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肖瑛

<p> 作者:霞红</p><p> 当我写下“父亲”这两个字的时候,总感觉比“爸爸”这个称谓因为岁月的沉淀,多了几许庄重,更有仪式感。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父亲”为主题的开场白里提到“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章,在描写着父亲,而对于我们的中国读者来说,最熟悉的那几篇里,一定会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什么偏偏是那样一个,蹒跚的、略显笨拙的背影击中了我们的心呢?”</p> <p>  我想怦然击中我们内心深处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父亲,抑或他身材高大或矮小,文化博学多才或是一个文盲,经济富有或贫穷……更多的是因为这是一个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就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是一个只要自己一想起这个人,心里就觉得安全和踏实的人,他陪我们一起经历生活中的幸福与苦难……</p> <p>  小时候的我,更想使用“爸爸”这个称谓代替父亲这个词,更有亲切感。我觉得我的爸爸好像是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又仿佛是一个超人,身体里储存着使不完的能量。</p> <p>  他是一位普通的乡村老师,每天奔走在学校和家的路上,我之所以用了“奔”这个字,因为他实在是太忙碌了。在学校,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勉做事,不为名利廉洁奉献,他的同事和学生,周围的人都很敬重他,我的印象里,爸爸除了每天上很多节课,课余就是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刻印试卷,偶尔也弹弹风琴,曲子很动听,那可能是爸爸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爸爸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或者先进工作者,奖品就是热水壶、床单、盆盆桶桶……</p> <p>  那些生活中的物品,当时家里生活清贫,奖品倒很实惠。周末时光从不浪费,农忙季节犁田翻地,种瓜种豆,插秧打稻谷;冬季不忙的时候就上山砍柴,房前屋后,楼上到处塞满了柴,够来年用个够……感觉爸爸总是怕委屈自己的孩子,怕累着妈妈,一刻都没闲着。</p> <p>  长大后的我,爸爸为了我们的学习,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记得家里粮食充足,鸡鸭成群,猪啊牛啊都不缺,唯独缺钱。除了爸爸那点微薄的工资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我们姐妹多学费高,其中有几年妈妈生病身体也不好,生活开支也大……</p> <p>  爸爸变得更节俭了,我们的零用钱更少了,但还是不能改变家庭贫困状况,一到开学季,爸爸妈妈很多晚上都出去借钱给我们交学费,尤其是当弟弟读大学那几年,两个妹妹也同时在读中专,家里经济更是入不敷出,亲戚们都劝爸爸放弃我们三个女儿读书,供弟弟读书就行了,但是爸爸从不答应过。</p> <p>  他时常对我们说的话是“知识改变命运”,他时常宽慰自己的话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至今都不愿去回忆那些年爸爸妈妈的日子,心里有点痛。同时我又很感谢那些时光,让我们懂得去“爱”,内心更强大。</p> <p>  现在的我,想用“父亲”这个词替换“爸爸”,父亲就是一个倔老头。他的倔体现在穿着,他从年轻到年老一年四季白衬衣,就连衣服最上面那颗扣子都是严严实实的扣着没变过,如果一定要说变,就是年轻时白衬衣像他整洁的面容,总是干干净净的,现在白衬衣像他脸上的皱纹,有点皱巴。有时候让他换上其他的衣服,他总是反问我们“我喜欢这样穿,为什么要换呢?”是啊,他喜欢就好,随他心意吧。</p> <p>父亲的倔还体现在用钱的态度,从不舍得乱花钱,他自己不花就算了,还管着我们不许乱花,我们几姐妹给他和妈妈买菜,买水果,买衣服……或者是外出游玩花钱大方一点……他就一直在身边念叨我们是败家子,现在网上购物,他每次收到东西,即使不在他身边,他也给我们几姐妹挨个打电话数落一通。</p> <p>写到这里我想偷笑一下,父亲不习惯用手机视频通话,平时也不主动给我们打电话的,怕浪费电话费,我们打给他,他也是三言两语就叫我们挂掉。但要是给他买了东西,电话马上就来了,数落我们不会用钱,日子好过点就顾眼前,不想后顾之忧,还说我们如果嫌钱多也不要给他买东西,叫我们拿去捐给那些因贫困失学,生活困难的人……</p> <p>  生怕我们不把他的话放心上,一说就是很长时间,反复强调,还追问我们“记住了没有!”,我的老父亲,数落我们“败家”的时候怎么这么大方,不怕浪费电话费了啊?</p> <p>  若干年以后,老去的我,不知道将以一种什么方式来怀念你,我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