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教师风采 促专业成长——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数学老师讲课比赛活动纪实

沂南双语 6.5

<p>  芳菲四月,春风和煦。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教材培训会已经进行了三天。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月29日上午,我校举办了数学骨干教师讲课比赛活动。</p> <p>  本次活动由董星云副校长主持。六个学科组一共有8位优秀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有教学理念创新的青年教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11位评委老师根据比赛细则和评分标准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现场打分,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听评课。</p> <p>  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参赛老师们准备充分,活动设计能紧扣目标要求,教学过程流畅,环节目标清晰。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演示,新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及实践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渗透,展示了良好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研能力。</p> <p>  参赛老师精彩的演绎给评委和在场观摩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委老师们专注倾听,认真打分。时而点头赞赏,时而严格记录。在场观摩的教师更是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这不仅仅是一场激烈的比赛,更是一次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进步的活动。</p> <p>  第一位出场的是一年级数学组王雅琦老师,参赛课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王老师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温柔动听的赞扬、恰到好处的点拨、合理的教学设计等等无不彰显出这位年轻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p> <p>  本节课三大亮点:</p><p> 一、恰到好处的复习导入。</p><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首先通过口算两组题并比较异同来引入对旧知的复习,这样可以激活学生学习与本课学习有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p><p> 二、数形结合的教、学法。</p><p>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王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p><p> 三、“实效”的练习设计。</p><p>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要想不断地吸引学生,教师就要在练习的设计上要精心。王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p><p> 总之,王老师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并没有过分追求和强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第二位参赛教师是三年级数学组陈宸老师,陈老师《年月日》这节课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明确,精心设计课件,导入以动画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月球绕地球一圈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产生时间单位,年、月、日,明确了时间单位,还丰富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探索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很快进入今天的探究,通过观察、对比、小组交流等形式,放手学生,体现自主学习。教学过渡自然,教学中善于鼓励,真诚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营造了一种轻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做到一题多解法。最后总结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或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增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p> <p>  六年级组英馨月和徐明宝两位老师的参赛课题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英老师主要讲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从线到图,梳理了有关线与小学中所有的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徐明宝老师主要讲了小学中所有立体图形的特点,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两位老师的内容共同构建了小学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网络,既总结了基础知识,也拓展了他们更深刻的内涵。</p> <p>  五年级组周景芝老师、张翠贞老师参赛课题分别是《异分母分数加减》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周老师教学设计合理,有张有弛,朴实之中闪着亮点,从旧知识的复习,到新知的探索,让学生能从观察中发现算法,知道异分母分数计算式先进行通分,在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样计算。在练习上形式多样,有梯度,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张老师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折纸,涂纸动手操作的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从开始的小故事来吸引孩子们这种好奇心,带着这种好奇去探究这节课的问题,接着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最后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整节课中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标理念。</p> <p>  四年级组刘昭辰老师参赛课题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刘老师语言表达流畅,教学语言精炼,教态从容淡定,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刘老师先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出小数加减法,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环节,使学生们从新课伊始就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感受着自信与快乐。</p> <p>  二年级组王源老师为我们展示是的《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充分运用了数学来源与生活的教学理念。大数的读法,感觉上是一堂比较枯燥的课,但王老师的课上出了新意,这和课前引入以及中间的调度有直接的关系。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再创造”。这恰恰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价值的绝好机会。</p><p> 在本节课中,王老师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充分理解数学的学习用途!</p> <p>  最后,王魁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对所有参赛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赛课情况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点评。他表示讲课比赛是教学技能提升的最好方法,不管是评委还是比赛老师都有很多收获,而且比赛期间,选手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对教材理解透彻,设计巧妙,融合生活,从感观上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对多媒体的使用非常熟练。坚持启发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科素养。其次提出了几点宝贵的建议,数学课堂语言还可以更精炼严谨,细节也需要更好地磨合,设计的问题能前后呼应效果会更好。</p> <p>  赛后每位参赛老师认真写出了自己的感想,老师们除了收获了教学上的自我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比赛前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学科组的凝聚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历经“千锤百炼”的呈现,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具准备到研讨磨课,点点滴滴凝聚了每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p> <p>  通过这次比赛活动,各位参赛及听课教师受益匪浅。本次讲课大赛不仅为教师们专业成长提供锻炼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们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老师们纷纷表示会时刻反思自己今后的教学,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提高线上课堂效率。以进取心态,爱岗敬业,实践教育创新,不断研究线上学习,解决新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p> <p>  一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的期待;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教师们的尽心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陆续开展利于教师发展的系列活动,使教师的基本功在学习、培训、展示中不断提升。</p>

教学

学生

老师

教师

参赛

学习

比赛

王老师

加减法

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