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文水攀龙台

梁振明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沧海变桑田,物证现历史。</b></p><p class="ql-block"><b> 岁月的沉淀,使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之父武士彟之墓一一文水攀龙台从迷雾中逐步显露了踪迹。</b></p><p class="ql-block"><b> 2013年,文水县凤城镇南徐村村民在西山脚下挖砂时发现有两大巨石狮,2015年,经文物部门组织人员从地下13米的深处挖出了两个连底座有4.86米高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现运到文水南徐村北的则天庙。这对石狮为蹲式,是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每尊重达数吨,体量宏大,具有皇家镇物气势。</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巨型石狮的出土 ,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出了千年古迹,而且让人们联想到了文水古迹武则天庙。</b></p><p class="ql-block"><b> 文水县是唐代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则天圣母庙是为纪念武则天而修建的,始建于唐天宝七年(747),该庙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现存正殿为金代皇五年(1145)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提起武则天,人们自然想到了她的父亲武士彟(彟读yuē)。</b></p><p class="ql-block"><b>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武士彟生于文水南徐村。他的幼年至青年时代并不幸福,八九岁丧母,20多岁丧父。好在家中兄弟四个,因上有两个哥哥担起家庭重担,排行老三的他读过一段时间书,但即便如此,青年时期的武士彟为了生计,他挑担子走村串户以卖豆腐为生。</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寒门激励志向。隋朝末年,乱世兆像渐显,而生逢此时的武士彟,是个不安于现状、有政治抱负的人。</b></p><p class="ql-block"><b> 怀有深谋大略的武士彟,到太原的鹰扬府做了—名队正。府是隋朝开皇中府兵制下的军队编制,相当于中国的军区,每一个卫府之下都有一个鹰扬府,相当于今天的团。队正,是府兵军府中最基层的军官,大约管辖着20名府兵。虽然是个小兵头,可武士彟暗藏着勃勃雄心,他观察着局势,窥伺可结交的人。</b></p><p class="ql-block"><b> 隋仁寿四年(604年),因表现良好,28岁的武士彟受并州牧杨谅推荐,想到隋文帝杨坚的避暑离宫仁寿宫求一官半职。但事不凑巧,正遇杨坚病重,杨广篡位杀父,随之而来的是杨谅在太原起兵造反,武士彟受到猜忌,幸有人相助,才侥幸逃出。从此,武士彟躲避山林,过起半隐居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这段时间,是他最艰难之时,却有了改变自身经济基础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 武士彟的老家文水,毗邻交城、太谷、祁县、平遥,这里正是中国明清之际著名的商业集团“晋商”的发源地之一。</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文水以及与文水交界的交城,山峦谷地间植被丰厚,林木茂盛。武士彟便开始贩卖交城山所产的木材。广积财富后,他坚持在林下读书,把经商作为实现宏志的桥樑。</b></p><p class="ql-block"><b>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派遣姨表兄弟、世袭贵族唐国公李渊为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李渊初到并州,即“行写于汾、晋”,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起联系,并经常“休止其家”。第二年,李渊担任太原地区最高长官——太原留守,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b></p><p class="ql-block"><b> 司铠参军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后勤兵甲供应。李渊也许看中的正是武士彟的家财,可以助力他的军队建设,但武士彟却做了一个不寻常的举动,他给李渊献了一份“兵书符瑞”。当时,隋朝国土上到处有人造反,烽烟四起,李渊已存反心,但其藏而不露,甚至按照隋炀帝指示剿灭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武士彟此时以下级军官身份献上自己撰写的兵书后,并以梦到“龙飞”为“符瑞”,暗地里劝李渊起兵反隋,可见武士彟已经成了李渊的铁秆心腹。</b></p> <p class="ql-block"><b>  在李渊和李世民开创的大唐国里,武士彟成为开国元老之一。隋皇泰元年(618年),李渊灭隋,改元武德,登基称帝,国号为唐。当年,李渊在长安太极殿下诏书,敕封已经42岁的武士彟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加封太原郡公。嗣后又封为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还让他担任长安城的城防将军、并钺将军等重要职务。</b></p><p class="ql-block"><b> 武士彟由一个木材商人,一跃成为开国的高官,而大都督、大都长史等重要官职,一般只有唐朝名将李靖、李孝恭及唐高祖的子侄王爷才有资格担任,而他出身寒门,既无卓越的战功,又无满腹才学、高贵门第,所以,终其一生,武士彟为官如履薄冰,每次受封,皆多次辞受。</b></p><p class="ql-block"><b> 武士彠在长安任并钺将军时,对军职不够熟悉,生怕出漏子,日夜操劳,留在原籍文水的一个儿子和妻子相里氏相继病死,都顾不得返家探亲。李渊知道后大受感动,曾下诏褒奖他,说他“忠节有余”“遣身殉国,举无与此”。</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渊就主动为他这位“廉俭”“忠勤”的功臣老友做媒续娶。被选中的,是隋朝宗室杨达之女杨牡丹。李渊指令女儿桂阳公主主婚,结婚费用全部由国库支付。当时,杨牡丹年过四十而独身。武士彟和杨牡丹婚后,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两人所生的二丫头。</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武德八年(625年),武士彟出任栓校扬州都督府长史。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统领朝政后,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统领豫、息、舒、道四州诸军事;贞观元年(627年),封利州都督,统领利、隆、始、静、西、龙六州诸军事;贞观五年(631年),封荆州大都督,统领荆、峡、丰、郎、岳、果、松七州诸军事。这些地区,都是大唐的战略地区。一旦这些地区发生兵变等危机时,李渊和李世民就派武士彟过去处理,唐太宗手敕称誉他“善政”,充分说明对武士彟的信任和器重。</b></p><p class="ql-block"><b> 多少年来,从太原到长安,从汾水到渭河,从促动起兵到尽心辅佐,武士彟紧紧跟随着唐高祖李渊,北拼南杀。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唐高祖驾崩,武士彟听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呕血死去,享年59岁。</b></p><p class="ql-block"><b> 武士彟一生忠于李唐王朝,朝廷也没有亏待他。唐太宗诏令,按照武士彟遗愿,将他归葬文水,官造灵车送达故乡,委派并州大都督李勣监护丧事,因山作墓,丧事所用,都有朝廷供给。</b></p> <p class="ql-block"><b>  武士彟下葬到故乡文水县后,武氏显赫之家顿时门庭冷落。所幸,武家有个二丫头。武士彟病逝时,已识人间冷暖的武二姑娘武媚(武则天幼名)才十一岁。后56年,大唐的历史汹涌澎湃,武媚的人生也随之波澜壮阔。</b></p><p class="ql-block"><b> 天授元年(690年),67岁的武则天经过宫廷变幻,炼了她的意志,她以高超的斗争策略和超乎寻常的政治手腕登上帝位,改唐为周,尊号圣神皇帝。武家随之成了皇族。她的父亲武士彟理所当然地被追赠为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等。咸亨年间,再次加赠为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附祭于唐高祖的庙廷,位列功臣之上。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后,武士彟被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他在文水的坟墓变为昊陵,后为攀龙台。</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当年十二月,武则天为父亲在昊陵前立了一块非常高大的“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由宰相李峤撰文,相王李旦书写。碑文长达6700字,详细地介绍了武士護的一生经历与武氏家族的起源。至此,攀龙台的规模发展到了顶点。可是,由于朝代更替,地震地陷及人为损坏等历史原因,攀龙台依山为坟的的地标建筑多年没有下落。不过我相信,随着文水西山脚下巨型石狮的出土,武士彠之墓一一攀龙台的面纱会逐步被揭开,攀龙台这座象征皇家荣耀的墓、碑定会重见天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根据有关资料收集编辑整理)</b></p> <p class="ql-block">(图为武则天纪念馆西面则天手迹碑文)</p> <p>武则天无字碑</p> <p>文水县武则天纪念馆图片</p> <p>文水县武则天纪念馆图片</p> <p>文水县武则天纪念馆西配殿</p> <p>新整修的武则天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整修的武则天纪念馆</p> <p><br></p><p>新整修的武则天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作者介绍: 梁振明,文水县人,大专,1971年参加县人民银行工作,1972年入党,后调到文水县委新闻办当记者,1995年任县纪委宣教室主任,1998年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宣传系统党总支书记。曾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稿件诗文两千多篇,还先后出版了自己编写的《正气清风》《胡兰故乡的旗帜》《岁月熔炉》《诗文伴我行》《岁月记忆》五本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