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岸边是家乡

静水

<p>文字:汾阳 侯晓东</p><p>图片:来自网络</p> <p><br></p><p> 我敬畏水,敬畏每一条河流,更敬畏我心中紧紧依偎但却渐行渐远的母亲河----汾河。</p><p> 汾水从宁武县管涔山雷鸣寺流出,披珠戴玉,逶迤南下,经古交山峡,出兰村峡口,斜贯太原盆地,流到文水县境内时,青山隐退,两岸一马平川。许多年前,河床蜿蜒,湍急的汾河水犹如一把锋利的剪刀,在这里裁出一道波光粼粼的大湾。早些年生态治理时,河岸向东挪移,河堤加宽、抬高、撇直后,毫不吝啬地把曾经的汾河湾留给了文水。文水人借天时,享地利,筑堤坝,建浮岛、植绿皮、种花草,养鱼虾,10余年锲而不舍,建成一片占地面积1200亩野生植物繁茂生长的生态湿地,取名世泰湖。世泰湖依偎着大汾河,但与大汾河相比却鲜有岁月的积淀。本该命名一个与汾河紧密相连,说到汾河就人人向往的名字,挖掘些人水相依水韵悠悠的动人故事,却取了一个普惠吉祥而无地域特色的名字,演绎出有些文化涂抹但又有些牵强的那个传说。因为我对汾河割不断的情缘,对世泰湖也就有了别样的情感,当我来到世泰湖时倍感清爽情切,世泰湖你无需雕琢,你无需涂抹,你就是你,汾河岸边的一个湖泊,一颗明珠。清爽情切的世泰湖你载不动过多的温柔,也无需刻意浓妆淡抹与西子湖媲美。有汾河为伴,与汾河相依,足以彰显你的秀丽,烘托你的人气。</p><p><br></p> <p><br></p><p> 盛夏的世泰湖,800亩湖水习习清风轻拂着阵阵凉意,波光粼粼中3个浮岛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我乘一叶小船,抵达心怡的码头,登临风光秀美的浮岛,眼前呈现泼墨于水天之间的风景画。小岛上颇具特色的栈桥、竹楼、小木屋、蒙古包、老水车,和水中曲项向天歌的白鹅,湖中潜水的鱼、垂钓的人,看似随心随意却又有情有趣。次日晨起,沿着细长的竹板路出岛,晨风中,阳光下,满池荷叶覆盖,几株荷花娉婷,一池碧波心荡漾。蓦然回首时,池边绿地上蜀葵繁密地生长着、毫不吝啬地绽放着,多姿多彩地摇曳在夏日的清风里。那天恰逢农历的十五,那晚挂在天边的月亮真圆,静静地洒下一地诗情。沿轨道摆渡登临桃花岛,桃花灼灼已过,但依旧芬芳馥郁。桃花岛上,夜幕下篝火点燃的激情,音乐飞翔的思绪,抛却了往日的浮躁。篝火熄,歌罢出浮岛,漫步汾河西堤。月光下的汾水沉默无语听不见涛声,也看不见浪花,但心中却涌动“我的家乡在水一方”的缕缕情思。</p><p><br></p> <p><br></p><p> 向南、向南,不远处不就是我的家乡汾阳吗?汾阳地处山西中部腹地偏西,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到东南山地丘陵平川梯次均衡分布,各占三分之一。薛公岭、黄栌岭、白虎岭自西南向东北三多座山峰一字排开,连绵起伏,拱出一道青山滴翠的西部风景。往东,是千株万株核桃树遮盖着的绵绵丘陵。再往东,银色的汾河由北而南在平原上一泻千里。我的家乡西河堡不就是银色的汾河岸边一陌平原上的村庄吗?这样走着、想着,心中顿生几多惋惜。我的家乡汾阳西河堡,曾经是汾河岸边的一个村庄。200多年前,汾河母亲心一狠,手一推,撇下家中的小孩远嫁他方了。虽说母亲改嫁是外人,但在我的心中汾河永远是我的母亲,我的泪眼常常遥望着您那远去的背影。</p><p><br></p> <p><br></p><p> 多少年了,每每打开山西地图,我常常产生这样的联想。在遥远的从前,一个巨人用有力的双臂在太行和吕梁两座大山之间,生生掰出一个大峡谷,从而一条大河把三晋大地生生分成了两山东西对峙、相互守望的两半。上世纪50年代,生长在汾河岸边的作家马烽和孙谦,以汾阳贾家庄的故事为背景创作了一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导演苏里邀著名词作者乔羽为该片写歌。乔羽是词作大家,他的创作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许多歌曲大家耳熟能详,广为传唱,以至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不朽交响。对于山西人来说,最为熟悉最为亲切的莫过于那首《人说山西好风光》。而这首歌的诞生地就是汾阳贾家庄。2018年92岁的乔老爷老欣然提词:“山西汾阳贾家庄是我当年创作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地方,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讲的正是当年贾家庄的故事。”</p><p><br></p> <p>  </p><p> 人说山西好风光</p><p> 地肥水美五谷香</p><p> 左手一指太行山</p><p> 右手一指是吕梁</p><p> 站在那高处</p><p> 望上一望</p><p>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p><p>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p><p><br></p> <p><br></p><p> 这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歌,生动地描绘出大山西的豪迈气势。而歌中“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就是汾河岸边村庄的生动写照。每听到这首歌,我的倍感温暖,以为在我心中汾河是我永远的母亲河。尽管我的家乡汾阳随着汾河的几次改道,早已离汾河远去。但汾水远去时,蓦然回首,一双泪眼看了看站在家门口为他送行的儿女,挥一挥衣袖,抛下一节枝杈,留下一缕云霞。由此,远离汾河母亲的家乡,至今依旧在水一方,守候在汾河支流--文峪河东岸,守候在汾河流域。</p><p>文峪河和磁窑河同出自交城的大山里,同为汾河的支流。这两条河,很久很久以前,有如飘逸的彩带,时而开着很大的衩儿各自奔流,时而相依相随,时而与汾水相遇,在同一个河床里奔流。上溯200年前我的先祖居住的村庄,汾阳西河堡就嵌在汾河西岸,就漂移在着三河之间。西河堡位于汾阳东南,那一带许多村名都与汾河有关。如:上达,原名为尚德村,清乾隆年间,汾河改道,洪水将该村分割为三截,村名也谐音改为上达村,共分为南北中三村。北小堡原名小堡,明万历年间,因水患冲为南北两村,北辛庄原名辛庄,清乾隆年间,因水患将村庄冲为两半东西堡障也是这样。韩家桥,原名凤凰村,后西堡障村一韩姓财主将女儿远嫁介休北辛武村,当时汾河由此而南去,为使女儿回村时方便,在此修了一座桥,故名韩家桥。</p><p><br></p> <p><br></p><p> 史料记载,旧时汾河也曾多次变道迁徙。明代以前,原从交城县入文水境,流至郑家庄,入汾阳县境。万历三十九年(1611),汾河东迁,从韩武村入境,东河流向东南,经北齐、南齐村入平遥界;西河流经文水县武良、东城、南贤、下曲、永乐入汾阳境。清顺治十一年(1654),复西徙,流经郑家庄东,由石永西南入平遥仁庄境。乾隆三十二年(1767),河床又东徙,自文水韩武而下,经西社、高车、贯家堡、水寨等村入平遥境。清乾隆三十六年《汾州府志》记载:汾阳县,东与平遥分界,大抵以汾水为限。而汾阳县境又数年前汾水古道之东者,由汾水西徙故也。今汾水行平遥界,其境又在汾水以西者,由汾水东徙故也。就这样,汾河离汾阳渐行渐远。1992年出版的《吕梁地名志》中关于我的家乡汾阳“西河堡”有这样简短表述:西河堡,原名西侯堡,名万历年间汾河改道,河水经由该村东而过,因此村位于汾河之西岸,故名西河堡。因在水一方,河灌所需,西河堡一带开挖了许多人工河渠,为防范河水的侵扰,在村的四周修筑了高高的护村埝。从乡间小路向村里望去,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道长长的横堤。埝平之上,是村子里的屋顶和树梢。村东有两个大水塘,不加修饰村民们就叫他为(咸盐圪洞)。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许多家庭都有渔具---撒网。我小的时候,还多次见过村民划着小筏船在这里撒网捕鱼,挖盐土嗮土盐。那时,村西有两条河,一条是文峪河(因此河段是民国35年(1946)春,由开始了从百金堡到西河堡河道(新河)拓宽工程,河道由10丈扩为20丈。1952年4月,又将文峪河从百金堡至西河堡的26公里河道(旧河)裁弯取直拓宽,全部建成复合式河道,人称之为旧河)。七十年代,村人在村南村北有两座高灌,把村西的文峪河水引进村东。</p><p><br></p> <p><br></p><p> 尽管如此,我依旧不舍得把汾阳与汾河割开,依旧不舍得把我的家乡与汾河隔开。说到汾阳汾阳与汾河,我觉得用我常常吟诵的诗行打个比方更为恰当。</p><p>一处土地肥美的地方,</p><p>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p><p>用一条久远的河流及一片残阳</p><p>为一座古城的源起定位</p><p>汾---水---之----阳</p><p>但汾河早已改道</p><p>一群失宠的阳光 从此</p><p>在黄土高原流浪</p><p>但此处毕竟是河的根之所系</p><p>河流走了</p><p>却仍能听见昔日的涛响</p><p>……</p><p><br></p> <p><br></p><p> 飞扬的思绪,回到今夜,回到我漫步的汾河岸边。尽管河中听不到汾水的涛声,看不到杨柳的倒影,尽管我至今还未哗啦啦的汾河水不再流经生我养我的小村旁而惋惜,但汾河水依旧在我的眼前恣意铺展着、涌动着。一见汾河我依旧心潮澎湃。啊,汾河,不论您走多远,您永远是我可亲可爱的母亲河。</p><p> 今夜我把对汾河母亲的依恋,寄予迄今流经我家乡的小河,唤醒我童年的记忆,写下这样一首歌:</p><p> 我的家乡在水一方,小河在村旁流淌。村南村北筑高灌,引水罐农田。村东麦穗黄,村西禾苗壮,一年收成一年梦伴随我成长。这是我可爱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里我放飞理想,从这里我走向远方。</p><p><br></p> <p><br></p><p> 我的家乡在水一方,小河在身旁流淌。天南地北双飞燕,栖息老屋檐。夏日水中游,冬日冰上走,四季风雨四季情,伴随我成长。这是我可爱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里我放飞理想,从这里我走向远方。</p><p> 我的家乡在水一方,小河在梦中流淌。日思夜想常挂念,泪眼望炊烟。人生有波浪,梦中喊亲娘。童年梦幻童年事,伴随我成长。这是我可爱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里我放飞理想,从这里我走向远方。</p><p> 歌吧,走出世泰湖浮岛上下榻的蒙古包,抬头看一眼十五的月亮,我心飞翔,把对母亲河的深情咏叹,寄予在水一方的家乡。</p> <p>作者简介</p> <p><br></p><p> 作者简介:&nbsp;侯晓东,1963年11月生,山西汾阳人。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理事,汾阳市作家协会常务主席,市政协常委。2018年,被中共汾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汾阳人民作家”。198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著有人物传记《马淑玉》(与他人合著),文集《傲向苍穹》,短篇小说《泪珠子滚太阳》荣获1991年吕梁市文联建党70周年文学创作征文二等奖,短篇小说《寡居》在山西大型文学刊物《黄河》上发表。报告文学《“野心家”的狂想曲》荣获1986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山西省总工会、《山西工人报》社“三创”征文三等奖。散文《问道凤山天贞观》荣获吕梁市文联《红色印记离石骨脊》三等奖。小说《寡居》散文《走进厦门》入选《吕梁作家文丛》2013年(散文卷和短篇小说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