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向阳老师工作坊简报】扎实基础 展望高三

李杰

<p>本期主编: 李杰</p><p>本期审核:尚向阳</p><p>来源:尚向阳老师名师+研修共同体</p> <p>  李杰,教育硕士,尚向阳工作室成员,西安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雁塔名师,西安东仪中学高二年级组组长。</p> <p>  4月20日,西安东仪中学非毕业班级迎来了开学复课的第一天。这一天校园里壮大了昨日朝气蓬勃的现象。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参与了开学第一课。校医许老师就疫情作出具体防范措施,德育孙校长为学生作在校一日规范具体要求。共同加强了安全教育,强化了使命担当,提升了防疫意识。</p> <p>  4月18日晚上19点整,尚向阳名师工作室QQ群网上直播高考研讨会如约而至,工作室全体成员相聚网络,在尚向阳老师的精心安排和主持下,开展了疫情返校高考复习备考经验交流会议。会议主题首先是由西安中学龚世俊老师作《把握方向,研磨考题,关注学情,精确备考》报告。</p> <p>  接下来高陵三中高亚丽老师作《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科学备考》的报告。</p> <p>  教育的核心理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两位老师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备考计划与复习效果值得我们去追随。只有尊重个体差异,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自己走向人生路途。最后由尚老师作总结发言,为高考备考进一步指明方向,为工作室各成员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期望。</p> <p>  龚老师提到了高考评价体系改革。2020年1月7日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p><p>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介绍,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p><p> 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以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切实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是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p><p>&nbsp;&nbsp;&nbsp; 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已在近年的高考内容改革及命题当中逐步体现,为保持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考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体系,将根据党和国家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新的发展特点,在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p><p>&nbsp;&nbsp;&nbsp;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特别强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指导和理论框架。也就是说在考试大纲里,解决“考什么”(命题组的喜好)、“怎么考”问题。高考命题已经从“死记硬背,刷题背题” 转变到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应用能力”。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p> <p>  作为非毕业班的老师,从现在起就应该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为指导思想,课堂设计围绕“抓基础、培能力、提素养”来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二项式常规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熏陶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史中的杨辉三角与《详解九章算法》。教学中巧妙设问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等能力,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备课要用心,教学方式富于变化,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增加学习课程趣味性做到高效课堂。通过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得以养成。</p>

高考

评价

体系

学生

考查

老师

向阳

立德

备考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