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松蓬寺村

〔府幼之韵〕

<p>  至今起码有六七次造访松蓬寺了。2014年的秋冬季的一天傍晚是第一次。山路崎岖多险,却满足了久违的好奇心。感受如下:</p> <p>照片中的话语是当时一个人摸索着进山里的感受,第一次是徒步从嵌在半山腰的小路进去的。有的路段由于雨水或者山洪冲刷,需要“四肢并行”才能爬坡过坎。</p> <p>  黑夜,深山,大雾弥漫,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急匆匆而又小心地的往回赶,感觉实在是复杂,其中恐惧之余又抱怨自己不及余秋雨才智的边角,不然可以向他写《千年一叹》和《,文化苦旅》那样,能把自己的情怀以及思考淋漓深沉的表达出来。</p><p><br></p><p> 我在这一片工作二十多年了,由于工作和爱好的原因,这一带的几十个村子大都去过了,可是松蓬寺村因为山路偏远难行和机缘不巧,几次想去看看都没能成行。现在,村已经搬迁出来好几年了,原来的村子几乎没有人了,也没有电,听说前几年还有三个光棍住在哪里,现在也不在了,只有寥寥的背包客去那里逗留,这种有点遗迹味道的村子反而让我充满了好奇,一定要去看看。</p><p><br></p><p> 由于阴天,下了班四点半山里就有点近晚色,站在院子里看距离不足百米处的山腰上已是云雾缭绕了,天气预报说有雨雪,我还是换了衣服,沿着山路出发了。进山的路是原来村子通往外界的旧路,能走车的山路不算难走,只是有点狭窄,时而夹两山中间,时而一侧是近乎垂直的深沟,有时较缓的山坡上还能依稀的看到人们开辟的小片地,心想山里的路难走,日子也不太好过吧。马上想起一个先前的同事是这个村的,他特别勤奋、吃苦上进,也很有才华,一个人的性格脾性我想会或多或少烙印着他的成长环境吧。走了大约一刻钟的样子,山势明显陡峭了,雾也越来越浓了,到了岔路口,我怕太晚便选择了走小道(提前问过了路),小路有一段很危险,不足一米宽的羊肠小道一侧是几十米深的谷,有点像白石山的玻璃栈道。再往前只能是半爬半走了,脚下云雾弥漫,胜似天路,攀爬翻过眼前的山脊,又上了大路,我有点气喘吁吁,脑门上满是汗珠。此时有点犹豫,天黑了,又身处大雾中,据说到村里还有两三里路,继续前行还是沿大路返回?一狠心,往前走,不能再半途而废。走一段,四处环望,一片朦胧,如在仙境,再想照相已是一片黑色了,心中隐隐担心返回时的害怕,但还是加紧脚步前进,穿过一段山门一般的窄道,眼前稍微平坦开阔一点,一侧还是深沟,我靠着有山的一侧走约十多分钟,发现了一个挨着一个的街门,有的敞着,有的紧锁,我以为进村了,再细看原来是人们掏的窑洞(能见度不足10米),应该是存储山药白薯这类食物杂物的吧,心想肯定就要进村了,果然,转过一个山弯,看到了依山而建的一个院落,走近,门半开着,这对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突然有一种亲切感,似乎屋子里还住着人,并且开着门等待着家人回来的感觉。刚才走路的一些害怕感觉一下子没了,就好像村子里人气浓浓。掏出手机想把眼前的照上,很遗憾,闪光灯打开也是一片白雾,再往村里走走,几个院落高低错落在山坡或山脚,黑魆魆的,寂静冷清的没有一丝的声响。我驻足凝视,脑子里浮现出过去的岁月人们在这里忙碌生息的影子……。稍后,站在高处,处在群山迷雾孤独寂寞的旧宅中,情不自禁的有了佛道弟子的感觉,远离尘世,与世无争,与天地契合,与万物共生。</p><p><br></p><p> 别了,松蓬寺,别了古老的房屋,曾经的村落,我还会过来细细的寻访你!</p> <p>这算是大路了。可以走“三奔子”车或者者小型农用汽车。当然雪天和大雨天除外,原因可想而知!</p> <p>松蓬寺的民居我认为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好的建筑了。大多数家都是青砖和瓦房,还有不少四合院落和二进院落。不少东西配房都是青砖蓝瓦房,可以想见这里虽然偏僻,可起初建村时村民应该是富裕的,猜测难道是有钱的大家族为了躲避战乱到这里偏安一隅?没做考证。</p> <p>街门垛上面的砖雕工艺精美。</p> <p>这是2016年照的从石洞广慈寺进沟里后盘山路但松蓬寺的大路。</p> <p>以下拍摄于2020年4月25、26日。25日开车进去的。26日是和摩友骑车进去后探路从村子的西北山沟穿过后,从天漠、龙宝山这里出来的,意外的进入了军管区的天漠区域。拍摄到了“影视基地”美景。</p> <p>我先行至最高处,给摩友记录下尽情奔驰在今年新修好的盘山公路上的惬意。这段路让进山变得轻松便捷,但也失去了原滋原味的旧生活味道,据说空下村子可能开发为影视基地或者就村落旅游,这段六七华里的崎岖盘山路被高规格待遇后,再进山探幽,就让游客缺少了深刻体会山里人生活不易的感受。</p> <p>骑行中拍摄到的美景</p> <p>村小学院落生态尽失,门头上残缺不全的“松蓬寺小学”几个大字还能揣度出来,容颜斑驳陆离,唯剩半窑洞式的校舍虽残垣断壁却扔倔强的坚持,以显风骨还在,因为黑板上那些漂亮规范的粉笔字就是见证。</p> <p>村里的礼堂,红砖红瓦,不能说与高低呼应,错落有致的青砖蓝瓦的古色古香格格不入,但一看就知道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长大的新事物!</p> <p>  村里简单逗留后骑行下山,行进今天的主要骑行目的路段(没走过,听说个别越野爱好者偶尔走这里挑战)。没想到从西北方向出村到天漠龙宝山的“路如此难骑”,好几处我们都是勉强过去,感觉再好的越野车也走不了这路。只拍了几个方便下车察看路的镜头,难行处双脚提供支撑着跌跌撞撞的前行。</p> <p>这路能过去吗?下去看看再说</p> <p>以下是穿过最难走的路段后进入了龙宝山开阔处的路景。</p> <p>一手骑车一手录,有难度有风险有美景。偶遇了一个重型塔吊车侧翻在路边的惨状!</p> <p>大漠孤城万仞山,边塞异域晚霞天,英雄侠客今未在,斗转星移落日边。</p> <p>残阳如血,城垣似铁,曾几何时,万人厮杀,血染边关,崇尚文明,追逐富贵,正义邪恶,互相入侵,边塞文化,瞬息万变,风沙漫漫,悠悠驼铃,皆为过客,繁华落尽,文明更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