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安处即是家

云帆

  假期加了两天班后,终于可以在家好好放松一下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房间,收拾冬衣,整理储柜,修剪花草…… <h3><br></h3> 经过一天的神操作,家里焕然一新,工作的压力、加班的疲倦都随着垃圾一扫而空,整洁有序、窗明几净的小房子让心境也豁然开朗起来,情绪中萦回流动的满是:我爱我家。 <h3><br></h3> 我的家很小,但很温馨,像极蜗牛的小房子,坚实而温暖。有人说,一个人的家不称之为家,那只是宿舍,可我从不这么认为。很庆幸在这个年纪,没有家庭的负累,没有琐碎和是非的纠缠,让我终有机会静下心来面对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面目,忧伤,敏感,自律、善良。<div> 回到家中,静心自省,放空自己,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原来我不需要向人们证明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原来我可以说的话,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像许多人一样,可以自得其乐,自我疗伤,因为我从来都和别人一样,或曝露于阳光下或蜗居于斗室里,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也许只有这样,那才是自由吧。</div> 有人问,你不觉得孤独吗?从习惯孤独到品味孤独,我很享受此过程。一个人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没有人可以因为有家庭有朋友就不孤独,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之百理解你,百分之百地替你承担一切忧伤痛苦,一直陪伴你。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不是情愿,都要靠自己走下去。 之前,有长辈疼爱、有兄弟姐妹陪伴备感温暖。随着长辈们的渐渐老去,兄弟姐妹都已长大成人,有的成家立业,有的漂泊在外,各自有了新家,各自有责任与担当,喜怒与哀乐,虽然彼些依然牵挂,依然惦念,但更多的时候是鞭长莫及;同时,也正是这种相互的顾念,不忍将麻烦与困扰带给彼此,更多的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同共营造着记忆里家的那份喜乐平安……这个时候,家已不再那么具体,已抽象成故乡的明月、窗前的灯光、乡音的余响;家就成了遥远的记忆,温暖的向往,心灵的港湾。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 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间,斜阳古道上,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荒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么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光飞逝,到了现代,人们对家的眷恋却一点也没有减少,余光中的《乡愁》以诗歌的意境美深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国爱乡情感;席慕蓉的《乡愁》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 是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深信,家将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驿站,眷恋的港湾,路在脚下延伸,就算渐行渐远,我们对家的思念愈浓愈烈…… <div>最后借用哪位诗人的作品,表达心声</div><div><br></div> 我的房间很小,<div> 我就把窗户开得很大;</div><div> 我的窗户很糟,</div><div> 我就把床铺叠得很好;</div><div> 我的感情很轻,</div><div> 我就把诺言许得很重;</div><div> 我的诺言很窘,</div><div> 我就把生命放得很松;</div><div> 我的往昔很空,</div><div> 我就把今天填得很满;</div><div> 我的今天很淡,</div><div> 我就把未来涂得很浓; </div><div> 我的喜悦很少,</div><div> 我就把笑容积得很多;</div><div> 我的笑容很短,</div><div> 我就把思绪拉得很长。</div>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