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小白茶:当年贡品,现今“极品”

益稚茶学堂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近年来因为建盏让很多人认识了建阳,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建阳还是小白茶和水仙茶的发源地。白茶按其鲜叶原料的茶树大小品种来划分,有“大白”和“小白”之称,近年白茶越来越火,而市面上多是大白茶,“小白茶”却少为人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考证,漳墩白茶的创制时间,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据《水吉志》记载:“白茶”在水吉紫溪里(今建阳市漳墩镇南坑)问世。这个时间,比福鼎用菜茶群体茶树的芽头创制白毫银针的1796年早了20多年,比福鼎用大白茶芽制作白毫银针的1886年,早了一个世纪!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也曾提出:关于白茶生产历史是“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阳漳墩镇是历史悠久的老茶区,位于南平市建阳区东部,东经118`53'--118`92',北纬27`31'--27`30'之间,自古以来就是是闽浙路程最短的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处,也是小白茶的发源地。它地处武夷山东麓东北六公里的一个山间小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小温差大,年均气温18℃,尤为适合白茶茶树生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乾隆年间地方官员将南坑小白茶进贡朝廷,乾隆帝赞其形状如寿星之眉而称其名曰“寿眉”。采摘级别更上乘的“寿眉”因进贡乾隆帝御用,因其滋味醇美深得喜爱,因此成为贡茶,被称为“贡眉小白茶”。可见其品质之高,口感之佳。2012年 “建阳白茶”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乾隆一生多次在茶诗中提到武夷茶,许多人却不知道武夷山下的小城市建阳——除了产建盏还是白茶的发源地。难得的是我们找到了一首乾隆爷的《建阳茗事》:</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佳茗春深盛建阳,</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武夷溪谷挹清香。</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携筐采摘沿芳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后雨前事益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阳的贡眉和福鼎的贡眉并不一样。在建阳,小白茶就是指贡眉。而福鼎却把贡眉贬低于白牡丹和寿眉之间的等级。近年更新的国家白茶标准分类把“贡眉”定义为有性繁殖群体种的野生菜茶,终于为多年默默无闻的小白茶正名!建阳白茶为什么没有银针呢?茶农说,这里的菜茶都是自然繁殖,茶针很瘦,做不了银针,也没有白牡丹,但菜茶做出的茶滋味却很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关于“白茶”一段的论述,虽非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白茶茶类,但明确指出了武夷一带野生菜茶的无与伦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观茶论》:“白茶自力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但是,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小白茶产量低、繁殖慢,在今时今日,茶树的数量并不多,历史上的茶园也随着小白茶的没落而荒废。珍稀的高山野生小白茶的存量更是极少了,可以说是茶界里的“活化石”,再加上菜茶的芽头小、叶片薄,采制难度较大,所以造成了小白茶极低的产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漳墩,是中国小白茶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小白茶之乡,堪称优质茶树品种的丰富基因库,有“闽北粮仓”“茶果基地”的著称。但虽如此,制作小白茶的菜茶产量仍十分稀少,且大多数处于荒野状态。曾经的茶马古道,漳墩小白茶的进贡之路,如今已鲜有人至此。两旁植物丛生,粗壮的千年古树、石头路上积了厚厚一层青苔,不知记录了这荒山老林几载春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小白茶低产、繁殖缓慢,被大多数茶农弃种,渐渐地小白茶就随着茶园的荒废而流落荒野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是因为菜茶生长荒野之中,加上自然环境磨练,其芽头小,叶片薄,能达到制茶条件的芽叶少,采摘难度大。因此造成小白茶产量极低,市面上的荒野小白茶更是极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虽说物以稀为贵,但能使荒野小白茶达到“贡茶”这个高度的,是它的品质与滋味。小白茶生于原生态的自然荒野中,无人工培育,是真正的健康原生态茶,真正的属于自然“野味”。自然环境加上自身特征所致,它芽头偏细叶片偏瘦,白毫密集,香气高扬,泡出来的茶汤清澈透亮,花香明显,入口鲜爽绵滑,细腻甘甜,蜜香浓郁萦绕,韵味绵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温馨提示:野生建阳紫芽小白茶,产量有限,欲购从速,280元/50克,需要的可扫码加微信预定!</span></p>

小白

建阳

白茶

漳墩

贡眉

荒野

福鼎

茶树

银针

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