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郑瑞甫,生于1926年,原籍德化三班,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后一直在永春县工作和生活。曾任永春一都区武装部长,天湖山煤矿党委会秘书、民兵团参谋长和公社副社长等职。1981年离休。2020年4月中旬,这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年近百岁的人民功臣,再次回到故乡三班,和我们聊起他充满传奇的人生。</p> <p><br></p><p> 郑瑞甫同志于民国15年(1926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日出生于莆田涵江。其祖父郑建勋(1864——1932年),字扬建,名心灶。青年时期勤于务农,兼营瓷器。从小好学尚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后步入行伍,清光绪年间曾任五品顶戴衔的永春州黄坂汛千总,驻扎现永春下洋镇,兼管锦斗塘、曲斗塘。福建布政使周莲曾赠与“保国宏才”匾额。任满后回三班硕杰务农。</p><p> 上世纪20年代初,军阀混战,匪患频仍,德化县城头频换大王旗,民不聊生。郑建勋带一家人离乡背井,由德化三班迁往莆田涵江谋生。其父郑明梧(字荆秋)(1897——1940年),在莆田涵江做泥水匠,后来与三班同乡徐加苗、郑溪叔在涵江前街合营“义顺碗店”。</p> <p> 一、艰难曲折求学路</p><p> 四岁开始,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变故,几次搬迁住所。郑瑞甫从一年级至五年级辗转就读过涵江“培元小学”、“育德小学”、“美育小学”。10周岁那年开始在“义顺碗店”帮忙做生意,淡季时还摆小货摊。生活虽艰辛但也还算如意。1940年,时值八年抗战中期,福州、厦门相继沦陷,日军准备从莆田向内地进犯,每天派飞机,在莆田、涵江上空轰炸、扫射,并惨无人道地使用细菌战。涵江很多民众受细菌感染,发热、吐泻,短则几小时,长则24小时内死亡。有的一家几口人全都死亡。郑瑞甫的小妹玉梅、三弟瑞凤先后传染上,均得救。父亲郑明梧于农历七月十四日下午 4时多得病。瑞甫和母亲请来了三位医生为父亲诊治。医生临走时说:“不要再花钱请医生了,留点钱办后事吧!”夜深了,父亲摸着瑞甫说:“我无法培养你们兄弟妹长大了。我死后,你们母子回家乡德化,那些田地收回自己耕种可以维持生活。”又对瑞甫的母亲要求说:“你不要改嫁,把这些子女拉扯长大。”天刚发亮,就与世长别了。</p><p> </p><p> 遵照父亲临终的遗嘱,郑瑞甫母子五人于当年农历8月间,回到故乡德化三班硕杰。他们把四片田地收回自耕。但其亲人和李鸿仁牧师劝说瑞甫:“你年纪还小,要继续读书,免得贻误终身。”其母亲也赞成。1941年春季,郑瑞甫入“三高小学”念高小一年级。但一度因家务事緾身,成绩不是很理想。后来他把劳动和家务安排好,充分利用时间刻苦攻读,甚至夜里跑到学校自习,不懂就问老师。到期末考试,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p> <p> 1942年10月,德化县举行第二届学生运动会,郑瑞甫等代表三高中心小学参加盛会,他本人参加了三个项目:篮球、跳高、团体操。比赛结束后郑瑞甫获男子跳髙第一名,学校篮球队获得冠军,团体操获优胜奖。为母校争得了荣誉,受到老师、同学的夸赞。毕业考试,郑瑞甫成绩名列全班第二。当年报考省立晋江中学(即今泉州五中,1938年因抗战内迁到到德化文庙办学,德化初级中学搬到草埔尾上课),共录取150多名,郑瑞甫列第16名,同学郑子亮列第65名,双双录取。</p><p> 1943年春,郑瑞甫读初中第一学期。不久学校举行初中部现场作文比赛,题目:山城之秋。比赛结果公布,郑瑞甫获全校第一名。第二学期,郑瑞甫因患疟疾病(寒热病),坚持上课一段时间后请假回家,边治病边自学。三个月后学期考,他带病回县城,向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要求参加考试。经过再三恳切要求,苏克惠校长同意。考试结果,各科成绩均在70-80分以上,只有英语57分不及格,老师给加3分,他升级了。但当年疟疾是一种难治的病症,有的同学得此病去世。郑瑞甫病重体衰,只好休学。一年后,经多方求治,病就慢慢地好了。</p><p> 1945年开春,郑瑞甫回校插班,顺利读了两学期,结束了初中二年级学业。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晋江中学由德化文庙搬回泉州。但郑瑞甫决定停学,回家种田,减轻母亲的负担,承担起长子掌家的责任。在家务农三年,由于精耕细作,均取得了丰收。</p> <p> 二、走向正大光明道</p><p> 1948年秋,郑瑞甫家兄弟有三人,为逃避抓壮丁,秋收后,经其表姐夫陈秀栳(德化警察局刑警队长)介绍,到德化警察局当见习警士,虽只负责站岗和维持街道秩序,但作为爱国青年,有时也爱打抱不平,做些有利老百姓的事。时值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败退之时。转眼几个月过去,即解放军大军南下,伪96军败退路过德化,人心惶惶不安。德化县城附近的地下党、游击队经常活动。县警察局于六月间搬至古梅亭“盟友接待所”几天,又转移到桥头伪三青团总部。当夜,伪警查铁带领吴锦麟、陈其辉、陈国尧等,携带武器弹药向仙德游击队毛票投诚。这时,地下党人员颜瑞坑、邱后芳等,向警察局长明大光做政治思想工作,明大光决定率警察起义投诚。</p><p> 1949年6月17日清展,警察局人员在浔中镇公所出发,全副武装,由明大光带领,后面跟着八名戴红袖章的游击队员,通过塔岸街、云龙桥,即跑步过岳尾街、西墩。游击队已在公墓山等候,就在山上缴枪。林多缀、谢为德、陈柏乐、裴镇等留下参加工作。陈寅金、郑双荣等回家。郑瑞甫亦弃暗投明,自动参加革命队伍。</p> <p>三不负韶华争朝夕</p><p><br></p><p>1剿匪战斗是英雄</p><p><br></p><p>1949年8月中旬郑瑞甫参加闽西南游击队,在第十六连当战士,参加“8.2 3”解放永春县城战斗。1949年10月队伍整编为永春县常备大队第二中队,郑瑞甫任第五班班长。11月24日参加解放德化县城的战斗。途经盖德根竹坑与埋伏的林青龙匪帮,展开激烈的战斗。取得胜利后进驻伪党部一星期,即回师桂洋土楼。</p><p> 1950年2月,上级送郑瑞甫到晋江军分区教导营学习政治、军事三个月,并担任副班长。一天夜里郑瑞甫带班放哨,和哨兵涂瑞耐等,机智地活抓一名“红星组”特务,缴获十多张反动传单。学习结业时,被评为“三好学员”〔即三等功)。归队后,仍然回五班当班长,他带领全班战士爬山越岭,勇敢机智地剿灭土匪,保护人民性命财产安全。1950年7月,在大田县上峰战斗中,五班以少胜多,英勇击败敌人,保卫连部安全。郑瑞甫荣获“战斗英雄”称号。10月 24日,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他继续带领战友“全面进剿,重点围剿”,在德化县屏山(现大田县屏山镇),活抓匪首林正德(永春桂洋人)。在坑仔口坵岩山下,活抓匪徒康明软。在漳平浮德战役(这时他已提升为二排副排长),全歼曾文光股匪等。 </p><p> 1951年5月下旬,独立营党委调郑瑞甫任一都区中队任区队长,并限半年时间,完成军区指定的剿灭“匪永安纵队第二大队长郭国煌及政委郑治温股匪”任务。一区中队指战员共50多人,武器配备一般,队伍原驻一都区公所(郭国煌大屠),转驻任田(与大田交界),后又进驻大田县蔗洋的石壁头,协助大田部队完成剿灭匪首林维邦(林阿文)等任务。在此期间,郑瑞甫注重部队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战斗力。在石壁头开办与匪徒有关连的人员学习班,时间一星期,人数50多人。同时部署建立一都侦察通讯站,采取定时汇报制度,搜集郭匪情报;有时突然回军袭击,做到两头兼顾,两手抓,勇于与敌人斗智斗勇。通过政治攻势,他派班长郭子云、黄宗省化装便衣,携带证件,由仙友乡民兵队长黄伴带领,到永安农场动员匪肖芳柱、肖芳琴〔郭匪国煌的小舅子)自首,并交给神秘任务;采取强硬手段,迫使匪曾台玉、李抽等,缴枪自首;掌握匪情,有目标地连续搜山,活捕“匪永安纵队”、二大队政委郑治温;10月1日,完成剿灭匪首林维邦后,在当地干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沿途欢送下,一区中队回师永春一都,参加庆祝国庆大会和文艺晚会。</p> <p> 11月3日,历经五个多月的爬山越岭,艰苦剿匪,终于在在吴地水尾林搜山,击毙匪曾姜,缴获步枪一支,子弹数十发。次天继续搜山围歼,下午4时多,在仙阳和介寨,击毙“匪永安纵队”第二大队长郭国煌,活抓其子郭匪连生,缴获驳壳枪、曲七枪各一支,子弹数十发,还有鸦片、银圆等物资,剿匪胜利结束。郑瑞甫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等胜利品回到营部时,营长周锦军、政委曲凤桐高兴地紧握他的手说:“你又为人民立了大功。”1956年,匪首康明深的老巢——坑仔口区又发现匪特活动。县即派郑瑞甫到坑仔口,帮公安特派员徐琴琪逐件侦查落实,安定人心。</p><p> …1951年底至1952年秋,独立五营将所有部队集中到城关、五里街一带,开展“三反”和“整党”学习。各区中队集中在后街,一区中队驻郑其渊(桃城小学校长)的楼房。每天清晨全营集中在县体育场早操、跑步、队列训练等。有时抽一个班做示范动作,营首长在队前表扬一区中队说:“一区中队顺利完成剿匪任务,军训动作还做得整齐,不错!” 1952年4月30日傍晚,郑瑞甫接到营党委通知:明天在体育场庆祝‘五一’劳动节,以战斗英雄身份上主席台就坐,并要发表讲话。他心情感到既高兴又紧张,在万人大会上讲话,这是第一次。于是马上动笔写讲稿,认真修改,又重抄了一份,到午夜十一点多才休息。次早郑瑞甫带领队伍,准时到县体育场集中。自己和曲凤桐政委登上主席台就坐。当听到大会主持人宣布:“请独立营代表、战斗英雄郑瑞甫同志讲话。”郑瑞甫身着整齐的解放军军装,腰间挂着驳壳手枪,向全场行个庄严的军礼,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以饱满精神,响亮的声音完成讲话,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会后,受到了首长和战友的夸奖。</p> <p> 2、剿灭虎患立新功</p><p> 1952年7月间学习结束,队伍整编,独立营撤销,正式成立县、区武装部。有一个连上升,一个连编为县公安队,部分干部安排县、区武装部,其余干部、战士都复员回家。这时,曲政委找到郑瑞甫,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完成剿匪任务,按理说应该让你回县城。因为你在安、永、德、大、漳边区剿匪,情况熟识。那里政治复杂,治安任务繁重。你有独立工作能力,组织上信任你。决定让你去一都区当人武部长。”郑瑞甫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分配,带着行李前往一都上任。</p><p> 为了边区的安宁,他抓民兵训练,定点值勤、放哨;抓五县边区联防,互通情报、互相支援。 1952年,台湾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特务活动频繁。晋江军分区委任郑瑞甫同志为天湖山地区反空降指挥官,指挥一都、坑仔口、锦斗三个区的民兵和进驻天湖山的一个公安排。他感到责任重大,亲自带领军事干事和曲斗乡民兵队长等,爬上海拔1400多公尺的天湖岩。观察99个山峰地形,熟识周围各山村及距离,核对军事地图,拟定作战方案,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p><p> 1953年春,虎患严重威胁边区翻身人民的性命安全。三只专门咬人的老虎,流窜在五县交界处。有一段时间,平均两天咬死一个人。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永春县有102人遭受虎害。福建军区为消灭虎患,拨经费五千元、轻机枪一挺、步枪一百支及子弹、手榴弹等。永春县召集精锐民兵、猎手共120多人组成剿虎队,分为一都、坑仔口、锦斗三个分队。永春县政府委任县武装部长曾伯虎为指挥,郑瑞甫为副指挥而到横口具体指挥剿虎。他一手抓老虎活动情报,指挥剿虎队围剿;一手抓民兵骨干培训:建虎橱、安虎炮、路枪等。经四个多月的跟踪追击,终于消灭虎患,人民安居乐业。郑瑞甫因剿虎有攻,荣获福建军区“三等功”。</p><p> 1954年国庆节后,撤销区人武部,各区只留一个武装干事。郑瑞甫回县武装部(兵役局)征集科工作。1955自部队实行军衔制,他被国防部授予“少尉”军衔,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军官。还被评为“征兵模范”。</p> <p> 3、矿山苦战有功劳</p><p> 1958年,郑瑞甫由部队转业地方,编为预备役军官,分配到福建省属天湖山煤矿任党委会秘书兼任行政股长、矿工会副主席、团委副书记、治保会副主任、民兵团参谋长等。因为天湖山煤矿职工多数是复员退伍军人,组织纪律性较强、军事素质较好。他又是县武装部转业干部,领导非常信任。因此,县人武部决定配备一个武装基干营,郑瑞甫担任参谋长,发给六0炮三门、马克沁重机枪三挺、捷克式轻机枪九挺、步枪一百支。再加上矿自卫武器:五0式冲锋枪四支、五三式步枪二支、五四式手枪六支。他经常组织军事训练,实弹射击。担负着天湖山地区反空降和治安任务。</p><p> 有一次,夜里8时多,下洋水尾发生火烧山,烈火冲天。县委来电话,把灭火任务交给矿部,矿党委把任务交给郑瑞甫。他立即带领基干营一个连,分乘三辆解放牌汽车,直驱下洋,并跑步前进。到了现场,只见茅草一人多高,风大火势猛。他果断指挥,打破缺口,冲进已烧过的山地,分开全面向外扑打,把烈火扑灭。这时,山上乱石滚下,郑瑞甫同志头顶被石头砸伤,血流满脸,缝了四针。又因头昏需太阳穴封闭,护士拿错药,用蒸馏水和“盛华钙”要注射。幸好地质队王医生突然来到,及时发现制止,才免遭重大医疗事故。时值大跃进时期,天湖山“大上马”,领导为了培养矿级后备人才,即派郑瑞甫下一营(即一号井)当总支书记、营教导员。该营工人共700多人,编为四个连,采取四班交叉作业。有党员100多名,团员200多名。他特别注意安全生产,抓基建质量和煤生产数量。自已每天都下井检查,并参加劳动。转眼又遇“困难时期”,由于缺乏营养,疲劳过度,郑瑞甫患了急性肝炎。永春医院的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他拒绝了。回天湖山营部,坚持边工作,边服药治疗。</p><p> 1960年郑瑞甫担任供销科长。1961年春永春县政府借用,参加整风、整社工作队,具体负责锦斗区的玉斗点。时达一年,工作结束后,县委决定,留郑瑞甫在玉斗公社任副社长,因矿领导舍不得,仍然回煤矿,担任矿安全监察科长。1962年郑瑞甫又被永春县政府借用,参加核算单位下放工作,具体负责曲斗公社溪塔大队。因工作繁忙,疏忽对病治疗,营养也跟不上,又成为慢性肝炎,病重体衰。工作结束后,矿领导动员他去永春县干部疗养所疗养时达四个月。因与台湾关系紧张,他主动要求出院。回矿即投入繁忙的工作和民兵训练中。</p><p> 6年天湖山煤矿经历,郑瑞甫在多次评为煤矿、永春县“优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兼任天湖山煤矿民兵团参谋长,尽力抓好武干营的军事训练,保卫天湖山地区的安全。经军分区首长和县武装部长等亲临检查,并观看靶场的实弹射击,1960年天湖山矿民兵团被评为“全国民兵先进单位”,派代表出席北京“五一节”阅兵大典,奖励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p> <p> 4、十年浩劫经考验</p><p> 1963年秋,天湖山煤矿下马,因为是省属矿,干部要由上级安排。此前,永春县委曾有两次要调郑瑞甫回县工作,一次是1959年,永春县武装部要调他回武装部;一次是1961年,县委要调他任玉斗公社副社长,均没调成。这次由上级分配,矿党委李义瑞副书记征求郑瑞甫的意见说:“上级要分配你去德化县松香厂任副厂长,你的意见如何?”他为难地说:“我爱人郑淑华,是曲斗公社妇女主任,三个幼小孩子都跟她在一起,我如果去德化工作,这样太不方便了。”李书记向上级反映,上级接受他的意见。9月间,永春县委决定,郑瑞甫到锦斗公社任党委委员、副社长。他上任后,具体分管武装、治安、文教、卫生。下乡在珍卿大队三年多,工作开展较顺利。如侦查破获群众反映最激烈的大队干部贪污问题;全国二次人口普查工作试点,县检查验收后决定把“珍卿大队人口普查总结”作为全县推广的指导材料;县建委一工程师为锦斗大会场设计加固横梁铁架。郑瑞甫认为设计不合理、花钱多、施工繁。他提出了一种花钱省、施工简便的设计,并到县找原设计工程师商量,他只好同意了。他亲自指导施工,为集体节省二千余元资金,工程师服气,干群也赞扬。</p><p>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开始了。郑瑞甫既是当权派,家庭成分高,历史有点问题,免不了受审查、批判。但是政历问题,在1950年入党时,已交代清楚,营党委也派员到德化调查落实后,才批准入党。1955年肃反审干时,晋江军分区党委多次派人到德化调查落实,并做了结论,上报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尉”军衔。土改政策也明文规定,他是“革命军人”,在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工作任务,都是忠心耿耿,尽心尽责,成绩显著,经受党的长期考验。 </p><p> 1970年冬,郑瑞甫从县党校初步结论后,被分配到位于永春坑仔口“五七干校”学习。他在这里学会开拖拉机耕田,没料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大显身手。学习结束,郑瑞甫被暂分配到“红五一水库”城关民工营部工作,时达一年之久。</p> <p> 5、业余警察破案多</p><p> 1972年8月,郑瑞甫调到仙夹公社工作,下龙美大队任工作队长。他尽力抓农业生产,抓大队部和龙美小学校舍建设;金交椅(在龙湖水尾)125千瓦水电落成;开发庵尾100亩柑园,平整田、农地百余亩,改造旧茶园200多亩等;在双抢紧张之际,他驾驶12匹拖拉机,为12队通宵达旦耕田、抢插等。龙美大队农业产量连年直线上升。后来任夹际大队工作队长。又到东里大队任工作队长,时值平整田地,部分农田土壤受破坏。为改良土壤、发展生产,郑瑞甫到永春化肥厂找老战友、供销科长孙进贵帮忙。孙科长派汽车往安溪运来石灰五车,共20多吨,施田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产量明显提高,病虫害也减少了。</p><p> 十年戎马生涯,郑瑞甫养成了善于调查分析的工作习惯,在仙夹乡用智慧破获了多起案件,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赞扬。如1981年春,有一次到他到公社开会,当晚4队的耕牛被偷走一头;夏日的一天,只有工作队员梁子云在大队,当夜大队部边第8队牛栏里的耕牛被偷二头。集休的耕牛被偷,问题很严重。郑瑞甫经深入侦查,并多方了解、查证,确认失窃的三头耕牛均是7队郑炎之子郑文地作案,偷牵到达埔、蓬壶出售。破案后,嫌疑犯退赔全部耕牛,并依法被判处有期陡刑。有一天,3队长郑金庆来报案说:“昨夜生产队仓库稻谷被偷一大袋,约几十斤。”郑瑞甫立即去观察现场,发现仓库大锁没有坏。他分析,可能是该队前任保管员,单身汉郑三民趁雨夜作案。就请村长郑福溪和梁子云同往。郑三民正好在家,说是感冒卧床。郑瑞甫经过观察,发现窗户上有磨钥匙的工具。其中有一支自磨的钥匙,好像是仓库钥匙模样。郑瑞甫趁他们谈话之机,把这支钥匙拿出房外,试开仓库大锁,果然可以开,事实面前,郑三民无可狡辩地认了罪,后给予教育和妥善处理。其它还有龙美岭头用粉笔写的反动标语案;山后村郭贻谋家猪被盗案;仙夹保健院药房公款被窃案等,均先后逐件破案,并完满处理。 1981年秋,郑瑞甫申请提前退休,得到批准。在革命队伍中,经历了33个春秋,由军队转到地方,由保卫祖国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人民做出无私的奉献。</p><p><br></p> <p><br></p><p> 四、余热生辉夕阳红</p><p> 1982年春节,郑瑞甫同志安置在永春县姑山镇茂霞村。1985年12月30日,“岵山镇茂霞村离退休人员和老年人协会”正式挂牌成立,郑瑞甫被推选为协会主席。后来又陆续兼任永春县党史委政务公开监督员,永春县司法局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岵山镇政府监督组长、离退休人员协会主席、关心下一代协会主席、老年学校常务副校长、讲师团团长、辅导员分站主任等27项社会职务。从此开始他督政议政、服务老年人、关爱下一代的“夕阳红”人生。</p><p> 一是不辞劳苦地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1990年4月,岵山镇成立离退休人员、关心下一代、老年人体育协会,推举郑瑞甫担任“三协”主席,他以离退休人员为骨干、以茂霞村老协为基地,指导岵山镇六个村老协开展活动。组织门球队活动,每年参加县迎新春、三八节、五一节、会员赛、邀请赛等。还组织地掷球、乒乓球、汽排球活动等,常年参加者达70多人。曾亲自传授“太极气功十八式”和“回春医疗保健操66式”等。</p><p> ∵岵山镇代表队参加县老年人体育比赛,都取得较好成绩。常获门球比赛第一、二名;地掷球比赛第一、二名;射击比赛第一名;代表永春参加泉州老年运动会、邀请赛,也取得好名次:其中郑瑞甫夫妇参加泉州市老运会射击比赛,双双获得男女组第三名;“老鸳鸯门球赛”第二名;地掷球比赛第三名等,为永春争得了荣誉。每年新春,还组织老年协会文艺队、南音组、锣鼓队、彩旗队参加春游、秋游活动。</p><p> 二是尽心尽力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郑瑞甫常常不计较个人得失,四处奔波。如为老归侨争取合法权益、落实有关老年人政策、调解老年人家庭纠纷、为复退军人黄振强绳、陈进复办复退军人证、为下洋铁厂职工陈永乐遗孀争取生活补助、为病故留安茶场退休职工陈昌友争取丧葬费等,深受干群和和港澳乡亲的赞扬。1987年,筹措资金建设“茂霞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侨亲陈沾需先生捐资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侨亲和港澳乡亲共捐资20万元。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二、三层为活动场所,沿街店面出租,租金收入作为协会会员常年的活动经费。每年春节、老年节,都召开老年人座谈会、茶话会,开展节日活动,颁发节日慰问金、新日历,并欣赏文艺表演,活跃节日气氛。</p><p> 有声有色的老年人工作,岵山镇老年人协会的凝聚力越来越强,老年人纷纷要求加入。人数从原来的40人增加到220多人。1996年《福建老年》第十二期刊登“侨乡夕阳红”,专题介绍了岵山镇老年协会的工作;1997年省老龄委授予茂霞村“先进单位”光荣称号;郑瑞甫同志被授予“福建省退休职工老有所为先进个人”。</p> <p> 三是满腔热忱地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关工委工作题中应有之义,郑瑞甫同志满腔热忱地投入。作为岵山镇校外辅导员分站主任,他推荐有演讲能力而且本人愿意、学校同意的离退休(五老)人员,共35名,分别担任镇8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他兼任永春六中、岵山中心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们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演讲。购买《青少年警示录》、《与法同行》等光盘,《爱国精神、千古永存》、《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八大开彩色图片,让中、小学轮流放映、展览,使三千多名中、小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教育。还多方筹集资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自1995年至2009年,共筹集10. 6万元,资助贫困生186人次。积极发动65名“五老”人员组成帮教队,帮教失足青少年。《中国老年》曾刊登《岵山司法所与关工委联合关爱青少年》,给予很高的评价。2003年12月,郑瑞甫同志被福建省关工委评为“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04年12月,被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老干部局评为“福建省老干部先进个人”;2008年10月,被福建省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