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p> <p> 天气渐暖,防溺水安全教育正当时。预防溺水需要做些什么?一旦溺水如何自救?今天,一起来学习防溺水知识,提高儿童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共同保障孩子人身安全。</p> <p>一、做到“六不”</p><p> 希望广大家长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玩时的管理,经常向孩子们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p><p><br></p> <p>二、对孩子行踪“四知道”</p><p><br></p><p> 除了要做到以上的“六不”,我们还要提醒广大家长,比起溺水之后的亡羊补牢,从根本上杜绝溺水的隐患才是关键。</p><p><br></p><p>1、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行踪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p><p><br></p><p>2、带孩子去正规游泳馆游泳</p><p> 带孩子下水时,家长除了给孩子准备好游泳圈和救生衣,更要时刻盯紧孩子,千万不可站在孩子伸手够不到的地方。</p><p><br></p><p>3、与家中长辈做好沟通</p><p> 对于留守儿童,提醒家中长辈平时在家时,注意给家中的蓄水容器盖上盖子,让孩子远离蓄水池。</p> <p>三、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p><p><br></p><p>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可能导致溺水。</p><p><br></p><p>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p><p><br></p><p>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p><p><br></p><p>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p><p><br></p><p>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p> <p> 四、溺水如何自救?</p><p><br></p><p>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p><p><br></p><p> 2.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p><p><br></p><p>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p><p><br></p><p>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p> <p><br></p><p> 五、如何营救溺水人员?</p><p> ●遇到溺水人员不要惊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要及时呼救并拨打110。水性不好的人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p><p><br></p><p> ●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p><p><br></p><p>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p><p><br></p><p>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p><p><br></p><p>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p><p><br></p><p> ●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尽快送溺水者去医院。</p> <p> 当下虽是疫情期间,假期孩子们都宅在家防疫控疫,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家开始渐渐走出家门,外出活动。溺水是孩子意外事故的“头号杀手”,溺水死亡人数占意外事故50%以上。为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我们都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才能减少安全隐患!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家园联手,呵护生命!</p><p><br></p> <p><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feqd6jsdqs_3_sH0NL5Cg"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图片来自网络</p><p>编辑:李敏</p><p>审核:彭立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