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身为侗族第子,继承了先辈无数灿烂文化的衣钵,可是却没有真正了解侗族文化,一代又一代,逐渐被汉化得几乎寻不见侗族的影子。听说黎平肇兴侗寨,是我们侗族文化的活化石,我早已有想法要去那里了解一下。这不,赶在五一前夕我来了。</p> <p>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截止2012年统计,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街道宽阔平整,清洁美观。都是防滑方石铺垫,中间一米宽的花纹使用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修饰成不同的图案。走在路上仿佛置身于族人织成的锦缎一般。</p> <p>侗族文化最让人叹服的是手工制作技术。一只牛角可以加工成好几种精致适用的艺术品,价值的飙升不光是由于它的适用价值,更多是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及美观。</p> <p>带上一把牛角梳,就等于带回了健康。因为用牛角梳头发,他会帮助你舒筋活血,预防脑梗。</p> <p>这对羚羊角之所以能够在这样名贵的店里展示,是因为他本身的价值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这个店的价值。我在一本书上了解到,一只公羚羊,它的魅力不在能力强弱,不在身姿,而是要看它头上的角,角盘得越多,越是英姿飒爽。这对角绝对是羊群中的珍品。</p> <p>侗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心灵手巧的主。他们就地取材,将我们生活中看似不中用的东西,经过一番加工,却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山上的竹子,加工成许多让你叫不出名字的用具;一截布头,一团纱线,就能成就店里琳琅满目的珍贵物品。游人们所观赏到的,买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他们的艺术价值。</p> <p>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p><p><br></p><p><br></p> <p>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p> <p>在西方的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资源,那就是云南丽江地区和贵州凯里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当发现神奇的肇兴侗族风情可与丽江媲美时,肇兴一定成为又一首选旅游目的地。</p> <p>小桥流水人家</p><p>“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p><p>“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p><p>“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p><p>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返扑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p> <p>游了侗寨,趁着同学那份情,乐意免费做我们的导游,又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来到了从江岜沙。岜沙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从江县,距省城贵阳480多公里,部落民族文化深厚,并以“最后的枪手部落”入选“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也是唯一用镰刀剃头的地方。它是贵州省政府重点保护民族村寨,2003年被《旅游时报》评为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一,排名在丽江、阳朔、大理之后,名列第四,被誉为苗族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p> <p>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据说岜沙苗族的祖先是大迁徙时的先头部队,千百年来,这里的男子保留着长发束辫的习俗,并常年腰挂鸟枪、葫芦、牛角、砍刀,肩扛火药枪;女人则绾偏髻、插木梳,身着苗王方印图形三角裙,形成了一座奇特的“文化孤岛”。欢迎仪式是开枪欢迎我们。</p> <p>岜沙人爱树敬树,不会因为钱财去砍伐树木,岜沙绝无仅有的一次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传说岜沙人将树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只要有人死了,每埋葬一个人,都要在他的坟头上种一棵树,表示他生命的延续。</p> <p>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p> <p>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p> <p>岜沙青年男女成婚的方式是以歌会友,成年的年轻人都会聚集在望岩坡这个地方,对歌,歌唱得越好的男孩越受姑娘们的青睐。外来男子到岜沙更有意思,</p> <p>苗族人更是心灵手巧,他们也和侗族人一样,手工制作技术高超,一棵竹木都会成为他们花样别出的艺术品。</p> <p>从江是苗族侗族杂居的地方,唯一岜沙是纯苗族居住,这里的美食多多,首选是油茶,还有龙爪,胺鱼,西凤酒……这里的人们更是热情大方,想要了解苗侗文化的朋友,黎平、从江是首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