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传奇色彩的福州龙潭角

逸林闲客

<p>摄影:逸林闲客 陈川</p><p><br></p><p>文字/制作:逸林闲客</p> <p>龙潭角,位于仓山区上渡与仓前之间,曾为古渡口,本名“龙潭窟”。相传在龙潭角下方有一座山,名叫“闾山”,而龙潭角则是闾山的法门,古代有白龙居住于此地,而且还与福州四中里面的大庙山钓龙台和钓龙井相通。南(平)福(州)铁路未通车之前,也是闽江航道上重要的码头。这里历史上留存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p> <p>下图是在江心公园拍得铁索桥及远处的陈靖姑祈雨放生首池、望北台真武祖庙、祈雨宝殿等建筑物。</p> 江心公园(三县洲) <p>江心公园,原名“三县洲”,是一个冲积沙洲,面积4.83公顷,北望台江区苍霞洲钓龙台,南邻仓山区龙潭角。据传,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五月,洪泛成灾,沿闽江田园多被冲毁,却在此处冲积成一泥洲。闽、侯官、怀安三县农民,竞相登洲插竿围地,因而引发械斗,三个县的县官又各执己见,后由福州府判为三县共有,并定名为“三县洲”。时过境迁,1975年,三县洲被辟为江心公园,园内有榕树、水杉、杨柳、银桦、水芙蓉、芒果、荔枝、柑、橘等树木花果5万多株。1982年,又增添了品茶轩、临江亭、蘑菇亭、钓鱼台及儿童游乐场等设施。但受条件限制,人们上岛游玩仍很不便,为改善此状况,1991年11月19日,动建了跨江通园悬索桥,次年9月30日竣工通行。是年元宵,中央电视台与福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春节元宵晚会在江心公园举行。随着电波传播,江心公园名声大噪,成为外地斿客必去之处。1997年由于三县洲大桥动工,江心公园被作为施工建材堆放地与民工驻地而封闭。2013年,江心公园启动改造工程,2016年2月14日,封闭19年的福州江心公园终于重新开放。</p> <p>悬索桥,1992年9月30日建成,全长247米,主桥跨江150米,桥面宽4.5米,北桥头上有观景台可俯瞰全岛。</p> <p class="ql-block">过悬索桥右走到出入口广场,即爱情岛主题广场。上世纪70年代,沙洲上建有儿童遊乐场、金鱼馆、游泳场,沙洲东端还有供人们垂钓的沿江亭台。那时福州的娱乐场所甚少,所以双双対对的有情人选择到此,或相坐沙滩,或碎步徐行,邀习习清风,携阵阵花香,观两岸灯火,赏月下倩影,既温馨又浪漫,三县洲从而有“爱情岛”之美称。这个主题广场有表示“喜欢”、“喜爱”、“热爱”的英文“L0ⅤE”与心形图标及同心锁等景物,熏染爱恋的氛围,让老一代人重温美好的回忆,也给新一代人一个抒发爱恋情怀的场所。</p> <p>逸趣园</p> <p>演艺广场</p> <p>演艺广场,是为了纪念1995年元宵晚会盛举而建,在晚会旧址保留了2株百年古榕作为广场标志物。如今广场集演艺、休憩、布展纪念三大功能于—体,是一处了解三县洲乃至龙潭角的文化历史、找回记忆和展示当代社会发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广场,匆促间忘记其名,内有一参天古树,旁有少女与海豚雕像,不知有何典故。</p> <p>古渡口</p> <p>临水广场</p> <p class="ql-block">临水广场,因临水夫人而建。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为福建人崇拜的妇女儿童保护神、祈嗣之神,唐大历二年(767)正月十五日寅时,生于福州闽县藤山下渡(今福州市仓山区下渡工农路76号),因临盆之时异香满室,取名靖姑。自幼聪明伶俐,三岁能念观音经咒,七岁攻易传,十一岁随母看经说道,十五岁孤身前往闾山大法院拜许真君为师诚心学法,三年后学成归家,以其才识在闽东一带斩妖除魔、救贫扶弱。十八岁到古田县成婚。婚后协助夫君奔走闽东各地,办理各种疑难案件。并与李三娘,林九娘结为金兰,降妖伏魔,治病救人,闻名遐迩。历史上陈靖姑因功绩显赫受封为“顺懿夫人”、“崇福临水夫人”、”崇福昭惠夫人”、“天都镇国显应崇福大奶夫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天仙圣母”、“护国太后元君”、“顺天圣母”、“临水陈太后”等。历代百姓尊称为“大奶”,建宫立观,礼拜供养,香火鼎盛。有关陈靖姑的神奇传说,一部《闽都别记》巨著,描写的既生动又详尽。</p> <p class="ql-block">在步栈道漫步,悠然地享受着这个极好的天然氧吧给予的胜景佳境,天朗气清,鸟语花香,浪漫曲韵。</p> 陈靖姑祈雨处放生首池古迹 <p class="ql-block">陈靖姑祈雨处放生首池古迹,位于江心公园铁索桥南桥头西侧。后唐天成二年(927),闽国天大旱,陈靖姑堂兄陈守元奉命祈雨,未果,闽王震怒,责令五日内再祈无雨则焚之,陈守元不得已再三哀求陈靖姑帮助。陈靖姑此时已怀孕居住在古田县婆家,她明知“脱胎祈雨”将九死一生,却不顾个人安危回到仓山区下渡娘家,脱胎到龙潭角登台祈雨,最终虽求来大雨但她却风寒侵身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门坐化,终年仅24岁。</p> <p>朝北的正门</p> <p>拾级而下入外殿,台阶左侧立一尊陈靖姑祈雨雕像。四周墙上挂着许多画、匾。</p> <p>金钱炉</p> <p>内殿,供奉临水陈太后、闾山许真君、南海观音。</p> <p>内殿左侧奉祀临水陈太后,即陈靖姑。两侧陪祀李三娘、林九娘。</p> <p>内殿正位奉祀闾山许真君 ,俗名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道教淨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師,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君,为道教四大仙師之一。</p> <p>内殿右侧奉祀观世音菩萨,即观音菩萨,她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当年观音弹指之血云送陈家投胎,葛氏产下陈靖姑,所以两者因缘很深。</p> 望北台真武祖庙 <p>望北台真武庙,位于陈靖姑祈雨放生首池对面望北台柏岭里29号。该处原名黄柏岭,明嘉靖五年(1526),二甲进士出身,任过大理寺和金华府知府等职的福州台屿人陈京,因朝政腐败,奸臣当道,不愿同流合污,辞职返乡,路经此地建造亭台,在石壁上刻“望北台”三字,意在望京阙、谢皇恩。从此,望北台替代了黄柏岭成为地名。后人修建坐南朝北的真武庙,占地2000平方米,原建有前殿、大殿及观音阁、龙泉庵、金将军殿、文香阁等建筑,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镀金塑像,大殿左右两侧列有三十六天君和五灵公、观音大士(慈航真人)等神像。大殿内有戏台,还有明清两代帝王的题牌、沉香木横案、陶瓷香具等。清道光年间曾进行大修。“文革”时期庙内原有古物和名人字画被损严重,只留下清乾隆帝重修真武庙大石碑一块和光绪年间造的石横案、石柱。今望北台真武庙为近期重修,並于1997年11月5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山门</p> <p>“道”字石刻</p> <p>望北台十间庙新址落成誌碑</p> <p>“步云”石刻</p> <p>文物保护碑</p> <p>庙宇大门开在西向外墙</p> <p>因庙内不让拍照,只进去略为看看就往回走。</p> 崇圣水陆巡司卫旧址 <p>崇圣水陆卫巡司旧址,位于真武祖庙下方,由另一条石磴小路上去,它不知是否与明代设卫所、巡检司有关,因时间关系,未下去探个究竟。</p> 陈靖姑祈雨处 <p>下山后,从仓前方向(东向)的一个石磴路向陈靖姑祈雨处遗址走去。</p> <p>龙珠亭</p> <p>闾山法门</p> <p class="ql-block">进法门只见一尊陈靖姑祈雨的雕像立在水池里,她左手拿龙角,右手挚道士铃,做法祈雨。</p> <p class="ql-block">陈靖姑与长坑鬼斗法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功德碑廊</p> <p>祈雨宝殿,占地850平方米,五开间,穿斗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屋面。2002年12月由闽台各界人士捐资兴建。整栋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异常富丽堂皇。殿内外门额、横梁上悬挂着“祈雨宝殿”、“德配乾坤”、“闾山法院”、“慈航普度”等二十来面匾额。殿内墙面还有诸多精美的描述陈靖姑除妖护民的彩绘壁画,人物栩栩如生维妙维肖。</p> <p>因殿内不让拍照,只入内观览一番。只见从左起第1开间奉祀丹霞大圣、江夫人虎婆奶、白鸡奶。第2开间正位奉祀许真君,陪祀杨太保、王太保。第3开间正位奉祀临水夫人,陪祀李三娘、林九娘。第4开间奉祀观音菩萨。第5开间奉祀张真人、柳真人、五花邓元帅、百花高元帅。两侧还有绘有陈靖姑除妖护民的生动壁画,人物栩栩如生。</p> <p>宝殿月台右侧墙面上嵌有“本殿诸神神诞表”</p> 万寿头陀寺 <p>下山来继续往前走,没多久发现有一头陀寺指路牌,早就知道有此寺,没想到竟在这儿,兴匆匆拾级而上。</p> <p>万寿头陀寺,原名万寿寺,始建于元前,元大德七年(1303),头陀法助奉旨募建石桥。法助,俗姓王,人称平海头陀,福建泉州人,12岁出家,元大德四年(1300)到万寿寺为僧。他见闽江浮桥常被洪水冲断,便四处募资,倡议造桥,得到成宗铁木耳可汗的嘉许后奉旨修桥。大德七年(1303)动工,法助圆寂后,徒吴道可继续主持建造,历时20年,于元至治二年(1322)全部竣工,石桥依寺名为万寿桥(今解放大桥)。时人为纪念法助建桥功绩,重建了万寿头陀寺,俗称头陀寺,祀法助像于其中,寺内立有镌《头陀寺法助禅师赞》的石碑。历经沧桑,头陀寺几经兴圯。清光绪九年(1883),乡绅陈承裘、高廉远等募资在坞尾(今革新街16号)重建,同时在寺旁建大士、武圣两楼。新中国成立后,寺仍由怡山西禅寺管理。“文革”期间,寺受到破坏,并被占用,1989年得以恢复,1991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中亭街旧城改造,万寿头陀寺迁址到龙潭角山麓,重建山门、天王殿、般若堂、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念佛堂、藏经阁、观音阁、斋堂、僧舍等,2008年建成。寺坐西朝东,主奉三世佛。</p> <p>到门前发现大门紧闭,只好返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