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老干文艺生活集第四期——"我们曾经年轻" 纪念五四青年节老照片欣赏

阿平

<p>朗读者|董卿——《青春》</p><p><br></p><p>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p><p><br></p><p>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理想的,它都是最闪亮的日子。</p><p><br></p><p>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p> <p>今天是5.4青年节,不单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曾经年轻、现在依然年轻人的节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文艺人永远更年轻",希望能在文艺沙龙群里看到大家以前年轻时的照片,今天照片中的年轻,听到诗词朗诵唱歌声中的年轻,看到器乐演奏、书法摄影、舞蹈走秀中的年轻;期待庞亚平老师能制作一期发改老干文艺生活集的“年轻"特刊;希望陈训芳书记能将更多身心年轻的老干邀请进群,永葆文艺沙龙的年轻!(来稿不设截止期)苏建平</p> <p>施维大姐带头响应号召,第一个发出自己的老照片,希望大家向她学习。</p> <p>1970年参加工作时的登记照,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校花级美女!</p> <p>文革串联到北京,手捧宝书献红心!</p> <p>李银芝的20岁和70岁照片,变化大吗?</p> <p>胡宁书记今天从咸宁羊楼洞发回的照片,正好是原市物价局肖秋平和陶崇喜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p> <p>陶崇喜从市66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咸宁羊楼洞,曾经和一位后来担任市领导的插友住上下铺,一个是拖拉机手,一个是大队文书。当年一头乌发,英气逼人,如今苍海桑田,谢顶透亮,只有老伴稀罕了。</p> <p>崔三芳1970年参加工作时的老照片,工作服安全帽擦汗巾,加上自豪的笑容,无不透出清纯靓丽的风采!</p> <p>陈春华:</p><p>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已是湖北省汉阳造纸厂技工二级的我,不愿意错过国家最后一次在企业招兵的机会,还有想改变在企业上三班倒的命运,在父母认为我瘦弱不可能被体检通过征兵的态度,在企业同事们认为我技工不当去当兵是个苕,又不得不欢送我光荣入伍,在沈阳军区高炮独立62师605团一营营部当了话务兵(与同王成),而且是师里唯一的南方兵当通讯兵,曾任班长,营标兵,师二等技术人手(无一等)。对越反击战(我部开赴黑龙江中苏边境)后,因超龄而不批提干,我便提出复员。198O年12月复员回汉,分配在武汉市国营人民印刷厂先当辅工,厂部干事,厂组织干事,厂团总支书记,1983年升任厂党总支副书记,后代理书记。1989年2月,调入市计委办公室至2O15年10月退休。</p> <p>经常做美梦,</p><p>感觉很年轻;</p><p>虽然不真实,</p><p>換个好心情。</p><p>陈春华题</p> <p>窦老师美丽的艺术人生精彩无比,该做个人专辑了!</p> <p>这是栾建国主任近照</p> <p>这是当年参军服役时的照片</p> <p>这是2019年在地铁当志愿者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