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超然楼上话超然”——写在超然楼开放十周年 </p><p> 文/任正 </p><p> 记得2010年的今天,就是在我站立的地方,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历经十九个月的紧张施工,“超然楼”这座号称“江北第一楼”的巍峨楼台,在薰风中向世人伸出双臂,迎来它第一个春天。</p> <p> 超然楼高51.7米,上下七层,主楼副楼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它屹立于明湖水畔,绿荫之上,高耸挺拔展气势,浑厚稳重显壮观,飞檐挑脊绝优美,叠山金頂辉灿烂。加之两端群楼(博艺堂)、(贺胜斋)拱卫,整个建筑浑然一体犹如庄子笔下(逍遥游)的一巨大鹍鹏,在碧水蓝天中,迎紫气东来之气,欲展翅翱翔。您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它都有一种美感……</p><p> 人们在泰山天街之上的(碧霞祠),可欣赏到“碧霞铁瓦红”的瑞丽景色,而超然楼它以銅瓦、铜栏、铜门、铜匾让您尽赏“超然铜瓦金”的壮美大观。登斯楼,可领“平步青雲,超然物外”,远眺瞻,可悟“栏杆拍遍,錦绣云天”。</p> <p> 走进殿堂,那精彩的木雕,绝美的元青花瓷瓶,旱见的奇石,美幻的玉雕,大型紫金刻荷塘月色铜板画,齐鲁已故书画大家的笔墨丹青,刘鹗笔下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老济南陶艺展馆,三维影像制做的李易安《误入藕花深处》,赵松雪的《鹊华秋色图》,老残游记中的《老城旧迹》,还有齐鲁最长的抱柱龙门联对,可谓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幅幅墨迹,件件珍宝。登顶层,举目远望,南山如岱,平湖若碧,曾堤萦水,鸟啼绿荫,七橋风月,画船棹歌,步移景換,美不胜收……惜今日,鹊华二山已被高楼摭档,只能存在于烟雨朦胧的思故忧情中了。</p> <p> 您可知这座楼阁,自挖下的第一撬至开放,仅用580余天。古人建黄鹤楼耗时十一个春夏,修滕王阁曾用十七个秋冬。超然楼它凝聚着指挥者、设计者、建设者的智慧、心血、汗水,饱含着当时急、抢、赶的紧迫,为全运会在济南举办的形象工程。但它不是豆腐渣工程,它是中国当代建筑史上的典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诗篇。</p><p> 十年过去了,今天走近它看望它,一切历历在目,犹如昨天……</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已故山东著名画家吴天墀1954年画作《虎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木雕:《万马奔腾》</span></p> <p> 《朱楼百尺回波濆》</p><p> 超然楼始建于元代,由元代大学士滕州人李泂所建。李泂生于至元十一年(1274),卒于至顺七年(1332),享年58岁。他初任翰林编修,后为翰林直学士并参加《经世大典》的修纂,书成后引疾告退,来大明湖畔建楼修园,其中有超然楼、天心水面亭等名胜,成为亲朋文友汇集之地。但,超然楼毁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惜楼塌人去,学士风流尽无。</p><p> 大明湖新区总规划由清华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设计,济南规划院、济南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古建设计院分做详规,所有的设计者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建大明湖的制高点——地标性建筑。</p><p> 说到明湖的制高点,历史上北岸有建于宋代汇波桥之上的汇波楼。自桥底至楼顶高约三十米,这也是济南的北城门楼子,登楼可赏旧时历下八景之一“汇波夕照”之美景,它一直是古齐州乃至旧时济南城最高的建筑了。元代文人张之翰有诗“览山东之胜迹,独济南之为多,翠湖秀之犹者,又皆输乎汇波”,明代文化大家张养浩也有诗誉汇波楼“鸟飞雲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p> <p> 再就是离楼不足几百米之远的北极阁了,北极阁又称北极庙,始建元代(1280年),建于36级高台之上,有锺楼鼓楼、东西配房、前后大殿,是当年济南城内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古人诗赞“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赞美其高峨巍然之势。(此联集王右军书体,现悬北极阁迎门抱柱之上)。城中还有一座高耸建筑,在明湖南岸原钟楼寺内的钟楼。此楼始建明代,在三层砖台之上,建四级阁楼,葵頂八柱,上悬金代明昌年间冶炼大钟一口(1190——1196年)重约八吨,铁制,钟铸浑厚而精致,历经金、元、明、清至今,风雨岁月,仍完好无损。钟声圆亮通远,方园十里可闻,有“齐鲁第一钟”之美誉。钟楼南侧,上悬一巨匾“悠然见南山”,人立于此,历山峦脉秀丽景色尽收眼底,这也是明湖畔较高的建筑了。此楼塌圮后仅存钟台和柱础,2009年和2019年两次修复。1994年大钟移置明湖北岸的晏公台上,建“明昌锺亭”悬之。</p> <p> 旧时济南城除东西南北的城门楼子外,大明湖附近还有一座较高的建筑“白雲楼”,掩影于珍珠泉内明代建的德王府中。楼高三层,有北方王府建筑的华丽壮观之美,又在府衙之内,自然常是达官吏使们闲暇议事之地。南望群山叠翠,北瞻碧水秋榕,每至隆冬雪后,银装素裹,珍珠泉水气,蒸腾迷漫,白雲楼如玉琼仙阁般,美幻极至,故又为历下八景之一的“白雲雪霁”。</p><p> 斯楼何时倒塌不详,但这些名楼胜概点缀着济南的山、泉、湖、河、城如此俊美,令人难忘……</p><p> 十年前,济南已是高楼林立了,大明湖要建制高点,是楼?是塔?是阁?多高?选址何处?成为建筑设计师思考的焦点。</p><p> 初始设计方案:</p><p> 一、建大明塔,依大明湖传说中的大明寺设计而来。提出“有寺必有塔,有塔必高耸,高耸聚神灵的理念”。</p><p> 二、大明湖的名称源于大明寺,建大明塔一脉相承。如北海的白塔,西湖的雷锋塔,南京的六合塔等等都是名胜中的景色之冠,而流芳千古。故建大明塔,该区域称“大明胜境”。</p> <p> 我们认为该方案没有史据,也仅寄于人们美好的传说中。通过查阅史料,找到明代文人杨衍嗣写超然楼的诗:</p><p> 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回波濆。</p><p> 窗含东海蓬瀛雨,槛俯南山岱岳云。</p><p> 柳色荷香尊水度,菱歌渔唱座中闻。</p><p> 七桥烟月谁收却,散入明湖已十分。</p><p> 又发现清代学者任宏远、蒲松龄写超然楼的诗句,经专家们论证,特别是陈梗桥先生提出的“不要带迷信的色彩,要尊其旧制,尊重历史”让大家统一认识,否大明塔,建超然楼。</p><p> 选址在济南老城东偏北处,明湖东岸。后放了数个气球,通过两天在不同角度观察,最后确定;七层,高度51.7米,这符合三角形勾股定律的最佳稳定性。同时也确定超然楼依宋元建筑风格,根椐诗中“朱楼百尺回波濆”为朱红色基调,加之两端副楼的博艺堂、贺胜斋,整个建筑群犹如一只巨大鲲鹏欲展翅飞翔,扶摇万里。博艺堂名取自原大明湖遐园内金石銅器展室的堂号,贺胜斋的原址,就是清代济南最早的戏埸“贺胜戏埸”,这片区域以“登斯楼,可悟超然物外,致远遐思”之意,故命名为“超然致远”。</p> <p> 《紫气东来浮耀金》</p><p> 超然楼的建设速度和质量被识为我国传统建筑史上的杰作。除实干巧干,集体智慧结晶外,更有和风送祥,天衔瑞意之意,这也是建设者不谋而合的共同认知。 中国传统庙堂建筑多为木结构体系,秦砖汉瓦,飞檐挑脊的营造法式。今天的超然楼是仿宋建筑风格,但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它雄浑端厚,永固耐久,是免费开放后大明湖的制高点和景观文化载体,也成为济南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地标。</p><p> (一)冰封助基成</p><p> 超然楼2008年11月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基础施工都是在冬季进行。如何开挖,如何降水,如何浇筑都做了详细安排,倒排工期,保证工程按时完工。此处位于大明湖东部,地势低,下挖不到一米就是水,整个地下施工部分要挖五米,水势之大始料末及。先后调用数台大水泵昼夜不间断排水,施工现埸还是汪洋沼泽。挡水墙垒了很快就淹没,一周下来进展不到一米,重点工程时间不等人!一筹莫展……</p><p> 时然,济南冷空气到来,从零上10度突降至零下13度,这是近年来济南少有的低温,大明湖也多少年没有封冻了,冰封湖面,呈现了久违的“冬泛冰天”景象。工地现埸结冰连续四天,冰层厚度近一米,压住了水涌,挖掘处成了大冰窑。大明湖工程建设指挥部施工组会同负责施工的苏州园林古建集团商议决定——凿冰筑堰,迅速挖掘浇筑。冒着严寒,战冰封,二十四小时挑灯夜战,终于在腊月二十九中午完成了整个基础平台的混凝土浇筑,为工程的按时竣工取得了关键节点的胜利。“真担心温度上升,天气回暖,冰散河开,施工难度加大影响工期,所有努力都成泡影啊!”这是时任施工组现场技术负责人、工程师马恒广的回忆。天助也,既保证工期,又保证施工质量,众口称赞“祥瑞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