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一柱壮延州(吴军编辑文字摄影)

无花果

<h3>延安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城延河与南杏子河交汇处。山高1135.5,山上有宝塔(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至779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和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曾予以修茸。宝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6.8米,辟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瞭望三川。</h3> <h3>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名胜区。就历史文物而言:早在盛唐时,山上就建有宝塔;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戍边御敌,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摘星楼(原名望寇台),是两层阁楼式建筑,是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同西夏的战争而修筑的。由于在最高处,每到夜晚星光灿烂之时,好似伸手可摘星辰,故名摘星楼,是俯视延安城的最佳地点,三川风貌尽收眼底,别有一番情趣。</h3> <h3>烽火台,为范仲淹镇守延州(1040—1041)时所建。原为黄土夯筑而成的四棱台。1993年砖砌加固,现台高10.65米,台底面积243.82平方米。台南有条石阶梯,可登临其顶。烽火台虽不在山巅,但选址绝妙,这里视野开阔,一旦烽火点燃,延安三川皆可看到,能有效发挥御敌报警作用。</h3> <h3>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是范仲淹在宝塔山修城筑寨、抵御西夏进犯时一并修建的书院。范仲淹大兴学风,广招学子,习文研武,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书院原建筑已毁,1979年在书院遗址出土《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通,记载了清乾隆16年重修书院事迹,现立于书院遗址处。</h3> <h3>铁制洪钟,该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铸造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原悬挂于清凉山顶的太和道观内,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将其移至宝塔平台,作为报警计时之用。该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至5公里。为保护铁钟,建国后专门修建亭阁予以安置。</h3> <h3>摩崖石刻,在山北侧右下脚留有石壁刻字甚多,其中“嘉岭山”三个大字(每字高3.68米,宽3.37米)是宋范仲淹所题,明初重刻。还有宋、明、清名人题写的“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云生幽处”等。<br></h3> <h3>1947年8月,蒋介石来到延安,为纪念孙中山诞辰,题写了“全民导师”,胡宗南请人将题词雕刻于嘉岭山下的石壁上。</h3> <h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毛泽东为南方大宁村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延安市委、市政府在维护宝塔山景区时,先后两次将毛泽东的题词雕刻在宝塔山下的石壁上,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奋斗。</h3> <h3>就革命文物而言:除了铁制洪钟、毛泽东题词外,还有日本工农党校和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以及老革命家们的诗词碑刻和宝塔山大桥。日本工农党校:1941年5月创办,是八路军改造日本战俘而建的一所学校。时任校长为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冈野进,学校下设行政、校务、教务三个工作部门,开设政治常识、政治经济学、时事问题、社会发展史等课程,先后有数百名学员在该校改造学习。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散。现存窑洞10多孔,修复开放有学校校部、队部、俱乐部、点名场、教员旧居等。<br></h3> <h3>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成立于1937年7月12日,其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司法部,其职能是领导及负责边区的审判、检察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谢觉哉、董必武、雷经天、李木庵、王子宜、马锡五等先后任院长或主持工作。</h3> <h3>老革命家们的诗词碑刻:延安市委、市政府在整修宝塔山景区时,特意为谢觉哉、朱德、陈毅在延安时期的诗词刻碑或刻字,为国防大学的将军们来延参观学习立碑以示纪念。<br></h3> <h3>宝塔桥: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贵宾来延安参观时,曾乘吉普车去宝塔山上。回程时车子陷进南河里被群众发现,老区人民出于对总理的爱护不让他下车,众人齐心协力把车子抬上了河岸。总理非常感动,考虑到延安是个对外开放城市,许多外宾来延安必登宝塔山,没有桥过河会很困难。1974年拨专款帮助延安建成宝塔桥,群众称之为“幸福桥”。随着时间推移,宝塔桥交通压力增大,经鉴定已成危桥。后经延安市委市政府批准拆除加宽重建,现已成为延安城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h3> <h3>1937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后,因宝塔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嘉岭山因此改名为宝塔山。195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劵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军队将领颁授的独立自由纪念章和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延安宝塔山。(下面图片由网络下载)</h3> <h3>宝塔山的自然景观也独具特色,明朝延安知府顾延寿曾有诗赞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倒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丛。”清三朝元老张廷玉也曾有一首《嘉岭山》赞道“崱屴(ze、li)千峰秀出群,青葱卉木散朝氛。虚空下瞰人游岛,星斗高排鸟去云。二水连城三圣砦(z hai),军中老子一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欲将图示王维手,旦暮阴晴像几分。”然而从清末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前,由于灾荒、战乱、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原因,宝塔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植被遭到很大破坏。为了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1956年和1979年,团中央先后两次在延安召开了“全国青年造林大会”,掀起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热潮。如今宝塔山上有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一些友好单位种下的纪念林被较高地保护起来,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和延安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努力下,延安的生态得以修复。延安宝塔山先后被评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春季的宝塔山天蓝叶翠山花烂漫</h3> <h3>夏季的宝塔山满山葱绿生机盎然</h3> <h3>秋季的宝塔山秋高气爽层林尽染</h3> <h3>冬季的宝塔山晴天水墨雪天银装素裹</h3> <h3>夕阳辉耀着宝塔山山头的塔影</h3> <h3>下面照片为网上发布作品,作者不详。</h3> <h3>春节的彩灯装扮着宝塔山的容姿</h3> <h3>为提升延安宝塔山的旅游品位,1996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捐款改造宝塔山的照明由彩灯变为泛光照明;2001年,由陕西省电力公司与延安供电局捐款实施了宝塔山点亮工程,使延安宝塔山夜景更显风采。</h3> <h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您,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老革命、老同志和长期居住在延安的人几乎都会朗诵。在新的时代,延安人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市委市政府把毛泽东给延安人民的复电雕刻在玉石上,置于宝塔山车道旁,时时提醒人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落成的宝塔山游客中心广场,树立了明显的标语,要人们热爱延安宝塔山,保护好中国革命的精神家园!2019年5月23日,由延安市委市政府和中央音乐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时代最强音《黄河大合唱》时隔80年在延安宝塔山下再次唱响,轰动了全国,吹起了新征程的号角,鼓舞人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