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洋暴动——历史的铭记

老区铁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b>——纪念古田“澄洋暴动”暨闽浙赣游击纵队成立73周年 (</b></span>余宏潮文/图<b>)</b></h3> 图为矗立在古田县大桥镇澄洋村的闽浙赣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 1947年4月9日,在中共闽浙赣区党委的领导下,闽东北地委在古田县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暴动的胜利,诞生了闽浙赣游击纵队,推动了闽浙赣边区爱国游击战争的历史进程,在福建省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注: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于1947年9月改称中共闽浙赣省委)<br> <b>闽浙赣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碑文:</b><br> <b>闽浙赣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福建省委应采取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的指示,于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成功地发动了古田县澄洋暴动。即日成立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左丰美,副司令员刘捷生,辖二个支队,计三百余人,有力地推动了闽东北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向前发展。<br> 中国共产党宁德地区委员会<br> 福建省宁德地区行政公署<br></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一九八四年七月立</b></div> 古田县大桥镇澄洋村暴动旧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澄洋暴动的历史背景</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澄洋暴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福建当局秉承蒋介石反共的旨意,积极部署内战,向闽浙赣边区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地区发动“清剿”,四处烧杀掠抢,加重苛捐杂税、到处抓丁,扩充反动势力,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武装力量。</span></div></h3>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 <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46年3月,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北上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并接受新的任务。在延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听取了曾镜冰关于福建省委在抗战期间的工作汇报,党中央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8年多来福建人民的革命斗争,从理论上精辟地概括了福建党组织的抗日反顽斗争经验。中央领导高度赞扬了福建省委在抗战期间的创造性,指出福建工作有“三大创造”即“武装退却、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反特务斗争”,认为这些经验“相当成熟有系统”,同时根据当时蒋介石正在挑起全国内战的形势,向福建省委提出了“巩固、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即巩固党的团结,巩固与群众的联系和巩固根据地,总结斗争经验,向东南各省发展,提高干部素质和逐步建立公开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h3> 福建省委党代会旧址之一:古田县凤都镇半山村<div><br></div> 福建省委党代会旧址之一:古田县凤都镇际面村。图为际面村江作宇革命生涯展示馆——古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6年11月,中共七届中央后补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从延安回来后,遵照中共七大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流动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福建省代表会议,历时58天。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对福建的工作指示,将福建省委改为闽浙赣区党委,选举曾镜冰为书记,左丰美、王一平、陈贵芳、黄国璋为常委,王文波、苏 华、黄扆禹、庄 征为委员;并通过《福建党九年斗争总结》和《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会议还通过了《告闽浙赣全体党员书》,号召全党克服困难,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开辟第二战场! 图为老省委委员(左起):黄扆禹、陈贵芳、左丰美、苏 华、王一平,1983年10月,在建瓯县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上合影。 中共闽东北地委书记左丰美 1947年1月底,中共闽东北地委在古田凤都上地村召开扩大会议,闽浙赣区党委常委、闽东北地委书记左丰美传达了省党代会精神,为全面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对闽东北地区各路游击战争作了全面部署,并决定以古田为重点,放手发动群众,以一点突破,全面开展爱国游击战争。根据南古瓯的形势,地委领导决定分头发动,分片负责。<div> 东路由地委副书记刘捷生以及古田工委书记杨兰珍、余三江负责往大小东的前洋、澄洋一带活动;北路由周道纯、郑荣堂、李忠群负责在平湖一带活动,亦由地委副书记刘捷生领导;西路由南古瓯工委书记江作宇,副书记叶明根、叶孝德、詹海水、陈顺有等负责,在凤都、南路活动。 为了牵制敌人力量,减少敌人对古田地区各路游击队的压力,左丰美率部挺进建瓯,故意暴露目标,吸引敌人,使古田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br><div> 闽东北地委会议后,地委副书记刘捷生肩负着闽浙赣区党委和闽东北地委的重托,带着杨兰珍和余三江两人,取道平湖赶赴大小东地区的前洋、澄洋、坵地、隆德洋一带发动群众,着手进行“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这一带有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br> 1938年12月,共产党员陈必猛(又名林聿时)受党组织派遣,从福州回到古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在老家坵地村开办民众夜校并利用在超古中学当教员为掩护,创办了党的外围组织“七.七读书会”,从思想上在家乡和青年学生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40年夏季,中共古田平湖区委成立后在前洋村建立了党支部。1943年,前洋村党员余志敏(革命烈士)就是在澄洋、芝垅、中村这一带积极开展革命工作时,积劳成疾,突然胃出血不止,以身殉职的;1942年,中共闽江特委派刘捷生来古田以凤埔小学教导主任的身份开展工作,就在这一带留下了足迹。1944年刘捷生再次带领古田武工队到前洋及周边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在贫苦农民中留下很深的影响。这些革命活动都为澄洋暴动的成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div><div> “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是艰苦而细致的。</div></div> 闽东北地委副书记刘捷生 古田工委书记杨兰珍 余三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text-align: center;">扎根串联 扩大地区</b></h3><div> </div><div> “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之一:是采取扎根串联,扩大地区。刘捷生、杨兰珍、余三江先到卓洋乡前洋村余三江的家中落脚,在刘捷生的领导下,他们以前洋地下党支部为核心,以余泽耀、余泽渭、余泽浃、马江西等一批老党员为骨干,通过设立甲竹洋、梯坡厂、前洋下厝等基点开展工作而后向台里、苏洋、广胜、京峰及澄洋、大岗、坵地、中村等地扩展进行工作。<br></div> 图为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1940年夏,中共平湖区委在古田育英小学成立,随后在前洋、凤埔、超古中学、育英小学分别成立了党支部) 图为澄洋暴动的策划点之一,前洋村余三江家(余三江革命生涯展示馆——古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捷生、杨兰珍、余三江一起在群众中展开了艰苦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他们的工作分工是:刘捷生为领导,负责全面工作。杨兰珍参加革命早,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先是协助刘捷生在大东做全面的工作,后协同余三江作同学工作。余三江在大小东同学多,则以做同学工作为主,也配合刘捷生做敌伪内线工作。<br> 澄洋地处大东和小东交界处。余三江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家住澄洋、中村、坵地、钱厝等处。余三江到达澄洋后先动员同学叶宗游、黄孝武出来工作,并由叶宗游通知在福州林森师范读书的叶绍元返乡参加革命。余三江又找了坵地的同学陈联治,并以这几位同学为骨干,进行串联、宣传、组织群众和了解情况。开始由余三江奔走于大小东,在澄洋、坵地、中村之间进行串联。而后,以杨兰珍为主,常住大岗和澄洋,并以澄洋、坵地为重点,进行组织发动,点燃了革命的烈火。<br> 杨兰珍、余三江通过这几位学生又发展了陈芳容(女)、钱珠渊(女)、叶宗忠、林关金、陈芳滨、陈必徐、陈必涛等,并通过他们宣传和组织群众,将革命烈火蔓延到上下珍山、明洋、芝垅、常洋、灵峰等处。 图为澄洋村秘密活动地点之一(叶宗游家),杨兰珍住过的阁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发展党的组织 培养骨干力量</b> <div>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之二:是发展党的组织,培养骨干力量。杨兰珍、余三江在大岗村叶宗忠家举办了一个骨干训练班(后又转移到马腰厂钱珠渊家),挑选进步青年叶宗游、黄孝武、黄孝勇、叶绍元、叶宗忠、叶宗业、陈联治、陈芳容、钱珠渊、叶兴双、叶宗登等12人参加学习,对他们进行党的革命宗旨和革命形势教育,引导他们诉苦,启发阶级觉悟,要求他们遵守革命纪律,勇于自我牺牲。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这批男女青年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主动献钱、献粮、献枪。在余三江的动员下,叶宗忠不但推迟了婚期而且还将属于兄弟共有的一块山田出卖了,将他自己的部分(3000斤大米)全部贡献给组织,作为革命活动的经费。参加训练班的多数人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div></h3> 图为澄洋村大岗训练班旧址(大岗自然村叶宗忠家) 图为余三江保存的训练班部分教材,现收藏在闽东革命纪念馆 留芳泽后——2020年10月,闽东红色文化遗存捐赠文物精品图片展出的余三江革命文物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争取进步势力 孤立反动势力 </b>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之三:是通过叶宗游做其父亲叶兴榜的工作,使叶兴榜同意听从共产党的指挥,这样彻底孤立了地方反动势力。</div></h3> 图为澄洋村暴动旧址之一(叶兴榜家) <div>图为澄洋村秘密活动地点之一(叶宗游家)<br></div><div> </div><div> 当时,澄洋村的地方势力有两大派。一派是以保长和乡镇民代表为首的地方反动势力,掌握有四、五十人枪的武装,平时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恨之入骨;另一派以叶兴榜为首的开明乡绅势力,其子叶宗游是青年学生,倾向革命,但只有十来条枪,势力较为单薄。两派之间矛盾尖锐,如同水火,势不两立。<br> 刘捷生、杨兰珍、余三江等通过调查了解到澄洋村两派对立的情况,对两派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态度作了认真的分析,决定争取和依靠叶兴榜为首的进步力量,打击以保长和乡镇民代表为首的地方反动势力,发动群众开展斗争,举行武装暴动。开明乡绅叶兴榜经他儿子叶宗游的说服教育,表示同意听从我地下党组织的指挥。<br> 经过两个多月的秘密发动,组织队伍,澄洋的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群众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为武装暴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同时,在坵地村,又以打猎为名,秘密组织了10多位青年的打猎队,掌握了7支长枪。<br></div> 图为组织澄洋暴动时在坵地村秘密活动地点之一(陈必徐家) 图为坵地村革命烈士陈联治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分化瓦解 策反工作</b> <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之四:是进行分化瓦解敌基层组织和策反工作。刘捷生争取了已离任的卓洋乡长黄望寿的一班乡丁10余人枪后来反戈起义,加入我游击队;派余泽椿等人打入内线,争取了国民党三十三旅参谋陈光珍使其为游击队通风报信,暗送枪支弹药。</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刘捷生还派派叶兴建打入古田县保安队,争取下层士兵拖枪兵变,后因暴动提前未接应上。</span></div></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虚张声势 牵制敌人</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为了配合“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掩护“澄洋暴动”的酝酿和发动,闽东北地委在战术上又进行了具体部署。以一部分武装力量在非准备起义地区活动,虚张声势,转移敌人的视线,牵制麻痹敌人,使“澄洋暴动”的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亲临现场 推动全面</b>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47年3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给各地委发出指示信,要求选择有利一点加以突破,以推动全局。指示信成了加速澄洋暴动的催化剂。</div></h3> 图为古田县大桥镇隆德洋村革命烈士李继藩家 4月初,曾镜冰来到古田县大桥镇隆德洋村,在李继藩(城工部古田县委书记)家详细听取了澄洋暴动准备情况的汇报,参加会议的有左丰美、刘捷生、杨兰珍、李继藩、余三江等人。曾镜冰认为澄洋暴动条件已经成熟,必须立即举行暴动,突破一点,推动全面。他代表区党委,决定暴动后成立闽浙赣游击纵队,任命左丰美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捷生为副司令员。<br> 会后,左丰美命令郑荣堂率领游击队50余人从平湖潜入澄洋配合行动,并对参加澄洋暴动的具体事项作了周密的部署和分工。 <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破晓枪声 共举义旗</b></h3> 图为澄洋村黄孝武家 图为澄洋村叶绍元家 4月8日,郑荣堂奉命率50多人的游击队从平湖向澄洋进发,途中攻打了北墩乡公所,缴了7支长枪,并开仓济贫,然后将队伍秘密地开到大岗,天黑后潜入澄洋分别住在黄孝武和叶绍元家休息待命。<div> 深夜,暴动开始,左丰美指挥队伍分两路行动。黄孝武带领第一组,在余三江、郑荣堂的配合下,直奔岭头村,击毙了国民党保长林××;叶宗登等带领第二组,由赖求兴、陈福培等战士配合,击毙了国民党乡镇民代表林××。有两名负隅顽抗的保丁也被赖求兴、叶宗登等战士击毙。同时,由叶宗游、叶绍元率领组织好的农民骨干配合游击队员收缴了分散在澄洋、大岗两个村的60多支枪支和弹药。暴动胜利了,振奋了人心,许多青年农民、学生纷纷报名参加游击队,队伍一下扩大到三百余人。<br> 4月9日上午由叶宗游、黄孝武主持在澄洋村晒谷坪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了保长、乡镇民代表等人的罪状,说明暴动的情由意向,并号召两派群众团结一致,共举义旗,齐心合力,准备抗击敌人的反扑。在会上,左丰美同志对革命宗旨以及《约法八章》政策等,做了简洁明确的阐述和宣传之后,代表闽浙赣区党委宣布成立闽浙赣游击纵队,左丰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捷生任副司令员。纵队下辖二个支队六个分队,第一支队长余三江,第二支队长郑荣堂。</div>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左丰美 副司令员刘捷生 第一支队长余三江 第二支队长郑荣堂 随后,左丰美率闽浙赣游击纵队离开澄洋,在古田坵地村稍作整编后,按照闽浙赣区党委制定的“左黄会师”计划,浩浩荡荡地向闽中戴云山挺进,准备与黄国璋带领的闽中游击队会师,开展更大规模的游击战争。<br> 澄洋暴动正确执行了党的统战政策,善于利用矛盾,争取中间力量,分化瓦解敌人,打击反动分子,组建了一支游击武装主力——闽浙赣游击纵队,打开了闽浙赣边区爱国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坚壁清野 防敌偷袭</b><b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4月10日早,当纵队赶到闽江边,在水口金钟潭渡口准备过江时,左丰美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澄洋人民进行报复摧残,即命令第一支队长余三江带领一个武装班返回澄洋,组织以叶宗登为队长的澄洋农民武工队二十余人枪,发动群众做好准备,对付敌人可能的进攻。</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当晚余三江带队伍急返澄洋,古田县保安队也已进驻横洋村,并待机袭击澄洋。11日为防敌偷袭,余三江迅速带领游击队和武工队发动群众坚壁清野,让大部分村民和六畜撤往后山。敌人进村后,摸不清我军底细,恐慌不安,连中午饭都没吃,也不敢走回头路即朝岭南方向撤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br></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挺进戴云山 激战黄柏岭</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再说闽浙赣游击纵队横渡闽江后继续前进。第二天上午,士气高昂的队伍攻打了闽清龙峰乡公所(今塔庄乡),缴获步枪十多支。随后进逼五都茶口,并打开国民党的粮仓济贫。驻扎在永泰的国民党保四团闻讯赶来会合闽清县保安队约一个营左右的兵力(有两百多人)埋伏在黄柏岭,在岭头架好了几挺机枪,布下了一只口袋,等待着闽浙赣游击纵队。敌人又从福州、南平派保五团和保六团乘快艇沿闽江赶来,企图斩断游击队的后路,然后一网打尽。</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纵队在黄柏岭受敌阻击,战斗从下午三时一直打到天黑,我方牺牲和负伤了好几位同志,左丰美和刘捷生决定为保全这支刚组建的队伍,避免更大的损失,趁天黑带队伍甩掉了敌人。由于担任向导的省委交通员丁克不幸牺牲,对敌情不明,路线不熟,所以部队不能冒险继续向戴云山方向前进,经纵队领导研究决定连夜撤回古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纵队终于赶在敌保五团、保六团夹击前,顺利地从金钟潭渡口过了闽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回到了古田境内。如果纵队再迟半个小时过江,后果不堪设想。</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左黄会师”闽清受挫 坵地整编继续斗争</b></h3> 图为古田县大桥镇坵地村<div> </div><div> “左黄会师”行动在闽清受阻不成,纵队主力回师坵地,与余三江小队会合。在坵地,闽东北地委书记左丰美一方面向区党委及曾镜冰报告“左黄会师”受挫情况,一方面对闽东北地区的工作作了重新的部署。左丰美令郑荣堂带第二支队部分队伍去南古瓯地区活动,并与在南古瓯活动的游击队合编为南古瓯游击大队,郑荣堂任大队长,叶明根任政委;余三江带领第一支队在大小东一带活动,与国民党保四团李国标部及县保安队陈作成部周旋,以掩护稳定群众继续斗争。</div><div> <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洋整编转战闽东 肩负重任开辟新区</b></h3> 图为前洋革命纪念碑 1947年5月,遵照中共闽浙赣区党委指示,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左丰美带领赖求兴、任国信、叶宗忠、黄益凑等骨干到达前洋村后山梯坡厂与余三江带领的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会合。南古瓯工委书记江作宇接到调令带领林申、陈善榜等一个班,从古田凤都也赶来会合。在左丰美的主持下,将余三江带领的第一支队整编为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大队,并充实骨干,加强队伍,出征闽东地区,执行牵制敌人,开辟新区的任务。<br> 至此,澄洋只留下叶宗登武工队坚持斗争。后来叶宗登牺牲了,黄孝勇又率领武装小分队继续坚持斗争。 图为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大队成立地前洋村梯坡厂 图为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大队成立地前洋村梯坡厂 大队长余三江 政委江作宇 政治部主任陈邦兴 新组建的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大队由余三江任大队长、江作宇任政治委员、陈邦兴任政治部主任(在宁德到职),陈佑民任军事参谋。下设两个中队,一个机枪班。第一中队长赖求兴,指导员任国信,事务长叶宗忠;第二中队长陈正贵,指导员叶绍元,事务长林申;机枪班长陈得有。<div> 5月底,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大队转战闽东,到达宁德县虎贝乡中洋里村,先后与黄垂明、阮伯琪带领的游击队会师,后在虎贝那罗寺整编改番号为闽东游击大队,大队长余三江、政治委员江作宇、政治部主任陈邦兴。<br></div> 图为闽东游击大队成立遗址——宁德县(现蕉城区)虎贝那罗寺 位于蕉城区虎贝镇东源村那罗寺登山步道路口的闽东游击大队成立纪念碑 中共闽浙赣省委(区党委)常委、军事部长兼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 1947年7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军事部长阮英平回闽东工作后,闽东游击大队亦以“闽东人民谋生军”的番号出现,以迷惑敌人,并在宁德虎贝、桃花溪、华镜、梅坑等根据地发动群众,扩大游击武装。在阮英平的领导下,闽东游击大队主力多次跳出根据地牵制敌人,在运动中打击敌人,多次重创了国民党保四团、保五团,为保卫闽东中心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后 记</b></div></b></h3> 图为古田县大桥镇坵地村革命烈士纪念亭<div> </div><div>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澄洋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但澄洋人民的好儿子黄孝武、叶宗登、叶兴双、叶宗务及丘地的陈联治等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br></div><div> “澄洋暴动”作为历史的重大事件,已经过去七十多年。硝烟已经散尽,曾经的岁月也已经走远,但那个时代的精神没有远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div> 图为1983年,杨兰珍、余三江重返澄洋村,与老战士、群众合影。杨兰珍(前左4)、余三江(前右4)、叶国春(前右3)、叶宜耕(前右1)、余仲光(中左1)、林藩金(前左1)、吴翠英(前左3)<br><br> 图为2007年5月28日,古田县召开澄洋暴动60周年纪念大会 图为参会的部分领导、老战士和特邀代表进场 图为参加纪念大会的代表合影 图为参加大会的部分代表、老战士在澄洋村举行纪念活动 图为当年参加澄洋暴动的老战士和家属代表在纪念碑前合影,前排左起:胡韵芳(原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一支队长余三江的夫人)、杨兰珍、黄爱梅(原闽东北游击大队长李忠群的夫人)。后排左起:郭书洲、黄初平、叶兴润、陈善榜、叶绍华、叶宗磐。 图为建立在福州市北江滨公园望龙园的“中共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br>(老区铁骑——余宏潮 写于2020年4月,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