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当春天的风还摇曳着四月的风铃,桃花已经被时光偷去了她的红,那些芳菲迷离的三月,就在杨柳的婀娜多姿中,成了翠绿的海洋。根据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线上公开课安排,音乐组在4月23日对惠金娥老师准备的《老虎磨牙》这一课进行线上磨课,对于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h3> <h3>线下集体备课中,我们再次针对《老虎磨牙》这一课进行更多的讨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老虎磨牙》是一部纯打击乐作品,是作曲家安治顺依据唐诗《猛虎行》,以陕西渭北民间击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是一个形象鲜明、生动、结构严谨、独立成章的打击乐精品,作品声似、形似、情似、气氛粗犷、热烈。全部内容的揭示和形象的塑造都是依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而完成的。这首乐曲所选用的乐器是:大鼓、大镲、大锣、疙瘩镲,以及木鱼、拍板等。其中大鼓和大镲是领奏乐器。 </h3> <h3>徐微微老师说:“课程内容过于饱满,可以对课程做一个适当的调整和删减。开始部分可以利用学生学习过的另一部安治顺打击乐作品《鸭子拌嘴》来导入。”</h3><h3><br></h3><h3></h3> <h3>刘佳老师认为:“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在课前准备中给学生安排一个简单的律动舞蹈,再进行情景创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h3> <h3>柏晶晶老师觉得可以把课程中鼓的打法调整为课程的拓展延伸部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性。</h3> <h3>惠金娥通过磨课中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了修改,再综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打磨了一堂完整的打击乐欣赏课。</h3> <h3>课程中,孩子们积极跟老师互动,创造了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常常在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紧紧吸引在音乐作品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去感受作品呢?”这节课惠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以感受音乐为重,通过手、耳、眼、想象等多种感官的参与,用不同方式、尝试多种形式,以达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拓展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行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