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远 的 怀 念

娟子

<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2016年4月29日,一代文学大师、陕西著名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先生因病去世。为了缅怀他,省作协于4月29日至5月4日在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一一高桂滋公馆设吊唁厅供人们缅怀。</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我并不认识陈忠实,只因喜欢他的《白鹿原》而崇拜他,也知道他是省作协主席,在社会上名气很大,口碑很好。因我当时是市作协的会员,加之省作协距我家很近,所以怀着一颗敬重之心,曾三次去现场缅怀并送了一副挽联,以示缅怀。内容为:“先生西去音容宛在三秦大地风雨含泪;书卷犹存德范永昭白鹿莽原日月失辉”。并拍了一些照片留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陈忠实去世后,我看了许多人写的怀念他的文章,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年,我加入了省作协,去过几次作协大院,每次,都会在他题字的大石前驻足欣赏。“文学依然神圣”,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思索!所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作者世界观与综合素质的结晶,小说《白鹿原》即是一部史诗般宏大的作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今天是陈忠实先生去世四周年纪念日,为了表达我对先生的尊敬与缅怀之情,特将这些照片与朋友们分享。</span></p> <p>陈忠实去世后省作协大门口的布置</p> <p>院内摆放的花圈不计其数</p> <p>吊唁大厅肃穆庄严</p> <p>参加吊唁活动的人络绎不绝</p> <p>院内挂满悼念陈忠实的挽联、画作等</p> <p>这位文学爱好者是从外省专程趕来参加吊唁活动的</p> <p>陈忠实生前书写的“文学依然神圣”深受广大文学愛好者的喜爱</p> <p>留言簿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表达了广大文学爱好者对陈忠实深深的思念</p> <p>交流,述说着陈忠实昔日的故事</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5月5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的追悼会在西安殡仪馆咸宁厅举行,也是他遗体火化的日子,与自己尊敬的且从未谋过面的陈忠实先生作最后告别、且送先生最后一程是我的心愿!那天我是独自打车去殡仪馆的,亲自见证了这位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家最后的荣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那天,自发参加追悼会的人人山人海,少说也有几千人,既有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也有文学艺术界的名流,既文学爱好者,也有来自陈先生故里的父老乡亲,还有年迈苍苍的抗日老战士……如此浩大、动人心魄的场景,真是几十年未遇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咸宁厅前诺大的广场上,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花圈,以及数不清的一幅幅长长的条幅,那是无数颗对先生怀有的缅怀之心,感恩之情!那是先生用一生辛劳与汗水付出所获得的最高的奖赏!</span></p> <p>自发参加追悼会的人约几千人</p> <p>长长的标语,长长的思念</p> <p>洁白的花圈,深深的思念</p> <p>陈忠实老家的两委会也送来悼念的花圈</p> <p>老家的乡亲们也来送先生最后一程</p> <p>省书协原主席雷珍民椄受记者采访</p> <p>两位抗战老兵也前来参加追悼会</p> <p>参加追悼会的人们</p> <p>   上午8时,伴随着沉重的哀乐声,追悼会正式开始。大厅内,“沉痛悼念陈忠实同志”的横幅悬挂正中,下面是陈忠实和蔼、慈祥、乐观的遗像。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致悼词,人们胸佩白花,表情凝重,向先生鞠躬、默哀,并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中央领导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王岐山等领导送了花圈,中央有关部门、陕西省及西安市有关部门、陕西省及西安市有关领导都送了花圈。</p><p> 尽管追悼大厅面积不小,却无论无何容纳不了如此众多的人,所以,追悼会时,很多人是进不了大厅内的,只能在会后排队和陈忠实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p><p> 那天,我有幸进入大厅内参加追悼会,但由于人太多,加之自己个头不高,拍摄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许多场景没拍上,勉强拍的效果也不好,尽管如此,对我来说,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p> <p>追悼会大厅内摆放的花圈</p> <p>参加追悼会的领导们</p> <p>最后的送别</p> <p>相遇、追思</p> <p>永远的怀念</p> <p>   陈忠实走了,枕着一部自己呕心沥血雕刻成的文学巨著安祥、从容地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没留下遗憾,就连昔日脸上刻着的深深的沟壑也舒展开来……</p><p> 陈忠实走了,陕西乃至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但愿他熣灿的星光能照耀那些热爱文学的千百万后来人。</p><p> 陈忠实走了,他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只是一部史诗般壮丽辉煌的《白鹿原》,更有他“文学依然神圣”深深的思考,以及他一生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p><p> 陈忠走了,人们对他的悼念活动整整持续了七天,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人们都在怀念这位从黄土高原走出的文学巨匠。试想,这样的人,即使在十四亿人口的中国,有几人能与之比肩?!</p><p> 我和陈忠实是同时代的人,一样的西安人,一样地道的秦腔,一样有对文学的热爱,但我只是一个后来的文学爱好者,对他的敬仰犹如遥远的星辰和高山,但我仍愿不懈努力,让自己的作品能不断进步,距他所期望的“神圣”能更接近一点,并为读者所喜欢。</p><p> 斯人己去,精神永存!永远怀念陈忠实先生!</p><p><br></p><p> 王 娟 2020年4月29日</p> <p>作者于2016年5月2日省作协院内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