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桥的传说

快乐人生

<p>  目连桥,位于陕西省紫阳县洄水镇境内,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由张文远等人筹资修建。后因年久失修,光绪年间再由当地乡绅袁国仁、周耀贵等人募资重建。民国时期又惨遭洞河、二道河流匪破坏,将整桥付之一炬。解放后由当地政府出资又一次将其修复,历经沧桑的目连桥这才走出了苦难,再次焕发出新的容貌。 </p><p> 目连桥的由来是这样的:传说西晋时期有个头号富翁,名叫富相。富相家中骡马成群,金银满柜,很是富裕。他有个怪德性,就是敬重出家人,见了僧尼像见了父母,毕恭毕敬,或热情招待,或倾囊相助。富相的妻子叫青丽,她与乐善好施的丈夫大相径庭,爱财如命,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她也有个怪德性,就是最恨世上出家人,视僧尼为仇人。</p><p>  富相老年得子,取名叫目连。目连长得面善心慈,向往三宝(佛、法、僧)。富相去世时,目连已长大成人,准备外出经商。临别时,向母亲说:“儿子要出外做生意,母亲在家要多积德行善,对那些出家人要像对待我一样。”青丽皮笑肉不笑地连连点头应允。儿子走后,她对那些上门化缘的,不论是和尚还是尼姑,统统赶走,分文不舍,顿饭不管!还说些不三不四的难听的话。</p><p>  过了七八个月,目连从外地回家,听邻居讲母亲根本没有行善事,对出家人常常出言不逊。于是,目连便问母亲原委,青丽一听,怒火中烧,训斥道:“好一个忤孽东西,你竟敢不相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天内死无葬身之地!”</p><p>  第七天到了,青丽果然暴亡,连尸首都不知下落。目连痛哭流涕,求助亲友和邻居,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在汉江边洞河支流的一道小沟找到了尸体,又千里迢迢运回老家进行安葬。</p><p>  目连投奔了释迦牟尼,后又在寻母尸体的小沟挖洞参禅,吃斋念佛。数年之后,修成罗汉,成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p><p>  目连成道后,用天眼在天堂看见父亲享受欢乐,可是没找到母亲。便向佛祖打听,得知母亲由于生前不敬佛门,不行善事,死后果真无葬身之地,最后还被打入“阿鼻地狱”。</p><p>  目连在“阿鼻地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曹地府终于找到已变成骷髅的母亲。白日遭受锉腰锥背,晚上受尽刀刺油煎之苦刑。目连触目痛心,忙要来饭菜一匙一匙地给母亲喂,谁料美餐还未到口,已变成火炭,怎能咽下?目连痛心疾首又无计可施,万般无耐,硬着头皮又到如来佛那里求救。</p><p>  佛祖道:“你虽修行成了罗汉,但要知道,一人踩不倒地上草,众人才能踏出阳关道。所以,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救不了你母亲的,需要借助七月十五盂兰盆会,让天下饿鬼都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p><p>  目连为了救母,广请九州众僧,常设盂兰盆会,用百味五果供奉七代父母,超度众生饿鬼,其母总算脱离了地狱。尽管目连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母亲也只能转世为一条黑狗。最后还是靠目连法力才转生人世,升入天堂。</p><p>  话语无脚走千里。目连救母的故事像春风一样吹遍巴山大地,后人敬仰其道学精神,为了弘扬正气,故将那条寻母尸体的小沟称“目连沟”;将他参禅的山洞称“目连洞”,将方便一沟两岸人民的义举之桥称“目连桥”;将所在地的乡叫”目连乡”(现已并入洄水镇)。</p><p> </p> <p>桥西绝壁之上,一棵千年古栎盘根于崖缝之中,挺拔苍翠!</p> <p>桥的南面可见桥下的河水。</p> <p>桥的南侧近景。</p> <p>从东南角眺望。</p> <p>桥的下面是一道小河沟。</p> <p>桥的北面全景。</p> <p>  守护目连桥的这位英雄名叫周汝民,生于1935年,现年85岁。</p> <p>  周老汉守护这座桥已经30多年了。</p> <p>游客与周老汉合影。</p> <p>修复目连桥的捐资纪念碑。</p> <p>桥的东面,原来的目连乡镇府还有部分房屋隐约可见。</p> <p>古栎树下的崖洞里供有游客向往的观音菩萨和财神菩萨。</p> <p>桥的西头很多游客在围墙上搭红,在过道里燃放鞭炮。</p> <p>围墙的另一端还有专供游客烧香放炮的设施。</p> <p>观音菩萨保健康,财神菩萨保衣食。人们祈祷人人健康长寿,个个财源广进!</p> <p>桥西石崖里面还有游客燃烧蜡烛的石柜。</p> <p>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在这里搭红,以示纪念。</p> <p>就连桥的走廊两侧都有很多游客搭的红。</p> <p>从桥的东头可以看到桥的西头。</p> <p>从桥的西头望望桥的东头。</p> <p>作者与周老汉在桥东头合影。</p> <p><br></p><p><br></p><p>摄影:快乐人生</p><p>文字:快乐人生</p><p> 2020年4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