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山游记 2020年5月3日

海娃006

<p>军山是万里长江下游的第一座山,118米的海拔在南通的群山中身姿挺拔,而“军山”之名的由来也与它的历史一样悠远漫长。海与陆地还是泾渭分明的时候,它是江海中的一个小岛,秦朝时,秦始皇东寻蓬莱以求长生不老便驻军其上,因此得名“军山”。</p> <p>昔海中孤岛,今江畔青山。康熙未年成陆,位居扬子江北口五山之东。峰为五山之最。山因始皇驻军一一人而得名,于今已历数百载矣。军山泽惠通人,始于明之狼山总兵王扬德。而王氏之功,首在助法空诛除海盗,解军山开山始祖海盗剽掠之苦;次在军山尚在海中之时,设舟摆渡往来诸君;次在风经漫卷满坡黄沙。新中国成立,军山始复元气。</p> <p>新建景观有景区牌楼、中国第一观音净瓶、大观瀑、观景廊、望江台、潇湘榭等几十处之多,并与清碧涧溪、葱茏林木融为一体。景区后期开发,将着力打造“东方养生文化圣地”——中华养生园。依托军山自然风光,江海神韵,结合南通“中国第一长寿之乡”的 盛誉,弘扬中华源远流长的儒驿道、民俗民间养生文化精华,未来的军山景区必将成为华东旅游圣地。</p> <p>南通军山</p><p>军山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军山,山水相依自然构成一幅八卦图。</p><p>军山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军山,山水相依自然构成一幅八卦图。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驻锡军山,创建普陀禅院,狼山总兵题榜出门,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了《军山普陀别院碑记》,认为于浙江普陀山相比“不减珞珈真境”。寺庙、宴堂曾多达百余处,为昔日东南佛门胜地。山上古迹有:燕真人洞、白云泉、四贤祠、包公祠、董其昌碑刻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气象台等。 重修后的普陀别院,坐北朝南,依据山形梯次式结构。圆通宝殿供奉着的是千手观音。</p> <p>军山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一是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徐福寻访仙药于民间以求长生不老。徐福率军渡海于此屯兵,只见此山倨傲江中,有霸王之气,遂称军山。又因此山形似伏象,又被称为象山。</p> <p>南通城南诸山名气最大的当属狼山,海拔最高的则</p><p>是军山。时任吏部尚书董其昌撰书《军山普陀别院碑记》曾详记其事并盛誉王氏'镇狼山几十载,念念为通人造福。顺治十八年,兵部尚书苏纳海禁海,迁滨海居民,毁海中山寺。僧俗屋宇,尽成焦土。人逃鸟散,重现蛮荒。康熙解禁之后,保旌丁腹松诸乡贤解囊重建。更有闽人刘名芳于乾隆十二年典衣筹款义造刘郎路,予游人以登山之便。由是而使僧俗来往愈众,渐有超狼山之势。同治年间,通人黄朝扬等于军山组“后天会”,欲迎太平军北渡长江,官兵袭剿,屋宇丛林,再遭焚毁。军山自此未得复兴。</p> <p>承露台</p> <p>观音净瓶,可称“世界之最”。瓶高9.19米,这个吉祥的数字暗合观音菩萨的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观音净瓶于2002年农历九月十九落成,来纪念军山的开山祖师法空高僧。传说,法空大师曾用净瓶里的水洒向听他诵大悲咒的一条大蟒蛇,这条大蟒蛇从此皈依佛门成了正果。这个净瓶重10吨,全部用黄铜铸成。杨柳枝从净瓶口斜出,挂在瓶外,点点甘露从枝头上洒出。净瓶和柳枝是观音菩萨普济众生的法器,净瓶下面的莲花座重达2吨。</p> <p>进门右拐就可见一瀑布飞流直下,虽为人造,也为军山增色。</p> <p>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军山,正是观音菩萨在南通的道场。军山山顶上,在明代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建成了普陀别院,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已有将近400年历史;2002年,毁坏多年的普陀别院得到重建,并请来了一尊世所罕见的翡翠观音座像作为镇山之宝。凡到军山的信众,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都会用杨柳枝蘸净瓶水洒向他们,表示热烈欢迎。</p> <p>主要景点:瀑布、大山门崖、采药路、憩台、望江台、浮生茶社、普陀别院、翡翠观音楼、军山气象台、象鼻岩、孔雀园、潇湘榭等</p> <p>军山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军山,山水相依自然构成一幅八卦图。</p> <p>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驻锡军山,创建普陀禅院,狼山总兵题榜出门,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了《军山普陀别院碑记》,认为于浙江普陀山相比“不减珞珈真境”。寺庙、宴堂曾多达百余处,为昔日东南佛门胜地。山上古迹有:燕真人洞、白云泉、四贤祠、包公祠、董其昌碑刻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气象台等。</p> <p>上山路旁岩石上记录着曾经的海平面。</p> <p>与陆地相连在登山石阶起点旁的崖壁上刻有代表当时海平面高度的标记让人不禁感叹沧海桑田</p> <p>一路前行,有恒河决注,衣珠台等名胜上至半山腰视线开阔起来,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长江上巨轮小船来来往往午后的阳光照耀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得有些炫目。</p> <p>沿着登山的路,一路攀爬而上,不久就是观景台。</p> <p>远看对面狼山与剑山及市区风景,有塔之山为狼山;陡峭之山为剑山。南通狼山海拔高度为106.94 米。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p><p>海拔高度:2米</p><p>经度:120.908894</p><p>纬度:31.945563</p><p>气压:101kPa ( 气压换算:1kgf(1kg) = 10000</p> <p>军山地处市区最南端,北有狼山、剑山为屏障远离城区,南有长江,在五山中,开发最晚,自然资源保护得最好,尤其是在东南麓区域,天然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的小山坳,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许多江海之地的珍稀植物在这里得以保存下来,山中绿荫浓翠,溪流湖泊水波荡漾,亦被无数人称为“通城小九寨沟”。</p> <p>军山茶</p><p>无论是江海风光,还是肥美新鲜的海鲜,南通都居于遥遥领先之地位,但是唯有茶这一味,鲜少闻南通之名。幸而有军山茶,为这江海潮水又增添了一抹茶香,值得一提的是,军山茶又名“狼山春晓”,最初移植过来的数十颗茶树与苏州碧螺春同出一系。</p><p><br></p> <p>因毗邻长江,空气湿度较大,加之军山那PH值在4.5-6.0之间的酸性土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且土质肥沃松软,让军山成为了南通唯一产茶的地区。而无肥料、农药污染的军山环境,又为出品的军山茶冠上了“绿色健康”的标签,稳坐“苏北第一名茶”宝座。</p> <p>军山气象台</p><p>军山上有两处台名声最是响亮,一是望江台,另一处便是这气象台。军山气象台由南通清末状元、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所创办,于1916年10月正式建成,用于各种气象观测与统计、科学研究、发布天气预报等。</p><p>不仅在南通影响深远,它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民办气象台——投入使用早于南京北极阁气象台11年,更早于镇江北固山气象台18年,堪称“中国私家气象台之鼻祖”。在军山气象台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张謇就从德、日、英、法等国购进了约11种最先进的气象仪器,2台无线电收发报机,使军山气象站的配套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军山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曾与40多个国家的气象台进行交互,由此在国际上享有相当声誉,曾收入英国出版的《国际气象名册》中。</p><p>张謇先生所创办的这一气象站,不只是在气象观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同时还兼有普及教育之功,为南通群众了解气象知识打开了新渠道。</p> <p>民国初年,张謇建东奥山庄于山之东麓,造气象台于普陀别院旧址。终因时势维艰,呼应者寥寥,襄助者渺渺而重兴宏愿未了。未几,日寇犯通州、占军山,破土开山,伐木掘石。军山遍体鳞伤,满目疮痍,水土流失,草木难生,颓然而成一座秃岭,</p> <p>圆通宝殿及两侧的钟楼和鼓楼,圆通宝殿内供奉着十一面的千手观音,法相庄严。</p> <p>翡翠观音楼内则供奉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座像观音,雕刻工艺极为精湛,是为镇山之宝,因此普陀别院也称为“翡翠观音寺”。</p> <p>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军山因其坐江望海的独特地理位置,五山之中最高峰,世界之最翡翠观音像,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p> <p>重修后的普陀别院,坐北朝南,依据山形梯次式结构。圆通宝殿供奉着的是千手观音。翡翠观音楼则供奉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座像观音,院内两侧长廊绘有33应身观音石刻像,引人入胜的佛教观音文化在此得以集中、充分表现。</p> <p>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驻锡军山,创建普陀禅院,狼山总兵题榜出门,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了《军山普陀别院碑记》,认为于浙江普陀山相比“不减珞珈真境”。寺庙、宴堂曾多达百余处,为昔日东南佛门胜地。</p> <p>翡翠观音楼</p><p>距离清康乾时期已经过去了上百年岁月,普陀别院几度春秋变换,如今的别院是现代修复重建而成,由山门、圆通宝殿、翡翠观音楼等建筑构成,而翡翠观音楼里的那座翡翠观音则是无数人到此的最重要理由。</p><p><br></p> <p>进了山门就是翡翠观音楼,抬眼望去,端坐正中的那座翡翠观音,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玉座观音。而关于它的由来,又是另一个有关于缘分的传说。</p><p>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块来自异国缅甸的的翡翠,穿越重重山川,辗转数万里来到中国,后南北派玉雕名家穷五年之功,集南北玉雕工艺之精华而成此尊。玉像高78公分,宽71公分,厚34公分,重达320多公斤。相传这尊玉像也曾上过那南普陀,但许是缘分未及,有高僧曾言,那有山有海有江之处才是它的归宿。而后机缘巧合,偶遇南通,猛然发现,此处不正是江海山汇聚之地,遂终将其安在此处。</p> <p>军山顶坐落着的普陀别院,是军山的主要建筑景观。普陀别院由明代高僧法空创建,是观音菩萨在南通的道场,香火旺盛。如今的普陀别院是为现代修复重建,有山门、圆通宝殿、翡翠观音楼等建筑。山门由中国著名书画范曾所题,院内还能看到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的《军山普陀别院碑记》。</p> <p>普陀别院</p><p>军山的“军”字确实是千军万马气势如虹的军,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东南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p><p>普陀别院是军山最古老的一张名片。别院位于军山山顶,历史悠久,香火鼎盛,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那是明崇祯三年,一位名叫法空的高僧在此创建了这座别院,引来了观音菩萨在此布场讲道,由此它也引来了无数香客信徒。</p><p>历史如这山脚下的滚滚长江水一般风波诡谲,而这座普陀别院也终随着翻滚不休的历史烟尘变换了几度芳华,楼塌了,重建;重建,楼塌了,如此往复,却依旧佛名远播,至清康乾年间,普陀别院达到最盛时期,共有僧舍千间,庵堂16座,号称“小普陀”。</p><p>文化永远是最值得敬仰的东西,它不用华丽明亮的辞藻大加修饰,便足以吸引千万人的脚步。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提笔写下的《军山普陀别院碑记》,体现了普陀别院最丰盛的价值,可谓镇寺之宝。该碑为青石质,由碑首、碑体、碑座三部分组成,高1.8米,宽0.8米,现仍镶嵌于别院的院墙之中。</p> <p>南通有平畴[chóu]沃野,江涛海浪。日从此初升,江从此入海,海从此分界。日之馈赠,江之偏爱,海之呵护,幻化出此地如诗之山,如画之河,如梦如幻之风情,如涛如波之岁月。</p><p>南通有水。水有动有静,有清有浊。</p><p>长江自岷山涓涓之水,穿千山,越万壑,汇集百川,奔波万里,至此已成浩荡之波。而东海黄海之水,亦于此分分合合。潮起之日,东海黄海兄弟挟狂涛巨浪亲吻拥抱,再伸展水晶般玲珑剔透之臂,恭候奔腾而至之长江。三水碰撞磨擦融合,忽而呼号狂啸,忽而窃窃私语,忽而默视无言。动与静交叉,清与浊融合。水舞涛飞,浪卷波翻。变换之快,变化之多,目不暇接。而城内濠河则为另一类风格。濠河虽无长江之寿,却也岁足千年;虽无翰海之势,却也别具风流。濠河碧水晶莹,流而无波,穿街越巷,十里环城,若少女颈上之翡翠项链。荡舟其上,若置身卷上竹帘,时时山穷水尽,刻刻柳暗花明。而最妙之处,在夜半登舟。人随舟动,舟随波行。沿河霓灯闪烁,流光溢彩。恍若置身五彩银河,不醉而醉矣。</p> <p>望江台</p><p>想要一览军山江海山汇聚之壮阔景色,必是要站在这望江台之上。</p><p>因为是狼山风景区五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所以站在军山上视野也比别处更为广阔。那处可望江海的望江台就建在军山西南峭壁之上,环眺整座军山,唯此处风光最是秀丽。在江海之地,它虽常以“高海拔”著称,但整座山其实不大,登山山顶也着实不需太多时间。</p><p><br></p> <p>远眺长江,如一条玉带系在江海大地之上,江上烟波浩淼,轮船的汽笛声像是一首歌谣,在长江上温柔地唱着。</p> <p>近看脚下,只见农田阡陌,分寸井然,村屋一幢连着一幢,长江的水在这里泼出了一幅江岸田园山水画。</p> <p>军山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佐证:明代诗人姜玉菓〕当时,军山寺庙中的和尚在寺庙周边种植了小片茶树,炒制后供自己饮用。南通也并非没有山泉。军山东山腰的云泉寺旁有“白云泉”,乃开辟军山的法空和尚所凿。泉眼上还筑有一口砖砌的井。白云泉旁有两块石头,一块叫“品泉”,一块叫“茶灶”。石上头刻有《五山全志》作者刘名芳所书“品泉石”三字。此景乃明朝“通川八景”之第二景。《崇川竹枝词》中,郡人李琪有“白云泉水碧清清”“觉得青山更有情”的赞美和感慨。白云泉水军山茶,一直是通城绝配!1925年以后,寺庙日趋没落,泉水逐渐干涸,茶园也随之荒废。</p> <p>云泉寺旧址(废墟)</p> <p>《军山记》撰文:袁瑞良</p><p>昔海中孤岛,今江畔青山。康熙未年成陆,位居扬子江北口五山之东。峰为五山之最。山因始皇驻军而得名,于今已历数百载矣。军山泽惠通人,始于明之狼山总兵王扬德。而王氏之功,首在助法空诛除海盗,解军山开山始祖海盗剽掠之苦;次在军山尚在海中之时,设舟摆渡往来诸君;次在“首捐月俸”,率诸士民建普陀别院,以与舟山之普陀媲美。由是而军山渐成东南胜境且有“小普陀”之誉。</p><p>时任吏部尚书董其昌撰书《军山普陀别院碑记》曾详记其事并盛誉王氏镇狼山几十载,念念为通人造福。顺治十八年,兵部尚书苏纳海禁海,迁滨海居民,毁海中山寺。僧俗屋宇,尽成焦土。人逃鸟散,重现蛮荒。康熙解禁之后,保旌丁腹松诸乡贤解囊重建。更有闽人刘名芳于乾隆十二年典衣筹款义造刘郎路,予游人以登山之便。由是而使僧俗来往愈众,渐有超狼山之势。同治年间,通人黄朝扬等于军山组“后天会”,欲迎太平军北渡长江,官兵袭剿,屋宇丛林,再遭焚毁。军山自此未得复兴。民国初年,张謇建东奥山庄于山之东麓,造气象台于普陀别院旧址。终因时势维艰,呼应者寥寥,襄助者渺渺而重兴宏愿未了。未几,日寇犯通州、占军山,破土开山,伐木掘石。军山遍体鳞伤,满目疮痍,水土流失,草木难生,颓然而成一座秃岭,风经漫卷满坡黄沙。新中国成立,军山始复元气。生态日趋合谐,植被逐年蓬起。绿树婆娑,摇曳于冈峦之上;鸟语蝉鸣,悠扬于云谷之间。然而山川原始,道路崎岖,景观稀少,游人罕至。与人影攒动游客盈门之狼剑二山相比,若闺中怨女,形单影只,虚掩芳容无人识。时值壬午,通城经济腾飞, 旅游产业崛起。重兴军山,势在不逆。市政府应时顺势而主导其事,深圳组织招商,实地进行论证, 市埸机制推进,协调工程进度。越百日,军山若芙蓉出水,形如佳丽,妩媚多姿,临江而立。开放之日,秋高而气爽,云淡而风清。群贤结伴而至,少长携手咸集。僧人黄袈合掌,居士青袍列队。锣鼓阵阵,山门徐开,万千游人蜂涌而入。丝竹声声,帷幔轻移,众多信士蜿蜒而行。山之上下,寺之内外,一片祥和。临其境者,无不逸兴遄飞,心旷神驰。自此,军山呈成山以来未有之盛况,为游通者必览之景。</p><p>重开之军山,赏心悦目之处甚多。山门之外,“军山胜景”牌楼醒目。山门之内,白玉雕栏筑“承台”。台中矗立高九米九重十吨之黄铜杨柳净瓶瓶之四周,时而清风几许,时而薄雾低徊。清静淡雅,意味悠长。距此数米,则以动代静。橙红色嶙峋岩带宽不足米若龙蛇起伏沿山北悬崖峭壁攀缘而上,至绝壁之顶吞涛吐浪,涛跌浪滚,飞流直下,似庐山瀑布,若九天银河。由大山门崖徐步登山, 蜿蜒而上,则有王之涣登鹳雀楼之感,登一步而眼宽,上一层而望远。松影阁侧望,川中遍地油菜黄花,波随风起,金涛荡漾;江边五山峰尾相衔,峦卧岗隆,绿波连绵。而狼山之上,寺若舻舳,支云如桅,直出其上,若绿波龙舟,逶迤游悠于蓝天碧浪之间。望江台举目,万里长江顺流东去,浩浩荡荡;千艘舟船逆水西来,匆匆忙忙。待眼疲足软,小息于路畔之“浮生”茶社,品茶望江,听丝竹绕梁,思家国往事,意境深远,乐而忘忧。拾级至顶,则见百米花岗甬道随峦就势迭次延伸至普陀别院。大殿雕梁画栋,碧瓦橙墙。殿为两进,前供金身观音,后奉翡翠观音。金身新塑,目明神凝,栩栩如生。翡翠观音,慈祥端庄,宛若真身安坐。翡翠观音重三百二十公斤,经南北玉雕大师之手雕成,雕工精美,线条流畅,佛教文化内涵与玉雕艺术外延合谐统一,为翡翠艺术珍品,玉雕观音尊。瞻仰信徒,慕名而至;欣赏游客,接踵而来。由此而成军山镇山之宝,人气之源。佛殿之后,即通城最高点之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台。登气象台顶,环顾而视目极无涯。仰可观宇宙之大,俯可察万物之盛。近可尽览通城烟雨,远可望断吴楚风云。昼可见四时更替,夜可察斗转星移。登斯台寄物托情,所思所见,各有所异,不可尽言。然于游人所见,以三景为佳。一观日出日落。日出则江花似火,波涌涛红,流如赤练,蜿转飘逸,势若舞女飞绫挂江淮;日落则红霞万朵,彤云满天,风卷云舒,如裁似剪,犹如织女裁衣越天台。如诗若画之境,越泰山日出之壮,超黄河落日之美。马良难描其色,唐寅难走其笔。二看潮起潮平。世人观潮,以钱塘为盛。周密作《观潮》,赞钱塘潮为“天下之伟观”,初如银线,渐似雪岭,际天而来,势极雄豪。孰不知军山潮远豪于钱塘。钱塘潮势虽雄豪,然仅一潮铺天盖地,无所阻者,犹霸王沽酒, 孤掌单鸣。而军山潮乃三潮相会。东海黄海挟狂涛卷巨浪自圆陀角涌向军山,欲逼长江回返岷山;长江则挟风带雨自荆襄而下,怒吼狂啸强行入海。三潮鏖战,声撼长空,浪腾千尺,狂涛裂岸,波泛白烟。潮起之惊心动魄,潮落之雄壮多姿,钱塘弗敢与之为伍。潮平之状,亦使钱塘敛容。钱塘潮平而波静,不再有可观者。而军山潮平,三水虽融尚需磨合,仍有絮语可听,余味可回。三赏月圆月缺。望月抒怀,游子常情。李白举杯邀月,苏轼把酒问月,月挂长空。军山赏月,月沉水中。长空之月,美在静而高悬。水中之月,美在动而含情。月圆临山远眺,大江之上月影伏波,势若弄潮,忽登涛而腾空,忽踩浪而沉底,波催则脸生纹皱,浪平则满面春风。月缺俯身而察,瀚流之中残月如钩,若江枫渔火,似野渡孤灯,残淡凄清,摇曳飘零。赏涛中月圆,可遥寄乡思万缕;赏波上月缺,可托带锦书千封。月生于天而活于军山之水,何也?军山启其灵气,诱其忘归也。游人岂可不趁其未归往而赏之乎!临此奇景,仙风道骨,睿智禅心,亦不能不浮生千般遐想,萌发万种情思,叹宇宙之奥妙,赞造化之无穷。人生不堪与之比也。</p><p>军山之幽雅,依山之源,亦借人之力。山无雕琢, 若倩女不施粉黛。岭无装饰,犹丽人身无锦衣。雕增其色,饰美其姿。色艳而景明,姿美而迷人。故览胜景而不可忘雕饰之功。史辖军山之官,唯王扬德是念。册载通城之民,仅张蔷公几人留名。民心博大,不忘贤官寸功。史笔无情,不施庸吏点墨。重开斯山,民赞之,史亦誉之,故为记。</p> <p>军山上古迹有:燕真人洞、白云泉、四贤祠、包公祠、董其昌碑刻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气象台等。</p> <p>沿着登山的路,一路攀爬而上,不久就是观景台。</p> <p>南通有山,山有五座,名为狼、军、剑、马鞍、黄泥。高者百米,低不过五十。五山若五位绿裟[shā]少女,临江而立,各有风姿。狼山乃佛界盛地。佛主大势至及其化身着龙袍大圣菩萨,位居西方三圣之尊,万千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鼎盛,经世不衰,因之而使狼山享誉海天佛国,振撼古今哲人。王安石、文天祥、米芾[fèi]、郑板桥均有遗迹于此,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亦在此安魂。军山供观音菩萨,且有当今最重翡翠观音雕像,工极精致,神态栩栩如生。剑山有文殊院。黄泥山顶有当年张謇建之梅庵,现为梅林春晓食府,乃游通者必去之所。一则其庵悬于山之壁畔,下为奔涌巨流,状如宋江酒后题诗之浔阳楼。临之,油然令人想起宋江当年“他日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二则夕阳西下,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长河落日图。三则可尝江中美味,若孔子之闻韶[sháo]乐,三月而不知肉味。而马鞍山势如龙爪,蜿蜒伸入江里。临江建一园,为龙爪岩公园。园中奇花异草,曲径通幽。</p> <p>江苏南通的长江边上,并排着五座小山,外界说它像是在长江边上的五个小盆景。五座山中,最高峰军山,才海拔108.5米,最著名的狼山,也只有104.8米。但就是这样一座矮矮的小山,数百年来被称作为“江海第一山”,这让巍峨的“五岳”情以何堪。</p><p>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p><p>说狼山是“江海第一山”,大概的意思是说它处在长江与黄海之间,从海上进入长江是内陆的第一座山,从长江进入大海是倒数的第一座山。反正是狼山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海第一座山的含义。只是封它为“第一山”的人,却大有来头。</p> <p>沧海桑田、大江东去孕育了南通这颗江海明珠、孕育了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在南通城南,长江北岸有五座小山拔地而起,雄峙江边。它们是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自东至西滨江而立,逶迤4.5公里,面积98.43公顷。五山之中居中心位置的是狼山,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之东的剑山山脊突出如刃,山麓倾斜有致,犹如一柄卧置的长剑,故名剑山;狼山之西的马鞍山和黄泥山,则分别是依照山的形状和颜色而命名的;军山则是五座山中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118.4米,景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p> <p>广教寺建于唐总章年间,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殿宇雄丽,气势恢宏,它以“龙”形布局,山下金刚门为“龙口”,两侧大悲殿、轮藏殿为“龙角”,法乳堂为“龙头”,葵竹山房、三仙柯等为“龙爪”,支云塔则为“龙尾”,因奉祀“大势至佛”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p> <p>南通有园,园林多处,与苏州园林形似而神不同。其最为精致者二:一为盆景园。园傍水而建,白墙灰瓦,曲径回廊。园内皆通派盆景,阿娜多姿。二为水绘园。园在如皋[gāo],为明末清初才子冒辟疆与董小宛之缠绵之所。园中主体建筑水明楼上,尚有冒董二人凄婉伤感之痕迹。园中布局设置,均别具韵味,来游者多有赞叹之言。著名作家冯骥才曾以“园中书卷半卷、景似画轴长垂”相誉。</p><p>此地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