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旧时光:娄塘

玩遍中国

<p><b>这里是娄塘的前世,我只是过客,短暂停留,而后走在去下一个古镇的路上……</b></p><p><b> ----题记</b></p> <p><br></p><p>虽然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出门到人群拥挤的地方还是需要戴口罩,因为不习惯戴口罩,所以就想找个远离人群的地方兜兜,这不,上海十大古镇之一的娄塘古镇入落了我的眼帘……</p><p><br></p><p><b>近几年来,看了不少新开发建设的所谓古镇,有些失望。这才激起我要去最原始的娄塘古镇看看的欲望,</b>从上海市区过去的话乘沪唐线到娄塘下车步行约5分钟就到了……</p><p><br></p> <p><b>问:娄塘古镇在哪里?</b></p><p><b>答:有弹硌路地方的就是娄塘古镇。</b></p><p><b></b></p> <p><br></p><p>一条条弹硌路,承载着许多老上海人的共同回忆。只是随着城市发展,这种曾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弹硌路越来越少,如果要问上海保存最完整的弹硌路在哪里,或许就不得不提到位于嘉定的娄塘古镇。这处鼎盛时期街巷几乎都是弹硌路的古镇,目前还保存着不到10处的弹硌路仍在使用中,其中最年轻的可能都过了一个甲子。</p><p><br></p><p>2005年,娄塘镇被上海市规划局列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娄塘镇,一个被遗忘的江南小镇,极其破旧但又很有韵味!</p><p><br></p> <p><br></p><p>娄塘镇,地处嘉定区西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逾600年。镇内留存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江南地方传统民宅群落,蜿蜒的街巷与纵横的水系相互交织,形成了“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之独特建筑格局。</p><p><br></p> <p><br></p><p>娄塘纪念坊 娄塘小东街。</p><p>民国21年(1932年)3月3日,日军占领娄塘,小东街70余家民居十毁其九。同年5月,日军撤退,居民陆续回归,苦无栖身之所。新加坡侨胞为此捐巨款重建,居民才复得其所。是年秋,李馥荪、张公权、朱吟江、胡筠庄、黄炎培、朱恺俦等发起筹款在此地建造纪念坊,沈恩孚题额。背面镌有杨卫玉识、潘昌豫书的短文,记述建造纪念坊的缘由。坊高6.10米,宽8.5米,1985年修葺。</p><p><br></p> <p><br></p><p>2005年,娄塘镇被上海市规划局列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嘉唐公路以南,南至娄塘河;北临嘉唐公路、坝桥;西靠洋泥泾,占地面积43公顷的保护区内留存有娄塘纪念坊、天主堂、印家住宅、春蔼堂等历史建筑。</p> <p><br></p><p>到过娄塘的人都会知道,所谓“娄塘街条条歪”并不是讹传。娄塘19条依河而筑的街没有一条是笔直的。这是因为它是昔日社会经济自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反映。</p><p><br></p> <p><br></p><p>娄塘天主堂,又名伯多禄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1990年批准恢复宗教活动。伯多禄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这座教堂就是以其名字命名,因而一进门就是他的塑像。这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教堂,其顶和屋檐融合了中国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尤其是十字架下方的尖顶上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十分特别。天主堂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疫情期间暂停开放)</p><p><br></p> <p><br></p><p>虽然娄塘街七曲八弯是由于河流关系造成的,但娄塘的街巷并不像江南水乡的许多集镇那样都是依河而建的,许多人家离河是有一定距离的,到河埠头用水就比较不方便了。于是挖井取水成了建房造屋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也构成了广泛地分布于全镇各个民宅的井系。</p><p><br></p> <p><br></p><p>中午时分,老旧的理发店生意清淡,老板翘着腿,抽着烟看着电视,一付悠闲自在的样子,古镇人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p><p><br></p> <p><br></p><p>这里多数房子都已出租给外来人员,以至于要打听些事情,多数人都不太了解,这里最多的就是外来的祖辈在家帮子女带孙辈的,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p><p><br></p> <p><br></p><p>远处,弹硌路上,一位老者柱着手杖,慢慢走着,我跟在后面拍了几张,不一会他碰到了老邻居,老邻居把他请进了家门,跟在后面的我见老者坐下了,便上前搭讪,得知老人今年99岁,身体硬朗,和善、健谈,边上的老邻居告诉我,前些天一位110岁的老人刚驾鹤西去……</p><p><br></p> <p><br></p><p>古镇内本来斑驳的墙面被统一粉刷成白墙,看似干净了很多,其实他粉刷掉的是那段历史。</p><p><br></p> <p><br></p><p>卖蔬菜的老妇随意地在路边摆着摊,也不吆喝,感觉很休闲一样,我走过去问了一下价格,她回答后转身又和旁人聊天,骨子里根本就没商人急于推销的姿态。</p><p><br></p> <p><br></p><p>走走拍拍间到了一幢老屋前,从老屋的小夹弄走出一位老妇,她热情地邀我进去看看,小夹弄悬有“王家住宅”的标志,穿过长长的夹弄,里面有个天井,冷冷清清、杂物满目,估计这里多半是外来人员租住的。</p><p><br></p> <p><br></p><p>天井一边是前屋的粉墙,墙上的窗户饰有窗楣。天井有楼道直上二楼,我登上似有摇晃的楼梯,楼上有雕花走廊连通正、侧房间,可能是民国初年的建筑。</p><p><br></p> <p><br></p><p>600多年历史的娄塘古镇,或许会成为一个老上海找回儿时记忆的地方……</p><p>(史料部分来自网络)</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