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公开课】“五感”描写技法·常慧颖出品

忠恕居士

<b><font color="#ed2308">笋岗中学 美丽的校园 </font></b><font color="#ed2308">江甦</font>供图 <b><font color="#ed2308">笋岗中学</font> 美丽的校园</b> <font color="#ed2308">江甦</font>供图 <b><font color="#ed2308">笋岗中学</font> 美丽的校园</b> <font color="#ed2308">江甦</font>供图 <b>第一部分 公开课 基本信息</b><div><b><br></b><div><b>时间</b>: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下午16:00-16:45分</div><div><b>执教</b>: <font color="#ed2308">常慧颖</font> 老师</div><div><b>学生</b>: 初三<font color="#ed2308">(9)</font>班 初三<font color="#ed2308">(10)</font>班</div><div><b>内容</b>: 写作技法“五感描写”之实操</div><div><b>选送</b>: <font color="#ed2308">笋岗 </font>中学</div><div><b>备课组团队</b>:<font color="#ed2308">江甦</font> 团队</div><div><b>科组团队:</b> <font color="#ed2308">江甦</font> 团队</div><div><b>区级审批</b>: <font color="#ed2308">黄海青</font> 团队</div><div><b>直播平台</b>: <font color="#333333">腾讯课堂</font></div></div><div><b style=""><font color="#ed2308">—————————————————————————</font></b></div> <b>第二部分 常慧颖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及点评</b> 1 <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333333">选“点”很好。李娟从“选材”角度、常慧颖从“语言”角度,对初三作文升格展开研究,并勇敢开“公开课”,分享做法,值得嘉许。</font><div><font color="#333333">—————————————————————————</font></div> 2 <font color="#333333">1和3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和4是常老师个性化的呈现。时间宝贵,给学生看这个,意义不大。</font><div><font color="#333333">—————————————————————————</font></div> 3<font color="#333333"> 与张芳设计的“学习目标”相比,这张PPT里的内容,提升的空间非常大。①“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②1.2.3.后面的空格要取消。自己输入1.2.3,不用系统自动生成的即可。③第1点,第3点后要变标点。④这三点的语言都不够精炼,要压缩。</font><div><font color="#333333">—————————————————————————</font></div> 4 5 <font color="#333333">联系“新冠疫情”,以此为写作内容。这就把内容和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了。这个创意也很可取。李娟是从中考试题切入,也很有吸引力。年轻人的优势,就是没有经验,唯有创造。</font><div><font color="#333333">—————————————————————————</font></div> 6 <font color="#333333">第二段的表达,需要修改。</font><div><font color="#333333">①你和家人默哀时,谁拍照片?调360监控?可以。</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②描写……东西,用描写体现感受?</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③把照片和文字一起拍照上传到12xue ,又何必分两次说。</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④10点整,防空警报长鸣。低着头,想着这段日子里发生在自己身上、亲人身上、周围熟悉不熟悉的人身上的事;想着从资讯中了解到的一切生离死别的故事和画面;想着医生、志愿者、军人舍生忘死的无私奉献、想着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总是多灾多难……早已泪眼模糊,泪眼迷离,泪眼婆娑,哪里还有什么东张西望,观察环境?</font><div><b style=""><font color="#ff8a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电视上的画面,那是新闻记者拍摄的。他们只能忍着剧痛,用理性告诉自己:记录记录记录。就跟记者拍摄骨瘦如柴的非洲女孩在秃鹫面前的那张照片一样。道德家质问记者:秃鹫要吃掉孩子,你在干什么?记者说:我在拍照。后来呢?后来走了。孩子呢?不知道。这就是记者。据说,这个记者后来抑郁自尽。但我们是凡人,不是记者。为完成作文,跳脱真情。写出来的文字,又有什么意义?【现在的年轻人真狠,设计这样的题目。不亚于春游前夜告诉学生,春游期间,注意观察,收集素材,春游结束后我们是要写作文滴。算你狠!】</font><div><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div></div></div> 7 图二是谁拍的?TA为什么不默哀?<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8 这倒是很有创意。胡迪的古诗鉴赏里,也有学生完成了从文字到绘画的转换。文字、绘画、雕塑、音乐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9 学生拍摄了短视频,有纪录片的味道,感觉很好。<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10 PPT上的文字,力求精炼、直接。不求主谓宾表达完整。字数多了,学生会不想看,也不容易抓住重点。<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11 插入小故事,变换节奏。<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12 既是实操,概念就不是很重要。学生对感觉不陌生,重点在如何运用。<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13 听课截屏显示,出这张PPT的时间是<b><font color="#ed2308">16:07</font></b>分。16:00开始上课,7分钟走完13张PPT,节奏挺快的。<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14 15 <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15 例文典型,选材思路很好。李娟和常慧颖不约而同地都注意到选择“中考实例”,这个思路和做法非常好。只是,“实例”一定要“真”。有的老师参加中考评卷时,会不辞辛苦,摘录比较典型的段落。从评卷组织者的角度,当然禁止这样做。不然,官方为什么不让公开高分作文呢?市面上的中考高分作文,除了学生考后“复盘”重新回忆写出的作文外,一般都是“号称”的。这类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导向非常不好。<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 17 这是常慧颖的强项,常老师曾经做过三年的“未来课堂”实验,有很好的经验积累。而且常老师是深圳中学学生,综合素质一流。<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 18 说实在的,这两段的语言倒是很通顺,读起来很舒服。如果2020年中考作文题涉及“新冠”,如何在宏大叙事中,体现个性;如何在趋同选材了凸显差异。的确是个问题。左边的一段,如果是演讲,语体风格就正好,朗朗上口。<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 19 的确,词语和氛围违和。淅淅沥沥的雨,不可能有叮叮咚咚的声。十点就是十点,不是模糊的“不多时”。孩童的叫喊与警报、汽笛声相似,那也太吓人了。“我”农村或城市郊区的屋外默哀?露珠哪有新绿?天际雨帘诉说思念?<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 20 “尖锐刺耳”“哭嚎”可能是真实感受,但缺乏美感。“堵”是压抑,用“厚重的灰尘”形容,也不够恰当,用石头?后面的冷风冷雨冷的氛围,很好。这一段比上一段,的确好了很多。<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 21 什么叫“适度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适度描写”意思是“不要过度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的意思是“细节描写不要写多了”,是在意思不?<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div><br></div><div>“可运用多种感觉描写”。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统称感觉。“五感”的“感”,是感官。不是感觉。我的理解对吗?欢迎老师们参与讨论。</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第三点挺好,发现这一点不容易!比如上一段,写“默哀”,选取什么对象?选取风,雨,警报声,这是对象。选取“感官”中的哪一种写?前面闭眼,写听觉。中间写肤觉。最后默哀结束,抬头远望,写视觉。其实,嗅觉和味觉,也有。田野了,青草的味道,《散步》里有。海边,腥味。城市里,有敬香、烧纸的味道,我默哀时,就闻到了从香港方向飘来的味道。味觉,就更有了。雨水、泪水,流进嘴角,没觉得咸吗?</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阿·托尔斯泰说,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人就干净得不能再干净了。本意是说知识分子改造之难。我想起这几句话,是想说,人心不纯粹,已经很久了。想找一个纯粹的高尚的理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而不可得,就跟不会喝酒的人,就是醉到死,也不会出现酒醉心明乱说话而不自知的癫狂状态一样。</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我对常慧颖这个写作训练设计是很有兴趣的。年轻时也想过,同样一件事,写两篇文章:一篇是从盲人角度写。一篇是从聋人角度写。岂不是很好玩儿。盲人写,没有视觉,有其他。聋人写,无听觉,有其他。《拯救大兵瑞恩》里,耳朵被振聋后,只有画面在无声地过,就很震撼人心。</div><div><br></div><div>作为单项训练,从初一就开始,非常必要。</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 22 23 什么叫“对于上面的视频片段,结合你的资深体验”?把话说完整,把标点打好。<div><br></div><div>下面两个,为什么没有序号?句子前的两个“ . ”为什么不去掉?把“幻灯片”或PPT或演示文稿作为四门功课之一,就是因为PPT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就目前开来,胡迪、张芳、张婕、代天才等老师的PPT是比较讲究的。当然还有很多,我只限于我掌握的。当然,我的标准也不具有权威性。毕竟,我不是PPT高手,没有评价权。</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24 这张PPT的内容很好。前面的“·”应该去掉。我就很奇怪。受过严格教育的高材生,难道会忽视这些细节?【注意到有些权威PPT里,也有不去点号的。】<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25 “看了这么多<font color="#ed2308">主意</font>,你<font color="#ed2308">有启发</font>了吗?”表达欠准确。<div><br></div><div>动笔写什么?①可以联系视频,和自身实际体验写。②可以不新写,只修改之前的片段。③重新创作100字左右的片段,不联系视频,也不联系自身,写别人。④只有第三点,发到微信学习群中,其余三点,不用发到微信群中。因为“发到微信学习群中”只在分号后的一句中。</div><div><br></div><div>选项太多,指令不明。貌似给学生更多自由,其实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为无所适从,所以恕难从命。我认为,学生可能不会认真完成。</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26 27 教师的文本,是学生的范本。去掉点儿,打标点符号。“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运用五感描写”,运用五感,主要是描写细节。两者最好不并列。<div>—————————————————————————</div> 28 五感放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上海话说,阿拉要死掉了。<div>—————————————————————————</div> <b>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及点评</b> <b>16:00开始</b> <b><font color="#333333">16:06 </font></b> <b><font color="#333333">16:12</font></b> <b><font color="#333333">16:19</font></b> <b><font color="#333333">16:27 安排10分钟,让学生修改。</font></b> <b><font color="#333333">16:41</font></b> <b><font color="#333333">16:45</font></b> <b><font color="#333333">16:51</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font></b></div> 小时候不爱叫人,没礼貌。我妈说:喊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div>长大后评价别人。有人说:说话不费力,全凭两张皮。</div><div>“口”和“舌”左右为难。我不用口和舌,只用手指“指指点点”。有水平的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没水平的人,“指指点点,唠唠叨叨”。</div><div>唠叨几句——</div><div><b><font color="#ff8a00">1.选点不畏难,训练很具体</font></b></div><div>作文公开课不好上。常慧颖出生牛犊,敢于犯险。都知道“语言”在作文评分中的分量,都知道应该通过修改升格语言层级,继而提高作文分数。所有的满分作文,都有特异之点;所有带出超多A+学生的老师,都有必杀技。</div><div>—————————————————————————</div><div><br></div><div>比如东晓的鞠凤老师,罗外的周薇、张宏、陈晓红,比如罗外实验的聂华老师,比如翠园初中的陆保元、廖丹老师,都是单班带出的A+数超过20或接近20人的老师,肯定还有,我只说我知道的。</div><div>—————————————————————————</div><div><br></div><div>常慧颖作为年轻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五感”这个点,并大胆尝试,非常难得。建议初一初二年级的老师,继续这个专题的研究。初三的作文训练,建议段不离篇。可以在现有的成文里,挑选片段,加以修改升格。不主张初三了,还进行段落的专项训练。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可能会用不上。所以,即使是单项训练,也做到段不离篇。</div><div><b><font color="#ed2308">—————————————————————————</font></b></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2.做事不怕苦,作风巨顽强</font></b></div><div>可能大家不知道,常慧颖老师因为久坐伤腰,卧床休息20天后才重返课堂。</div> 看!这就是笋岗中学令人钦佩的年轻教师——常慧颖老师的顽强作风。在罗湖区教师论坛上大大方方、侃侃而谈,在所有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大赛选拔中一次不拉,在余映潮工作室骨干成员选拔、有老师因故临时退出有老师不能按时提交作业需要调整时积极补位,在“罗湖教育,助我成长”中以有创意的活动、有感情的演讲、有冲击力的语言勇夺一等奖,在深圳教育空中课堂录课选拔中踊跃报名、积极录制,在多年以前积极参与区级考试命题,在江甦混合式学习研讨会上积极参与……所记得的这些,已经足以证明这个青年教师的进取、坚韧与顽强。<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div><br></div><div>作为一个自家儿女也是教师的父亲,我无法做到不为这样的孩子动容。也许有时候显得有些“虎”,有时候显得有限“楞”,有时候显得有些毛糙,有些粗心。但当我得知常老师是跆拳道高手时,就释然了。是的,只有运动高手,才有这样的勇气和意志,同时,也只有这样百折不回的青年,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div><d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完美的不犯错的青年老师,是有的。他们只需要以一句话就可以自我安慰,不参加任何活动,也不以为意:“老余对我有偏见,所以,我不参加了。”朗朗乾坤为证:老余之公心,天地可鉴。不参与区级“培训”活动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甚至不需要理由也无人问责,根本无需另找理由。我只提醒自己:这么上进的青年,一定要创造更多机会,给予更多平台。</div><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font></b><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3.准备很充分,设计要调整</font></b></div><div>这节课,上了50分钟。前面的部分,梳理一下“五感”也是必要的。中间运用多种技术,造势、渲染,也有动人的力量。讲解“五感”的概念和定义,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评价,修改,都有可取之处。最后给十分钟修改,或重写,然后分享。这个环节,不是不可以设计。但是,让课堂静默10分钟,让听课的老师欣赏音乐10分钟,而后展示的作文片段,学生的回答。展示的文段的质量,都没有上去。就大大地把本节课的质量打折了。</div><div><b><font color="#ed23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nt></b></div><div><br></div><div>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是直接。记得李小龙解释什么是截拳道的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李小龙跟一个有些功力的拳师说:你过来,尽全力打我。那个拳师扎马步,运气,气沉丹田,力贯右臂,气势如虹地冲过来,人未到。李小龙一个直拳,瞬间到鼻尖。收住了!慢镜头显示:拳师的头发被拳风撩到飘,拳师的五官紧张得都变形了。再来一次,拳师扎马步,运气,力贯全身,冲上来,准备上腿。李小龙的侧踹已经及腰,收住了。服不服?服!为什么?做实验。李小龙把对方的手表取下来,直接往空中一丢,拳师赶紧伸出双手接住了:很贵的,怕摔坏了。李小龙说:你为什么不做完其他动作后再去伸手接呢?拳师说:来不及。李小龙说:这就是截拳道。</div><div><br></div><div>我喜欢直接。比如我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就可以做到在正常沟通状态下,不回复我的微信。你直接告诉我什么原因就行。不必从山顶洞人讲起,讲人性,讲教养,讲规矩。</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ed2308">—————————————————————————</font></b></div><div><br></div><div>不就是要写“五感”么?不就是要通过描写细节,提高分数么?直接拿学生的作文来,目前是32分。语言一般。行,修改,用五感描写,加细节。不会加?那好,展示示例。学习如何写五感。学会了?再改。没有五感,语言就没有细节,没有感染力。用五感,用得不好,原因有几点。示例。归纳。然后再推荐若干篇文章,让学生观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后,再提交给大家评价,看能不能增加5分。如果是24分的作文,看能否增加10分。</div><div>—————————————————————————</div><div><br></div><div>不要纠缠概念。不要追求自始至终的完整。PPT太多了。做讲座可以。上课没必要。已经写过的中考作文题,给这个时间节点的学生作为训练题。他们会没有积极性。初三备课组团队,应该告诉常慧颖老师这些经验。笋岗的团队,是全区顶级团队。</div><div>—————————————————————————</div><div><br></div><div>当然,极有可能是这个丫头比较自负,听不进去。</div><div>任何年轻人,要在教学上取得长足进步,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必须得到名师、导师指点,必须以永不褪色的热情投身到教学研究中去。请常慧颖老师及其他年轻人,虚心向一线优秀教师学习。我们区,我们市,我们省,我们国家,有很多。</div><div><br></div></div></div> 王满英校长是伯乐!是语文老师的导师。 王校是我的领导,大姐,是我的领路人。 黄镟璇老师、李娟老师、胡迪老师、常慧颖老师,今后多多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主动申报“区级公开课”,水平够了,我就为你们申请“市级公开课”。从2007年以来,黄海青老师、刘素华老师、聂华老师、徐平老师、郭丽娜老师、张宏老师、徐平老师、申英明老师都作为名师承担过市级公开课。至于参加市级基本功大赛、教师教学大赛的老师就更多了。<div>—————————————————————————<br><div><br></div><div>区级公开课,在线上教学条件下,变得更加便利。希望年轻人,不要太在意一时一事一课之得失。能够连续开若干节公开课,能够上所有课型,能够用任何一个班的学生上课,能够赢得所有老师的认可,开发的模式,能够让全区老师复制。这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需要的老师。</div><div>—————————————————————————</div><div><br></div><div>罗外实验黄镟璇、李娟,红桂中学胡迪,松泉中学张芳,笋岗中学常慧颖毛遂自荐,上了区级公开课、接下来,所有年轻人,都要做好上公开课的准备。自愿,是你的追求。安排,是我的责任。</div><div>—————————————————————————</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ed2308">祝贺笋岗中学,祝贺常慧颖,这节课,很有价值,很有意义!</font></b></div></div> 喜欢这路。 <b><font color="#ff8a00">【我的反思】</font></b><div><b><br></b><div>2020年4月26日,从早晨到下午3点,一直在做这个“美篇”。一个优秀教师开出“公开课”,我要对文本、对课堂现场给出我的感受,与授课教师本人和观课的老师们讨论。</div><div><br></div><div>实事求是地说,4月23日那个下午,我有点儿迷糊。一是这段时间来,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不能出去打球,不能出去跑步,身体早就抗议了。虽然有健腹轮、有门上单杠,可是户外运动不可代替。意志力减弱,体重飙升。乱唱《娃哈哈》,用二人转、秦腔、花儿、通俗、黄梅戏……反正自己一知半解的强调乱唱,为自己减压,让自己不疯掉。</div><div><br></div><div>张芳的课,运用立知平台,指引很清楚。常慧颖的课,是腾讯课堂。我的决定是:用后记听张芳,用电脑小常。腾讯里看到的内容,不太对劲儿。后来才发现是“回放”,是4月22日的回放。后来问江甦,才知道是4点开始。我已经习惯了同时听多节课,并及时截屏。这两节课,是区级公开课,心里有压力。</div><div><br></div><div>4月23日上午,我写了“美篇”【58】【教学反思】我教《赤壁赋》。其实不叫写。只是把2006年写的教学反思散文的文稿,拍照传图而已,很快。区级项目课题有“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人”“建学生热爱的校”,我每天都在思考这个课题的运作。学校教学比武,我上《赤壁赋》得了全校第一。荆州中学强人如林,我刚从市教育局到学校,新人乍到,很想证明一下自己,因此格外重视,所以结果还不错。因为准备的时间长,上完课后,写了《我叫<赤壁赋>》,又得了一个大奖。这次翻箱子时,发现了这个,担心以后找不着了,于是贴在美篇里。没有分享。自己保存。</div><div><br></div><div>4月23日上午,还写了【师生关系】“美篇”【59】【德育征文】以太阳的名义……也不是现写的。是2002年刚来深圳时,参加省征文竞赛,写的一篇征文《以太阳的名义……》,得了全省一等奖第1名。接着,我又把以前写的《关于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中的两篇,贴在“美篇”里保存。“做学生喜欢的人”是课题的内容之一。这是今年的主要工作。</div><div><br></div><div>酝酿了情绪,梳理了思路。开始写“美篇”【62】课·人·校三部曲,我说了我的想法,“上学生热爱的课”,挑选99名教师。“做学生亲近的人”,挑99教师。“建学生热爱的校”,按照“一校一特色”,总共是81所学校。九九归一,真的,就81所学校,两个99人。那最好的一个,还没有诞生。贝利被问到,你最好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说:下一个。</div><div><br></div><div>不要说伟大的球员,主要是因为有运动天赋。哲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读李小龙,读成龙,读贝利,读泰森,他们都是有哲学思考的。</div><div><br></div><div>4月24日,写布心中学的巡课掠影。布心选用的平台很多,我截图较多,零星记录较多,归拢起来比较费时。我打球时训练了手指头,当时以为打球耽误了工作。谁曾想,对工作帮助大了去了。</div><div><br></div><div>上午做完了这些,下午就听课。</div><div>听了张芳的课,觉得挺好。一方面确实不错。另一方面,对张芳不够了解,期望值不高。对常慧颖的课,是有期待的。就觉得整体不错,有待提高。</div><div>晚上做了一些功课。4月25日写张芳授课的《一棵小桃树》。有点激动,于是写的有点多。目的是让年轻人看仔细一些,另一方面,将来要说到这节课的时候,我不用准备。让美篇做自己的记忆助手,意义大约在此吧。</div><div>伍书琴在评论区写了两条,刘冰凌写了一条,在微信上告诉我“笔误”和“错误”,我非常开心,马上更正。陈岩老师和张芳老师也跟了留言,海青一如既往地重视很关注全区的动态。我把这个美篇发给了曾挺宇校长,他回复了。我把美篇发给代书记和张芳老师。二位没回。我把曾校长回复我的截图发给代书记和张芳老师,也没回。</div><div>是的。课上完了,留言区也写了两行字。差不多可以了。</div><div><br></div><div>黄镟璇老师、李娟老师、胡迪老师、常慧颖老师课后,要么第一时间就告诉我她们的感受,要么在我写了美篇之后,再反馈给我她们的感受和认知。让我觉得听课、截图、写美篇这一切辛劳都有所值。同时也更加激励我在以后继续这样做。</div><div><br></div></div> 胡迪等年轻老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已经比我强很多了,我听他们的课,首先是学习鉴赏,其次才是批评建议。胡迪谦逊如此,更见素养。 黄镟璇老师从毕业至今,一直以奔跑的姿势前行。因为成绩突出,获得了很多荣誉。听了《台阶》,写了美篇。自己也犯嘀咕,不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公允。黄老师也写了反思,洪英也说,对一节课的看法,见仁见智。这就更加让我陷于纠结。吹喇叭、抬轿子的事情太多了。我自以为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如果我该吹不吹,该抬不抬,伤害了年轻人,与那拨人又有何异?黄镟璇自己的反思,让我心安。她是个好孩子,前途无量。下次推荐市级公开课,就考虑推她。 开心,低调,认真,对未来志向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低。我印象中的李娟,就是酱紫。这节课,入不了资深教师的法眼,因为不“透”。“透”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深入,不深刻。如果拿同一个题目,让学生列出不同的选材,加以比较,可能会好一些。拿相同的素材,比较不同的处理,也会好一些。李娟发现了“选材”要领异标新,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她没有做到。展示的例文,有意义。用8分钟去写,再展示,在公开课上,这种做法,也值得商榷。“透”在乒乓球里,是什么意思?是球打在底板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很多时候,教练说我,你这是“碰”,不是“撞”,所以,球没有打“透”。 我没有担心常老师接受不了。当我知道她是跆拳道黑带时,我就知道她扛揍。我大学学武术时,围绕操场打五步拳练体能。教练在旁边巡查,发现马步不实,就用脚轻轻一勾,我们一个屁股登儿坐在地上,大家伙儿哄地一声发出短促的笑声。赶紧爬起来,继续练。什么时候,教练突然袭击,轻轻一勾,我们居然没坐地下,就很得意。没有一个人会抱怨师傅伤他面子,都知道,下盘不稳,步伐虚浮,对练时会不堪一击。同理,跟师傅练球,也没有师傅明知徒弟没有做到位,发现了,也虚假赏识。实力如何,实战检验。当然,也有师傅水平有限,该肯定的不肯定,改纠正的不纠正的。<div><br></div><div>常慧颖在区级教学选拔中,屡屡不能出线,因为书法欠佳。除此之外,形象、气质、口头表达、心理素质、技术素养,都非常出众。</div> 常老师有这样的知心大姐姐,何其幸运,何其幸福。我在读《红楼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世家”的规矩。里面的孩子,论岁数,大约就是现在初中学生的年龄,可是他们的教养和规矩,比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强不知多少倍。 笋岗新科科组长江甦的回复,让我的心情得到了平复。我反思到,原来大人也需要安慰,需要肯定。我知道,区级公开课,区级云教研,在听课评课上,各校备课组团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我也知道,自己一字一字写的美篇,真正一字不漏地读的老师也不多。所以,对认真阅读,真心回应的只言片语,我都倍加珍惜。<div><br></div><div>未经当事人同意,把微信截图放入此文中。想必不会有异议,谈的是公事,是公领域的商讨。与私领域无关,与隐私无关。老余自号“忠恕”。“待己之心以待人,推己之心以及人。”对这句话,我的理解可能一知半解。只取一种意思: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接纳和理解。尽量做到善良、包容、纯粹。那是不是要一味地说好呢?不是,我能热爱运动的人,在打球时,尽全力打球,尽全力得分,才是对球友的最大尊重。</div><div><br></div><div>国际比赛,都开始打11:0了。不再让球,语文研讨,我如果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什么不直接说呢?这与“忠恕”不矛盾。</div><div> 2020年4月27日又及</div>

老师

公开课

常慧颖

学生

五感

区级

描写

作文

张芳

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