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智人——寇五

解脱

<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黄冀 万子文</p><p><br></p><p> 山阴民间有两大有影响的人物:一曰王阁老,二曰寇五。王阁老,是山阴成功人士的代表;寇五,是山阴民间败家子的典型。</p><p><br></p> <p><br></p><p> 近读徐永红先生《从寇五背鼓的故事中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文,深受教益。原文载如下:传说,寇五的父亲为巨富,寇五为其独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挥霍浪费,随心所欲。但寇五的父亲以为,自家的财富如山高,似海阔,寇五怎么也踢打不完。不过为防万一,寇五之父还是修了一个宅院。盖房子时每一根椽下面放了一个银元宝,铺院时每一块砖下面埋一根金条。还为自己制作了一个特大号的棺材,放在院里。又修了一座大照壁,里面藏满金银,挡住出门的道路。寇五父亲在生前处处放纵儿子,临终时却一再叮咛寇五:“遇上困难拆上卖。”寇父死后发葬,棺材抬不出来,人们提出拆照壁,寇五却嫌麻烦,让搭架天桥,棺材从照壁上面通过,白白错过了机会。寇五整天泡在妓院赌场,豪赌烂嫖。先卖浮产,后卖土地,最后将整座新宅院一并抵了债,空费了其父的良苦用心。寇五输成了穷光蛋,又什么事情都不会干。为了生活,只好在吹鼓手班子为人家背鼓,混饭吃。后被其姑姑偶然发现,觉得娘家偌大光景,竟然一下败落到这个地步,伤心地哭了。寇五却安慰姑姑说:“这鼓看上去大,里头是空的,不重,我能背动。”从此,便留下了“寇五背鼓——空的”这一歇后语。</p><p><br></p> <p><br></p><p> 故事就是这样,但寇五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徐永红先生从家庭教育的方面解读寇五,我完全赞同徐先生的观点。事物具有双重性,而我则从人生的角度来阐释寇五。我认为:寇五乃山阴之智人也。</p><p><br></p><p> 人生有定数而非无数。作家贾平凹说:“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抽屉一个抽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就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由此可见,人生能见多少天太阳,能吃多少饭,能喝几斤酒,甚至能写多少篇文章都有定数,而非无数。天道讲规律,王朝讲气数,同样一个家庭离不开规律和气数,规律和气数就是定数。山阴人常说:大树底下不长草、富不过三代,这是用俚语讲出了一个家庭的气数。为什么大树底下不长草?是因为大树将周围土地的水分全部吸收,怎能长草?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是因为三代之中必有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焉能不败?寇家的败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的,可惜败在寇五手中。穷人从富人来。如果让富贵之家长盛不衰,那穷人永远是穷人,那活得还会有希望吗?风水轮流转。富贵之家的衰败给无数穷人提供了翻身的机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寇五将家产散尽,是寇五的老祖宗不积德,并非寇五之错。汉献帝是个好皇帝,崇祯帝也是个好皇帝,二人都成了亡国之君,不是这两个人的错,是他们的祖宗刘邦、朱元璋巧取豪夺、作威作福没有给后辈积下德,导致了亡国,把祸害留给了子孙。天道是轮回的。翻开中国历史,清朝满族人孤儿寡母入关,最后孤儿寡母又灰溜溜出关;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和尚的缘分未了,明朝灭亡之后,后辈续祖宗未了之缘还得当和尚。天道永远是公平的。一个人以不正当的方式得到,就会以不正当的方式失去,也许到了寇五这一代气数已尽,顷刻泪枯湘江,云散高唐。</p><p><br></p> <p><br></p><p> 散财得以善终。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财富有四种属性:命定性、互济性、流动性、终结性。人生如同一个容器,有的人是勺子只能盛三两水,而有的人是塑料桶能盛五十斤,更有甚者是大奶罐能盛五十吨。一个人有没有财富那是命中注定的,努力勤奋只是一个寻找的过程。也正如读书,有的人天生就是作家,有的人天生就是评论家,而有的人天生就是读者。也正如狼天生是吃肉的,而狗天生是吃屎的,牛天生是吃草的。《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命是先天,是上天的口令;运是后天,是道路。财富是流动的,如同水,如果长期不流动会成为死水,泛不起涟漪,激不起浪花,日久天长会发出臭味,会招来苍蝇和蚊子。财富是互济的。人常说舍得舍得,意思是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舍,而不是得。舍使人感到内心的快乐,体现人生的价值。财富是终结的,就像玉米棒子到了秋分一夜之间就上籽。世界上要命的东西有两种:财和色。寇五生逢兵荒马乱的时代,财产没有任何保障,如果寇五妻妾成群、爱财如命、盘剥乡人、不施于人,一则惹的是官府官人,二则惹的是土匪流氓,三则惹的是乡人怨恨。世界上有半信半疑的鬼,有半推半就的人,但绝没有半遮半掩的事。寇五能守得住自己的财富吗?答案是否定的,轻则坐牢,重则毙命。从徐永红先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寇五会吃喝嫖赌说明寇五并非二百五之“痴”人,只是一个不善思考的乐观享受派。祸在萧墙之内。寇五将钱财散尽而不挂碍于心,说明寇五是一个心胸豁达之人,非常人所及,拥有着高级的智慧,深刻顿悟: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寇五在散财中给自己买下了一份人生保险和一张长期饭票。按常规大家对有钱人的败落会表现出愤恨,以至大快人心,但山阴人对寇五的败落表现出了怜悯之情。寇五在败落中做到了:身败名不裂,散财得善终。然寇五心中无限伤心事,付与黄鹂叫几声。</p><p><br></p> <p><br></p><p> 聪明容易糊涂难。魏晋名士阮籍和嵇康,一个难得糊涂,一个认认真真,然而命运的结局却不同。糊涂者阮籍非平常之人,本有济世之志。他到广武看到当年楚汉相争的地方,讲了一句至今令人怦然心动的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司马昭曾为其子司马炎求婚阮之女,阮籍大醉六十天才得以幸免。钟会也曾多次以政事套问,也是被酣醉躲过。阮籍以糊涂得以善终,享年五十四岁;而认真者嵇康,与魏宗室通婚,注意修养服饰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无轶事趣闻,凡事认认真真。嵇康在家打铁,钟会来访,无动于衷。钟会尴尬,便要回去。嵇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卧龙呀!绝不可用他,你才能无忧于天下。司马昭以“言论放荡”、“以淳风俗”为由将其处死,时年四十。这两位名士生活在政治高压、群雄争王的魏晋时期,史称“天下多事故,名士少全者”。同样寇五也生活在乱世,乡人皆穷,独寇家富,怎能心安理得?人不怕鬼神,怕的是人。一个人被人仇恨,在一定程度上,不一定是伤害了别人,而是因为比别人强,因而引起了忌妒。一个人把自己太当回事,那更是一场灾难。一个人富有只管自己享受,从不施舍,甚至恃骄且吝,那更是一场灾难。正如《诗经》所言:青青麦苗,生于陵坡。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然而寇五没有这样做。《金瓶梅》中潘金莲有一句至理名言:“船载的金银,填不满的烟花寨。”人还常说:“赌场上无父子。”穷病好医,富病难治。寇五绝非庸人、痴人、愣人,有自己的保身之道,将家中的金银财宝投向了赌场和妓院,似乎是在搞慈善活动,引得大家皆大欢喜。再者,寇五的败落是败己不败人,对别人毫无伤害,这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济困的作用,比当代那些住着豪宅,开着名车,靠吸收民间贷款,连本带利一同赖账的“伪能人”强得多。</p><p><br></p> <p><br></p><p> 笨拙是人品也是智慧。公元二六四年,刘禅投降西晋,来到洛阳。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演出蜀地技艺。由于司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故作触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坐在司马昭身旁的刘禅本也哀伤于心,见司马昭阴晴不定的面孔,顿时提高了警惕,因而强装笑脸,嘻笑自若。戏艺终了之时,司马昭戏问刘禅:“颇思蜀否?”一惊之后,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甚至骗过了与刘禅一起降魏的蜀汉旧臣郤正。郤正对刘禅说:以后司马昭问您这样的话,您应该说祖先的坟墓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几天以后,疑心未除的司马昭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背了郤正的那句话。司马昭对刘禅的昏庸心中有数,突然说道:你的话怎么这么像郤正的腔调?刘禅故作惊讶,说这是郤正教的!司马昭哈哈大笑,遂不再对刘禅心生毒害之心。靠明哲保身的韬晦之计,刘禅虽身处险境,但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余生。刘禅是个低能儿,在蜀国当皇帝,没有经过任何历练,只会吃喝玩乐,是诸葛亮培养了刘禅的无能,可刘禅自己不缺的是智慧,笨拙到极点就是聪明。寇五也是这样,眼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吃喝嫖赌。人生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赢得财富,也赢不了死亡,活在当下,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简单的,放弃更是智慧。上天对你关门的时候,同时也为你打开了窗子。一个人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寇五的父母为寇五的余生安排好了一切,这其实就是一个错误。一个孩子,也许最不相信的人是父母,最不佩服的人还是父母,不可能按照父母设计的轨道来践行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越是不听话的孩子,越有出息。为人父母是给孩子做表率,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也就是《易经》中“蒙以养正”,而非为孩子设计欢乐余生。人要好活,要认得自己,认得自己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寇五是认的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是小饭馆办不了大酒席,虽面带猪相,但心头镜亮,做到了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寇五在落魄时为混饭吃背起了鼓,背鼓是敲心震肺的差事,背上一天鼓,晚上会合不上眼,然而寇五能任劳。姑姑见寇五如此败落,伤心不已,寇五安慰姑姑:“这鼓看上去大,里头是空的,不重,我能背得动。”寇五一言道破天机,正如佛家所言:人生本来一场空。空手而来,空手而去,难道不是一场空?真正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色与空的同时俱在,而又当体即空。正如数字“0”一样,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在前面加上1就是10,加上9就是90。寇五给我们山阴人留下了真理:寇五背鼓—空的,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此心安处是吾乡。寇五在困境中能保持快乐,并安慰姑姑,信心比黄金重要,说明寇五对生活充满希望、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自由自在。人生所有的失去,都会得到补偿。人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人做准备。能见到阳光就是幸福,活着就是责任。心若善良,心安一生,心若计较,处处是怨言。缺憾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就像维纳斯缺掉一只胳膊显得更美。</p><p><br></p> <p><br></p><p> 寇五的生命结束了,但寇五背鼓的故事仍在山阴一代代人中讲述。寇五散尽家中之财,在常人眼中是一种损失,但寇五给山阴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本历史,是一本哲学,是一本家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让我们在思考……写到这里,我想起一则寓言:森林里发生了火灾,火势迅速地蔓延开来,黑烟遮住了天空,烈焰烧红了大地,所有的鸟儿都忙不迭逃出火场,以求活命。只有一只小鸟, 不肯离开,仍从小溪里衔起一口一口的水,一次次往回飞,希望能扑灭这场大火。</p><p><br></p><p> 这只鸟,也许就是寇五!</p><p><br></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写作宗旨:</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索人文地理,记录百姓生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承边塞民俗,弘扬山阴文化。</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p><br></p><p> 黄冀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阴县原文联主席。</p><p><br></p><p> 万子文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阴县作家协会主席。</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