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禁城(六)故宫东路的珍宝馆、钟表馆和石鼓馆

垂柳夕阳(金仲友)

<p>  走进紫禁城(六)</p><p> 请记住这一时刻。</p><p> 2020年故宫博物院因“疫情”经过几个月的闭馆,终于在五一劳动节这天重新开放了。</p><p> 2012年“五一”故宫博物院中,品级仅次于太和殿的皇极殿也开始对外开放。到今天已整整八年了。</p><p> 而珍宝馆,就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p><p> 来故宫博物院参观,最重要的就是参观位于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和钟表馆。</p><p> </p> <p>  </p><br> 珍宝馆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br><br><p> </p> 一进珍宝馆向右就看到雄伟壮观的故宫九龙壁。九龙壁共有三处北海和大同的都是双面的,而故宫这座九龙壁是单面的<br>这“九条龙”中间那条被称作“正龙”,用黄色琉璃瓦烧制,代表皇帝自己。在它两侧颜色不同的龙叫“升龙”和“降龙”,代表着八旗子弟,每条龙都翻腾自如,神态各异。<br>  这面九龙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位置就在宁寿宫皇极门外。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在规制上也是完全是模仿着紫禁城建的。显然是乾隆皇帝不想完全退位要做有实权的太上皇。宁寿宫既然是乾隆皇帝退休养老的院落,也需要建一座照壁来挡风聚气。<div>  故宫九龙壁还有个秘密,待看完珍宝再来看看这个秘密。</div> 看完故宫九龙壁往里走,首先来到皇极殿。 故宫博物院中,品级仅次于太和殿的皇极殿即将在2012年"五一"期间重新对外开放,以"原状陈列"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其中的皇家宫殿原貌。 皇极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 据介绍,新的珍宝馆,从皇极殿和宁寿宫搬迁到了皇极殿西庑、养心殿、乐寿堂和颐和轩,但和原来的珍宝馆同在一个大院子里。 以下是珍宝馆的珍宝,开开眼。 宝贝太多把照相机的电池用光了,再加上时间有限抓拍了一部分珍宝和大家分享。 看完了珍宝馆这些奇珍异宝,再往里走就来到了乾隆花园。乾隆花园在故宫外东路宁寿宫西侧。建于清乾隆后期。是乾隆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他养老休憩。目前乾隆花园前三进院落正在修缮,只有第四进院落倦勤斋对游客开放。等到这座“神秘花园”将完成修缮,向公众打开大门再来参观欣赏。 倦勤斋内,在乾隆歇息的房间西墙设有两扇屏风,推开这道“暗门”,一座“密室小戏院”出现在眼前。倦勤斋“戏院”的主戏台好似一座四角攒尖方亭子,给人的感觉是在建筑之中又起了一座建筑。 从乾隆花园往外走,看到中国的僧人带着国外的僧人也来参观故宫珍宝馆。 <p>  参观完珍宝馆,赶紧来到了故宫九龙壁看看有什么秘密。</p> <p>  原来相传乾隆皇帝下令工部烧造九龙壁的琉璃砖时,给的工期特别短,皇命难违,工匠们只能日夜轮流赶工。最后总算是赶上工期了,但开始镶嵌这条白龙的腹部时,一名工匠不慎打碎了白龙腹部的琉璃砖构件。那肯定是要被砍头的,当时有一工匠就连夜雕刻出一块一模一样的木质龙腹构件安了上去再刷上白油漆。就这样以假乱真等到工程完工后,居然瞒天过海骗过了前来验收九龙壁工程的官员。</p> <p>这就是那块以假乱真的木雕。</p> <p>  钟表馆,设在景运门外的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一百二十三件。</p><p>  无论春夏秋冬珍宝馆、钟表馆都人头攒动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 ,都想亲自目睹一下国宝的真容。</p> 在内廷里,人们可以见到一座不伦不类的"西洋烂尾楼",这就是俗称"水晶宫"的延禧宫了。<br> 延禧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属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六宫区的东南下角。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 <p>  国之重器石鼓馆</p><p>  原来的故宫石鼓馆设在皇极殿东庑殿,15年闭馆改建搬迁,2017年设于宁寿宫的新石鼓馆终于开放了</p><p><br></p><p><br></p> <p>  石鼓被誉为&lt;中华第一古物&gt;和&lt;镇国之宝&gt;,馆内有十面石鼓。</p><p>  石鼓又称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p><p><br></p><p><br></p> <p>  石鼓明清两代皆在此处安稳地在此度过了600多年。至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1951年再回北京,之后便一直存放在故宫。在南迁过程中为保护硕大的石鼓,可以想到有多么的艰辛。</p> <p>  馆中除了十面石鼓还有一块《石鼓文音训》碑,音训的内容为《石鼓文》的释文、音义及宋时郑樵、施宿、薛尚功、王厚之数家对石鼓的排序。</p> 参观完出故宫要走东华门会路过《武备馆》和《文华殿》 <p>  武备馆是原来的箭亭,属于东路建筑,奉先殿南。是继珍宝馆、钟表馆、书画馆、陶瓷馆、雕塑馆之后的第6个永久性专馆。</p><p>“勿以太平而忘武备”,清顺治时,一座射殿出现在祭祀祖宗的奉先殿前,弓马骑射成为清代武备的核心。</p><p> 可惜后人拿俸禄,吃喝玩乐早已丢掉了原来骑马射箭的彪悍。清朝后期写下来一段屈辱的历史。</p> <p> 殿前的这五头牛应该是来源于“五牛图”中的造型。牛,代表着力量,“五牛图”又是故宫最著名的书画作品之一。</p> 从武备馆往东华门走就能看到漂亮的绿色琉璃瓦的文渊阁 走进文华门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文华殿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殿后的文渊阁是藏书楼,《四库全书》49000余卷曾收藏于此。<br><br><br> 文渊阁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 文渊阁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br>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西华门遥相对应。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东出口。 <p>  再见了故宫,再见了 这座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故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p><p> 一年的故宫参观只是走马观花,粗略的记录了六篇“走进紫禁城”,遗憾的是乾隆花园还没开放。待乾隆花园开放后再来参观这神秘的花园。</p><p> 故宫博物院吸引着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友人的目光来到这里参观,故宫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把这座世界宝库保护好,千秋万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