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祖藉甘肃静宁县,家居葫芦河畔。过去一直贫脊落后,改革开放后逐步改变面貌,今年初摘帽脱贫,主要归功于苹果产业。因此,静宁苹果,誉满陇原,走向世界。我为此而感到自豪!</p> <p>一年一度春天来,家乡的苹果依然一树花开。</p><p>今年是我在老家时间最长的日子,我几乎每天驻足于苹果树下,亲眼见证了苹果开花的全过程,用手机拍下了苹果一树花开的娇艳美丽。</p> <p>苹果花是美丽的,可我的心是悲伤的。……</p><p>我亲爱的父亲在古历正月二十一日晚八时五十分,卒然离世,享年八十五岁。</p><p><br></p><p><br></p> <p>父亲在春节前感觉身体不适,但疫情开始,加之年关,我们没有及时送父亲就医。春节后病情加重,弟妹们送父亲到县医院治疗,我随后赶至医院伺候父亲,一周后出院,诊断“三级心衰”。医生讲,父亲年龄较大,身体欠佳,虽然患老年性疾病,只要注意休养还可以安度晚年。这样,我与弟弟接父亲回家,父亲精神状态良好,我们安心了许多。父亲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又说又笑,还给我们讲述了途中他年少时遇到的见闻趣事。</p><p>父亲回家第二天,虽觉疲惫,但精神尚好。中午吃了我亲手做的臊子面片,他说吃得很香。午后休息起来,还看了一小时秦腔戏,我劝他别太累了,他说可以,我还暗自内心切喜。晚饭是征求父亲意愿,我做了米饭炒菜,其中有他最爱吃的清蒸鲈鱼。这顿饭,父亲吃得很香!</p><p>晚饭后,父亲还与异乡的三妹妹及外孙、重孙视频聊天,与异乡的大妹妹通了电话,精神状态良好。弟弟为父亲打了洗脚水,父亲自己泡脚擦洗上床休息。我们便围坐在父亲床前看电视,并没有在意父亲的身体变化。</p><p>晚八点五十分左右,坐在地下的弟弟突然发现背靠被褥而坐的父亲面色异常,我即转身扑向父亲面前,父亲已是双目微闭,瞬间停止了呼吸,安祥地合上了双眼,和我们永别了。</p><p>此时此刻,不死心的我们,强忍泪水,托亲戚叫来了镇卫生院的救护车,医生检查后说,老人已经归天了!</p><p>我和弟弟、弟媳一边安慰嚎啕悲哭的母亲,手忙脚乱地为父亲穿上了妹妹们早己准备的“寿衣”,……当晚,我草草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奠”字,贴在了安放父亲的堂屋正墙。大门上贴上了“父去矣,逍遥天上;子哀哉,悲满人间”的对联。以此表达我们的哀伤!</p><p>父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我们。因为突然,令我们至今无法释怀,满满悲伤!我无法回转正常的意念,难道上帝有意让那句“转身就是离别”的恶咒让我体验?</p><p>……</p><p>我在省城四十余年,几乎每年回家陪伴父母过年,唯独今年没有回去。因为远在四川的儿子要回来,我便满足了儿子的要求,见面交流叙事,比较懂事的儿子叮嘱,大年初二让我回家看望父亲。后受疫情影响,直至父亲住院我才匆匆赶回。</p><p>父亲在春节前听到我不回家过年的消息后,就叹气地说“这个年没过头”。虽然母亲和弟妹们宽慰父亲说我春节后一定会回来的,可父亲还是闷闷不乐。事后小妹告诉我,父亲在病情加重时还发了脾气,抱怨我没有回来陪他,并说再不回来怕是见不着了。果然,父亲在我回去后的第六天,卒然离世,成为我此生最大的遗憾!</p><p>我太自私了,年年能回,唯独在父亲要离开我们时没有回去陪他过最后一个春节。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按原计划回去陪他过年,或许父亲还在。我还在想,因为我,父亲在闷闷不乐中,度过了他的最后一个春节!我在想,唯儿不孝,终身遗憾!</p><p><br></p><p><br></p> <p>受疫情影响,父亲后事从简。安葬在祖坟,周围全是苹果地。他走后,苹果依然一树花开,虽然去了天国,却被苹果树包围着,苹果花簇拥着。因为,父亲一生爱树有加,至今果园中有他根植的果树。犹如他在世一样,注视着我们,陪伴着我们。</p><p>父亲走了,我在家陪伴与父亲同龄的母亲七十余天。我把对父亲的愧疚和未尽的孝心,倾全力用在母亲的陪伴上,与她聊天、拉家长,哄她开心,尽量减轻母亲内心的悲伤。疫情期间,乡村交通很不方便,我多次往返于十公里外的镇上集市,给母亲买了她最爱吃的油饼,酿皮子,荞粉,牛筋面……。在网上给她买了换季的新衣服。我能感觉得到,母亲是比较开心的。我盼望年迈的母亲能够尽快从悲哀中走出来。</p><p>陪伴母亲期间,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父亲的坟头和苹果树下。好几个中午和傍晚,我不由自主地走到父亲坟前和苹果树下,看着美丽的苹果花,回想着父亲在世时的一情一景,特别是与父亲在苹果树下的时候。……</p> <p>这是父亲与我和小妹、小弟2018年一起摘苹果时的照片。那时父亲身体硬郎,有一次还爬上树,高兴得象个玩皮的孩子。</p><p>父亲晚年,重体力活干不了,但看到弟弟忙不过来,总是在大忙季节给苹果打花、套袋、取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直至今年春节大年三十,他看到弟弟忙碌,拖着重病的身体帮弟弟扫除积雪。很多时候,他虽然念叨和抱怨弟弟干活,甚至着急发脾气,但内心还是心疼体量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是威严的,更是慈善的。他把所有的都给了他的儿女们。……</p><p>父亲一生辛苦,一世勤劳。在他二十二岁时爷爷去世,担起了养家育儿的重担。记得奶奶多次给我说过,爷爷常年胃痛身体不好,兵荒马乱年间,曾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差点送命。父亲在十余岁就下地干活。解放后,父亲担任了第一任生产队长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个称职的村干部。</p><p>父亲干活很卖力,早出晚归。我小时候常常看到,修渠打井,冲进冰冷河水的第一个是父亲,第一个上地,最后一个收工的也是他。父亲给我的印象,是个很有担当,很负责任的人,克己奉公的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被县上评为优秀村干部,参加了地区组织的农业学大寨考察团,回来后干劲十足,再苦再累也要给我讲他参观学习的所见所闻,记不清他讲了多少方遍。好多次听他讲着讲我睡着了,他还在讲。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那会儿,父亲拿回来报纸和一个介绍焦裕禄的小本子,几乎每晚都要我念给他听。念的多了,我都能背下那个小本了。</p><p>父亲为人正直,朴实厚道,意志坚强。“文革”期间至包产到户前,家乡粮食连年欠收,以至吃返销粮救济的艰难岁月里,他吃的苦最多,出的力最多,我经常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星星进门,天不亮戴着草帽上地。艰苦的岁月里,还时时叮嘱我好好学习,做个有出息的孩子!我们姊妹七个,大弟、小弟和妹妹们不好好念书,他发过不少脾气。由于家境贫穷,大妹妹十多岁当了羊倌,并早早嫁给了很穷的人家,至他去世前,父亲每次念唠起,总是说:没办法,她的命吧!</p><p>父亲虽然大字不识,但热爱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他最爱听时事政治,八十年代初我给他买了收音机。随后,给他买了录音机,听着他最喜欢的秦腔。家里条件好转了,弟弟买了液晶电视,父亲除了每天看新闻联播,就是他喜欢的秦腔戏。父亲很有文艺细胞,能拉一手不太熟练的胡胡(板胡),年轻时生产队耍社火,他是骨干。因为耍得好,我记得好多年他们耍社火到了相邻的庄浪县,秦安县。高兴农闲时,父亲时常与他的几个好友聚到一起自娱自乐一番,他们叫“唱乱弹”。可能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学会了拉板胡、二胡,吹笛子,曾经一时也成当地文艺人才。高中毕业后我被录用为社请教师,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会吹拉弹唱。美美这些,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p><p>我退休后回家次数多了,陪父亲在苹果树下的机会也多了,每次他都要给我比划着如何修剪、整枝及管理。可如今,苹果依然一树花开,树下只有我孤独的身影和无尽的回忆。</p><p>父亲生于一九三五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母亲与父亲同年出生。我曾与弟妹们约定,父母七十古稀之年每年团聚给他们过生日。因为,父母都是出过大苦力气的人,我时常担心他们的身体。父亲晚年患肺气肿,脑梗塞老年性疾病,母亲患高血压,冠心病等,遵医嘱我常年为父母备服了药物,总想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让受苦受累的父母安享晚年,以报答养育之恩。父亲七十岁生日时,我还为书写了祝寿的中堂对子。母亲八十岁生日时,我写了祝寿对联,并请陇西画家画了寿星中堂。父亲说,每当他坐在炕上,看到这些,他感觉很幸福。家里来客人时,父亲总是高兴地介绍给人家,并自作主张,替我答应给他们写幅中堂对子。我能感觉到,父亲为此很很骄傲,我也很开心!</p><p>如今,我多么想让父亲替我答应,再为亲朋好友书写字画啊!</p><p>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把勤劳,勇敢,担当,责任的精神留给了我们。他走的很突然,但很安祥。父亲走时没来得急再看我们一眼,更谈不上说一句话。正因为这样,我们很悲伤,亲戚朋友安慰说,这是老人活世好,老天爷不忍心让他受罪,就急急把他叫走了!难道,真的是这样吗?</p><p>父亲走后,我们都多次梦见父亲与我们在一起的身影。弟媳妇有一次梦见父亲召唤她,梦醒后如病一场。小侄女看到父亲逝世后我新置的供桌,伤心落泪说“爷爷看不到了”。这些天里,我被这情,这景时时折磨着。</p><p>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儿女中间的大树。父亲在,家就在。远在外边的游子有归处,近在眼前的子孙有念想。</p><p>父亲虽然走了,生活还得继续,家的薪火还得传承。再过二十余天,父亲百日祭祀,我将在苹果树下叩拜天国的父亲!</p><p><br></p><p><br></p><p><br></p> <p>亲爱的的父亲,安息吧!</p><p>每年苹果花开,儿子一定来看您!</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