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b><font color="#167efb">《蓝白之美》教学设计</font></b></h3><h3> 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宦梅 </h3><h3><b>教材分析:</b>《蓝白之美》是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一一蓝印花布为载体,教学时应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的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既要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又要掌握蓝印花布的特殊制作工艺,让学生学会用替代的方法创造“新蓝”,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所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课教学一课时完成。</h3> <h3 ><b >教学目标:</b><br ></br></h3><h3 >1、知识与技能: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h3><h3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课内容与课后拓展。找一找生活中的蓝印花布,关注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究。通过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来完成对"蓝白之美”的艺术畅想。</h3><h3 >3、情感与态度:感受蓝印花布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民族文化,做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h3><h3 ><b >教学重点:</b>认识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蓝印花布的特殊制作工艺</h3><h3 ><b > 教学难点:</b>寻找简便的方法替代复杂的传统工艺,设计画稿时注意图案的构图。</h3><h3 ><b >教学准备:</b>多媒体课件、蓝印花布实物、教师示范作铅笔、白纸、蓝色颜料、白油画棒蜡烛,碟子等</h3><h3 ><b >教学过程:</b></h3><h3 > <b > 一、导入:</b>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争奇斗艳。今天的美术课,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美丽多姿的民间美术世界看看蓝印花布,领略蓝白之美。</h3> <h3><b>二、知识授新</b></h3><h3><1>:蓝韵悠远,印花千年讲述蓝白印花布的起源传说发展,以及在民间生活与民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2>了解蓝印花布之乡——江苏南通。</h3><h3></h3> <h3><3>分析蓝印花布的图案分类与特色 。</h3><h3> 蓝印花布分类: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h3><h3> 图案种类:动物,植物,人物,</h3><h3> 艺术特色:暗喻、谐音等表现手法,朴素的审美情趣,美满的吉祥纹样,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h3> <h3><4>探究蓝印花布印染步骤:<br></h3><h3> 第一步刻板,按照自己设计绘制的图案进行刻板,一般用多层油板纸订在一起,刻时刻刀需竖直,力求上下层花形一致。</h3><h3> 第二步刮浆,将黄豆粉与石灰粉按照比例用水混合成泥浆状,制成防染剂。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进行刮浆了,刮浆时用力要均匀。</h3><h3> 第三步染色、染缸调好颜色后,将布放入清水中略为浸泡,再平均地置入染缸内约二十分钟。</h3><h3> 第四步显色:就是将布取出悬挂、透风,使布氧化均匀 。染色和显色可依据色泽深浅需要重复多次。</h3><h3> 第五步刮白:布出缸后晒干先泡酸水固色,清洗后摊平布面,用菜刀斜倾四十五度,刮去灰浆。</h3><h3> 第六步清洗完成:刮去灰浆的布清洗二至三次,将残留布面的灰浆和浮色去除干净,挂上架晾晒。</h3><h3><b></b></h3> <h3><b>三、艺术实践:</b></h3><h3> 观看教师的视频示范:用身边易得的物品设计制作蓝白图案,模仿非遗文化,创造新蓝。用蜡烛或白色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形成防染层。再用水彩或水粉颜料在纸上平涂,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涂色要均匀。涂完待晾干后即可完成。</h3><h3> 学生看后进行实践练习,教师指导。</h3> <h3><b>四、小结与拓展</b></h3><h3>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内容。</h3><h3>2.课后拓展任务:找一找生活中的蓝印花布,关注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h3> <h3><b>微课视频分享</b></h3> <h3><b> </b><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坊主寄语:</font>听其声,识其人。当你打开《蓝白之美》的微课视频,温声细语,娓娓道来,宦梅老师端庄古典的形象就随着这声音鲜活起来。作为坊内汉中研修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宦老师的谦虚好学、认真严谨一直以来都让我感动:进行课题中专题课程确定时,她会仔细斟酌,反复修订;准备视频会议之前,她会打电话与我沟通发言内容;研修学习时,她生怕因为自己遇到的特殊情况而影响我们整体进度。为了这次的课例分享,宦老师熬夜准备,几度修改,最终为我们奉献上了精彩的课例。如果让我以花喻人,我觉得宦老师如玉兰――静若清荷,色如白云;清韵袅袅,玉秀兰芳。愿这支玉兰斗风而开,幽香四溢!</h3> <h3>课例撰写:宦梅</h3><h3>编辑:赵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