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拿到手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竟然是好多年来第一本借读的书。
已经很久没有借书的习惯,自从有了电商,但凡想看什么书,都是在当当、京东搜出来下单,一般次日也就到手了,又往往因为要读一本书,结果一下单又买了一堆。电商带来了购书的极大便利,一年中不间断的促销活动,春节国庆、两波开学、读书日、教师节、店庆,家里的书真是越来越多。我买书,除了看人买,也看品相,有时候单单为了喜欢某书的装帧风格,也买回家收着,倒不一定就读。
于是家里的书,直接堆到书架前的榻榻米上,很多被压在下面的书,都因为不好翻找,买来没读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些年读书不够买书来凑的行为仿佛可以稍稍平衡自己的心虚。有时候被先生嘲笑,就反讽他一本薄薄的《画梦录》可以翻很久,其实心里知道自己不过嘴硬罢了。
说起找借口的行为,也不止这一桩。近来辍于笔耕,便也常常拿年初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眼疾宽解自己。惰性一上来,不缴械的人真不多。惰性乃人的天性,很多人就用“顺天意、听天命”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这当然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我无意置评。好在自己虽然偷了懒,尚存一些些的惶恐,不敢过于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