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云南最后的秘境

璇子

<h1>   一辈子是场修行,最好的人生,永远在路上。不能做到一直在路上,至少做到一有时间就在路上。</h1><h3><br></h3><h1> 云南新开通了一条公路,这是一条连名字都很美丽的公路。这条路,一路与怒江相伴,不时穿行在云雾中,如临仙境;这条路,蜿蜒于怒江大峡谷中,无数风光在怒江两岸铺展,是真正的“车在路上走,人在画里行”;这条路,打通了“滇西环线”的最后一段,让我们离“云南最后一片秘境”又近了一步;这条路,让天堑变通途,串起来沿途300公里的无限好风光。这条绝美之路,就是怒江美丽公路,一条连名字都很美丽的公路。</h1><h3><br></h3><h1> 怒江美丽公路起于泸水六库,一路通往“人神同居的世外桃源”丙中洛,路如其名,是条名副其实的美丽公路。</h1> 登梗澡堂会 <h1>   六库附近的登梗澡堂会。澡堂会是怒江傈僳族独有的民俗盛会,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是江边的自然温泉。雨季过后,六库登梗温泉便从退却的江水中露出来,沿江一线有许多温泉从江边石缝中溢出,是绝佳的天然温泉。每年春节前后,来自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境内成千上万的傈僳人则会携家带口、备齐食物到这里赶澡堂会,少则七天,多则半月,进行每年一次的“春浴迎春”仪式,泡澡沐浴,祛病强身,洗去一年的辛劳和污晦,迎来新年的吉祥。</h1> <h1>  驱车行驶在怒江美丽公路上,一路与怒江相伴,穿行在怒江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的美,不在于某个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h1> <h1>  老虎跳,这里的怒江江面很窄,不到20米,传说中老虎能从江中的巨石上跳过去。</h1><h3><br></h3><h1> 江心巨石林立,如刀削斧劈,将汹涌的江水分割为两股湍流,被誉为“怒江第一险滩”。在国际极限漂流界享有盛名。</h1> <h1>  怒江大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最深处可达3500米,并以1.6倍于黄河的水量一路咆哮,非常壮丽。</h1> <h1>   在福贡县境内,有一个“亚哈巴”,意思就是“石月亮”,一个众石围成的月亮,这是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高悬于山林之中,远远望去,好似石头围成的一轮月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赞叹。</h1> <h1>   怒江第一湾,怒江最美丽的一段。在怒江第一湾的观景台,往下俯瞰,怒江在山峦边打了个回转,气势磅礴,十分壮观,而湾中的坎桶村和相连的王期山,如同海中遨游的千年巨龟。</h1> <h1>  桃花岛,位于丙中洛镇以东的怒江彼岸,当地人称扎那桶村,因岛上桃花甚多,并在每年三月举办桃花节,所以人称“桃花岛”。试想,在桃花盛开的三月,桃花岛该是怎样的妩媚多姿。</h1> <h1>  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一路沿着怒江溯流而上,来到了美丽公路的终点:丙中洛。当你走进这里,看到峡谷中碧绿的田野,媲美瑞士的美丽村庄,雪山下的白色教堂,油画般的茂密森林,你会被这原始而静默的美丽,深深的迷醉。</h1> <h1>  当清晨山间的云海低空飘散时,你会不禁遐想,丙中洛是否真的住着神灵?</h1> <h1> 探寻云南独龙江最后的纹面女</h1><h3><br></h3><h1> 在云南与缅甸、西藏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曾被称为“死亡河谷,这个地方就是独龙江。为什么说独龙江神秘呢?不仅仅是因为这里长期与世隔绝,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生活着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还因为这里生活着一群独特的女人——纹面女。带着好奇走进了独龙江。</h1><h3><br></h3><h1> 到目前为止,关于独龙族纹面女有两种说法:</h1><h3><br></h3><h1> 第一种说法,独龙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去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只有纹了面的人才能找到正确的路,人死后灵魂,会变成蝴蝶,所以纹面的图案是根据蝴蝶展翅的样式来绘制的。</h1><h3><br></h3><h1> 还有一种说法,独龙族女子是为了躲避藏族土司强掳为奴的威胁才纹面的。</h1><h3><br></h3><h1> 独龙江流域曾长期处于北边强势的西藏土司的统治之下,历史上藏族土司经常南下抢掠独龙族女子,为了自保,只能用纹面毁容来躲避。</h1><h3><br></h3><h1> 独龙族女子在解放前普遍有着纹面的习俗,女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就开始纹面。纹面很痛苦,用竹签蘸上锅烟子水调成的“墨汁”,在少女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图案,待墨迹干后,再用削尖的竹签纹刺脸上的皮肤表层,接着再用锅烟子水和龙胆草(起消炎作用)捣成汁液,反复揉擦纹面,让起渗入皮肤底层,十天半个月之后,伤口愈合脱痂,脸上就呈现出青蓝色图案,终身伴随着独龙族女人。</h1><h3><br></h3><h1> 迄今为止,所剩独龙族纹面女不足二十人,最大的已经一百岁以上了,最年轻的也七十多了,每年都有纹面女去世。2014年,独龙族最后一个掌握纹面技术的纹面女去世,带走一个时代的回忆。</h1><h3><br></h3><h1> 随着时间的流逝,纹面,这个独龙族千百年来传承的古老习俗,将随着最后一批纹面女的去世而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h1> <h1>  初会独龙江——沿着独龙江公路翻越高黎贡山,沿山蹒跚而上,弯多曲折,每一个转弯,都是一幅靓丽的画卷,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还有飘渺的云雾,时而浮于山尖,时而飘于山间,山顶的溪水直流而下,汇入翡翠般的独龙江。</h1><h3><br></h3><h1> 独龙江的神秘不在于她的特立独行,奇风异俗,传奇莫知,而在于独龙江的一切都不会献媚于你,她只会放大你内心丝丝变化,融化你的淤寒戾气。你觉得偏远难至,远离城市,她不介意,你看着风景绝佳,禅意浓郁,她不欣喜。</h1> 秋那桶 <h1>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怒江明珠秋那桶村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秋那桶峡谷是怒江大峡谷中的精华部分,有茂密的森林和众多的瀑布。</h1><h1><br></h1><h1> 在怒族语中,桶是“和平、平安”的意思。在怒江,凡称为“桶”的,是怒族和傈僳族聚居地;凡称为“当”的是独龙族聚居地;称为“洛”的是藏族聚居地。怒族、傈僳族、藏族散居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中,他们繁衍生息了几百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农耕生活。</h1><h1><br></h1><h1> 秋那桶的村落似乎真的飘在了云上,她像个纯真的孩童,微笑着温暖你,不慌乱不刻意,不知人间愁苦……不管经历多少时光,现世度过了多少沉浮,秋那桶依旧还是一个没有喧哗,没有杂色的纯净世界。</h1><h3><br></h3><h1> 我满是惊奇的脸与村民们淡然的面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别人惊艳不已的景色,依旧保持淡定,这才是一种从容的幸福,而这些村民则来自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的秋那桶村。</h1> <h1>  秋那桶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之美,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和谐之美。</h1> <h1>  就地取材,用当地特产的一种石板当瓦,木板当砖砌成的木楞房,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显得那么的自然淳朴。</h1> <h1>   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母鸡生蛋“咯咯哒”、公鸡昂首打鸣,一窝小猪挤在妈妈身上吃奶、睡觉,怒族村民围坐火塘,小猫慵懒趴在窗台……</h1> <h1>   在秋那桶遇见成熟的麦子和青稞,黄的麦子,红的青稞,颗颗穗子饱满可人,煞是好看,手机随手拍一组可以做屏保的麦子青稞。</h1> 茶马古道 <h1>   云南最特色最传统的茶马古道,要数前往雾里村的这条至今沿用的茶马古道了。从公路这边远远望过去,怒江对面的悬崖中间,一条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缝隙,便是通往雾里村的茶马古道。</h1><h3><br></h3><h1> 这是条最传统的茶马古道,自古以来,马帮运输茶、盐、粮食的古道,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对我们来说,茶马古道意味着一次奇峰险道的惊险之旅,是充满神秘未知感和浪漫色彩的精神追寻,但对于数千年以来,穿越于崇山峻岭的马帮来说,这仅仅是生存的一种方式,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跨越大山大河这些自然屏障而凿出来的路。</h1><h3><br></h3><h1> 在悬崖上凿出来的这条路,崎岖不平,贴着山体一侧行走,没有任何遮挡的另外一侧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下面就是翻滚的怒江水。</h1><h3><br></h3><h1> 这是一条艰苦而凶险的路,坠崖和落石时时发生,雾里村村民生活不易。迄今为止,生活物资都是靠人背马托进去。</h1> 雾里村 <h1>  雾里村,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落,单听村名就如诗如画,它古朴而不矫饰,自然而不彰显,原始得似乎从未被开垦,它在凡间,却不落尘埃。</h1> 石门关 岩羊瀑布 <h1>  丙中洛是怒江美丽公路的终点,也是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的起点,沿着这条路北上可以到拉萨,往西走318可到香格里拉。秋那桶继续往前走就是著名的滇藏公路“丙察察”,然后就进藏了。“丙察察”指的是丙中洛到察隅、察瓦龙这一段,堪称天险进藏路,而这条路被我列为此生必走线路之一,如今近在咫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期待不久的将来去穿越这条具有挑战性的进藏路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