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二军工再铸丰碑:《五二年华》诞生始末小记 作者马新林

清清汭河水.王华

<div>5203厂机加区概貌。(照片源自新关山旧梦)</div> 5204厂区概貌。(照片源自新关山旧梦万全华) 5207厂区概貌。(照片源自新关山旧梦单光福) 凡是一段艰难的历史,当事人总会刻骨铭记。<br>凡是一段艰难而辉煌的历史,总会有敢于担当的人们为其铸起丰碑!<div><br></div><div>2018年5月24日,甘肃华亭广播电视台为挖掘历史掩埋下的遗迹,解密52军工曾经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揭秘其神秘的历史背景,还原当年历史背景下创业奉献的艰难,和曾经拥有过的辉煌,几经联系来到兰州,釆访了几位曾经在华亭五二军工经历过轰轰烈烈抢建三线、强我国防的三线建设退休老人。<br><br>总策划兼撰稿人杨文锐副台长对我说,她是偶尔得知有人写了一本反映三线建设的书,而故事发生地就在华亭县管辖区域内。于是她就有了了解五二军工的念头,辗转从原5203厂留守山沟的退休老职工、现任石界子社区主任的赵巧玲处借到《青春牵着童年的手》书本,在他们台里互相传阅,他们都被五二军工短暂而辉煌的光荣历史所感动。同时也激起了他们想采访制作节目的欲望。</div> 攝制组左起:周维主任、杨文锐副台长、张焜导演、王箐主任。他们是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团队。 摄制组在采访原5203厂12车间军工战士付志昭(右一)。 摄制组王菁主任在采访中。 摄制组张焜导演在采访中。<div><br></div> 工具科厂房。 5203厂工具科厂房内。 5203厂机修车间工房。 位于五二总厂指挥部的三线建设文化园。<div><br><div><br></div><div>攝制组怀着对三线建设的敬畏,和当年抢建三线的军工人一样,勇于创新,精心制作,力争给历史交付一份滿意的答卷。<br><br>他们跨平凉、走山沟、去皋兰、行兰州,历时22个月,行程一千多公里,釆访了近70人,在经费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制作成功了命名为《52年华》的反映三线建设的三集纪录片。<br></div></div> 华亭大剧院。 2018年11月1日,三集纪录片《52年华》在新近落成的华亭大剧院举行首映式。平凉市影视、文教、宣传媒体和华亭县县委及有关部门领导、来自兰州和五二军工老厂留守的退休老职工参加了首映式。 影片把艰难辉煌的历史再现,当年的亲历者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5203厂留守山沟退休工人、现任石界子社区主任的赵巧玲代表留守老军工发言。 五二军工退休职工、关山车队队员达海林与会留念。<br> 原5204厂组织部长、纪委书记董勇在观看纪录片。 董勇代表五二军工离退休人员发言。 原5203厂军工马新林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理事的身份发言。 五二军工退休人员和平凉市、华亭县参映领导、华亭电视台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参加首映式的五二军工代表、平凉、华亭市的领导和《52年华》主创人员合影。 <div>《52年华》电视记录片制作成功以后,马新林将信息上报给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宣传部长傅琳,傅琳看片后将情况上报给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老春才。王老看片后,认为很好,要求以两个个人名义写一篇看片意见,给予评价。两人并对片中一处错误的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div><div> <br>随即,王老将此信息转告正在外地出差的副会长陈东林。</div><div><br>陈副会长非常重视,认为以组织的名义发贺信效果更好。于是,他亲自起草了贺信,经主持学会工作的副会长武力同意后,于2018年11月18日,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名义给甘肃省华亭县电视台发去了贺信。<br><br></div><div>贺信指出:“欣闻贵台近期摄制播放了反映本地三线人回忆三线岁月的三集电视纪录片《52年华》,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贺信最后说:“平凉市是西北大三线建设的重镇,在这里建设起了多个军工厂和生活区,为改善西北地区不发达经济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52年华》这部纪录片,生动多样,真实感人,起到了为社会和后人传承三线建设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广大三线建设者树碑立传,缅怀历史,不忘乡愁,为地方开展红色旅游,发展西部经济宣传素材的三个作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你们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在中央部署的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爱国主义主题宣传报道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就!”</div><div><br>华亭电视台收到贺信后倍受勉励,又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三线建设研究会提出的修改处进行了修补,并于2018年10月22日邀请原5203厂张广平厂长专程去华亭做了最后的修改录制。使《52年华》这部记载着三线军工人曾经的苦难与辉煌的三集纪录片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br></div><div><br></div><div>原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规划二局局长、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王老为《52年华》纪录片给予很高评价,并且专著了一篇《一曲传承三线建设的正气歌》的文章。文章说:“这部作品,对甘肃省宣传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宏扬三线精神带了好头,值得全国很多地方学习借签。希望本片能在更高层次、更宽范围播放。建议本片将在我会即将开通的三线建设研究网上刊用,长期播放,并请制作光盘,给中国三线研究会和有关部门及有关大学三线研究会机构和档案资料备用。”<br></div> 为了表达对华亭市(此时华亭县改为华亭市)广播电视台的感谢,五二军工退休老职工和由5204厂老职工为主的关山车队联手向华亭市广播电视台赠送了满怀深情的两面锦旗。<div><br></div><div>五二军工赠送的锦旗上写着: 弘扬三线建设奉献精神,讴歌五二军工辉煌历程!</div><div><br></div><div>关山车队赠送的锦旗上写着: 情牵关山深处,扬我五二年华!</div><div><br></div><div>关山车队是五二军工保留下来的传承三线建设精神,弘扬五二军工辉煌历程的红色火种。成立10年来,这支车队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北出俄罗斯、朝鲜,南下越南等异域国家。这群热爱自然、崇尚健康、快乐骑行的老人们,最小年龄都超过了65岁,他们无论骑行到哪里,都自豪地告诉世界:我们是甘肃华亭的关山车队,是光荣的三线战士。</div> 纪录片《五二年华》片头字幕。 原5204厂党委副书记丁三省。 原5204厂纪委书记董勇。 <div>原5203厂军工马新林。</div><div><br></div>2018年12月18日晚21点49分,甘肃文化频道开播三集纪录片《52年华》 2018年12月28日晚,三集纪录片《52年华》被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纳入第八届“光影纪年一一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名单,荣获第八届“光影纪年一一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在华亭市委和华亭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三集纪录片《52年华》已经刻成光盘,为五二军工镌刻了墓志铭,为三线建设增添了光辉,为三线建设研究提供了又一翔实的历史资料,历史不会忘记五二军工的艰难与辉煌,历史也不会忘记为三线建设补碑立传的群体一一华亭电视台! 图为华亭电视台的老师们正在专心工作。 关山春晓图。 (此照片源自《新关山旧梦》网站)<br><br><div> ——马新林<br>2019年3月5日晚<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