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己亥末,庚子春,荆楚疫,万人疾。九州同震,街无华灯,路无舟车,万象空寂。其时,众师者,精志诚,辟蹊径,尽本责,传道授业,解其惑于线上。</b></h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葫芦岛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领导下,实验小学自2月28日起开展线上微课录制工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聂福东校长组织召开部署动员会议。他强调:“非常时期,我们虽不能奋战在一线,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构建空中课堂,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筑梦云端。”教学副校长马晓平对本次微课录制进行了具体分工,并对备课、磨课、录课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span></p> <p>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我校利用体操垫吸音,排除回声干扰;利用录屏软件和摄像机协作实现双机位录制;选取教室搭建“简易录音棚”,实地演练,确定拍摄角度、光线强度、背景色彩、服装搭配等等。尽精微而至广大,打造线上微课录制的最佳“硬环境”。</p> <p> 利器于前,授课为本。我校范晓娇、于红、王永辉、胡静、孙立亚、范丹丹、张丽娟、苗瑞凤、王清博、刘丽、闫维贤、袁月、张敏、张蕾、穆春华、梁慧、李岩、陈辉共18位骨干教师,充分依托从教经验,深入探究线上微课录制的有关知识,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葫芦岛云课堂的线上课程是15—20分钟,背后却有着授课教师无数个20分钟的辛勤付出。从接到授课任务开始,每一位教师都尽心之至:深研教材,定位课程内容;巧究教参,落位课程重难点;辨析学情,精选教学方法。多次修改的教学设计里,浸润了我们助力抗疫的满腔热忱;精雕细琢的教学课件里,沉淀了实验教师授业解惑的殚思极虑;反复练习语气语速,甄选细微表情,极尽精微,充分体现课程架构的“软实力”。</p> <p> 诸事俱以,静待录制。课程录制里有我们满满的幸福与收获。每节微课的录制过程中,大家屏息凝神,全神贯注,互相打气,调节气氛,处理紧急情况,粘提示词......忙得不亦乐乎。</p> <p> 前期建瓴,后期点睛。德育处张运佳主任负责后期制作,每一节微课的制作均在3个小时以上,一帧一帧逐一检查,剔除静默节点噪音,无缝衔接等常规工作,力争做到零瑕疵。制作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许多“非常规”工作,我们笑称“一微课一故事”,在一个个故事的累叠里,我们成功为葫芦岛线上教学录制了32节微课。每一节微课里既有授课教师的缱绻丹心,也有幕后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聂福东校长每日督导,统筹安排;马晓平副校长从备课到后期全程跟进、组织指导;王帅主任、刘凤华副主任协同组织......幕后工作人员,曾为一个词语辗转反侧,曾为一个数学名词彻夜难眠,一起吹过午夜校园的清风,一起感受过清晨校园静谧的暖阳......所有付出只为给学生最佳的课堂体验。</p> <h3><p> <b>春已至,花亦开。荆楚之疫,消散殆尽。实验众师者,谨一己所长,授业于线上,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惟愿时光清浅,人间皆安;山河无恙,国泰民安!</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h3> <p>文 字:刘凤华</p><p>图 片:张运佳 王 帅</p><p>审 核:马晓平</p><p>总编审:聂福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