藝術的產物。所謂蘇滬杭在宋以前是東吳,吳越,不是文化中心,更談不上什麼文化底蘊,充其量祗是稻米桑蠶基地。今天所謂的南方人,很多是中原人的南遷,也就是古稱正宗華夏人,是純種華夏人後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漢魏時期已有裝裱,自唐,已設修書院(裝裱院)於著作院,由朝廷要員擔任主管監製,魏征,虞世南,顏師古,馬懷素,張龍樹,褚遂良,楊師道,房玄齡就曾擔任裝裱院主管,監製裝裱。北宋大書法家米芾裝裱水平算是我們裝裱界文化水平、書法水平最高的官員裝裱大師。根據歷史記載,書畫裝裱應是起源於漢魏以前,具體時代,無從考證。《名畫記》“晉代以前,裱褙不佳,宋時(宋齊梁陳)範曄始能裝裱。裝裱發源地及最好水平自然依從文化政治中心,當時也即洛陽長安。至宋,都城汴梁,即開封,裝裱定製即達到鼎盛時期。順序為,始於漢魏前,興於隋唐,鼎盛於大宋。“宣和裝”就是這一時期代表款式,即所謂的宮廷定製的一種。大宋時期的宮廷定制很嚴,以致什麼樣的作品用什麼樣的材料及款式尺寸都詳細到有具體規定。當然,宮廷禦製和民間還是差異很大的,這個各個時期都是一樣的。至南宋,都城南遷至臨安即杭州,文化百業也隨之南遷。儘管大宋已沒落,但文化藝術還是仍然得以繁榮和發展的。當時的都城實際是整體南遷,可謂門類齊全。今天所謂的正宗杭州人,其實很多就是古京師汴梁人。至今,杭州附近的農村還有很多自稱祖籍開封的,而且至今還有到開封走親戚和祭祖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不要以今天的洛陽長安來想象昔日的帝京。要想知道昔日帝都的繁盛,可以參考它的複製品,贗品,今天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至南宋至今,裝裱的標準定製及手藝還是得到了一些的傳承。所謂蘇滬杭文化,實際還是大宋汴梁文化的遺存。及至元明清,文化重心隨之遷移,形成今日相對的蘇滬杭裝裱和京裱。即便建國後仍然征召大批杭州蘇州裝裱工匠進京搶救遺留文物。今日北京很多高手其實是蘇滬杭籍北遷客,所謂京裱,也還是有蘇滬杭成分在裡邊的。因為歷史的原因,就整體來說,隨著傳統文化的沒落,裝裱這門手工藝術,行業水平還是普遍有所降低。今人之分京裱,蘇滬杭裝裱,是指今天這個歷史階段的劃分,意義不大,來龍去脈實際是一致的。文化起源於中原,由中原至蘇杭。因元朝不重視文化,文化底蘊還是保留在蘇杭,至大明至南京,再至北京,再至南京,再至北京,這樣,就形成了所謂以北京為中心的文化中心的北派,以蘇滬杭為中心的文化中心的南派。所以,所謂的南派、北派,其實是中華文化的悲哀,中華文化文明的散落、記憶。無論南或是北,說句爭論的話,一個蠻夷之地,一個馬背民族舊都,承載的所謂的中華文化,文明,都是“後庭花”,都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眼淚,都是“木棉的微笑”。說句題外話,定都北京,從整體上來看是遲滯了中華民族的均衡發展。王業不可偏安,還都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華的魂,自從離開中原,離開中華的心臟,都是一直在漂泊,流浪的,遞減的。祗有魂歸故里,魂歸中原,定都中原,中華民族的這顆心才會安寧。纔能糾偏中國的畸形發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所謂京裱,就是款式氣派,用料考究,配色簡明,就是宮廷格式引領的潮流,用糊厚重,硬挺,敲起來噹噹作響。今日所謂蘇滬杭裝裱,是以民間格調為主,正所謂小家碧玉,是有效的保留了傳統的做工,故做工精細,但也不是真正的傳統標準。所謂精淨平柔,一個是用功用糊的問題,另外一個和天氣氣候也有很大關係。天氣乾燥,材料不平貼,用稀糊不易做活。而南方則相反。所謂北方人粗獷,南方人細緻,表面看是這樣,實際是歷史動蕩,整體社會傳統文化素養普遍降低的原因。還又因南方受歷史變革衝擊小,傳統保留好一點的原因而已。看看今日地上文物文化遺存就知道,南方複雜的地理環境對保留文化遺存還是極其有利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夫技者,小矣,所謂技可學,藝不可學也。裝裱藝術必須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功底上,至今,有南人稱畫心四周的“距條”為“助條”的。“助”,輔也,輔助之意,輔助之條,意為加強的意思,一字之差,暴露出他們從根上理解的錯誤,偏差。“距”顧名思義是距離,這裡指拉開距離,為什麼拉開距離呢?我們知道,畫心托裱後,四周要加固要裝飾,要鑲上比畫心結實的綾絹材料,而綾絹材料的性質和畫心的性質肯定是不一致的,兩種性質不一樣的材料要結合到一塊兒,肯定收縮比是不一樣的,這樣畫面和裝飾材料會產生扭曲變形,畫就會難看不堪。古人解決的辦法就是加一根紙條,不讓綾絹材料和畫面直接接觸,有個過渡,有個緩衝。中國有句古話,叫內外有別,這是道理,包括人和物也都是這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故宮城外有條金水河,其實就是護城河,這條河就是緩衝紫禁城與城外老百姓的禁地標誌,也是安全線。鐵路,公路,國境線都有緩衝地段,就是這個道理。它會緩衝兩種不同性質的矛盾,與之結合,與之共處。而有人就不理解。山人曾給南藝學生講過這個道理,他們說,我們老師叫“助條”,我們也以為是輔助的意思。山人說,你們知道就行,學生不要和老師爭論。山人講了自己曾經在中學時期給語文老師提示念錯字的事,受到語文老師打擊。語文課有篇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毛主席說有人“哇剌哇剌”的發議論,而老師反復讀“哇刺哇刺”發議論,山人說,老師讀錯了,封口的,是哇剌哇剌發議論,老師說閉口!仍然念“哇刺哇刺”。後來上課,同桌和後排打架,把桌子打翻,山人扶起桌子,語文老師以山人上課亂跑為由卻把山人提到講台邊站講台,全班同學們都驚詫不服。下課後,同學們說,王,看你以後還敢給老師提意見嗎,這是公開報復你。所以,有前車之鑒,山人對這倆小女生特意叮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後來她們老師來了,那倆小女生說,王老師,這是我們教裝裱的老師,然後又對老師說,這就是榮寶齋弟子王老師。老師對學生們說,百聞不如一見,你們都趁此機會好好看看師傅具體的做法,有問題提一下。山人感覺,這兩個小女生可能還是把山人說的話傳給他們老師了,又看他們老師的表現,山人本想怪這兩個小女生,又覺得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緊張,也就相互默契罷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所謂標準定制,古書上羅列的都很清楚,祗是近幾十年派生出很多垃圾書籍,這個可以不管,看正宗的就行。所謂垃圾書籍,就是低俗的對傳統古文化古書籍的解讀,和不正規操作人員的一些感想的記述,這些書貌似淺顯易懂,可也確實有意想不到的,和很多誤人子弟的地方。而且在操作過程中,還又會因人而異,派生出很多千奇百怪的詭異款式和問題。但萬變不離其宗,祇要從根本上弄通了道理,祇要有過幾十年裝裱經驗和裱出過幾萬幅畫,從根上理解了裝裱的根本意圖,意義,及精髓所在,絕大多數問題都會避免和能得以解決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也有人說,很多裝裱高手都沒上過學,有這個可能,但有的是偏見,他們把知識的載入僅僅是把上學看做唯一渠道。過去人是有很多沒上過學的,肯定因為窮,上不起。但過去人學徒都是從十一二歲就開始的,做為上學是晚了點,做勞動早了點,這個時期其實正是學習文化和手藝並進的最好時期。這個時期,若遇名師,將會更多的輸入正確的概念,學習東西將是根深蒂固的,更容易,更直接,更到位。比如,歐陽修的書童,本來祗是伺候筆墨紙硯,端茶倒水的。然投到欧阳脩門下就大不一樣了。一夜,欧阳文忠公正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著,鏦鏦錚錚,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怎麼樣?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伺者如斯,況裱師乎!什麼叫上學,讀書,跟著超級大師,恐怕就是最好的私塾了。裝裱也是這樣了,而且老師更多,學習內容更豐富。雖無欧阳文忠公這麼好的條件。但也能學到很多東西的。一幅畫,一幅字,從托心,配料,鑲活,覆背,裝活,到完工,要經過很多工序。如果有心,在順便欣賞作品的同時,還可以把內容背下來,而且,很多內容是反復重複的,“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可咨之於眾文豪賢人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若是與文化知識不太密切的行業,可能文化知識學習會受影響,知識與技術不能同步,而裝裱的內容就是文化,就是文化知識的精華,裝裱這塊兒就是文人雅士的樂園,若有心之徒,可有無數的老師,無窮的學習機會。那些高手,審美理解眼光很高很高,在和那些大文豪文人交流過程中,不僅學了知識,還提高了技藝,提高了藝術修養,更深刻的理解了裝裱文化的精華精髓。裝裱是學有所用,知行合一的學習實踐的絕佳方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p> <p>  山人說過,裝裱是技藝,是技和藝。對傳統歷史文化知識的學習、認識、理解,決定了你對技藝的理解深度和高度,及技術的掌握和提高。有人學三五年放棄的,有人學十年八年放棄的,有人乾了一輩子祗能停留在技術層面的,這就是他們以前所稱謂的,沒上過學,沒文化照樣是裝裱高手,是的,這樣的人有的,這些是因為生活,並因為敬業實實在在的做了一生的師傅,為傳統文化的保留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終生可能都不會對裝裱文化的發展、提高有所考量,這就是“技”。俗話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技術也一樣,沒有一定理想,沒有一定的文化歷史知識的學習,積澱,這門技術祗能是停留,祗能是繼承,但不會發展。任何行業,技術,藝術都是要有所創造,要有所發明,要有所進步的。我們的歷史就是這樣發展來的。同樣是紡織婆,黃道婆就能發明改良紡織機械。</p><p> 山人受一個自稱南京第一的老闆邀請,到南京給他搞裝裱工業化生產,這家裝裱就在南藝旁邊,可謂地利,先後請了幾個裱畫工,最後關門大吉。在上海文化博覽會上,他和山人攤位是鄰居,山人銷售產品是山人自己發明的裝裱工具。他說,既然你能發明裝裱工具,你肯定會做裝裱。他說想請教些問題,山人問他怎麼回事,他說請人做老是生意做好了師傅就走了,加工資也不行。山人告訴他,你的情況,全國一樣,裝裱和你請其它工匠是不一樣的,它是加工,加工的內容更重要,可以說有些是無價都有可能。風險很高,它的做法還都停留小農經濟的小作坊時代,你請裝裱師裱畫,或裝裱師給人裱畫都可以。而你請裝裱師給別人裱畫,這問題就出來了,裝裱師是必須和顧客交流的,就像做衣服,必須給顧客量體裁衣的,也就形成了以裝裱師為主的主客關係,你充其量也就是個掮客,慢慢的主客交流了,你就是個多餘。裝裱規模可大可小,但主要手藝掌握在主持手裡,一個人就擁有全套的操作模式。不受別人支配。過去有古玩老闆請裝裱匠的,但這些老闆都是內行,本身就懂得,而且水平是不亞於裝裱人員的,這纔能開的起店,因本人就是主持,不需要通過裝裱師來和顧客溝通,老闆就能安排全部製作過程,甚至重要的環節自己幹,裝裱師對他來說就是替代一般出力的,老闆才是正宗主持,這是鐵打的營盤。裝裱師的能力,最大也就是養家糊口可以,若給別人幹,就憑兩隻手,僅僅養活自己,略有營餘。而老闆想從中拿大頭,再插一杠,祗能擡高價格,加大顧客負擔。而裝裱師凡不能獨立的,都是暫時的,一但有了客戶,都能獨立,因為裝備簡單,手藝在手,成本也沒多大,一人就是個作坊,自成體系,自行循環、運轉。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革,解決這些瓶頸問題,你就不要做。</p><p> 山人給他講述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那就是山人創立的裝裱工業化生產的構想。什麼叫裝裱工業化呢?就是社會化生產,就是工廠化生產,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是科學分工協作。就是更標準,更快速,更高效,更簡單,更專業的流水化生產,就是以工具,工序,工藝流程化解技術難度,是一名普通工人能很快操作掌握的技能。</p><p> 過去削一幅手卷,一名裝裱師要花兩天時間才能削成一條,就這一道工序,他的工值就不少,那還有很多這樣工序,所以,它的價格最終也不可能降很多。而現在的不懂著,往往是以減掉這些工序來降低價格。工序材料是都不能減的。工序是什麼?工序就是質量的保證,工序越多,質量越有保證,然工序越多,成本就越大。那怎麼才能既保質量,又不減工序,又降低成本,還能讓一個新手幾分鐘就能做到,還保證質量超越古今高手?這就要提高生產力,提高工具,功效,提高專業化生產的能力。同樣工序沒減,而效益提高,山人就能做到,山人能讓本來兩天纔能完成的事,幾分鐘輕鬆完成,而且質量超過原有方法的質量,能讓一個新手,幾天就能勝任一個最關鍵的,最要命的環節,這就是本事。幾千塊才能下來的長卷,減掉一千兩千都沒關係。在山人手裡,本來很長時間纔能完成的很繁瑣的長卷,可以提高幾十倍上百倍的效率。原本一天四五個工人只能出一條手卷,山人能讓一天做出六七十幅。裝裱最難的技術種類,經山人一改,變成最簡單的,若價格不變,利潤翻十倍,時間縮幾十倍,技術難度化解為普通工人就能做,水平超過幾十年的裝裱師,這就是工業化生產。他聽後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讓山人關掉杭州的事業,和他合作。答應山人給山人五百平米的場地,投資一百萬。山人告訴他,祇要他聽話,山人保證給他壟斷南京裝裱市場的20/30%,考察後,給出他計劃,第一年,達到150萬。第二年,300萬?第三年500萬。以後路自己走,然後山人走人。他聽後說,我三分之一給你,山人告訴他,10%就可以,他就說,沒有你的三分之一,哪來我的全南京的20%?到了以後。答應山人的場地,投資一樣沒有,就60平方面積,說從頭做起。山人很失望,山人說,從零都沒關係,要聽話。那就來個小型流水化。一個星期山人就把個停產的爛攤子給整理出來開始生產。聽說他請了個榮寶弟子,江蘇文化廳長高雲都來見了山人,也有其他文化名流。</p><p> 山人接收後,第一個月,由他原來產值五萬提升八萬。第二個月,提升十六萬。第三個月就開始放任他的親戚員工找山人事。單位司機告訴山人,說王大師,你小心點,他們開始對你下黑手了。他親戚說,從來就沒見過這麼好的生意,都排隊到咱們家來了,整條街都沒活幹了,現在可以不用他了,想辦法把他開了。</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山人設計的溫州工廠裝裱流水線,設計日產80幅長卷,試生產第一天,在原有五名員工不變和技術不熟練的情況下,日產66幅,最終會達到和超過80幅。之前,五人一天1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這個能做扇子的應該叫蒲葵,江门也是我國著名的蒲葵扇出產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b>山人告訴司機,離開山人他還得打回烏龜原形。結果,還沒到一個月,他就使壞,把裝裱部門搞穿插管理,不准山人看賬,看接活記錄。山人根據二十多天的記錄就已達到二十四萬的情況,知道已達到一天一萬多了,這麼說山人原承諾第一年一百五十萬已遠遠達到和超過了。</p><p> 這時他就和山人說,南藝XX獻教授說了,裝裱自古就是傳統的,工業化生產就是胡扯。山人問他,你把南藝教授請來,什麼叫自古,什麼叫傳統,山人和他研討。第一,他懂裝裱嗎?第二,他弄懂我的理念了嗎?是用現代化手法,達到傳統標準,超過傳統標準,是提高生產力,是用現代化生產替代作坊生產,是比傳統做的更好。</p><p> 什麼叫傳統,傳統在哪一年?是要回到漢魏前那種粗俗的傳統,還是大唐初期的標準?要這麼說,大宋文化的發展就是非傳統了?山人舉例,比如,一張畫心,傳統手法方裁需兩分半左右,山人二三十秒裁出就不是傳統了,就會改變傳統性質了?傳統是鐵匠用低碳鋼鍛打裁刀來裁畫,山人用高碳鋼的折斷刀裁就不是傳統了嗎?傳統也有新石器、舊石器,你用石刀去做飯嗎?</p><p> 方裁在傳統的做法是算作一道工序的,一人一個小時也就能做二十來幅。當時接了某公司的活,一千幅,說即便兩天完成,一千幅也裁不出來。山人對工人說,你們只要把畫心托出,下班我一人加班裁。那些他招的準備替代山人的工人相視奸笑一下,說祇要不讓我們裁,我們保證托出,然後想等看山人笑話。</p><p> 山人用自己發明的裝裱工具,連間接時間都算上,也就二十來秒。本來一天裁三百幅,山人一個小時可以解決。他還有他老婆見證了山人用幾個小時加班時間完成了常人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的任務。山人告訴他,提高的是效益,是速度,是質量,沒有破壞傳統標準。 搞都沒搞懂,還要和山人辯論。</p><p> 他說美院某獻大師還說,山人讓把畫案做成方角是不懂。山人說可憐,你把某獻大師叫來,山人告訴他畫案為什麼做方角,不能做圓角,這是原則爭議,或者不叫爭議,就是根本不懂的外家之言,是因為他看到你以前的畫案是圓角的錯誤概念。他這麼喜歡傳統,牛車也是傳統的,讓他明天趕牛車來上課。</p><p> 同樣是美院教授,著名畫家薛亮教授就不同。薛亮教授不僅是著名畫家,在裝裱認識和探討上,與山人有著很多共同語言,對山人的裝裱工業化生產理論很欣賞,很讚成。在古代,畫家書法家都會裝裱,懷素家大嗎?不僅是管理裝裱監製官員,更是裝裱高手。米芾家大嗎?米芾曾言,自古裝池誰似米?意思就是說自己是古今裝裱第一人。畫家鄭板橋更不用說,他沒錢,他所作字畫都由自己裝裱。而今畫家,真懂裝裱的不多,而能自行裝裱的更少,但不能自行裝裱要懂裝裱是一名畫家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三分畫,七分裱,不是比喻的。畫家書家要預知裝裱後的效果,就要在用色用墨上,不要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心情,心境,要預留裝裱的效果。否則畫裝裱出來後,就死板,色調過重。</p><p> 山人在幾十年前給一些老的文化工作者裝裱作品時,往往會發現,這些在民國已從事教育或文化工作的書家,畫家,作品裝裱後,能增加幾倍的效果。山人發現這種情況後。愈發尊敬這些老書家畫家。山人說出秘密後,有個老文化工作者伸出大拇指誇山人,說,你有心,將來定有作為,現在能理解到這種地步的不多了,最多知道增光增色,但能理解到是我們預留效果的,我還真是少有耳聞。</p><p> 他說,飯吃到七分,話說到七分,做事也只能做到七分,這是綜合的中國文化,所以畫畫也只能畫到七分,你們裱完正好達到我的效果。你的配色能察覺到我想要的,這就是你能夠壟斷全市裝裱行業的本事。現在世風日下,中華文化教育進入文盲時代,我們就是搞文化工作的,現在提倡藝術為工農兵服務,藝術必須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儘管改革開放了,這個文化基礎,人文道德已經被破壞,是起不來了。雖然我們右派帽子被摘了,也平反了,有什麼用,已經是事實,我們誰敢說什麼,能說什麼,能說這些美院,中文係畢業的領導是飯桶?這是中華總合文化的沉淪,湮滅,是這塊沃土丟失了,誰也沒有回天之力。說小夥子文化功底不錯,還會畫畫,你報紙上發的畫展消息,儘管簡單幾句,每次畫展的名字起的都很新穎到位,我已經感覺出來了,說說哪個學校的。山人告訴這位文革前的老局長說,祗能告訴你,曾經以語文外語第一名考入本市第一高級中學文科班,老局長說,厲害了小夥子,重點中的重點。果然我沒走眼。說現在成功的畫家,當官的畫家,掙錢的畫家,都是老百姓說好,土老闆說好,當官的說好,加上會忽悠,說到底,就是文盲騙文盲。</p><p> 小時候在文化館學畫畫的時候,文化館老師講,中國博物館學家張衡說,一個時代必定能出一到兩名書法家畫家。兩個時代也未必能出一名裝裱藝術家。老師會裱畫,不僅教畫畫,還教裱畫。說,你們不要小看裱畫,一名真正的裝裱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歷史知識,深厚的書法繪畫功底,希望你們能成一名畫家,更希望你們這些娃娃中間能僥倖出一名裝裱大師。所謂裝裱大師,不僅要揭,洗,全。補,裱,更要能讀懂畫,能看出畫的不足,畫的毛病,低檔次的畫,中檔次的畫,高檔次的畫,所配色尺寸都是不一樣的。所謂大畫家,不僅看他有形的畫面,更要看他無形的畫面,越是大畫家,無形的畫面越大,內涵越豐富,往往祗畫到畫面30、40%,而沒有內涵的祗能靠筆墨來堆砌,所以,他們就滿紙滿幅的畫,一點氣場都沒有,就像下圍棋,自己把自己憋死。裝裱師就是根據各種情況,從色,從尺寸,來挽救畫面。山人從少年兒童時就學畫裝裱。這些庸俗生意人能懂嗎?</p><p> 果其道謀是用乎!若真的道謀是用,‘由我則固,不有我則圮,彼將樂去固而就其圮也,山人則捲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其實是個藉口,實際根本的原因是他看到曙光,看到了利益,聽信他招的那些裱畫的小孩們的狂妄之言。</p><p> 那些小年輕後生,不學無術,素質低下,鼠目寸光,祗有在山人調教下被迫能做點像樣的活。他們的目的是想唆使老闆幹翻山人,可以把控公司,提高工資,如此而已,就這麼簡單。而老闆為了獨吞成果也想通過他們能把山人幹掉。是利益,是無知,是賊心,是貪婪,讓他們沆瀣一氣,狼狽為奸,起了壞心,歹心,相互勾結,互相壯膽,惡向膽邊生。</p><p> 明明是自己要食言,卻借南藝教授之口攻擊山人,以掩蓋他卑鄙無恥的嘴臉,達到他侵吞山人協議的三分之一的利益。甚至挑動員工搞破壞,把畫搞壞,搞丟,發貨讓他親戚把貨藏起來,少發,亂發,破壞山人的形象。舉例,一次,給老客戶裱的大畫,人家裝車時,他弟不讓人家裝,告訴客戶,說畫裱壞了,兩邊不均衡,讓顧客投訴到老闆?老闆說,要山人負責。山人看了也沒多大誤差,對客戶說,沒有多大誤差!畫從濕到乾,一米有二毫米誤差,五米的畫,有一公分誤差是可能的。老闆弟說,差五公分,我量過的。老闆怒氣衝衝的親手量了一下,也就幾毫米誤差。再說,老闆和他弟是越位管理工人和挑唆工人的,經常開黑會,個中原由不言而喻。山人問客戶朋友,咱們關係也不錯,你聲稱還要和山人交朋友,怎麼今天就變臉,來找事,一兩毫米你都能看出來了。朋友說,我是相信你的,我拉畫走,是老闆他弟不讓拉走,說畫裱偏了,裱壞了,我能說什麼?老闆羞愧難當,又將怒氣轉向他弟說,唯恐天下不亂。是恨他弟還是恨山人,其實是他們操作配合失誤,目的是要山人重裱一遍,要山人賠償損失。再說,山人祗是管理,具體工作也不是山人做的,但都是山人檢查過的,都有具體要求的,像這種事情還有很多。自家的生意,別人幫你操心,幫你幹,自家人還帶頭搞破壞,就這麼簡單,目的就是為了食言,為了藉口趕走山人,讓山人自己放棄,其卑鄙手段無所不用其極。</p><p> 各種手段用盡,見山人都能努力補救解決,最後竟唆使其弟動武。公司司機說,老王,你這何苦,為了搞你,人家自己破壞自己的事業,你還有必要再做嗎?山人以蘇軾《晁錯論》告訴他,“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後有辭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於我”。也就是說,他會把不成功惡名歸咎於我,以破壞來否定山人的裝裱工業化生產。司機說,我大公司小公司都做過,我遇到比他大的多的老闆都不知道多少,他是小心眼,做不成大事的,他還準備讓他弟和你動武。山人說,你放話出去,無論他怎麼來,盡管放馬過來,山人一招要他小命。</p><p> 最後,這位所謂的老闆攤牌,威脅山人說,咱們結束合作吧,我是為你好,說他弟說不了那天牛脾氣上來誰也控制不住。山人說,儘管來,天天練著的,山人正宗心意六合拳傳人弟子,他未必就能取我性命,然後他趕快轉彎說,你四十多了,人家才三十多,人家才劃不來和你拼命。山人說,要結束合作你講清楚,也想清楚,由我則活,無我則死,你完了。老闆說,我也知道,這輩子不可能再遇上像你這樣水平的人了。於是,假裝謙虛的說,你覺得沒有你,我能堅持多久?山人說,快的仨月,慢的半年。老闆說,你這麼自信?山人說,錯,是你不自信!<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他對河南裝裱機廠家提供的那幫裱畫的人的承諾確實沒有信心)。</span></p><p> 為什麼說他不自信呢,因為山人帶的那幫手下本事沒多大,可壞心眼一點不輸於老闆。山人在,是憑技術鎮住他們的,只要山人在一日,他們就翻不起波浪,但山人走了,他們幾時翻波浪這要看他們被滿足的程度。山人說的,快三個月,慢半年就是山人以他們共同的品質道德為根據給他們把的脈。不是山人狂言和詛咒,是他們的本性所致。他們本性是什麼,小人。歐陽修《朋黨論》一文有詞曰,‘小人無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及其見利而爭先,利盡而交疏,反相賊害,雖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小人無朋”。二害相結合,相勾結,相合作,豈能久乎!</p><p> 山人手下這幫人是老闆為取代山人向河南裝裱機廠家要的人。雖說是新生代,素質品質都很差,先天教養不足,拉幫結派,破壞規章制度。但他們也很會見風使舵。老闆重用山人時,他們消極怠工搞對抗,老板弟曾建議山人,拉一派,打一派,分化離間工人的關係,讓山人把不聽話的開掉,被山人嚴詞拒絕。山人說,工人就是財富,工人就是勞有所得,多勞多得。處理好勞資關係,是雙方的,要言而有信,答應過的提成,報酬不要以任何理由取消或賴賬,其餘的事山人來解決。至於誰和誰關係好不管我的事。</p><p> 本來這幫人是恨山人制度約束,恨老闆在報酬上言而無信,當看到老闆想開山人時,馬上搞統一戰線,利益使得他們能相互利用,一拍即合,狼狽為奸。搞破壞,不按操作規程作業,給老闆造成追究山人管理責任口實。</p><p> 老闆的女助手、主管,為達到陷害山人,竟在顧客裝裱好的作品上,用圓珠筆打個√,然後唆使畫家到裝裱車間破口大罵。山人一看,是紅色圓珠筆打的√,而這種圓珠筆就她辦公桌上有,山人警告過她,接活檯面要潔淨,不准放任何筆墨污染物,不准把檯面當喫喝的飯桌,令她不不快,點著老闆名字大喊,孫某人都不敢這麼對我說話!不是山人多事,這個問題很嚴重,事故比率還是挺高的。可能也是這個原因,本來是警告防止油墨污染,讓她反其意而用之。</p><p> 老闆封山人最高長官,也就出事你負責的意思。山人觀察那個紅色圓珠筆的√,油色是懸浮在畫面上的,是完工後畫上的。因為她不懂,若完工之前畫上,油墨會融進紙裡邊。如果說,成品後圓珠筆撞上,畫心中間怎麼會撞上圓珠筆並打個√呢?而且動作乾脆利落。面對一幅乾淨整潔的作品,心不狠,沒底氣,在一幅乾淨整潔的工筆畫作品上來一下,裝裱人員是不會這麼做的。</p><p> </p><p> </p><p> </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b> </p><p> </p><p>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山人作《月是故鄉明》一幅,也是山人自用的標圖。這個圖是實景,是江寧山人居住地旁從田地間新開的一條路,前方路正好抵達山人的住地。若按原正路從村子走,要繞行整整一個“U”字形的路,也就是將近一公里的路。從地鐵站出來,再走這段沙石路,一共大概八百米路,路口一個大村莊已經拆遷,土地平曠,其池塘竹樹蕩然,無村舍相關隔,望甚遠。夜觀田間林柏之藂茂處,而晝觀皆為丘墳瑩冢也。山人一日夜半晚歸,見玉兔東昇,狀如孤輪,又若貼地滾動的玉盤,在黑暗夜空與田野間煜煜生輝。江寧城東有一土山,又叫東山,是東晉謝安命名。謝安出仕前,一直隱居會稽東山,於南京位登台輔後,見土山髣髴會稽東山,於是,建樓閣,植竹林,號東山,“東山再起”一成語故事即出於此。正是八月十五,山人感慨大發,大其聲而背起東坡前赤壁賦,</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牛斗之間……。</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名曰背書,實有路過墳墓吹口哨之嫌。歸而飲酒,歎人生之須臾,寄故鄉之久別。酒後,鋪紙取墨,作此圖,寅時而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山人與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於太原美術館(也就是山西美術館)合影。左二戴禮帽者為吳為山,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羣雕是由他主持完成,右二是山人。右一山人傍是集團公司總裁翟紹君先生,左一是太原美術館館長。總裁介紹山人和吳為山認識談話,中間插上兩個是總裁秘書和司機。</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山人祭拜范仲淹墓園後,作此圖並題,仿文正公《蘇幕遮》</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接斜陽天接水,芳艸無情更在雲山外,諳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獨上高樓休自歎,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作詞一曲 :</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龍門南,高山連,艷陽高坡,坡上不勝寒,一片柏林罩野煙,孤鴉鳴處,數座荒丘眠。思故鄉,望江南,一代英豪,身後多磨難,天各一方妻子散,魂淚菲菲,化作洞庭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山人繪蘇軾《江城子》悼亡妻詞義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衷腸,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祗有淚千行,料知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山人是心意六合拳第八代傳人趙東堯師父的弟子。每次練完站樁,再打一套師父為山人量身打造的“太極形意組合拳”。老闆弟恨山人是有道理的,看山人擺弄個垂死企業易如反掌,不服氣的說,老王,摩托還會開?山人說,小兒科,來,山人給你玩兒下,油門一加,二檔起步,唰的就跑。一次,拿把汽車車鑰匙,說,老王,汽車還會開,山人把BE照一亮,你說呢,開上就走。還有次,公司聚餐,大家都喝了點酒,就要結束,老闆弟突然倒滿一玻璃茶盃(三兩)的酒,說老王,敬你一盃,我喝幹你隨意,旁邊有公司同事拉山人一把,悄聲說,他喝酒厲害了,你別上當,他想搞你。山人說,捨命陪君子,山人不是隨意的人,雖然沒酒量,但你能喝幾杯,山人奉陪。老闆弟說,夠朋友。說著,端起三兩的盃,分三次喝完。然後說,老王,能來就來,不能來不勉強,意思是一盃定勝負,令山人難堪。山人一口喝幹。老板弟說,牛逼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說好!再來一盃!又倒滿一盃,也來個一飲而盡,山人這次裝作很難受的樣子分多次喝完,又裝作暈暈的坐下。有人扶住山人,老王不能再喝了。山人裝作胡言亂語的說,捨命陪君子,喝,除非他認輸認慫!老闆弟又倒一盃,一飲而盡,山人說,祇要他敢喝,山人陪到底,說著也端起一盃一飲而盡。山人接著倒上一盃說,該山人敬老闆弟了,說山人喝光,老板弟隨意。別人拉著老闆弟說,老王醉了,別喝了。老板弟推開勸說的人,倒上一盃,一仰脖子就喝下。一盃三兩,四盃就是斤二兩,也就是山人基本常規的量,所謂常規量就是,人加一瓶,就是四個人喝酒備五瓶,包幹喝完,把最後一瓶均分乾掉,山人和常喝的朋友們喝酒還有插曲,就是喝白酒好比是過長江大橋,上橋要有引橋,這個引橋就是開場白,也就是三瓶啤酒,每瓶不得喘氣,一口喝干,喘氣要加一瓶,這叫熱身,下橋也一樣,也叫散場酒,喝了散場,山人自定規則,若開車,控制八兩之內,若超過八兩就讓司機開車,司機是見酒迷,八兩是他的規矩,有時耍賴,搶到山人頭裡多喝幾盃,一超八兩,他就不用開車,讓山人開車。一般在外面喝酒的,山人看居心不良的,直接人各一瓶,大部分三盃下肚直接放倒。因為,山人能喝快酒猛酒,即便能喝一斤多的,祇要適應不了快酒,也照樣放倒。本來喝過酒了,估計他未必再能喝多少,又加這斤二兩,山人看他強裝精神,知道他屁顛兒了,然後山人裝醉,被人扶著回房間,睡到上班,山人到老闆弟工作場地,一看老闆弟趴在地下一塊兒板子上不醒人事。山人問一個在場的同事,說我走時,他不是好好的嗎?同事說,什麼呀,你剛出門,他就鉆桌子下面了。山人說,小樣兒,有眼無珠,敢和山人過招,太不把山人當回事了。山人是中國十大名酒“中華杜康酒文化協會”秘書長。在酒協裡,喝酒不行,常態下,也就斤二兩,而酒協很多是一斤二公兩以上的。山人主持個定期會議,幫會長策劃下會議事務還可以,喝酒真不敢老王賣瓜,不過對付這些不入流的還是夠用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山人邀榮寶齋大師張書剛師父及師母遊南京中山陵梅花山</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於女畫家某葳進車間先罵人,完全不顧畫家的身份,修養,也不調查,詢問,屬於高知低智商那種,被一個嘴甜心黑的無教養女子的小小把戲玩弄於股掌之間。因不能證明與山人有關,而她的態度又是已經被蠱惑唆使過而又渾然不自知的,山人也就沒法、也不願和她溝通解釋。她的一句罵人,說你們這些裱畫的都不是人,打破了二老闆本想單獨嫁禍山人的把戲,被一羣裱畫的交上了火,懟了回去。山人是已經決定要走了的,也就不計較。</p><p class="ql-block"> 山人不是不想走,是早就想走。在私營企業裡,就是老闆天下,老闆可以為所欲為。真正聰明的老闆會以大局為重,任人唯賢,而昏庸的老闆則見利忘義,任人唯親。在考慮利益上,唯利是圖,利益全部是自己的,害處全是別人的。如果山人提出要走,這無賴老闆會反咬一口,說山人違約,要山人賠償損失。所以,壞人不在他有多壞,而是壞人要把好人誣陷為壞人。山人努力解決因他的破壞造成的各種問題,山人就是要聽他說句人話。他破壞,山人挽救,可能良心尚未全部泯滅,自己也難受。就只好攤牌說,我們結束合作吧,說我真佩服你挺能忍的。山人說,“忍小忿而就大謀”,不如子房也!他說,是的,是的。山人想,你是的個屁,你懂的個屁。</p><p class="ql-block"> 子房乃張良,此語出自蘇軾《留侯論》一文,大意,‘自古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常人)有所不能忍著。……忍小忿而就大謀’。山人接著說,“果不足與有為”。他可能懂了一點,說,是的,是的,你到哪裡都能有所作為的。此語出自《賈宜論》,大意,‘孟子去(離開)齊,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高興)。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p><p class="ql-block"> 山人說,看到你的門檻了嗎?跨出這道坎,你就再給天大的優厚條件,也別想我會再來幫你!你也確實把我害的不輕,讓我關掉杭州的生意。不過,山人若不是為了事業,也不會來幫你。若是混飯,就憑山人的手藝,走遍天下到哪裡沒飯吃!</p><p class="ql-block"> 山人走後,他的司機打來電話說,他挑動的你手下的那幫人,他弟和他的那個女心腹出錢主持,在酒店狂歡了一下,慶祝老闆把你趕走,個個喝的酩酊大醉。</p><p class="ql-block"> 說老闆還開會不要臉的說,有些員工說他辦傻事,說王經理一身汗一身泥的這麼用心用意給他幹,把裝裱幹的有聲有色,他竟然都給開了,像我們說不了隨時都會被開。老闆說,同志們呢,我傻嗎?我從沒說過王經理工作不賣力!但我想問下你們,王經理他為什麼?我問你們,你們知道你們老闆姓什麼嗎?有員工說,是孙總呀!老闆說,不錯,現在是,那明年呢?後年呢?到那時,姓王姓孫那可就不一定!你們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蒙蔽,要看問題的實質。他這麼賣力,不是幫我做南京老大,是幫他自己做南京老大。不是因為他工作不努力,不是因為他沒能力,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太有能力了。<span style="font-size: 15px;">(指山人帶工人去華東大酒店幹活,人家按賓客接待,還因為山人給公司接的活,幹完即結賬,不謝山人,反嫌山人事辦的好,恩將仇報,叼難山人,不給開票。連酒店童主任都覺得奇怪,姚總命令立即結賬,從來酒店都沒這規矩,現在給人家錢反而不要!以致這一條最後也成山人罪行之一)。</span> 還說來人來客非他不做,<span style="font-size: 15px;">(賓主相參,是裝裱好一幅字畫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藝術與人性的結合,聽取顧客的意見,講述自己看法,來完成一幅作品,這就叫賓主相參)。</span>同一家單位,他接的活,立馬結賬,我們先接的要一個月結賬,連我老闆出面都不買賬,就認他,這才是我開他的原因。<span style="font-size: 15px;">(實際,姚總是設法幫山人一把,不要給公司做,讓山人自己做,給個業餘收入。山人感謝姚總的幫助,但覺得不妥,就辜負了姚總的意思,把活給公司做了)。</span>他一身汗一身泥,不是為我做,是為他自己做。員工們聽後,唏噓不已。連司機都懷疑說,老王,是真的嗎?山人告訴司機真相,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我們有協議,他要分三分之一利潤給山人,他本來不相信山人能搞的這麼好,現在三個月年產就要超三百萬,再說,以後還要增加,祗能是越來越好,將來會提更多的成,甚至一天就有可能提幾千上萬的成,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這纔是他害我的原因。而我認為,南藝後街市場有兩千萬每年的潛值,我今年想做到五百萬,若做到五百萬,就能三年達到兩千萬。若把他做成功,我還要揮師杭州,上海,然後北京全國,這纔是我的目的。今生做完三十個省會城市纔是山人的宏偉計劃,纔是山人為之而奮鬥的終生事業。</p><p class="ql-block"> 山人志存高遠,這個南藝後街的生意和山人目標相比就是狗屁,至於店姓王姓孫什麼的是他自虐,是他一派胡言,是他為掩蓋吞併山人分成那部分的卑鄙說辭。</p><p class="ql-block"> 後來,山人來到江門,臨走告訴房東朋友說,設備東西先放你這裡,不出三個月,這姓孫的必敗,他會來找我,你不要理他,趕他出門。他要問去了哪裡,你說不知道就行。朋友說,不會吧,他那麼大個老闆,不會低三下四來求你吧。山人告訴他,他的性格就是沒性格,口是心非,不來更好。</p><p class="ql-block"> 兩個月的時間,山人朋友打來電話告訴山人,說真給你說中了,南藝旁那個老闆和他老婆昨天半夜真的開車來我家裡來找你了,你告訴他地址了?山人說沒有,我以前說過在江寧朋友家裡住,唯一可能,是給他買軸頭的清單是你的稿紙,你稿紙有地址,他心眼小,可能留著那個清單按清單地址摸來的。朋友說,他可能在村口商店買了好多東西,商店人帶他過來的。我說睡了,有事明天來,他非要進家,說有急事,我又穿衣服起來。他很謙虛,也很會講話,一直聊了兩個小時,我都打了幾個盹兒,說我們農村都睡的早,明天早上五點還要起床幹活,催他先走,這才說,他的企業是家族企業,人事問題不好解決,向我要你的電話地址,說你要回去,他就把親戚都辭退,我就按你說的回答他。山人告訴朋友,他說話從來就沒算過話。我電話一直在用,他是想讓你做說客,你不理他就完了。朋友說,他還把我房間的門都看了看,問哪個房間是你的。最後催他幾次纔走的。</p><p class="ql-block"> 說到裝裱的作用和目的,很簡單,就兩項,一,便於更好的欣賞,二,便於更好的收藏。裝裱師所做的一切,就是圍繞著這一個中心思想來做的。但是,根據社會的發展,書畫作品的創作和消費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鼎盛局面,傳統作坊的精工細作,一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二是價格居高不下,非達官顯貴和專業收藏家難能消費。而所謂的新型裝裱膠裱,又失去了傳統裝裱的意義,有價值的原作,是不適合這種裝裱形式的,即便是商品化市場操作,作為中國畫形式,那種化纖材料,以及所謂的韓錦,浮躁鮮艷,僵硬不延年,也是與中國畫的性質,意義格格不入的。目前所謂的價格低不是生產力的提高,而是採用偷工減料的方法降低成本。而現在所謂的傳統裝裱因受社會低價格的衝擊,也很少能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的傳統裝裱。連榮寶齋裝裱工廠都承受不了市場的衝擊,多次申請關停裝裱工廠,後因文化部補貼才得以維持。為什麼?因為榮寶齋裱畫,從裡到外全是紅星陳年老宣紙,綾絹全是雙林古鎮定製上等純白絲織,儘管榮寶齋給出價最高,但廠家仍沒有什麼利潤,而榮寶齋裝裱仍尊古炮製,所用色綾全部手工染製,這就是成本代價。所用紅星陳紙按市場價,材料就已超過裝裱價格,加之其它成本,榮寶齋是幹一幅,賠一幅。這就是社會現狀,沒人懂,沒人承認。這就是真的幹不過假的,傳統的,幹不過現代的。</p><p class="ql-block"> 榮寶齋門口的一些江浙裱工,以榮寶齋為依託,號稱榮寶齋第二,賺的是盆滿缽滿,為什麼?外行祗看表面做工,真正本錢外行人看不出也不看。榮寶齋也沒有教育人們學習認識,提高欣賞水平的義務。也沒必要說,我用的紅星陳年老紙,延年益壽,我手工國畫顏料染色,不火爆,感覺好。我配色,尺寸與畫面內容和諧合理。作為不懂的人,看不出差別,就誰便宜讓誰裱。這就叫無奈,這就是當今中國國情,不要最好,祗要更便宜的。</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問題,這就是矛盾,這就是山人要解決的課題。怎麼解決,提高生產力。什麼是生產力,人——工具。也就是技術和工具。讓人提高技術,難!山人又不是教育家,教育人那不是山人的事,山人也沒那本事,怎麼辦?最難也是最簡單的,那就是改變工具,就是工業化大生產,就是流水化作業,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用工序,用工藝流程,化簡技術難度,使普通工人通過流水工序,快速熟練的掌握裝裱技術,熟能生巧,短期內,單道工序達到和超過幾十年裝裱高手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最初,在北京,就當今裝裱行業問題的研討上,山人和師傅,也就是榮寶齋大師張書剛老師發生分歧。老師說,你的工業化生產理論是不錯,也是我父親五六十年代的就提出的構想。張老師父親張貴桐,是榮寶齋裝裱工廠的創始人,也是我國唯一一位朱德委員長親批的裝裱界的人民藝術家。說這個理論在中國行不通,是社會問題,是人性問題,大生產需要管理,需要配合,中國人性在骨子裡還是小農經濟思想,接受不了大生產理論,這個目標太大,太難實現了。</p><p class="ql-block"> 張老師觀點,因地制宜,咱就不管那些社會問題了,咱就省點心,就在琉璃廠拿下一間店面,搞個裝裱咨詢公司,我坐陣,你出面,面對全國,全世界提供裝裱咨詢服務。內容就是,可以給任何一家裝裱店極大的提升技術經營能力,診斷問題,根據投資情況,最大獲取當地市場份額。從技術,經營,等方面解決所有與裝裱有關的問題。當時看了一家店面每年四十萬,老師說,琉璃廠房子,是一年一個價,我們拿下房子,簽個長期合同,就房子三年後就能漲到幾百萬,(事實,三年後,老師帶山人看那房子,三層古建老式房,兩千萬一年。),老師講,咱就吃個技術飯,全國各地給人家講學,傳授技術,安安穩穩整兩個小錢。山人的工業化生產也是考慮到社會現況,人性問題,就是企圖繞過人,用工序,用工藝,用流水線來解決人的問題。山人一時沒有完全理解老師的人性問題,山人祗是考慮怎麼解決工人問題。通過山人在南京,在溫州實踐,終於明白,小農思想不單指工人,是全面的,也最主要的是指生產經營者,也是老闆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不僅是小農思想,更主要的是奸商理念,也是有關他們的品質,修養,道德。老師說的沒錯,他的規模,經營狀況,就是他思想,認識的格局。他能做多大,就是他的能力有多大,他的認識,思想有多大。凡是一個經營不善的老闆都是夜郎自大的,根本容不下比他有能力的人,比他有思想的人。你改變一個企業,就是改變他,就是調教他,這比殺他都難。搞不成,他賴你,搞成了,他同樣見利忘義,卸磨殺驢。</p><p class="ql-block"> 山人和老師分歧的是,難道讓他掙錢,掙大錢,掙很多的錢,他還會有什麼不願意呢,會害你嗎。山人至今纔知道,為什麼說鼠目是寸光,老鼠就是只能看到眼前的東西,看到眼前的好處,爭奪眼前的利益,不考慮以後的,也考慮不了以後的,這是格局局限。老師就是老師,學生總是比老師遲一步認識世界。</p><p class="ql-block"> 山人年輕時有個夢,徒步環國境線走一圈。長成後,又一個夢,這個夢就是和老師產生分歧,老師要讓搞裝裱咨詢公司,山人自以為吃透了政治經濟學。要搞裝裱工業化大生產,每個省會城市搞一家可壟斷全省的裝裱市場。老師說你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山人說,人生豪邁,祇要做成一個事業,管他姓啥名誰。從北京出發,全國做一圈,然後和老師相會,終老北京。豈知,君子與小人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方知,什麼叫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方知,什麼叫塵世。方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原來,耶穌的意思是,你讓小人上天堂,小人必定把你整下地獄。原來,小人不會與你共處,是你多事。小人在地獄好好的,是你非要打亂這個秩序,不是找死嗎?理固宜然!中國援助美國等國抗疫醫療衛生器械,反被索賠巨額金錢與領土賠償。援助非洲被要求免除債務。事不同而理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解釋纔最對。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周遊列國,道之大,大乎古今,而天下竟莫能容,況山人,其不容亦何有怨矣,亦甚而有幸矣,亦大幸矣!</p><p class="ql-block"> 山人原以為老師的父親工業化理論是因為年代的問題,以為現在發展了,應該可以實現了。是的,一切都發展了,生產生活,但就是人沒發展,思想沒發展,甚至在思想,道德品質上,可能還有倒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臨著江邊的街道是山人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這條江叫蓬江,也叫江门河。</b></p><p> 山人祗是從工藝,生產上考慮解決問題,仍然沒有跑出技的範疇。山人認為,解決了一道一道環節問題,就能提高效率,認為就是這些瓶頸問題阻礙了發展。</p><p> 傳統裝裱很繁瑣,至今很多都省略了。 就染色來說,手工染色現在已很少,大部分已採用成品帶色綾絹。機染與手工染製感覺完全是不同的,認真比對起來,那種火爆氣還是對作品影響蠻大的。這主要是欣賞品位問題。手工用國畫顏料染出的色,水靈,生動,而機染的都是化工燃料,就像印刷品的字畫和原作相比較一樣。若用流水線操作,染色這個問題也能高效生產。如何繼承傳統,在不失傳統標准的情況下又能高效生產,滿足社會需求這就就是山人研究的問題和課題。山人的《裝裱工業化生產》理論,就是在這種形式下,這個前題下創立並完成的,因為整個社會發展了,生產力整體水平發展了,過去沒有的工具,現在有了,過去沒有的條件,現在有了,過去沒有的新思想,新概念,現在都有很大提高發展。比如,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就是人類歷史的大飛躍,生產力發展的大爆炸,他幾十年的創造的產值超過了整個人類歷史生產總和。從牛車,發展到汽車,飛機。從小木船,發展到輪船,這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山人在一個十年內共裝裱過三十餘萬幅作品。形式有手卷,冊頁,巨幅,捲軸等。最長,九九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院展出的、澳門回歸倒計時第一個節目,中顧委老幹部慶祝澳門回歸一百二十八米長卷。最厚,某收藏家八十頁四尺對開冊頁。最大的就是南京軍區華東大酒店會議廳大畫的巨幅畫作。</p><p>有人會說,什麼都發展了,為什麼裝裱沒發展呢?是的,這就是一個問題,不僅沒發展,還倒退,是今不如昔。這是因為歷史的原因,中國在工業革命的大發展時期沒落了,社會生產的落後,還導致中國文化的倒退,和走向滅亡。西方工業革命不僅讓中國小農經濟破產,還搞垮了中國社會,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把中國落後歸罪於中國文化。砸爛孔家店,徹底否定孔孟之道和推翻中國幾千年文化成果,仁義道德,諸如漢字不死,中華必亡的反動思想,使中華文明文化的繼承,發展遭受前所沒有的重創。其重創程度遠遠超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工業革命創造歷史產值總和,而中國新生代對文化的破壞,重創,也是中華文明文化歷史遭受嚴重破壞,摧殘的程度的總和。而作為中華文化文明的附屬產品,依附產品。中國的裝裱行業更是遭受西方工業革命和中國文化自毀的雙重摧殘,造成今天的中國裝裱行業的局面,不懂,無繼承,無發展,倒退。這就是山人的課題,任務,使命。這就是為什麼山人要創立《裝裱工業化生產》的理論,概念,並作為終生事業。裝裱工業化生產,一個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把成本、價格降下的問題,另一個就是解決用工問題,流水化生產就是避免技術祇被個人控制不好管理的問題,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設專門培訓人員,工人來了簡單培訓就能幹,走了再換人,也影響不了多大生產。</p><p> 山人不僅回答了老闆的問題,並且如數家珍,把各種問題的來龍去脈也給講的清清楚楚。老闆說,你比我一個高端藝術權威講的還清楚,非你莫屬,就你了。</p><p> 老闆給山人安排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還挺新的,是他自己的房子。具體安排就交給了辦公室主任。主任很健談,剛四十歲的樣子,女兒很小,好像五六歲。主任過去是在一家大酒店做經理的,可能厭倦了酒店工作,就到了文化公司來工作。山人感覺,他來工作不是為了錢,就是有個事做,錢恐怕早夠用了。主任在辦公室又叫了個小姑娘幫忙,把山人行李用自己的車拉到了山人要去的住地。</p><p> 主任是個老大學生,然而沒一點架子,瘦小單薄的身材,還要搶著給山人往樓上搬東西,山人兩件行李都很大,讓他們不要搬,山人自己搬兩趟就可以了。主任說,這是我們的工作,一定要搬。山人扛一件,主任就和小姑娘兩人提著一件,八樓的樓梯,就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往上提,山人覺得不可思議,山人真是蠻感動的。</p><p> 主任開了門,幫著把房間整理了整理,檢查並告訴了山人燃氣具、熱水器、冰箱洗衣機的使用以及買菜的地方。辦公室小姑娘大歎一聲,哇!王sei傅,這麼大房間你一個人能住的完嗎?山人說,越大越寬敞,喜歡大的。小姑娘說,我也要一間。山人說行,把老板小孩住的帶玩具的那間小的給你。小姑娘說不行,我要大的。山人說,行,你要大的,我就要小的。小姑娘說,那還不行。山人說不行怎麼辦,都給你,我住客廳!小姑娘說,那也還不行!山人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要趕我走嗎?小姑娘說,你住哪兒,我就住哪兒,我要和你住一起!山人嚇一跳,暈暈的不可思議的看著小姑娘。小姑娘也歪著頭沒表情的看著山人。山人問主任,她腦子有病?小姑娘立馬厲聲反駁到,你才有病!主任笑嘻嘻的說,嚇著了吧,王sei傅!小姑娘和你開玩笑的!山人說,知道開玩笑,問題是有這麼開玩笑的嗎?她還是個小姑娘!主任笑著說,正因為是小姑娘才能和你開這種玩笑,人家有家有口的能和你開這種玩笑嗎?到底是南國呀,文化習俗差異也太大了。</p><p> 主任說,開玩笑是開玩笑,但是,還是要提醒你一句,出來進去一定要鎖好門,誰敲門都不能開!山人說,這裡治安很差嗎?主任說不差!就是色狼太多。山人哈哈一笑說,不會吧,變態呀,色狼找我幹嘛?說不管什麼狼,山人也不吹牛,多少會點兒,天天練著呢!若沒練過的膽敢來挑戰,不管高低胖瘦,山人基本上還是有把握撂翻他的。主任說,這個不是憑武功能擺平的,我們這裡色狼很厲害的,能把你人吃了!山人一愣說,有這麼厲害!小姑娘瞪著眼睛大聲喊到,是女色狼!主任笑著說,是的,是女色狼,很多的,防不勝防,所以,千萬要小心了!當然,這些話都是廣東味的普通話講的,講起來情趣還是蠻濃厚的。開完玩笑,主任和小姑娘告了別下樓走了。</p><p> 還真有讓人忌諱的其實也並不是什麼色狼,而是每家門口的神龕。從一樓到八樓,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個神龕,樓上樓下煙霧繚繞的,剛開始不適應,但家家都這麼樣,也就認了,難道是真的會顯靈不成?若有人信有人不信,還可以理解,而全體信就有點讓人琢磨不透了,難道所有人都迷信嗎?一家不拜會出鬼嗎,一天不拜就不會發財嗎?山人認為,起碼有一點好處是真的,第一,有些香的味道還是蠻不錯的,挺香的,像進了寺院。第二,煙霧繚繞的,起碼蒼蠅蚊子等小蟲子會不好生存的。後來,在大街上看到各個商家店鋪也都設有神龕,生意好不好,香火少不了。既然到處在焚香,這也就是民風了,也就見怪不怪了,什麼真的假的,都信就是有。具體拜的什麼神山人也沒具體看過和問過,應該都是財神吧。</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山人工作的地方是臨著江邊的街道。店門距江邊十米左右吧,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江邊有幾米寬的人行道,有一排大榕樹,榕樹下有石凳。或依欄看江景,或坐石凳歇歇腳,都是很愜意的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大榕樹老幹蒼勁,枝葉藂茂,巨大的樹冠就像一頂頂巨大的遮陽棚,宿營地。臨江的一半,樹冠能伸到江面上,能把水體遮出一大片陰涼。門口江邊經常泊一艘小油輪,整艘油輪都會藏在樹叢裡。靠馬路這邊,即便是中午,大榕樹也能遮去半個路面的陽光。由於路面不寬,祗是條能對行車輛的馬路。馬路一邊是樓,一邊是樹,也就中午能照到陽光,在這頭頂驕陽,太陽近乎直射的南國,能有這樣的濃蔭,豈不是一件快事。熱,又能涼,山人不禁想起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思想來,這是天樹相應,天樹合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道家,儒家認為,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天人相互反應,感知,映照。山人認為,不僅天人相應,天物也是相應的,合一的、感知、映照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莊子曰,天人相應,天人合一。董仲舒表述也祗是莊子思想的延伸。而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們說到底,講的都是天與人的關係,含義還是以人為中心說。那麼天地之間難道就祗有人嗎?把動物,植物都算作物,認為祗有人有靈性,那麼動物、植物這個物算地還是算天?面對驕陽,大榕樹的濃郁、濃蔭是不是天樹相應,天樹合一,與天的感應,感知,映照?山人認為,天地之間,無論動植物都是天地之間的產物,都有靈性,都會對天感知,感應,都是天的映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驕陽,濃蔭,山人站在郁郁蔥蔥的大榕樹下,山人何其小哉!山人享受清蔭,清涼,熱和涼,是和天合一了,那麼大榕樹和驕陽,濃蔭不是更大的合一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大榕樹枝葉茂密的怎麼樣,山人總是這樣給你講,密不透風,密不透光!如果你是畫家,畫北國的樹,你可以點點、圈圈,在這裡你卻大可不必,一定不必,因為你無從下手。因為不可圈,不可點。因為葉片是片片相連,片片相疊。葉葉相交通,枝枝相覆蓋。又穠又厚,又厚又密。密不可分,密不透風。它就像一頂巨大的墨綠色的傘形草甸。你祗能染,你盡可以用墨加綠,滃澹合宜,淋漓盡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樹下的人或物記得一定要畫的灰灰暗暗的。即便是西施,你也祗能是畫成黑色西施、非洲西施,因為樹下確實太暗了,暗的到看一切東西就像在月光下看的那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儘管已是深秋十月的天,江门的氣溫仍然像夏天一樣熱。山人來此,等於又重復了一輪暑夏。空調,電扇,短衣、短褲又重新開啟、穿起。白天,工作間空調會打上一整天。傍晚山人會去逛商店,會趁機蹭下店裡風扇。以前在南京工作,後來到杭州工作的朋友,傍晚打來電話,說老王,在幹嘛,杭州冷死了,江門應該不會太冷吧!山人發過去一張晚上逛街的照片,是一張穿著短衣短褲在一家商店蹭風扇納涼的照片,朋友說,太誇張了吧,就算不冷也不能吹電扇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晴天的中午,山人常常會躺在榕樹下的長石凳上小憩,‘綠樹濃蔭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宛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忽然想起千家詩裡程灝、高駢的句子來,有時累的話,還竟能來段短暫的‘一枕黃粱的美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  濃濃的大榕樹下的綠蔭,習習的江上清風,過往輪船悅耳的汽笛聲,及輪船過後不久,帶起的一波一波的波浪會衝擊到岸邊,濺起,落下,嘩啦嘩啦的沿著岸邊隨著輪船的離去跟著向前跑去。</p><p class="ql-block"> 禿頭的是內河船,一般是散裝沙石的,相對小一點,但,幾百噸也要有的。尖頭的是海輪,要大的多,像一座移動的樓房,時不時從岸邊移過。詩一般的景色,你若不趁此躺下瞇個眼,打個盹,享受一下,那絕對是對大自然賞賜的一種浪費。</p><p class="ql-block"> 江上清風,樹下濃蔭,石板小憩,輪船笛聲,不冷不熱的樹蔭,半夢半醒的山人。快哉,榕樹之下!快哉,石凳之上!惟仙人之所享,山人享之。東坡言,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聽之為聲,目遇之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乃造物者之無盡藏,吾與子之所共適也。今山人耳聽為聲,目遇成色,幾不與子瞻(蘇軾)之相仿乎!江流之勝,舟楫出沒於其前,豈不似子由(蘇轍)之“快哉亭”之快哉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江邊茂密的大榕樹的樹冠,是太陽的剋星,它就像厚厚的茅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蔭翳蔽日,幽暗晦冥,穠鬱厚重,密不透風。太陽越大,樹蔭越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山人工作間在二樓半。由於一樓是商鋪,樓層高了一點。而且,很多店鋪門前都會出個三四米的過道,而支撐過道前沿的門柱子也是高高的,直達二樓半。這些柱子都是帶造型的羅馬柱,各家連起來,像一排羅馬廣場的柱子,很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店鋪門前出前沿的情況,要數江门見的最多。老的街鋪和這種歐式商鋪基本都有,整條街道連通,形成一條與街道並行的“前沿人行通道”。而新的建築門店就不完全是這樣,常常會出現斷點,不連貫的現象。前沿的作用,在下雨天就會尤為突出。江门這個地方,太陽大,雨水多,非雨即陽。雨天需要打傘,晴天也最好能打傘。有了這種店鋪門前的前沿通道,人們為了避陽、避雨都會走商鋪門前,這樣,商鋪人流就會增加很多。做生意就要憑人流。有些必需商品人們是會專門採購的,但很多小商品是走過路過才看到,才想起,才不錯過,才會順便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這種利人的帶通道前沿的門店設計,雖然佔去了一部分門店面積,卻增加了門店的人流量,也就增加了購買量,也就有了生意。利人利己,這個符合商聖八十經,若要取之,必先予之之理念,也符合中國傳統的人文理念。而今,世風日下,今人哪懂這些人文道德概念,自顧自而忘天下之顧,無天下之我顧,何來天下之顧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洋人店鋪的這種設計,說明連西洋人都懂的這種人文理念。這種西人新思想、經營理念也可能算梁啟超公要推崇變法思想源頭。讓梁公沒想到是,改變,變法就如此的難。才使梁公後來想到造反。要想改造這個世界,必先毀掉這個世界。以致形成當時新潮流的世界觀,影響一代人和幾代人的世界觀。砸爛舊世界,建立新世界。原來,“砸爛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是源出於梁公之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今日江門之有識之士反其意而為,不僅沒有砸爛這些老店鋪,而且還明令保留這些殖民地時期的老店鋪,不准拆遷改造,實乃明智之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二樓的工作間是臨江的,腳下也就是懸空的通道。窗戶高於榕樹梢,對著寬闊奔流的江門河,風景那叫一個絕佳。這臨江大窗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流動的畫,一幅江流攬勝圖。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絃萬古琴。其奔流肆大,波流浸灌,若有同志者,釃酒臨江,引觴賦詩,談天下之大經,序天倫之樂事,豈不快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過去的商人也挺有品位、也很會享受的。窗戶儘管是古舊的西洋老格子窗,但是臨街的整堵墻寬都用作窗戶的,通透好,採光好。江邊後面的幾條街道也都是這樣的歐式建築。根據老舊的程度,估計二百年歷史有了。一方面可以一睹昔日封建沒落大清時期異樣的繁華。另一方面,也能品味到,國破洋樓在,民窮買辦興的殖民地時期遺存。走出去,請進來,是福還是是禍?封閉好,還是開放好?南國,這個過去稱作不茅之地,蠻夷之地,能夠興旺發達,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不知是感謝洋人,還是聲討殖民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歷史的問題只能是社會發展的自然結果。家是江门的梁啟超先生肯定目睹了他當年那段時光,優劣所得,成敗利弊梁啟超公有發言權。根據革命的結果,軍閥混戰,外夷入侵,國內戰爭,生靈塗炭。康有為說,革命會亡國。國民政府首都被佔其實就是亡國了,至於奪回那只能叫復國。也許改良真的是最佳選擇。但歷史就是歷史,最終結果才是真實正確的定論。梁公最初可能也預見到了各種惡果,故宣傳改良,至於後來變來變去,實乃梁公審時度勢之策略。然世事無常,不可逆睹,梁公雖乃偉人,但不是神人,不能看到過去未來,因時而變,因時而化,符合辯證法。總得來說,梁公還是革命的,進步的,為他自己提出的“中華民族復興”奉獻了一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山人剛開始作活時,經常會突然感覺房間連同江邊的樹一起向後退行。一天,突然覺得有人在對面的樓上手扶欄杆,隔著窗和山人對眼!白色短袖,土黃色褲子,像東南亞人的那種膚色及臉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四十歲的年輕人,呆呆不動的盯著山人看山人幹活,山人至今記憶猶新。每次大船過來,山人都暈暈的像坐倒行的火車一樣往後退行。等開闊的江面重新出現在眼前,纔一下明白,是大輪船在動,在經過。山人沒動,房子沒動,江邊樹也沒動,是輪船在通過。因為輪船大,一過來,會把整個窗戶堵起來,在這個封閉的短視距內,輪船往往是靜止的,反而是山人和房子是動的,祗有看到船尾,看到江面,看到對岸,房子才會靜下來,纔會看到是船在走。其它時間,看那些小貨船,運沙船,都是慢慢的駛過,沒有這種現象。十幾米的距離,面對看不到頂的大輪船,就是隔窗臉對臉的感覺。前面不遠就是大橋,每次輪船通過差不多都會鳴笛,特別是這些大輪船的汽笛聲,很沉悶,很悠長,當然,習慣後覺的這聲音還是挺舒心的。每次自己連同樓房樹木一起向後移,知道是錯誤的感覺,但就是改變不了,就是認為船不動,人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白色小車前面有一群人的地方的樓上,就是山人曾經工作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江门早餐也不錯,剛開始吃,老是感覺沒吃飽,後來就習慣了。由於已經適應漂泊的生活,所以,每到一個地方,先要主動、努力,積極的,快速的接受新的生活,當地習慣和習俗。當然,若一個人一定要堅持冥頑不化,非要找個適應固有口味、習慣的飯店也不是不可以。因為改革開放後,中國已經是大同的中國。東西南北中,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南有的,北也有,東有的,西也有,各民族,各地區都已大融合,不過多走幾道街,多跑幾步路,一定還是有符合你習慣的本土飯菜。如果都這樣,人生不能兼容,那還有什麼特色,還有什麼意義。不斷接受新東西,不斷改變一成不變的思維,性格,習慣,這才能不斷充實自己,充實自己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山人吃了些江门特色的早餐,比如,有種炊具是方形的大蒸箱,蒸箱上面是一排一排的蒸斗,然後是一大盆生的米粉漿,小盆子裡有各種各樣的生魚片,你祗用選好魚片,人家就一勺米粉一攪拌,倒入蒸屜,一會兒就好,打開蒸斗,米粉魚片像煎餅一樣蒸好了,沒煎餅那麼筋道,用鍋鏟鏟到碗裡就碎了!剛喫真的沒什麼感覺,餅不是餅,粥不是粥,山人想,這能吃飽嗎?看看別人,一人一碗吃了就走。山人也就吃吧,連吃帶吞的,吃了幾口,嚼到魚片,味道出來了,米粉裡面也是配了佐料的,那種香味淡淡的,要細細的品味。還有那魚片的味道,稍微皮皮的,可能是醃製出來的,那味道感覺拿捏的還真的恰到好處。早餐的味道既不能太濃厚,也不能沒味道,這個米粉蒸魚片做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有的魚片會有點小刺,山人會謹慎的一點一點的細細搜尋,有了就吐出來。可看別人都是大口大口的吃,全然不顧這些細節,好像魚刺不存在?難道他們帶刺咽進去了?山人喫魚也是有方法的,用力嚼,大刺嚼不動就吐出來,小刺就多咀嚼幾下就成了碎末,就隨魚肉咽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剛開始喫完後,會再到別的攤位來幾個小龍包,或者來張雞蛋餅,後來就不用了,喫完這個米粉蒸魚片,若再喫別的,那種魚片米粉的清香美味就不存在了。還有其他當地特色,山人也是遍嚐,不過最終還是米粉蒸魚片作為早餐吃的多一點,這個成了愛吃魚的山人,抹不去的記憶中的江门美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在江門,惟一一次被玩弄的感覺,就是買橘子。江門是盛產水果的地方,熱帶水果價格都不貴,而且像香蕉一類的水果吃起來要比北方好喫。這裡香蕉都是自然成熟的,全然沒有藥物催熟那種清寡味道。人們在北方喫香蕉很大程度上是受概念的引導,喫在嘴裡就那種說不出的味道。不在出產地,不在香蕉園邊上喫,你永遠品味不到純真自然成熟的香蕉的美味,那種濃郁淳厚的香甜。新鮮的兩塊錢一斤,稍過兩天的一塊五,一塊,五毛錢都有。山人愛喫香蕉,在北方,若自己喫,從來不買看起來很光鮮的那種,發黑的,有點黑點點的最好。在江門就不一樣了。即是新上市的也挺好喫。當然,山人還是會買一塊五的,一塊的,到江邊,躺石凳上,邊喫邊把香蕉皮扔江裡。不用看,吃完一隻,就憑感覺一扔,肯定掉江裡。江門小孩比山人玩兒的大。有天,山人剛買完香蕉,</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山人買的是放了一兩天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來兩個穿著藍白相間校服的小學高年級或初中低年級的學生,來到賣香蕉攤位前,其中一個,從大串上用手掰了段又大又黃的香蕉說,看這多錢?秤後,可能他錢不夠,手指頭向另個孩子一勾,那小孩從兜里掏了一個鋼镚兒。小孩拿了香蕉,從中間一掰,兩個人一人一半,就邊吃邊走,一塊兒向江邊走去。看他們喫香蕉的樣子,就是生活,就是正常消費,就是必須,不是品味,小男孩兒比山人玩兒的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橘子也不貴,一塊五一斤。剛開始山人不懂行情,包括買菜什麼的,買的都是常價。江門瓜果魚肉蔬菜很豐富,價格比內地低。比如青菜,一塊五,小西紅柿兩塊,大的魚頭也就三塊一個等等。山人老是趁中午上街吃午飯時間,在菜場把菜和水果買了。有天忘了買菜,就下午下班去買。忽然看到菜場附近滿街的人流,熙熙攘攘的,商販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熱熱鬧鬧像農村趕集一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山人怕人多,人多心就慌,後悔中午沒來菜場,無奈就隨著人流進了菜場。菜多了很多,好像不知一下從哪裡冒出來的,一框一框擺的滿滿的,小青菜價格還是一塊五,但是是兩斤,幾乎所有菜原標價不變,但給的差不多都是二斤,也就是原價格一斤現在一公斤了。山人好後悔,原來中午來買上當了。橘子白天的一塊五,現在的是一塊五二斤,小西紅柿,白天兩塊一斤,現在二斤,山人心有不平,全上當了,補回來!於是,小西紅柿,橘子,都報復性的買了一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剛進菜場,見大魚頭便宜,就三塊買只大魚頭。江门賣魚是分割的,要肉給肉,要骨給骨,要頭給頭。要肉,就從魚頭後,一刀下去剝到魚尾,給你片下一半肉。一片、兩片都可以。有要魚排的,就把魚排兩邊肉片給你片掉。魚排當然肉還留很多。魚排魚肉價格一樣的,山人沒要過魚排,也沒要過魚肉,山人就喫魚頭,三塊一個大魚頭,再加一塊兒豆腐,一把青菜。山人每天晚上差不多就是魚頭豆腐湯,米飯做一點,或者就熬點稠的稀飯,一個魚頭湯足夠喫的飽了。一般是回來順便帶一瓶啤酒,獨自來個酒足飯飽。山人本很愜意,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提著魚頭,帶著便宜菜洋洋得意的返回,路過魚攤,有家賣魚的看到山人提著魚頭,就提一串魚頭高聲叫到,老闆!魚頭便宜了,一塊錢一個,山人看,是七個,心想,又上當了。魚販問山人買的多錢?山人說三塊!老闆說,七個三塊你拿去好了,山人說,你這是氣死我!算了,明天來買你的。從那以後,山人再也不傻帽中午去菜場買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最大傻帽還在後面,就是一開頭說的買橘子。菜場橘子,白天一塊五一斤,晚上一塊五二斤,剛開始覺得以前白天買是傻帽了。後來有天山人出了菜場,在一家店門口看到剝好的橘子,就問老闆,這橘子多錢一斤。老闆說。不論斤,一塊錢兩袋,一袋大概七八斤的樣子,裝的滿滿的,山人掏出一元鋼镚兒,說買一袋。老闆看了下不接錢,說一袋不賣!山人不解與老板辨說,你不說一元兩袋嗎,我買一袋。老闆說,我說的沒錯呀,是一元兩袋。這時旁邊圍了好多人上來看熱鬧,有幾個人帶著笑意看著山人。山人說好好,我認了,說著遞過一元,提了一袋就走。老板接過錢說,一元是兩袋!一袋不賣。山人說,你是和我杠上了!我一元買一袋,我吃虧我認了。老板說,你認我不認,是你杠,我明明說的一元兩袋,你為什麼要變個法兒跟我杠,你必須拿兩袋。山人說,是不是你橘子有問題不好喫?老闆說,你嘗下,不好吃不要錢,橘子白送你,你全拿走!旁邊有個老者說,橘子怎麼會有問題呢,剛剝的,乾乾淨淨的,很好喫的。山人拿著菜,還提著裝魚竿的袋子,說到,不是不拿兩袋,太重了,拿不動。老闆說,那你一袋也不要拿,錢不退!山人問為什麼?老闆說,是你錯在先,我又沒錯,你讓大家說說,我錯了嗎?反復給你講,一元兩袋,你給一元,就要拿兩袋!老者說,你就拿走吧!山人說,我去釣魚,難道要我用橘子釣魚,扔江裡餵魚!老闆說,那是你的事,你花錢買的,你有錢,你有這個權利!山人搞不懂,一袋不賣,不要不退錢,祗好說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重重的提上兩袋橘子就到江邊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市場口離江邊也就一百來米,對著路口,正好有個可以下到水邊的小碼頭,山人把菜和橘子往碼頭橋上一放,長出了口氣,兩隻手被塑料袋勒的酸酸的,還真累的連呼吸帶喘。歇了會兒,坐下掛好魚餌,開始享用剝好的橘子。橘子也不算太大,一口一個,味道不錯,酸酸甜甜的。不錯嗎,沒上當!山人一邊看著魚標,一邊摸著橘子往嘴裡塞,不禁自責起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人貴在自知之明,山人知道自己的缺點,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又想做事業,考慮問題還太細。水清則無魚,人清則無友,當斷不斷,必有後患。山人常常告誡自己,克服小心眼,做大事業必須要有大氣,必須要有大格局,有多大心胸才能做大事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橘子是真的甜,大概喫了十幾個,真的喫不下了。看到有個年輕人拿著魚竿在大榕樹下撿榕樹的籽兒,問,撿那個幹什麼?是不是用榕樹籽兒釣魚?釣魚年輕人說是呀!山人來了靈感,榕樹籽兒難道比橘子好喫嗎?“人喫什麼,魚喫什麼”,這是一句經典的話,山人忽然想了起來這句話,於是計上心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江門特色小吃,捲米粉。照片由江門帥哥達明哥提供。</b></p> <p>  山人掰了瓣兒橘子掛魚鉤上。山人想到在富春江畔遇到過一個安徽的釣魚老人給魚做窩子的事。老人是漁民,他一天能釣幾百多斤的魚,後來向他取經,老人說,捨得,捨得,不捨不得。老人說,釣魚其實很簡單,要想釣到魚,就要捨得給魚喫東西,你們光看我上魚,沒見我投放魚餌。我看好位置後,頭天到農貿市場買了一袋子糧食又用兩瓶酒拌了拌,發了發酵,晚上讓女婿帶過來整袋子倒在這個地方做餌,花了百十塊錢,早上天不亮就在這兒釣,我一天要不釣上幾百斤的魚,我不是要賠本了。問用的什麼糧食做的魚飼料?老人說,什麼糧食都能做魚飼料,人吃什麼,魚就吃什麼!捨的投料才能釣上魚,捨得捨得,不捨不得,這個道理誰都懂,就是做的時候捨不得。你們花兩塊錢買點蚯蚓,就想釣條大魚出來,不是不可能,是可能性太小,也太不把魚當回事了。魚也精著呢!不勞而獲,不捨而得是多少人的夢想,那祗能是個夢。這話出自七十多歲的老漁民之口,還真是很好的人生詮釋,人生的哲理,人生的經典!不捨不得,說的好!冥冥之中,山人覺得這不是圮上老人授書張良的故事嗎!</p><p> 想到這兒,山人一改優柔寡斷的作風,一股腦兒把吃開的那袋橘子整袋倒入江中,然後把魚竿兒放到橘子那裡。</p><p> 剛才撿榕樹籽兒的小夥子下到碼頭上問山人,你把橘子倒江裡幹什麼?山人說,做窩子!小夥子笑笑,說魚根本就不喫橘子。山人說,榕樹籽兒它都喫,橘子那麼甜它不吃嗎?小夥子說,我們江门人都不喫,魚會喫嗎?山人說,那橘子賣給誰了?小夥說,我們都是要皮的,橘子仁本地人送都沒人喫的,倒都沒地方倒,以後你可不敢往江裡倒橘子了!江裡倒什麼喫的都可以,就是不能倒橘子,抓住要罰款的。就是垃圾堆都不能倒橘子的,倒了是也要罰款的。都是偷偷掏錢給垃圾站的人拉走的。山人說,怪不得,山人上當了,今天掏錢買了兩袋。小夥子笑笑說,橘子又沒問題,我們是吃膩了,你又沒吃膩,你可以回去做橘子汁喝,很好喝的。以後再想喫橘子,不要花錢了,看誰家門口擺的有裝好袋子的,就提了喫就行了。</p><p> 山人看人家小夥用榕樹籽兒釣魚,就也上去撿了點榕樹籽兒,榕樹掉落的籽不少,大部分都被到江邊兜風的人給踩爛了,囫圇的還真不多,要揀紅透的,榕樹籽兒和櫻桃籽差不多,魚會喫這種東西?山人有點疑問,就撿了顆乾淨的放嘴裡嚼了一下,澀的不行。入鄉隨俗吧,明明看著人家用榕樹籽兒釣,還疑問什麼!</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江門達明哥近照。廉悍俊傑,踔厲風發。達明哥早已是畫店老闆,身懷絕技,手藝超群,做工精良,肯定在江門早已獨佔鰲頭,執裝裱界之牛耳!</b></p> <p class="ql-block">  一無所獲的山人,迫不及待的提了剩下的一袋橘子回住處 做橘子汁。回到住處,蒸了米飯,做上了魚頭豆腐湯,然後把橘子倒入一個中號不鏽鋼盆子,搦了半盆橘子汁出來,倒了整整兩大碗,山人一口氣喝了一碗。</p><p class="ql-block"> 想起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那些俊男靚女在鬧市區,地鐵站,排出十幾二十的大洋來買一杯鮮榨橘汁,然後仙人般的,裝作優雅的端起杯,小口輕酌的動作,真的好俗氣和讓人滿身起雞皮疙瘩。不就是喝個橘子原汁嗎?山人幾分錢一斤的橘子原汁就已經冤大頭了,那十幾二十塊大洋一杯還用來充什麼傻帽?喝的東西實際沒那麼誇張,更大方面是在裝逼。現在看到許多明星裝逼的消費什麼奢侈品,其實原本就是個狗屁,可恨的是去引領那些無知的年輕人去效仿更是惡心和罪惡。</p><p class="ql-block"> 第二碗橘汁看了半天,儘管酸甜可口,回味悠長,愣是沒決心喝下,乾脆放冰箱保存起來明早喝。這是今生一下喝的最新鮮,最多,最純正的現軋橘子原汁,以致魚頭湯和米飯都沒吃完。山人第一次知道了橘子原汁不僅祗是用來解渴和品嘗美味的,完全有飽腹的感覺,喫飽的感覺,以致把米飯和魚頭豆腐湯都給浪費很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山人還是沒有飢餓感,洗漱完,打開冰箱,把昨晚的一碗橘子汁喝了就去工作。山人想,這玩意兒好東西,喝了以後,不飢又不渴,早餐也免了。晚上又從冰箱拿出些橘子來,這次吸取些教訓來,稍微搦了一點兒,僅僅弄了一小碗,邊吃邊喝邊看電視,再來瓶啤酒,山人感覺飄飄然的,嗯!這不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嗎?魚頭湯,一小碗米飯,一瓶啤酒,鮮榨橘子原汁一碗,噫,人生如此,不亦樂乎!樂乎哉?樂乎也!信可樂也!</p><p class="ql-block"> 問題還是出來了,又到第二天早上,山人喉嚨發乾,聲音沙啞,上火了?山人一大杯水下肚,清清嗓子,還是疼疼的。晚上回來,打開冰箱,看看還有半袋的橘子,怎麼還有這麼多!山人順手拿了一顆塞嘴裡,一點酸味也沒有了,膩甜膩甜的,糖化了?山人噙在嘴裡做飯,好長時間纔咽完,是甜,就是有點不想咽下去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大約一個星期的樣子,山人冰箱取菜,看到橘子有點像凍壞的感覺,於是,就提出放桌子上。等吃飯時,老感覺有小蟲子在飛,拍了下臉捏下一看,是比小米還小的小黑飛蟲,看看窗紗也都關著,可能是因為太小了,從窗紗鉆進來的。看看橘子袋子,有幾隻小黑飛蟲趴在上面,難道是橘子招進來的?山人打開橘子袋子,嘩的飛起一層,真是橘子招來的,山人趕快搦住袋子,冰箱不能再進了,扔掉!</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樓房,在上下樓梯之間有帶蓋子直通樓底的垃圾道,山人又將橘子袋子扎口綁死,掀開蓋子,扔進了垃圾道。橘子招蟲子?難道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橘子倒垃圾堆要罰款的地方法規?</p><p class="ql-block"> 山人歎曰,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因地製宜,中國之大,地域之異,豈可以以一法而治之。若在北京,誰把剝好的橘子不吃倒掉,可能不違法,可能會進精神病院。</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後,山人在江門再沒買過橘子,也沒再吃過橘子,看到他們偷偷傾倒橘子也再沒有心動的感覺了。當然,山人也再不會用橘子釣魚了,釣魚也不會再買魚餌了,祗用提了魚竿,在江邊大榕樹下撿些熟透的榕樹籽兒,岸邊一坐,開釣!</p><p class="ql-block">江門釣魚人有個特征,就是釣魚時,就帶魚竿,不拿桶,毛巾手套之類,釣了魚,直接往江邊人行道上一扔,隨便魚在地上跳,然後死去。都是這樣,這和燒香差不多吧,不會也是江門民風習俗?山人沒搞明白。山人猜,可能江門魚便宜,淡水魚,海魚都很多,沒必要那麼把魚當回事。</p><p class="ql-block"> 江門河裡最多的就是一種巴掌大的魚,魚身上兩側有許多蠶豆大的黑灰色斑點。像鯽魚,但比鯽魚大的多,也厚實的多,市場上也賣的多,五塊一條,大概一斤二三兩的樣子。山人就搞不清楚此魚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其次就是全國都有的那種黑魚也很多,但長的也有點感覺不太一樣。然後就是其他野生魚了,說草魚不像草魚,說鯉魚不像鯉魚的,人長相區別不大,但魚長相就開始出現明顯地區差異了。</p><p class="ql-block"> 陳皮是 江门很著名的一種土特產。陳皮就是橘子皮,橘子皮風幹後,根據年限和質量,價格也不同。山人在陳皮店看到二十多年的陳皮,竟能賣兩萬多一斤。山人問店老板,不就是幹的有點年限的橘子皮,怎能賣這麼貴,真有人要麼?老闆說,沒人要我們都喝西北風了,都是香港、澳門老闆過來買的,一買都是幾斤,越老的越好賣,你不消費,也消費不起,我也消費不起,就是給有錢人消費的。即便是普通香港人,過來也會買些兩三千一斤的七八年的陳皮。 </p><p class="ql-block"> 新剝的橘子皮收購價是十八。各家陳皮店都是大糧收購。山人注意到,山人來的這個時節,正是橘子上市時節。街上賣五金的,賣土雜的,甚至開飯店的等不管開什麼店的,祇要有空的,店裡人都圍在一塊兒剝橘子皮。剝一斤十八,十斤就一百八,山人覺得,一人一天剝個二三十斤沒問題吧,一天掙四五百不錯呀!</p><p class="ql-block"> 當然,剝橘子皮還是要有技術的。江门人能把橘子的一半皮皮很均勻的分成花瓣,具體分幾瓣兒沒細數,而且祗剝到橘子的一半,也就是半徑處,剩下一半皮是完整的,就是剝到剛好半徑的位置,會將整個橘子仁完整的推出來,這動作,做工有點難度,山人覺得一時半會學不會的。剝好的橘子皮還會像摞碗一樣,摞成高高的一摞,能摞一尺多高,估計一摞四五十個吧,整整齊齊,方方正正的排列起來。單摞不僅不倒,還能排列成方陣,看著就養眼,山人歎曰,這不僅是勞動,還是藝術,是勞動藝術。</p><p class="ql-block"> 剝橘子一般會有三四個人圍在一起,有點像打麻將那樣,中間放個大塑料筐,每人旁邊放張小桌。 剝出的橘子皮會小心翼翼摞好碼齊,而橘子仁就隨意扔筐裡。本來是應該需要喫的東西,卻不當回事。在這裡,思維要反轉了,橘子仁成了生產廢料,值錢的是皮,皮才是產品。</p><p class="ql-block"> 陳皮店收購新皮的價是十八一斤,山人在菜場看的新橘子是一塊五一斤,他們不可能在市場買,肯定是橘子園批發的,最多是零售價的一半。山人儘管沒問多少橘子剝一斤,但也不是沒吃過橘子,四五斤剝一斤皮總可以吧,一斤橘子皮賺十五塊錢沒問題的。山人想,假如能把橘子再加工成罐頭,或橘子干,或橘子汁,那不是一本萬利,暴利嘛!山人又一想,或者剝橘子皮利潤太大,完全沒必要這麼做。能做,能深加工,江门人難道不知道做嗎?</p><p class="ql-block"> </p> <p>  山人曾幻想,如果能解決剝好的橘子仁問題,就地免費收購,豈不也是無本買賣嗎?江门人不稀罕未必北方人不稀罕,直接扎出橘汁冷凍保鮮,運往北方銷售不又是一檔子好生意嗎!</p><p> 有天,山人見到到一家剝橘子皮店一個女老闆,女老闆身體壯壯的,嗓門也高,去路上攔截收垃圾的車子,搶著車子拉到她家門前,然後,一聲呼喚,一羣人從店裡擡出兩大框子剝光的橘子,四個人擡,不得一二百斤嗎,像做賊一樣慌忙的倒入垃圾車,可能倒的太猛,頓時,垃圾車下面就開始流橘子汁。女老闆快速給收垃圾的老頭兜里塞了兩盒煙什麼的,煙看清楚了,有沒錢沒看清楚。後來山人問同事,在江门,辦這事,最低會是多錢一盒的煙,會是五元的煙嗎?同事說。五元的煙就是街頭流浪人抽的,送人煙少了十元是拿不出手的。若你自己用車送到郊外,代價多少?這是熟人有關係的,沒關係誰給你拉!</p><p> 山人看到黃燦燦的,剝的乾乾淨淨的橘子,就那麼倒進黑黑的垃圾車,真的感覺是暴殄天物,還要倒貼錢求人,是焚琴煮鶴呢,還是清泉濯足,還是花下曬裈,真是搞不清楚。</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山人春江垂釣圖</b></p><p> 別看山人每到一個地方就買套釣魚裝置,其實,根本就不會釣魚。富春江嚴子陵釣臺垂釣,更大的是作秀。山人常常是拜過嚴子陵祠堂,然後坐在嚴子陵釣台,心裡卻想的是羊裘垂釣。因在富陽時是春天到秋天階段,若是冬天,或者下雪天,山人會去買件羊裘,或者仿羊裘也行,裹到身上,佯裝嚴子陵,'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望著洶湧澎湃的富春江水,心哪有在魚上。曾經上過一條魚,也不知多大的魚,差點把山人釣竿拉水裡,零八年夏天那天,山人正坐在釣台下大礁石上心不在焉的握著釣竿看著江面,心想,哪個地方是張若虛寫的,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汀上白沙看不見,……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誰家今夜扁舟子……扁舟曾經在哪兒?離人妝鏡台在哪兒,忽然,魚竿下沉,山人拼命拉緊,魚竿差點給帶進水裡,猛的一下,山人被魚竿拉到東邊,又猛的一下,魚竿又被拉到西邊,山人完全控制不了魚竿,全憑水下那東西拖來拖去,山人也跟著在大礁石上跟著跑來跑去,跑的實在喘不過氣,幹脆,就來個霸王硬上弓,最後把竿折斷也沒把東西拉上來,祗好把竿甩江裡不要了,感覺這魚應該在七八十斤的樣子。山人聽人說釣台這地方江水很深,有幾十米深,又看過釣大魚人被拖水裡淹死的新聞,當斷不斷,必有後患,立馬決定,放棄,放棄!</p><p> 說到魚獲還真是個笑話,在富春江支流筧蒲江,釣一條三寸鯽魚。在錢塘江,無獲。在西湖無獲。在秦淮河上釣過一條五寸的鯰魚,其餘再沒上鉤歷史。</p><p> 在南京時,一天,山人到中山碼頭去釣魚。路口有家漁具店,山人問有沒有好點的魚餌,魚老是不上鈎。賣漁具的姑娘笑笑說,這魚餌都可以。問你在哪兒釣釣不住。山人說在南藝後街碼頭,半年就釣過一條五寸小鯰魚。賣漁具姑娘一笑說,怪不得你釣不住,秦淮河的魚祇認叉,你問問南京專業釣魚的,有去秦淮河釣魚的嗎?秦淮河裡的魚猾著呢,賴著呢,魚食喫了,還會把鈎給你吐了。山人說,是的,是的,好像沒見過幾個人在秦淮河釣魚的,叉魚的見了不少,我晨練時,有個老頭轉來轉去,每次都能叉個三五條大魚的。接著哈哈一笑說,你知道南京人有多猾,秦淮河的魚就有多猾?山人說,說這話你肯定不是南京人了。賣漁具姑娘說,你也不是南京人我才敢說呀。山人問,你是哪兒的?賣漁具姑娘說,安徽六(lu)安。山人也哈哈一笑說,我也聽南京人講,“六(lu)合的混混,六(lu)安的匪”,說六(lu)合,六(lu)安人厲害著呢,不敢惹,都是他們把好好的南京搞亂的。賣魚具姑娘一笑說,南京人就兩個毛病,一怕有錢人,二怕惡人,你要沒錢,你再不裝惡點兒,你就別想在南京混了,當然,耍賴皮也是南京特色。哈哈,聽賣漁具姑娘一說,這魚和人也有關係,真是業有專攻,賣魚具也賣出藝術來了,行行出狀元呀。</p><p> 山人看看到漁具店掛的還有一種鈎,像塑料假蟲子🐛的鈎,問賣魚具姑娘,說這怎麼掛魚餌,姑娘說,這個不用掛,這個就是假魚鈎。山人說,真的都釣不上,假的能釣上,是給小孩兒玩的吧?,姑娘一笑,說給大人玩的。在南京,魚就吃這一套,敬酒不吃吃罰酒,和南京人一樣,真的不吃,就來假的,上魚比例和真的差不多。區別是,真魚鉤放進去你不能亂動,假的你放到水裡要不停的擺動,一有感覺你立馬上拉。聽姑娘一講,這釣魚學問深著呢,山人離專業釣魚還差十萬八千里,遠遠沒有上道,這釣魚還釣出個春江花月夜來,問題山人在富春江嚴子陵釣台也沒釣出個春江花月夜呀。<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特此聲明,糾偏賣魚具姑娘涉區域人性問題,毛主席說過,凡是有人羣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什麼地方都一樣,口語說出無憑無證,文字寫出將有憑據遺患,山人審明,此觀點不代表山人觀點,山人只為寫文而寫,若有覺不妥者,隨時建議山人刪除此言論,山人本人在南京也有很多好朋友,並有很多給山人提供過很大幫助的好朋友,對此偏頗觀點予以否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山人在南京遇到過很多幫助過山人的人,為了糾偏以上觀點,山人特在此列舉部分朋友加以說明。東華大酒店的姚總,童昊主任。畫家朱東升,李天翼。秦淮古玩城徐媧總經理。曉莊美院院長王承昊王一壇父子。力聯集團總裁翟紹均。還有山人房東朋友等等很多都給山人提供過很大幫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山人初來南藝旁邊那家公司時,接了家東華大酒店的大活,要求裱完後現場安裝。到酒店後,現場工作人員說,姚總要來看下,姚總看後說可以,問誰是負責的,童昊主任說,是榮寶齋大師張書剛的弟子王工負責。姚總說,歡迎歡迎,趁工人們幹活,姚總和山人聊了會兒。姚總雖然是管理酒店的,但和山人聊起書畫及其裝裱也是有很深的見解的,真是見多識廣。不成想這一聊竟打開話匣子,從書畫欣賞,裝裱和裝裱藝術,還談到山人立志在全國推廣自己創立的裝裱工業化大生產理論,不覺討論將近一個小時,相談甚歡,相見恨晚,姚總吩咐童總,全面全力支持王大師一行的裝裱工作。姚總本來是檢查下裝裱安裝項目,原定計劃可能也就十分八分的時間,看好幾個隨行人員對姚總和山人的論題,強裝笑容,假意逢合允承,山人知道姚總與山人的交流肯給擱置了很多重要工作,姚總可能也意識到了,說,很對不起,今天因工作忙不能陪你吃飯,說童主任一定安排好。童主任說保證安排好。第一餐童主任竟安排專宴給全體施工人員,以後安排竟隨軍區開會人員用一百五十元一餐的自助餐。有個鎮江木工,手藝很精就是人邋遢,童主任悄聲說,讓你的人員把衣服整理一下,鞋子提上,給點形象。木工說,王經理,跟你幹活真好,不要錢都幹,一頓一百五十元的自助餐,我一天都掙不了這麼多錢。說王八我見多了,我從小都會捉,捉到都是賣的,從來沒喫過,今天我吃了兩隻,喫的我什麼好菜都喫不進去了。山人告訴他,王八也是飯呀,喫飽就行,好幾天活呢,儘管吃。活幹完後,童總打電話過來,說姚總說,幫王大師一下,再給一幅活幹,特吩咐這活你自己幹,上次的活搞的是七千,姚總說這幅大點,再給你加一千,你按八千幹,幹完第一時間即結賬,我們這裡幹活都是一月一結的,你這破例。山人說受人之祿,忠人之事。謝謝提攜,幫助,關照,情我領了,但我還祗能是代表公司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嚴子陵釣台下礁石,山人曾在此被大魚折斷魚竿。嚴子陵釣台位置還在此處以上一層高度以上,說明古代水位比今天要高四五米深。</b></p><p> 畫家朱東昇大師也是大力幫助過山人的,給山人找活,介紹客戶。美院王承昊院長父子,也是朱大師介紹給山人認識的。院長父子不僅免費給山人提供美術館住處和車間,還把車間全套設備送給山人。</p><p> 秦淮古玩城畫家李天翼先生幫山人找過幾次免費場地和合作單位。秦淮古玩城徐媧總經理,將古玩城咽喉黃金地段,相當於八九千一月費用的店鋪以一千塊錢給山人,相當於送山人。房東李常弟朋友,住了十年的房子,有錢就交,沒錢就免,而且,常常倒貼錢給山人進貨,生活。所以,南京是山人最難忘的城市,最要感恩的地方,其豪邁,大度勝過馬背民族。在此,山人拐個彎,還要趁此機會感謝上海國家電網的姚大勝先生,姚先生聽過山人裝裱工業化生產的論述,很讚成,竟將整個門店的價值二十萬的裝裱材料設備全部送給山人。湯朝榮將軍義務為山人題寫店名招牌。他們都希望山人能成功,都想助山人一臂之力。多少次山人在消沉的時候,失落的時候,想起他們都要決心奮起,不為世俗,不為貪圖榮華富貴,就為了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山人也必須崛起,去實現終生唯一一個抱負,裝裱工業化生產的理想。</p><p> 在江門河,天天面臨著江水,很有佔有欲,明明看到別人都能釣上魚的,自己就從來沒上過一條,很不服。特別退朝時,魚就在江邊十公分深的水底的泥地上,魚脊都露著的,一羣一羣的,山人也釣不上,是真的不會釣。</p> <p>  城市相對縣鎮來說,一般具有很大的兼容性,沒有縣鎮那麼有很明顯的地方特色。但一個外地人初到一個地方,還是能品味出一些異樣的。比如姓氏,大姓張王李趙等那個不說,在哪裡都多。除過大姓,你會發現某一種常規或冷僻的姓氏會明顯多一點,另外起名字上也有很多類同的特色。在富陽,章姓多一點,在杭州會發現有很多姓應該的應的,姓陸的。在南京于姓,余姓,童姓,徐姓,等很多。名字中帶“昊”的也很多。光認識的朋友、網友中就有很多,如,曉莊美院院長,中國傳媒大學美院院長,王承昊。東華大酒店主任,童昊。南京更斯藝術館館長,王昊,等等。在寧海,姓金的,童的挺多。後來到寧海縣城南一個叫前童古鎮地方玩,纔知道這個鎮幾乎全姓童,這可能是寧海姓童的多的原因。</p><p> 甭管什麼樣的人初到一個地方,總會有對眼兒的,不對眼兒的,有感覺的,沒感覺的,這個是共性。公司有個大家都叫“達明哥”的,人緣挺好的,也是山人最早熟悉的人。山人問人,為什麼都叫他“達明哥”呢,姓達嗎?說不是,他姓謝,叫謝達明,因為他年齡大,都叫他達明哥。山人說,是這麼回事,那我們還沒論大小,還不知是哥是弟,不能隨你們叫。人說你就別論了,你明顯沒他大,你還是叫“達明哥”吧。後來知道,他也就大山人兩歲。</p><p> </p> <p>  在江門工作,有茶點時間,這個時間大家會坐一塊兒點心一下,自然,達明哥也就成話題中心。達明哥本身也明顯有老大的範兒,一本正經的樣子,人熱情,說話辦事也有模有樣兒的。達明哥介紹了另外幾個人的名字,說我們幾個都有一個特點,名字中都帶一個“明”字。山人說這麼巧,那山人也入鄉隨俗吧,也算山人一個。大家有疑問,山人到樓上把自己在杭州畫的畫拿來給他們看上面的落款。他們問,怎麼,你有兩個名字?山人說,不是兩個名字,我們通常說名字,都是祗說名沒有說字,更沒說號。按照中國人傳統,應該有“名”,“字”,“號”。你們知道山人的那個是“名”不是“字”,“明”字是山人的“字”。達明哥說,我們有緣呀,我們是千里有緣來相會。老闆說,你們這是一窩“明”。山人說,達明哥,從今天開始,拜你為師學江門話。達明哥說好,我很快就能讓你學會江門話,現在開始,先學“你,我,他”,說“雷,國,卡。維剛內三鬼娃,雷揍黑半國工門銀。意思是,“你,我,他。會講這三句話,你就是半個江門人”。達明哥又糾正山人幾遍說,好了,你現在就是半個江門人了。山人因一個“明”字,感覺一下近乎多了。</p><p> 後來有幾次聚會,山人發現公司黃姓很多。當然,黃姓也算大姓了,另外江門好像名字裡面帶“權”的也很多,有個管後勤的,大家都叫他“權”哥。</p> <p class="ql-block">  山人剛到江門,從住地到公司走的是大路。江門的路,老城區好像沒什麼正方向,都是斜亂的,新開發區要好的多。老闆說,近道有好多,但七拐八拐的,容易迷路,你剛開始還是先走大道,等熟悉了,你就走近道。慢慢的,山人就摸索出四五條可以取道的近道,然後就一條一條的走,深入熟悉這個南國僑鄉。</p><p class="ql-block"> 有些街巷裡還保留著很多老房子,結構異樣的南越民居弧形的房脊,特別的磚墻壘法,等等。和同樣僑鄉泉州不同,泉州的房簷都是尖尖的挑起,而江門的都是圓弧狀。像寺廟道觀。</p><p class="ql-block"> 有一條道,經過一座小學,下班時間和放學時間差不多。某日,山人經過那小學時,學校將近放學。接孩子家長也和全國各地的一樣,都蜂擁圍在學校門口,將大門口和一多半道路圍的水洩不通。</p><p class="ql-block"> 現在學校一般的圍墻都是通透的鐵柵欄,學校情景都是一目了然的。小學生們排著方陣隊,像做廣播操一樣,在隨著老師的口令在做操,老師喊一聲,小學生們就一個動作,一邊做動作,一邊重複老師的口令。由於學生多,聲音聽起來混濁,山人沒聽清喊的什麼,以為是地方話教學。慢慢走到近前,才聽出老師是英語教學,老師喊一聲英語,同學們就也用英語重複老師口令並做出老師英語口令的動作。完了,立正,老師用英語說同學們再見,學生們就說,老師再見。山人為之一動,這也還是一二年級學生,就用英語教學?更令人震驚的是,門口接孩子的家長,很多都是奶奶爺爺的樣子,好像也是很普通的家庭,竟用英語說歡迎寶寶,小朋友也用英語說謝謝奶奶,謝謝爺爺。山人很詫異,這麼小的孩子中文都沒學多少,怎麼能用英語教學呢,那將來母語能學好嗎?母語學不好,外語能學好嗎?外語有必要讓小孩學嗎?中文學好了,外語不是很簡單的事嗎?中國人又不是英國人,又不是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即便你是英語教學,也不會能教出像英語母語那樣的英語,畢竟環境不是英語為母語的環境。難道這是僑鄉的特色嗎?是為將來急於做生意打基礎嗎?凡是多語種地區的人,其實沒有一種語言能學精通的。山人觀點是反對小學英語教育的。我們是中國人,必須讓下一代學好中文,打好中文基礎,全世界都認為中文是最難學的語言,小學是學習母語最關鍵的階段,必須把這個黃金時段留給小學生。看看現在的電視字幕,錯字連篇,網絡上也是錯字連連。當然,中華文字有十萬之多,誰都有不認識的字,誰都會寫錯字和寫別字,但連篇錯就是社會問題,教育問題,與教育制度方式無不有直接的關係。</p><p class="ql-block"> 今天國人所謂的普遍文化水平低(不是科技知識,是傳統文化,禮儀道德),就是小學教育失敗。山人曾見過中日醫學交流圖片,上有中國醫學博士和日本醫學博士共同簽名的協議照片。日本博士是用毛筆行楷簽名,臨帖功夫很深,而中國博士簽名是用鋼筆用一種很庸俗一點教養都沒有的野蠻幼稚體簽名,這種沒有基本文化根基的醫學博士,從字體就讓正宗中華文化繼承者的中國人蒙羞。古人說,以貌取人,今天理解是以穿戴取人可能存在爭議,古人說的以貌取人是說從形象氣質上讀出一個人素養。和以字取人一樣,古人看字就知你積澱有多深。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存在爭議的往往是在人品上,人品不好讀出,文化素養是絕對能讀出的。日本至今擇人還要看字,同等學歷,同等條件,字體優先。</p><p class="ql-block"> 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和道德的提升就在小學,整個小學階段就應該是背書,寫字,畫畫的階段。如果能在小學階段,讓小學生背會幾百篇文章,幾百首詩,你覺得中文還用上大學嗎,有了背功,你覺得外語還需要上大學嗎,外語漢語都是背出來的,漢語外語教育教學的最大的失敗,就是把背書的時間用在教語法上,把背詩詞的時間用在了平仄格律上,就像中國社會最大的失敗就是以(不是依法)法治國。以法治國的根本就是以武力治國,以權治國。而不知中華傳統文化本身就是治國之綱,本身就是道德品質(仁義禮智信)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人曾提出“以德治國”。什麼是德,德是什麼,德的本質是什麼,恐怕這位所謂的留學生恐怕都沒搞懂。山人說,德就是小學,德就是載體,德就是傳統文化本身。德就是自身擁有而不恃外物,不需要外物的一種本身承載和能力。就像打造一艘船,一輛車,一但定型,就決定一生,就像蓋樓的根基,就像船的龍骨,就像車輛的下盤,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孔孟之道,諸子百家就是打造德的材料,這個過程就是從小孩子開始,在小學完成。而今中國,是本末倒置。孩子剛入校門,就讓小孩子整天背漢語拼音,整天學加減乘除,這是為什麼?漢語拼音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有人會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孩長成人了嗎?是成人嗎?剛出殼的小雞就急著讓他去覓食?還急著讓他下蛋呢!要老師幹什麼?在小學完成幾千字的學習,然後等畢業用幾天時間就可以學會拼音,學會查字典。幾天時間就學會加減乘除,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數學就融在生活裡,等小學畢業時,整個小學數學,恐怕幾個月就可以讓學生完成。幾千年的文化教育方式,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式,社會教育的基本方式。科技固然重要,人文基礎更重要,它是樹人,是在打造一個堅實良好的社會基礎,道德基礎。在看到日本小學生轉機轉車間隙都會趁機看書的報道。中國就有學校在組織小學生出國轉機時,要求小學生每人手持一冊看書,其實家里有大把的時間看,大把大把的時間夠浪費。這叫什麼?作秀!東施效顰!有起雞皮疙瘩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餓極暴食,渴極暴飲,中國社會經過百年磨難,就窮則思變,變沒錯。魯迅先生認為中國社會的病,是人的病,人的病是中華文化的病,病根就是孔孟之道,所以要砸爛孔家店。魯迅好像沒長記性,魯迅先生的才學怎麼來的,是仙台醫學院學的嗎?他怎麼去的仙台醫學院?他的那點本事還不是吃孔孟之道的飯長大的,還不是四書五經讀的好?四書五經給他打下的堅實基礎,中國有成就的那些泰斗哪個不是讀四書五經出來的?所謂的中國脊梁,追根溯源就是個笑話,這個根,這個源,就是那些所謂新文化旗手們要推翻的孔孟之道,就是詩,書,易,春秋,就是先王之教,就是仁義道德。何為先王之教,何為仁義道德?博愛為之仁,行而宜之之為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這是這個社會的根本,這是這個社會立足的基礎,這是這個社會的源泉。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這才是我們社會癥結的所在!尊道得路,捷徑囧步,今人所提彎道超車,正是中華文化的缺失,墮落才會出現的荒唐無知的謬論。 </p><p class="ql-block"> 在打造德的時間,去打造物,在打造大樓根基的時間去蓋高樓。忽視基礎教育,重視高等教育。小學學高級文化,大學學初級文化。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見利忘義,貪得無厭。當這種現象成為我們社會的普遍現象的時候就是教育出了問題。作為個別社會現象,自古有,中外有,毫不奇怪。當他成為社會普遍現像就奇怪了,就是社會出了問題,就是教育出了問題。有人說台灣中文學生,大陸中文學生一見面,馬上感覺台灣學生是之乎者也正統的傳統文化,而大陸學生則是所謂西方文化和現代低俗文化的代言人,很飄很假的感覺,這就是基礎文化的缺失,基礎教育的文盲化,石上栽花無根底。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素質差距,是先天教育的差距,是本質上的差距。恢復中華,驅除韃虜(新編三字經之類的文盲初級垃圾文化教育)。恢復傳統文化,恢復孔孟之道。在小學,重文輕理,然後隨其自然。不出十年,中國社會,中華文化會在下一代馬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華。</p><p class="ql-block"> 若小學階段完成千篇詩文背誦,則這種背功學任何東西將不費吹灰之力,有千篇詩文背誦之功,大學中文還需要存在嗎?若有千篇中文背誦之功,則初中外語學習,背誦也是駕熟就輕,初中六年背會幾百篇外語文章,大學外語教育還要上嗎?取消語法教育,還時間於背書。取消法制教育,還時間於仁義禮智信書籍背誦。若然,則學生無惑。若然,則民無欺詐。若然,則中華文化則繼續繁榮昌盛。若然,則民安國泰,夷附邦寧,中華民族之復興之大成矣!</p> <p>  同樣面對江邊,在公司北邊還有個菜場,距離公司的位置和南邊路口哪個菜場差不多,菜場後有條道,距離住地更近,但這個回住地是順道,祗是這個菜場規模沒南邊那個大。這是山人發現的最近的一條也是最後一條回住地之路。</p><p> 這個菜場雖小,但更有地方特色。賣海魚的多一點。山人看到掛肉的架子,像殺豬鉤子那麼大的鐵鉤子。掛的有半扇豬那樣的肉,走近看是幹魚,賣魚的正在拿砍豬的大砍刀在砍魚,就像砍一條不到十公分寬的花肉那樣魚肋條,這是山人見過的最大的幹魚,這麼大的魚,怎麼曬幹的?山人在杭州也做過幹魚,三十五斤重的,看著沒多大,但就有三十多斤。那這像豬一樣的魚恐怕二百斤要有的。山人歎曰,南海之大,魚龍生焉!這個市場有很多賣冷藏魚和幹魚的。可能是菜場職能有所區分的,先前那個菜場看到的都是現殺的新鮮魚。山人進到一個肉店,肉架子上掛了一排大大小小掛著後腿,頭朝下的刮光毛的動物。前面幾個大小的,山人看出是狗,後面小的,山人就沒看出是什麼東西。山人覺的心煩,就沒進門去看。</p><p> 這裡有店鋪經營的,也有小攤小販是順街道經營的,在一家攤位前,山人看到有個四十歲左右的女菜販,從攤位下提出一個大網袋,網眼太密,山人以為是黃鱔,仔細再看,原來是大大小小的少半袋子蛇,大部分是小蛇,太小了,比筷子粗不了多少,正在袋子裡面滑動,一會兒聽人說,快收,工商局來了,女菜販趕忙提攤位下藏起來,其實注意看,還是能看見的,工商局好像沒想認真查,祗是表面看下,山人都能看到,工商局比山人還不懂道行嗎?山人想,蛇仔這麼小怎麼殺,能喫嗎?前年過年,山人看到有個江門網友在微信發自己殺蛇視頻。祗見他把袋子倒一下,出來幾條蛇,他就提了尾巴把蛇頭放菜板上,“啪”的一下剁掉蛇頭,仍一邊,再提一條又是“啪”的一刀剁下蛇頭,山人問他,赤手抓蛇不怕咬你嗎?他說,老實的蛇能看出來的,直接就用手抓了,比較惡的蛇不敢,要用夾子夾住再砍頭的。山人問你常喫蛇嗎?他說,我本善良,我不喫蛇,我祗喝蛇湯,山人起下雞皮疙瘩,蛇頭不是你砍的嗎,你還善良?蛇湯不是蛇熬出來的嗎!</p><p> 這個菜場有現包餃子,很多種類,可以自行選擇。山人常常會買上一些調節一下飲食。山人還發現一個比較有興趣的事,這裡吃的,喝的,用的都很便宜。山人買了隻電飯鍋,二十五元,用了快十年不壞。買了隻檯燈,帶節能燈泡共十元,也一直用到現在不壞,現在也還在用,這檯燈一直跟著山人浪跡天涯。晚上,早上,放牀頭看書照明用的。臨近深圳、香港、澳門,怎麼會有這麼便宜的商品呢,在這裡生活,生活費要不了多少,衣食無憂可以說是,就像一個世外桃源。</p><p> 一天,轉到一個廣場,看到每天都有直達香港、澳門的大巴,山人想,這去香港澳門多方便呀,問公司負責展覽的小黃,你去過澳門嗎?小黃說去過,說,去的時候開車去,回來的時候就騎自行車回來,去的時候腰纏萬貫,回來就剩條褲衩走著回來,山人說,這麼酷。其實你穿比基尼回來會更漂亮。山人想,哪天去香港澳門玩一下。街上有很多香港澳門一日遊的,山人咨詢了下,手續怎麼辦,說開港澳通行證就可以,山人拿出護照,說這可以嗎?旅遊咨詢處說,用護照去港澳不好,去澳門會有記錄,將來你再去其它國家,就會有是好賭的嫌疑,就開通行證就行。最後,山人決定,先把江門周圍的景點遊一下,小鳥天堂,梁啟超故居等近處的,然後再去香港澳門。然世事難料,不可逆睹,最後竟沒有成行。</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