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坦白说说我那小三了

老纳不能吃素

<p>  读书的时候听父亲说过,生我那些年搞建设,他和母亲没时间照看我,将我托付给单位一位老职工照看,也怪我那时睡倒瞌睡,白天睡晚上闹,老人家甚是头疼。老头儿喜好喝酒,后来干脆自己喝时就用筷子头沾一滴老酒喂我,居然就把我睡倒瞌睡的毛病改了,现在想来,那时肯定是老头儿“故意”把我灌醉了。如今想想,兴许老头儿那时是最快乐的。</p> <p>  记忆里,每逢过年过节,大人们围坐一桌,一众小屁孩儿叽叽喳喳,在大人手里讨要着润一口杯中物,然后说一句吉祥话儿,就会有节日钱,拿了钱一众小屁孩儿也就叽叽喳喳着玩去了。要不然都说童年是最幸福的呢。</p> <p>  参加工作后,对酒慢慢有了接触,也学会了喝酒。酒量不大,但酒风不错,不耍赖,不酗酒,也很少与人斗酒。只要场合对,氛围好,就喝点,但很少喝醉。要好的朋友都说与我喝酒很尽兴,说我酒量大,架子小,但又没见我醉过。其实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酒量根本不大,但酒品自认为还行,能喝不推辞,不喝不强求,只要高兴,喝就喝点,不醉就好。</p> <p>  对啊,男人见面一杯酒,女人见面一杯茶。我本不善饮酒,也不懂酒。对酒的认识源于古龙先生的小说,古龙小说对刀和酒的描写入木三分。印象最深的一句:“圆月、弯刀、美酒、红唇”,被学生时代的我们奉为经典,仅仅八个字,就描写出所有人和物,意境高雅,冷艳动人。那时的我们,对酒充满憧憬和想象。</p> <p>  的确,酒桌如人生,百态皆有。有好酒贪杯的,有斗酒取乐的,有冷眼旁观的,也有摇摆跟风的,甚至有陪衬凑数的。后来,我给自己喝酒定了三条原则:自己不是主客绝不主动喝酒;与陌生人第一次喝酒绝不喝白酒;关系平常之人绝不敬第二杯酒。三条原则还算管用,保我很少醉酒,避免了酒后失态,但可能也少了点喝酒的豪情和酒后的浪漫吧。不是有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醉,此时不醉何时醉?</p> <p>  而今年过四十,正一路小跑着奔五,身体的缘故觉得已不胜酒力,喝酒的次数能少就少,到了酒场也是能少喝一杯是一杯,大家都说我喝酒没有往昔的风采。但是每次喝完酒回到家,躺在床上不停地发誓:酒不是什么好玩意,今后必须戒,一定戒。但是铿锵有力的誓言第二天就让酒味吹得是东倒西歪,沉淀多年的酒气让我在有些酒场合有些把持不住自己。到现在才发现:年龄越小,酒胆越正,酒量也随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喝酒愈来愈胆怯,再也没有年轻时的豪情,但是遇到知已,喝酒却是另番感觉。</p> <p class="ql-block">  人生当有几回醉?我看三次足矣:为理想醉一次,让生命中留下你奋斗的足迹;为朋友、为心情醉一次,身为男儿,咱也有情有义;为自己醉一次,在自己成熟的途中设一里程碑。怪就怪打小数学成绩不好,早突破三次了。</p> <p>  酒,是古代文人雅士消愁的法宝。我不知道酒有何奇妙,能使一众文人墨客魂牵梦萦。我喜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洒脱,我喜欢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我喜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难道这都是酒的奥妙?</p> <p>  李白斗酒诗百篇,那哥们儿是名副其实的酒中仙,他似乎是为酒而生,而最终竟是醉酒后误认为水中月是真月便去捞而溺亡;陶渊明对酒的钟爱自是不言而喻,只看《饮酒》这首诗的题目便可见;曹操说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不是还有人说酒壮怂人胆吗?</p> <p>  每当翻开一本带着墨香的诗集,看到一句因酒而生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对酒的渴望便又增一分。酒,到底是何物?为什么又那么多人对你痴恋?酒,真的能让人茅塞顿开吗?是诗因酒作,还是酒因诗饮呢?</p> <p>  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只是一直以来每每填格码字时均在饮酒后,即使之前没喝酒,写作时也必定杯酒相伴,否则无从下笔。也是喔,红袖添香夜伴读当是浪漫的情景,杯酒行文舒胸怀也定是雅致的格调。此时我突然明白了,酒的魅力之所在。原来诗人追求的并不是终日醉酒的放荡生活,而是对自由的追求,对文学的挚爱。原来酒的魅力,实质是自由的魅力、是文学的魅力,触景生情,因情畅饮,为的只是摆脱凡尘琐事的羁绊。原来,不是酒的魅力,而是心的自由!</p> <p>  酒之甘饴,如痴如迷。与欢乐者结为良友,悲伤者视为知已,让失意者超脱,让得意者放达,文人骚客饮之增长灵感,添些诗情画意,壮士饮之豪情万丈,扼腕言志。而我喝酒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清晰。</p> <p>  酒在中国文化里有很深的沉淀。无酒不成席,有朋有客,摆酒洗尘;闲时相聚,把酒言欢;喜事登门,举杯相庆;愁上心头,借酒消忧。从古至今,从皇宫到市井,从达贵到布衣,从才子到侠客,从须眉到巾帼,酒一路播种,一路开花,而其中最令人咀嚼的该是才子与酒和侠客与酒的故事。</p> <p>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太白是何等的不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少陵是何等的无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啊,酒太淡又何以暖和小女子寒彻的心?</p><p> 酒于才子大多是消愁的药剂。即使豪气干云的魏武帝也自问自答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许只有陶潜能捧着酒壶坐在田埂上看老黄牛在夕阳中反刍,然后慢慢地醉倒在那片桃林中。把酒话桑麻,悠闲得让人心醉。</p> <p>  才子大多是才与情的结合,故借酒以麻木身心,使敏感的心暂得迟钝。而至酒醒时分,便恍然而失落。正如太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侠客便有所不同,尤其是大侠与豪侠。</p><p> 你看荆轲接过太子丹的酒杯,一饮而尽后碎杯于玉阶,踏着易水的波涛渐渐地远去,背影虽不断模糊却不弯不曲。再看,武二郎在井阳岗下的酒店烂醉之后不顾劝阻任身影掩没在月色下的山林中。后来猎人发现他居然睡倒在他们实难猎杀的大虫之上。</p> <p>  最让人钦羡的还是那个姓萧的大哥和两个小弟在身处重围的少林宝刹豪饮的场景,在场的所有人都呆了,不,应是醉了,醉于酒香,更醉于那顶天立地傲视一切的豪气。才子与酒尽管演绎了众多的佳话,那酒却喝得缠绵喝得不干脆。而侠客饮酒绝不拖泥带水。拿酒来,喝!即使醉了也要仗剑走江湖。心有此结,我便是有酒必喝,举杯必尽。即使面红耳赤头晕目眩也要奉陪到底,与其说是为争得薄面倒不如说是对侠客的仰慕。拿酒来,举起你左手的杯,舞起你右手的剑,让酒融入血脉化作豪情不灭,让剑划破黑暗照亮征程万里......</p> <p>  多少年来,每当我出门喝酒,母亲总是心有余悸地劝阻我酒桌上少喝酒,多吃菜。到现在才发现:年龄越小,酒胆越正,酒量也随之越大,随着年龄增长,喝酒愈来愈胆怯,再也没有年轻时的豪情,但是遇到知已,喝酒却是另番感觉。因此,现在的我很少参加高朋满座的局,独自喝酒,哪怕喝的是浊酒,品的却是实在的生活滋味,感的是人情冷暖世间炎凉,悟的是小民的人生哲理。</p> <p>  也就在那一刻,我读懂了酒的魅力。</p><p> 也就在这一刻,我读懂了心的渴望。</p> <p>  昨晚看见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讨厌酒的味道,却爱上醉的感觉!喝酒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偶尔喝醉是一种心灵上的解压。有人说,不用香水的人,是没有味道的人。不会喝酒的人就是不解风情之人。其实,人爱上的不是酒,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间,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酒中,喝下的不仅是酒,是一点开心,一点伤感,一点回忆,一点哀愁,一些想念和一些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把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融入酒里!”</p> <p>  说得有理啊,来,我干了,您随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