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银行大连星海支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月“远离非法金融广告,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

YH

<p><b>金融广告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冠病毒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虚假金融广告,借助金融广告夸大宣传,打制度法规的“擦边球”,屡屡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所以说我们应该在疫情特殊时期更应该做好金融服务宣传。</b></p><p><br></p><p></p><p><br></p><p></p><p><br></p><p> </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识别非法金融广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span></p><p><b>1. 非法金融广告,均未取得相应业务资质,广告内容与所取得资质在形式和实质上并不一致;互联网金融广告 ,一般会显著标明“广告”。 </b></p><p><b>2. 非法金融广告,在未提供客观证据情况下,时常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b></p><p><b>3. 非法金融广告,会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虚假承诺。</b></p><p><br></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p></p><p><br></p><p></p><p><br></p><p> </p> <p><b>金融消费者在接触到金融广告时,在作出最终决定前可以通过如下的“三多”步骤来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b></p><p><br></p><p><b>一是多问。涉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可以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各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各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在不确定其真伪时,可以按照本手册第三部分的热线电话咨询第三方机构。</b></p><p><br></p><p><b>二是多想。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前,想一想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个人应对自己做出的金融决策负责,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去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b></p><p><br></p><p><b>三是多学。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i>希望通过此宣传使更多消费者加深对非法金融广告的认识及了解,保持警觉,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您的权益,我们一起维护!疫情当前,我们共同远离病毒,保护自己与家人;共同远离虚假非法金融广告,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和鉴别能力,构建和谐稳定金融消费环境。</i></b></p>

金融

广告

非法

资质

产品

虚假

消费者

宣传

风险

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