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规模优化调整是村级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自村规模优化调整启动以来,绣惠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先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规模、整村并入,以人为本、权益明晰”的原则,将小村合并变大村,驻地村改造变社区,全力推进优化调整工作。此次涉及调整行政村39个,形成新村12个、新增社区2个,行政村总数由原先的61个减少至34个,减幅达44.3%。 <b>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b>该街道专门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设置4个工作组,统一帮助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模优化调整工作;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党工委书记蒋征重点安排,分管领导进行专题培训;明确12个科室、部门站所的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层层研究、多方征求,确定“一村一策”和风险评估方案,把握节奏、分步落实。 <b> 依法规范操作,做细准备工作。</b>工作专班成员下村开展调查摸底和谈心谈话,3天内完成29个涉调村党员干部谈话,做好政策宣传、答疑解惑、消除顾虑;召开4次工作进度汇报会和6次专题问题分析会,逐一分析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摸透关键环节;各村党支部强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做到家家户户走访,及时化解矛盾问题;工作专班为各村绘制表决操作“指南图”,制定标准化流程清单,确保流程无瑕疵。 <b> “三资”清理“打前阵,卸包袱”。</b>3月5日以来,绣惠街道先行推动61个行政村“三资”清理工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担起主体责任,管理区紧盯督导,包管区领导及包村干部砸实时限,司法所全力配合,重点做好村级内审与村庄整合审计相结合、村级审计与“三资”清理相结合、“三资”清理与司法工作相结合“三篇文章”,帮助各村理顺村级资产,化解“顽疴痼疾”,进一步激活发展要素,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打好前阵,卸下包袱”,有力推动了村庄优化调整。 目前,绣惠街道已顺利完成29个基层党组织(除合社区村)优化调整。下一步,将通过召开户代表会议,有序完成行政村优化调整,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村庄规模优化调整工作顺利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