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三)

黑里红

<h3><br></h3><h3> 央视新闻在报道雾霾专题的时候,隽水居民在争相到锡山吸氧的时候,部分土豪在乡间营造别墅的时候,正是环保和健身俨然成为时尚的时候了,也正是我梦回年少时天蓝水绿的时候了!</h3><h3> 我总想再到门前池塘和村间小溪里嬉闹。从前,组里用的是屋后的公用井水,小孩喝的则是田间地头和池塘小溪里的水,可以说,我们口干舌燥里,可是见水就喝,偏偏没有小病肚痛的。特别是我们这些男孩子,虽然是泥捏的,不是水做的,但特别钟情于水。总爱光着腚,在水里游来游去,像那自由欢快的小鱼。总爱打水仗,你来我去,让浪花四溅在我们欢快的脸上。</h3><h3> 最难相忘是少年。年长的伙伴们最不眈心什么后果,我游泳的技术得益于他们第一次把我往小塘中心一抛,让我在水里四肢乱动,拼命挣扎,他们在边上围着,说着,笑着。看来好身手是被逼出来的,现在,我游泳或仰,或踩,或潜,可舒展自如了。</h3><h3> 危难之间见亲人。有一次,表弟吴后补在横塘(地名)游泳,到中央处突显体不支,只见他两手乱动,口中呛水,其他人不敢上前,我不知有多危险,也是不管不顾,猛地扎下水底下,把他的双脚顶起,拖到岸边。那时,也可以是急中生智吧,也叮嘱其他同伴不要声张,以免回家受到责罚哇!</h3><h3> 我总想再到田间渠边去捕次鱼,但这是不可能的了。那时,只要是大雨天,水满塘满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快活的时候。涨水了,田间里,水渠中,全是逆水而上的鲫鱼、鲤鱼,有时还有鲢鱼,它们成群结对,相约行动,但快不过我们的双手,逃不过我们的土箕和箩箕(方言,一种捕鱼工具),每每都能捉到一桶半筐的。如果在夏天,雨水躲进天上成一统时,同样,我们也有意外的收获。这时,你只需要到田间有水少处,直接用桶或筐去捡泥鳅和小鱼,它们都龟缩在一处,疲于奔命,等待你去收拾。你无须讲究技术和运用智慧,绝对是手到擒来,收获颇丰。这样,就能吃上十天半月的鲜美的野生鱼了,就能打打牙祭了。可以说,这可算是神仙般的享受了!</h3><h3> 如果说生活是一支歌,那我们演奏和渴望演奏的就是一首快乐的勇敢的原生态的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