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西窑头村

自在

<p>西窑头位于涌泉庄乡政府驻地南偏西4.5公里处,属丘陵区,居于西北至东南走向沟的西坡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p><p>(公元1264――1295年)建村于一座砖瓦窑西,曾用名西瓦盆窑,后因地址地势较砖瓦窑高,故取名西窑头。</p><p>西窑头村民最初以姚姓为主,现在以任姓为王。王、苏、龚、李、魏等姓氏在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其中任姓从羊圈堡村迁来。其它姓氏多为迁移户。</p><p>西窑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阎寨乡管辖,1949年归卜北堡乡管辖,1958年归陈家涧乡管辖,1962年归涌泉庄乡管辖。</p> <p>独立的孤零零的门楼,储存了多少有关某一姓氏家族的柴米油盐的故事。</p> <p>看见废弃的三孔窑洞,让人猜想到“西窑头”村名的由来。</p> <p>往昔的回忆,过去的日子,如历历在目</p> <p>出自民间画匠之手的墙围子,花红柳绿,唤起儿时的温暖回忆!</p> <p>虽是土窑,但青砖砌就的窗台墙,精美镂空的小木窗,能感受到主人对生活的珍爱和惜怜。</p> <p>券的老井似乎依然弥漫着生活的余息,数代人同饮一口井</p> <p>一株老树牵蔓着多少童趣逸事</p> <p>岁月更迭,社会变迁,茫茫大地盖上了崭新的时代印章。</p> <p>蓝天土庙,撞击着多少儿时的记忆,牵绊着多少玩童的情愫。</p> <p>斜刺里的芨芨草难掩小庙后的“夺江山”的疯狂、“捉迷藏”的机鬼。</p> <p>废庙内彩色隐约的壁画证明着滚滚红尘茫茫岁月中的顽强与坚守。</p> <p>残垣断壁在凡世的尘埃中记载着历史的印痕。</p> <p>生生灭灭、新旧更迭本是自然规律,然而在废弃与遗失中总有一点或一丝的闪光让人心疼慨叹。</p> <p>精致的砖雕在荒芜中验证着曾经的辉煌、先人的智慧,还有对生活的挚爱。</p> <p>朗逸的线条、俊美的构图蕴含着对生活的莫大激情、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和对人生的恭敬态度。</p> <p>时光易逝,岁月不老,在历史的长河中让短暂的一瞬激起生命的浪花、留下永恒的定格。</p> <p>明明晓得繁华过后终究是一场空,但即使在梦境中也要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守和顽强。</p> <p>残破和废墟并不仅仅代表失落和伤感,更昭示着曾经的兴盛、预示着即将的新生。</p> <p>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与其纠结悲痛,不如面向未来,迎接新生!</p> <p>多少强壮的大树、成片的森林在栉风沐雨中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背风处、山坳间、废墟后的小庙旁,一丛丛的芨芨草在四季轮替中蓬蓬勃勃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p> <p>无论生在何时,长在何地,不管河沟山涧,无论瘦骨嶙峋,只要坚持坚守,在合适的时机也会迎来最美的风景。</p> <p>山水因人而有灵气,人以山水而灵动!</p><p>山水不变,景致不同。</p><p><br></p><p><br></p><p><br></p> <p>生锈的铁锁记录着历史的沧桑</p> <p>昔日的窑头村,如今虽然残破,但未尝不是我们追寻往昔记忆的印记,断壁残垣中记载了历史的变迁!</p> <p>一颗颗挺拔的白杨树屹立在村口,像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哨兵。夕阳西下映着河水和婷婷的芦苇,分外美丽。</p> <p>我与西窑头之缘</p><p><br></p><p><br></p><p><br></p><p> 文/王宏海</p><p><br></p><p><br></p><p><br></p><p> .去年,蔚县农耕节在西窑头村举行,几位好友,曾相约同去观模。.又因生活上的种种原因,未能前往。后来,他们谈起活动盛况,及看到手机上,村子里景物的图片。水泥道路,仿古建筑等等,除了对村子巨大变化感概之佘。其实,真正触及我灵魂的是,生命中,与这个小村子的缘分。</p><p><br></p><p><br></p><p><br></p><p> 西窑头村.,从蔚县城偏西北方向,径邸家庄,东,西陈家涧,过辛庄便到,大约二百多人的小村子。是姥姥生活的地方,却不是母亲的出生地。</p><p><br></p><p><br></p><p><br></p><p> 早先,姥姥随第一任姥爷,在西中堡过活,母亲与舅公出生在那里。后因,姥爷终劳成疾故去,母亲与舅。又少不经事,便后嫁于这个巴掌大,而十分秀丽的村子里。再后来,又因村子的民风纯扑亲和,姨也嫁给了村子里的一位小伙子,终没走出这和静,古扑的村子。这也就是我,与这里的生命不解之缘吧。</p><p><br></p><p><br></p><p><br></p><p><br></p><p><br></p><p> 只有少年的回忆,才是生命中最美的,那时并没有交通工具。跟着母亲从辛庄穿过,至东向西,村沿是片柳树林子,鸟儿在枝头上歌唱,,林子一片片青青草间,夹杂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特别是一堆堆马兰间开出的紫花朵儿,篮色的,飘亮之扱,常掐几技,插在瓶子里,放在窗前自赏。</p><p><br></p><p><br></p><p><br></p><p> 一条小溪穿过林子,清澈透明.,白练般飘向村子,能看见鱼虾自由游动。少年时常与小姨抓捕贪玩。穿蓝大襟,裹小脚的姥姥站在村口眺望,喊叫。烈日下跑回一身湿漉漉的我们,手里三五只鱼儿是战利品儿。</p><p><br></p><p><br></p><p><br></p><p> 往西,是一排排座北朝南,挨崖而建的窑洞,冬暖夏凉。是北方农民在上世纪初最好的居处。</p><p><br></p><p><br></p><p><br></p><p><br></p><p><br></p><p> 紧挨窑洞,有几家手工作坊。青瓦,花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勤劳,智慧相溶,成就了财富.,养育了后代子孙。</p><p><br></p><p><br></p><p><br></p><p><br></p><p><br></p><p> 他们天不亮出工,堆土,浸泥,卷起裤管踩泥。然后用叉顶泥,完毕。各家的老婆孩子便唤着吃早饭,迎着初升的太阳各回到自家院子里用饭,做暂短的小息。</p><p><br></p><p><br></p><p><br></p><p><br></p><p><br></p><p> 做工者二人一组,一人用手揉面式,搓泥条儿,必须精而又精。另一人在木笼子上用双脚飞转。双手迅速地制作着各种花样。另一个,则手提,约十多斤的筒子,小心放在阳光充足。平整的场地上暴晒。第一道工序才算完成。</p><p><br></p><p><br></p><p><br></p><p><br></p><p><br></p><p> 下午,顶着烈日,用瓦刀划瓦,成垛。花盆是不划的,小心翼翼地垛成花墙,等风干后,一并装进马蹄窑里。择日点窑。然,必须选黄道吉日。诸如,上供品,拜火神,等仪式。</p><p><br></p><p><br></p><p><br></p><p><br></p><p><br></p><p> 烧窑师傅必须是一流的,若掌握不好火候,便会出现,断裂,焦片,花脸的现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p><p><br></p><p><br></p><p><br></p><p><br></p><p><br></p><p> 走过沟里的作坊,窑洞,过小桥。就是一颗百年之久的老柳,几人环抱才可。树下笼罩着一口老井。井水清甜。养育着一村的子民。</p><p><br></p><p><br></p><p><br></p><p><br></p><p><br></p><p> 井的具体年代,也无从考证,大约与村子同在吧,不算深,用巨石而磊,清澈见底,微绿色。能看见井底的石子儿。树上栓有汲水用的桶儿。</p><p><br></p><p><br></p><p><br></p><p><br></p><p><br></p><p> 起初与小姨抬水,小姨抓紧绳子将水桶放在井里,轻摆几下,水面荡起水花,使劲猛拉,一小桶水,便浮出井口。</p><p><br></p><p>后来,我也学姨的法子,结果,一紧张,将水桶丢在了井里……</p><p><br></p><p><br></p><p><br></p><p><br></p><p><br></p><p> 顺着人们挑水的痕迹,走上小斜坡,便是村子里,一条用青石铺的主街道。多少代人的足迹踩过,铮亮发光。坡上有一庙宇,后改为磨面作坊,姥姥一家便住在庙北的三间瓦房内。姥爷是老木匠,身后有徒弟若干,人看着粗俗,却心细如针,又独有匠心。他打制的木器,多为仿古。雕有桃杏,人物等等。方圆几十里是有名头的。后来,舅公承父志,专做仿古家具及仿古土木建筑,也名传一方。</p><p><br></p><p><br></p><p><br></p><p>.</p><p><br></p><p> 姥爷家教很严,礼数懂的很多,家里来客,孩子是不能先陪客人就餐的。</p><p><br></p><p>但却仁善,对我们与他亲人一律同仁。没有嫌后顾前之说。那种做人的品质,一直难忘。</p><p><br></p><p><br></p><p><br></p><p><br></p><p><br></p><p> 姥姥是个农村小女人样子。但却识大体。懂得济贫扶弱。她做的好吃东西,必先让邻里以食为快。以至,姥爷去世多年,村子却有好多人周济。也与村子里乡亲的厚道有关吧。</p><p><br></p><p><br></p><p><br></p><p><br></p><p><br></p><p> 姥爷走了,姥姥也走了。后来姨一家也随孩子们搬进了县城。</p><p><br></p><p><br></p><p><br></p><p> 时光在推移,一切都在不知不觉地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村子里的古朴民风。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地扎上了根。</p><p><br></p><p><br></p><p><br></p><p> 久违的小村子,不知那老井是否还是少年的样子?那棵老柳是否枝叶蔓延?反正,小姨那大辫子一甩,奋力汲水的身影,始终留在我的梦里。</p><p><br></p><p><br></p><p><br></p><p><br></p><p><br></p><p> 历史的车轮终是滚滚向前,每一个角落也在巨变,愿这里的林子更绿,小溪更清,村子更加和静,人民更加安康……</p> <p>饮水思源</p> <p>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