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肃南是首散文诗(上)

许实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肃南是首散文诗(上)</b></p><p> 许 实</p><p>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祁连山深处,这个先祖拥有突厥文、回鹘文的古老民族,是后唐和五代时期建立地方政权近一个半世纪的“甘州回鹘”的后裔,由于历经战乱、迁徙人口锐减,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只有一万多人的民族最终定居于肃州之南,一直以来,是我向往和探寻的地方。 `</p><p> 2015年8月,受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联的邀请,我参加了“山水肃南•裕固笔会”,这次文学笔会规格比较高,有《飞天》《民族文学》《金城》杂志等主编和编辑们,也是我以文学的名义一睹肃南裕固族的难得机会。笔会会址在西至哈至宾馆,当我第一次听到“西至哈至”这几个字时有些懵懂,但是却牢牢记住了。“西至哈至”是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裕固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西至哈至是裕固族人的故乡,西至哈至在哪里呢?他们的故乡在哪里呢?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新疆哈密一带应该是裕固族人的故乡。裕固族民歌这样唱“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赶着牛羊,/骑着骆驼,/走过了千佛洞,万佛峡,/站在八字墩上面四处望,/迎着八字墩下面长长的小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西至哈至梦里的故乡,西至哈至灵魂的归宿,我们在西至哈至宾馆开文学笔会,也是梦里的事,灵魂的事。</p><p> 笔会上,许多文学写作者都是从遥远的牧区赶来,明花、皇城、马蹄寺、祁丰区都是上百里路,都丢下自己的牛羊和孩子向西至哈至赶来。我们一起交流文学,点评作品,朗诵自己的诗歌,裕固族本就是产生诗歌的民族,听着诗人们热情的朗诵诗歌,我仿佛是坐在草原上的大帐篷里,仿佛看到裕固族人悲壮的迁徙路,仿佛看到肃州土著“人们穿着短腰子鞋帮,/麻线鞋底印在三道车辙路上,/土著的笑脸伸出了花格木窗,/为尧乎尔送来了小米和干粮,……/祁连山啊可爱的山,/尧乎尔从此有了自己的家”他们的家现在在祁连山深处,祁连山是神的山,亿万年的冰雪覆盖了高高的山顶,亿万年的冰雪滋润了草木,一岁一枯荣的草木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裕固族人啊,生生不息,草木养活他们的牛羊,牛羊养活了他们。草木也养活了他们的精神和文学,他们的作品里属于自然界的东西最多,比如露珠、星星、月亮、太阳、冰雪、风暴、沙丘、河流和牛羊、芨芨草、沙枣花、马莲花、锁阳和盐碱滩,广袤而寂寥的草原,这无尽的繁荣和寂寥滋养了他们的灵魂,也让他们的文字丰富和湿润起来,这些在2014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梦•裕固情》文艺作品丛书里展露无遗,丛书的序言这样说“20世纪80年代裕固族文学迎来一个高潮,90年代中后期裕固族已经涌现出一批文学创作者和若干个代表作家。2004—2008年是《民族文学》自创刊以来裕固族作家最密集亮相的黄金时期。仅2007年《民族文学》刊发6位裕固族作家作品。”当然里面有我热爱的作家铁穆尔和玛尔简。</p><p> 作家铁穆尔没有参加那次的笔会,听说去了皇城草原,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我对他文字的热爱和他笔下草原的向往,还有他的在雨雾里挤牛奶的阿妈、姐姐,一群白的、黑的乳牦牛,连绵的群山,流失的云,帐篷上飘动的烟,喝着牛奶长大的他和他的几代人及其牧人们。一代代的人,一代代的乳牦牛互相为伴,互相慰藉,在温暖的、孤寂的、寒凉的大草原上就这样互相依赖着老去,死去。铁穆尔在自己的散文观里这样说:当下严峻的历史和现实需要真正意义的非虚构文学写作,进行深度介入,也就是现场直击式的写作,追求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最深入体察和优雅描述,而不是简单粗俗的记录。当然非虚构文学的资源不仅仅是历史和现实,还有来自作家个人或其他人的成长经历等等,核心价值仍是人性的表达,真相的追寻。在他的散文集《北方女王》里我就体验得非常深刻。玛尔简是笔会的主持人,音容笑貌里有牧人的气质,裕固族人的质朴、好客、温情和浪漫。我和玛尔简认识于山丹笔会上,我们像两只羊,彼此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很快我们成为朋友,很快我成为她的客人,至今还记得在山丹汽车站分别时瞬间的依恋。玛尔简的文字常常把我带到她的故乡——肃南明花草原,她说因为草原的熏陶,她的思想、处事原则始终有一种草原的味道,骨子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她在草原上割青草、放羊、挤奶、剪羊毛、蒸馍馍、打茶、喝茶、打扫羊圈,还给母羊接生“我尽量温柔地揉搓、挤压母羊鼓胀的肚子,轻轻地朝外拉动小羊,终于,小羊羔出来了。”也放牧,冬季放羊是艰苦的,草原上寂静无声、刮风下雪、刺骨的寒风穿多厚都觉得冷,羊也忍受不了寒冷,一个劲往家跑。</p><p>但是,夏季在海子湖草原上是幸福的,她的海子湖上有一人多高茂密的芦苇、蒲杨,水里游荡着鱼儿,湖边草滩上野花竞相绽放,湖面上烟波浩渺,鸥鸟、灰鹤、长腿鸟们在草丛里繁衍生息,海子湖草原上的阳光照耀着牧人无瑕的心灵,海子湖草原上流传的天鹅琴、黄黛琛等优美悲情的民间故事、歌谣喂养了她的童年和心灵。我嫉妒她有这样优美悲情的精神滋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