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白晓东

<p>“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文为: </p><p>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p><p>&nbsp;</p><p>&nbsp;</p> <p>花非花,雾非雾。它是一种超脱的境界。人到了看花而不被花迷失,身处雾境,然而却能清醒。</p><p>&nbsp;</p> <p>这需要超然物外的心态,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既是一种理性,也是一种淡泊。</p> <p>此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p> <p>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p> <p>&nbsp;”花非花雾非雾“,传达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人生很多人事,不是不懂,只是无奈。一辈子,就图个心里痛快。那些想不通头疼,想通了心疼的人事,不如淡然视之。</p><p>&nbsp;</p> <p>我们真实地活着,但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要较真到底。真实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场心痛。开心地活着,如花自然开,自然落,不难过。花非花,雾非雾,看淡者优雅。</p> <p>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超越了人生对时间、空间的理解。</p> <p>这是一首禅味十足的诗,可以说是句句是禅,字字是禅。</p> <p>在禅者看来,清净无为的本心,便是禅的大千世界。</p> <p>外部世界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尽管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但在他们,不过是那颗无所不包的“本心”的幻化;而这种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终归于无。</p><p>&nbsp;</p> <p>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雾,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p> <p>“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p><p>&nbsp;</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