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国广告与民族纺织工业》

方言信

<p>本文约万字,配图较多,阅读时间需数分钟…</p><p><br></p><p>正文:</p><p><br></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潮打浦江掬纱彩,穿花纳锦人间道</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谈民国广告与民族纺织工业》</i></b></p><p><br></p><p>近代工业发展的躯干是由无数经济实体构成的,经济实体的散叶开枝又离不开市场的培植和滋养,三者互依,因此,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本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同样,也是一部诸子百家的“广告史诗”。</p><p><br></p><p>口岸经济附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直接和世界市场联通,而港埠也因地利之便承接了早期较为先进的技术和市场条件。这也为后来民国工业及经济在口岸城市迅速成长提供了最佳的土壤。</p><p><br></p><p>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在这个时期,中国近代工业迎来了一次黄金时代。源于晚清,民国三十年代达到顶峰的“民国广告”也终于粉墨登场</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盛行于口岸经济前沿的上海的十里洋场,形形色色的广告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其中,民营报纸又是广告传播的最主要媒体,其广告种类多样,包括经济广告、政治广告、文化广告、社会广告等等…</p><p><br></p><p>从数量和影响力上讲,<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报刊广告是最主要的广告形式,报刊所到之处,即广告势力所及之地。</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33年12月1日《申报》的30版中,29版均登有广告,总共多达540条。</span></p> <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申报》的创举推进了中国传媒广告业的发展,他的那些开创性的板式沿用至今</i></b>,</p><p><br></p><p>中国近代报业、中国近代广告业也随着他们的代表——《申报》一起走向世界。</p> <p>民国早期的工业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而轻工业中又以纺织发展为最先。从星若瀚海的尘封往事中寻找出可讴歌的片段不是笔者的本意,但至少可以尝试着去寻找一下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及广告发展的烙印,结合民国时期的广告多样化,不妨循“纺织”为先的史实,轻歌一曲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做怀古。</p><p><br></p><p>也为开篇……</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发起创建</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国通商银行,引进国外金融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参与创办了四明银行和</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华兴保险公司;创办了南帮票汇业中最具声望的源丰润票号,资本银100万两,分号遍设天津、北京及江南各省重要城市;他还是</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上海第一个商界团体</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首届总经理。严信厚是清末巨商,“宁波帮”的创始者。他在上海投资兴办轧花厂、麻袋厂、面粉厂、榨油厂,经营内河船运业;在轧花厂的基础上</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创立浙江地区第一家纱厂</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通久源纺纱织布局;</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宁波帮开山鼻祖</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严信厚</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浙江慈溪人)于1887年在上海开设了</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老九章绸缎庄</u></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老九章,先开设于泗泾路,后迁至棋盘街,因经营得法,老九章竟成了上海呢绒业中心地。1937年老九章麟章牌绸缎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span></p> <p>清光绪二十二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896年</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第一家针织厂</b>在上海虹口创立,这家针织厂名叫“云章衫袜厂”,是由杭州人吴秀英创办。当时采用英、德制造的人力织袜机、哈茄吊机、缝纫机,生产袜子兼营内衣。开始仅有几台手摇袜机织线袜,规模小、产量低。后因经营不善,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转卖给广东商人,改名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景纶衫袜厂</u></i></b>(上海景纶针织厂的前身)。后增添机器,开始向内衣发展。</p><p><br></p><p>光绪三十二年(<b style="color: rgb(1, 1, 1);">1906</b><b>年</b>),创制桂地衫、椒地衫、锦地衫,销路渐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汗衫出口南洋,首开国产针织品的出口历史。</i></b></p><p><br></p><p>据《上海之小工业》记载:</p><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织袜一业,资本可大可小,故江浙两省,城市乡镇,几乎遍地皆是,多则有百余机,少则一二机,出品虽杂劣,而价格极贱,颇合内地销售,上海为外货机类倾销地,欲求战胜舶来品起见,是非小资本袜厂所能负此责任,近年上海国货袜厂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共计有六十余家,最大者如中华第一针织厂,鸿兴袜厂,他若进步羲和久和足安五和胜德八余久益三才协和达丰精华等等,不胜枚举。</i></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p><p>上海针织工业起步较早,仅次于缫丝和棉纺织行业。景纶衫袜厂的设立<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标志着上海手工织袜业的开始。</i></b></p> <p>光绪三十三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07年</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上海第一家呢绒厂</b>由郑孝胥等人在上海日晖港筹设<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日晖织呢商厂</span>,这是上海第一家毛纺织厂。隔年更名为“<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中国第一毛绒纺织厂”。</u></i></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u></i></b><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i><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中国第一个呢绒厂(</i></b><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毛纺厂)是由陕甘总督左宗棠于1876年创立于甘肃兰州。(甘肃织呢局)</i></p> <p><br></p><p>民国元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12年</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第一家机器印染厂——“<i>达丰染织厂”</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i></b></p><p>上海机器印染棉布,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浙江定海人王启宇会同崔福庄等集资4000银元,向日本购买铁染缸2只,在杨树浦美兴街开设达丰漂练染工场,翌年开工,试染纱线。民国4年夏,迁曹家渡三官堂桥北堍,扩充设备,增加员工,延聘英国染色技师汤姆逊负责工务。民国10年,改组为“达丰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棉布染色,成为上海第一家棉布机器漂染厂。</p> <p>民国二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14年</b>)</p><p>中华第一针织厂创立</p><p><br></p><p>1980年中华第一棉纺针织厂</p><p>今天:上海龙头(集团)股份</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中华第一针织厂</u></i></b>——<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菊花牌丝袜</i></p><p><br></p><p>翻开1932年年底的“大公报”,丝袜广告整整上了近半个月的头版。墨菊和云龙两大品牌轮番轰炸,前者自称“美观经济”,后者则打出了“品质既坚牢,式样又高秒,无怪人人都道好”的广告语,在随后的几年中,登上《大公报》的丝袜还有采菊,菊花系列,上世纪三十年年代的民国,<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由上海十里洋场启始再传遍全中国的一股丝袜风潮拉开靓丽大幕。</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上海民生纺纱公司</u></i></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921年</b>(民国10年)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史量才等在华伦路(今古北路)创办。</p><p><br></p><p>史量才:1880-1934年,名家修,江苏南京人,<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著名报人。1904年在沪</span><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创办女子蚕桑学校,开中国女子蚕桑教育之先河</i><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08年任上海《时报》主笔。1912年与张謇等合资购进《</span><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申报</i><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任总经理,此乃</span><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i><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16年起独资经营。1927年后买下《时事新报》与《新闻报》大部分股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界企业家。</span>此外,他还投资书局、药房、银行和纱厂。“九一八事变”后赞助抗战,并出任上海地方协会会长、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参与发起废止内战大同盟。其间,革新《申报》内容,发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领导人宋庆龄、鲁迅等的言论,<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公开表示</i><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拥护同盟</span><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保卫人权,保卫言论、出版自由的政治主张。1934年在返沪途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i></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i></b><i style="color: rgb(1, 1, 1);">—史量才</i></p><p><i style="color: rgb(1, 1, 1);"></i></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章太炎先生在为史量才写的墓志铭中赞道:“</span><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史氏之直, 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唯夫白刃交胸,而神气自如。”</i></p><p><br></p><p>民生纺纱工厂于1937年(民国26年),毁于日军轰炸。</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上海绸布业最早的一家大型绸布商店。</b></p><p><br></p><p>上海滩上“三大祥”——</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u></i></b>3家绸布店,在旧时上海滩赫赫有名,它是由镇海商人一手创办经营的。</p><p><br></p><p>1924年,由镇海人柴宝怀创建的“协大祥”是上海绸布业最早的一家大型绸布商店。解放前,“三大祥”的营业额占上海零售布店的三分之一,是沪上绸缎呢绒业的领衔店。</p><p><br></p> <p>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p> <p><br></p><p>我们先来看下此时的民国初期的数据,暂时离开上海放眼一下全国。</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棉纺织业的“七大系统”</u></i></b></p><p><br></p><p>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优胜劣汰,此时已出现<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申新、永安、大成、大生、华新、裕大华、诚孚</u></i></b>等七大系统(集团)并列争雄的局面。“七大系统”的棉纺织工业总规模,已达到150万锭左右,占了全国棉纺织工业的30%。</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一,申新系统</u></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u></i></b></p><p>由无锡荣氏家族荣宗敬、荣德生创办。在20世纪前、中期先后创建了九个大中型棉纺织厂。并创办了“中国纺织染学院”其第一纱、布品牌“人钟”,寓意“警钟长鸣”,倡导爱国。</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二,大成系统</u></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u></i></b></p><p>由刘国钧创办、并以抗日战争初期“工厂内迁”壮举而受到国人尊敬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常州“大成系</u></i></b>统”,在其亲属刘靖基、查济民协助下,到此时已拥有四个大中型纺织工厂,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三,大生系统</u></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u></i></b></p><p>由清末实业家张謇创办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南通“大生”系统</u></i></b>四个工厂。以实业救国为目标建立了一所纺织染传习所,这也是<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前身)</b>校史的开端,这所学校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纺织行业的专门学校。</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四,诚孚系统</u></i></b></p><p><br></p><p>由中南、金城两家民营银行投资创办、委托童润夫主持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诚孚纺织公司</i></b>”管理的四家大中型棉纺织厂(天津恒源纱厂,北洋纱厂,上海新裕一、二厂)</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五,永安系统</u></i></b></p><p><br></p><p>由澳大利亚华侨郭乐、郭顺、郭泉等兄弟在上海创办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永安纱厂”系统</u></i></b>,到此时已拥有五家大中型纱厂、一家印染厂。总规模21万锭左右。其主要品牌是“金鼎”和“金城”。金城牌42支股线,在当时中国纱布市场上是纱布行情的晴雨表。<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郭氏家族同时又是中国第一流“大百货公司”永安公司的创办者</b>、拥有者。工、商两业相辅相成,加上特别重视舆论、宣传(办有社会影响很大的“永安月刊”),其社会地位几与“申新”并驾齐驱。</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六,华新系统</u></i></b></p><p><br></p><p>由周学熙先后创办的青岛、天津、唐山、卫辉等地四家<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华新纱厂”</u></i></b>,到此时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民族资本纺织企业。</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七,裕华系统</u></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i></b></p><p>由徐荣廷、苏汰馀创办的“裕大华系统”武昌裕华纱厂、石家庄大兴纱厂、西安大华纱厂和重庆裕华纱厂、成都裕华纱厂、广元大华纱厂等6个纱厂,此时已发展成了华中、华西地区最具实力的纺织集团。</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u>《印染行业—仁丰印染》</u></i></b></p><p><br></p><p>此时还出现了一大批名厂名牌。包括:济南东元盛漂染厂的漂布、色布;由陈孟元创办的青岛阳本印染厂“大花布”;由谢克明创办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上海仁丰印染厂</u></i></b>生产的<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阴丹士林兰布</b>,到此时更是已名扬全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穿着最为普遍的衣料。</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u>针织业—五和织造</u></i></b>》</p><p><br></p><p>由五位“海归”人士任士刚、罗庆藩、杨光啟、钱箕传、梁悟庵在1924年创办的上海<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五和织造厂”</u></i></b>,其鹅牌汗衫、卫生衫,以其优良服用性能和极其高明的广告宣传,此时已在全国范围畅销,并大量出口。</p><p><br></p><p>五和针织厂当时在上海跑马厅附近那块“草坪上的<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五只白鹅”立体广告,使整个上海滩迅速认同了“鹅牌汗衫”,堪称中国广告史的首项杰作。</b>由五和厂安排的“游弋在杭州西湖上的五只鹅型小船”,也堪称广告杰作。</p><p><br></p> <p>再次回到上海,将画面切到十里洋场的外滩,纪实照上的满目的布庄和绸庄,笃定里透露着繁忙,而此时的上海,正是处在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最高点1931年。</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此时距“九一八事变”不足一年..</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距“淞沪会战”不足六年.....</i></b></p><p><br></p><p>1931年上海河南路的街景,不宽的道路,黄包车来回拉客,两旁商铺大多做的是绸缎生意,绸质旗帜挑入空中,大减价,大赠品促销不断,几乎都有着喜幛二字,早期的旧时传统繁琐又不得有缺,人们在祝贺新婚时,每每都会买上绸缎,上面附以贺联,祝贺主家。</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可历史却往往喜欢被众人拿来“戏说”,这大概是人总不能满足于一成不变,喜欢用跳脚的波动或代入或假设非常的情绪方能满足对历史的不甘,这无关乎正义与邪恶,当民族争议不得不通过战争的形式来做为历史的主体时,我们的“假设”是否还经得起代入其中的那般淋漓痛快,是否真的扛得住爱国主义以身殉国的那份激昂?笔者自问不知,就好比若是选择成为此图之中的某一个,我亦不知何选……</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i>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i></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民族企业的骄傲</u></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三友实业社是我国家纺行业中以自纺、自织、自印、自染和后整理一条龙生产最早的一家全能企业</i></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也为我国的纺织造就了一大批后备人才。</p><p><br></p><p>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友产金星牌烛芯逐步将日货烛芯挤出中国市场,“三友”的生产规模也开始扩大。三友社继续开展毛巾花式的研究,他们把原来生产多年、式样单调的红蓝档式毛巾,改进研究生产新颖别致的多片综织造的回纹浴巾,<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三角牌毛巾,在中国的纺织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i></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三友实业社</u></i></b>由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于1912年(民国元年)创立,内涵为三友合作,实业救国之意。</p><p><br></p> <p>公司出版《三角之光》、《好友特刊》读物,聘请著名画家叶浅予、张乐平(著名的三毛流浪记作者)绘制产品广告,在市场上展开产品的宣传广告攻势,三角牌毛巾从此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畅销国内外市场,伴随着三角牌毛巾在消费者中的声誉鹊起,其竞争对手日本铁锚牌毛巾受到沉重打击,在1924年最终被三角牌毛巾挤出中国市场,1926年6月18日三友实业社以《商战能敌兵战,“三角牌”打败“铁锚牌”毛巾》为题,在《申报》刊登大幅广告宣传,三友实业社股份有限公司与东洋铁锚品牌毛巾进行的竞争,是中国早期民族家用纺织品与洋行洋品牌家纺竞争的缩影,<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此役也成为了中国早期家用纺织品企业成功品牌营销的经典案例。</i></b></p><p><br></p><p><br></p><p>九·一八事变后,三友社生产总厂的工人们抗日热情高涨,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了三友抗日义勇军。1月28日晚11时30分,日军发动了战争,第二天即占领了三友实业社。“<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日僧事件”和“三友实业社被焚事件”就这样成为“一·二八”事件爆发的直接导火线。</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i></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i></b></p> <p><br></p><p><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战争并不是以突然的形式出现的,有如藏身在夏季屋檐的下某只蛐蛐,你知道它在何处,也知道它会冷不零丁猝不及防的跳几跳,当习惯于自然时,必然还是偶然都无关重要了。</i></p><p><br></p><p><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战争还是来了……</i></p><p><br></p><p>淞沪抗战爆发,三友总厂被日军炮火炸毁,设备破坏殆尽,损失惨重,1932年6月被迫停产。</p><p><br></p> <p>三友实业整迁杭州</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广告经典:“唯美”的现代女性形象</u></i></b></p><p><br></p><p>二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白猫花布”闻名的上海新丰纺织印染厂,此时正处在生产经营的黄金时期,树立在上海跑马厅附近静安寺路上的“白猫花布”大广告牌,以其“唯美”的现代女性形象轰动上海。</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服装业与明星:</u></i></b></p><p><br></p><p>说起服装广告的蓬勃迸发不得不提起两位当时最受欢迎的著名影星,一个是胡蝶,一个是阮玲玉。</p><p><br></p><p>阮玲玉因主要代言化妆水系列,这里暂且不谈。且说胡蝶。</p><p>有人评价她说,她是最具魅力的广告大赢家,拥有众多粉丝的她可谓带货能力超强,曾经在一个招待会上记者问她,最喜欢哪一家商店的服装。蝴蝶脱口而出:“鸿翔服装店的衣裳,不但做功考究,而且款式时新,花样很多,我常去选购,可谓是老主顾了。”</p><p><br></p><p>而就这样一句话,使得“鸿翔服装店”销售额当天便陡增了两三倍。后来找她代言的产品络绎不绝,沪江照相馆、阴丹士林、力士香皂、先施化妆品、无敌牌化妆品、冠生园……</p><p><br></p><p>中国因此也迎接来了“新广告”的春天…</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尾语:历史的见证</b></p><p><br></p><p>通过对民国时期广告状况的直面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了当年经济的活跃场景,而且也看到了一幅更为鲜明的民国日常生活的画卷。</p><p><br></p><p>民族工业滋养了曾经和现在的我们,也在继续滋养着我们的后人。历史不需要假设,因为有创造历史者,就有见证历史的人。</p><p><br></p><p>我们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但这些“文化的遗藏,民族脊梁的披肝沥胆,…如浦江两岸跌宕之潮起……生生而不息……</p><p><br></p> <p><br></p><p>一.《申报》开篇</p><p>二.《老九章》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p><p>三.《景衫厂》中国第一家针织厂</p><p>四.《日晖呢绒》上海第一家毛绒纺织厂</p><p>五.《达丰印染》中国第一家机器印染厂</p><p>六.《中华第一针织》丝袜风潮席卷全国</p><p>七.《民生纺纱》国格.报格.人格</p><p>八.《三大祥》上海最大绸布商店</p><p>九.《棉纺织业七大集团》民国工业高峰</p><p>十.《仁丰》阴丹士林布</p><p>十一《五和》传奇的五只白鹅广告</p><p>十二《天若有情天亦…人间正道是沧桑》</p><p>十三《三友实业》民族工业的骄傲</p><p>十四《战争!!》历史不能假设</p><p>十五《白猫花布广告》时代女性新形象</p><p>十六《胡蝶与鸿翔服装》</p><p>十七《尾语》历史的见证</p><p><br></p><p><br></p> <p>参考文献:</p><p>《中国纺织工业的70年》陈义方著</p><p>《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陈真主编</p><p>《民国时期的广告状况简介》绳会敏著</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