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记格球山农场学校中学部数学组日常</p> <p>第一章 国之殇,恸未央</p> <p> 疫情严重,心情沉重,教学任务对于教师来讲也非常重要。这场“战疫”未见硝烟,却见伤亡惨重,未闻炮火,却哀声四起,未处枪林弹雨之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击打着百姓的肉体。全国都在全力进行遏制疫情的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加入到防疫抗疫工作中。</p> <p> 面对疫情,迎难而上,迎接挑战</p> <p> 这场疫情带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课堂改革。不管是从教育环境,还是教育方式,不管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把我们带到了不得不重新定位教育、重新定位课堂、重新定位学习的新地带,我们必须主动迎接,勇敢面对,才能够在实践中真正获得成长。</p> <p>第二章 积极应战,砥砺前行</p> <p> 格球山农场学校中学数学组是一个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团队,是一个永不服输,敢为人先的团队,是一个团结互助,各显才能的团队。</p> <p> 数学组陈坚组长组织召开组内会议,会议决定首先要将理论知识学扎实,熟悉各项软件,其次要各显神通,发挥自己的长处,逐步探索,及时总结,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教学任务。</p> <p> 会议后,各个老师积极行动,听讲座,查资料,在有限的资源里,进行资源整合。</p> <p> 作为数学组组长,陈坚老师以身作则,亲自示范,作为从教三十余年的老教师,并没有因为岁数大,精力不足就退缩,对自己的所感所想和我们无保留的传授,并独自给我们上课一节示范课,利用班级大屏幕,自费购买USB声卡,来解决声音输入问题。给我们的学习探索中少走了很多弯路。</p> <p> 最爱读书的刘欣老师加入樊登读书会和思维导图训练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更是把思维导图引用到教学中,学习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复盘,刘欣老师教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总结,学习是闭环过程,从知识输入到输出这个过程需要“总结机制”和“反馈机制”。针对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刘老师还自创了“100+10+1”自省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学习进行复盘。 </p> <p> 被称为“课件王”的李俊武老师更是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他日以继日的潜心研究,针对远程教学的互动性不足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动态及时跟踪,达到一人一案,一生一策的程度。</p> <p> 论细致入微就要属江世兴老师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了。他很早就到学校备课,备学生。</p> <p> 他观察到学生对新教学模式不适应,知识掌握不扎实,主动延长教学时间,并对特殊学生采取“吃小灶”。做到日日清,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p> <p> 作为多次获得农场优秀党员的崔淑娟老师,在自己的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仍然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以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时刻记着班级里的孩子,连身在自己班级的女儿都感觉不到别的同学和自己有何区别,为此还时常抱怨她,但崔老师深知,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往往都要比自己的女儿多关心些,女儿看到妈妈的辛苦,就理解了妈妈,理解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与伟大!</p> <p> 新一代数学教师,一只粉笔打天下显然跟不上时代对数学老师的要求了,所以马祥东老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以年轻人应有的活力,积极对硬件进行升级,因地制宜,将原来录制微课的数位板变成了屏幕上的粉笔,高度还原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既视感。并下载了电子白班软件,使数学课上的画图更加流畅,自如。</p> <p>第三章 桃李芬芳,累累硕果</p> <p> 经过数学组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很快的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耽误,老师们露出了灿烂的微笑。</p> <p> 数学组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将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事无巨细的帮助孩子,安全教育,养成教育,对特殊学生的关爱,这些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的融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p> <p>结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p> <p>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我们将在思索中感悟教学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