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晨庆:牛姓的历史现状🐮🐮

小脚丫中队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2、寮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时侍中,赐姓牛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牛僧孺是进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共同抨击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牛(僧孺)、李(德裕)之争中牛派首领人物。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相,牛被贬任循州长史。宣宗时召还,不久病卒。</span></p> <p>牛峤</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现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牛明智(1917—1981),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的少将,山西省芮城县人。工牛保才,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1921—1952),山西壶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电话班副班长。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他冒着激烈炮火抢修电话线,左腿被敌人的炮弹片打断,仍忍受着剧痛爬到断线的地方,用嘴咬着一根线头,手拉着另一根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保证了通讯联络,直至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牛姓,传统汉族姓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牛姓,在2017年百家姓排名中为第98位。[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牛姓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国君主宋微子后裔牛父。[2]</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牛姓人口约22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8%。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51%;其次为安徽、山东、甘肃、湖北四省,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27%。河南最多,约占全国牛姓人口的27%。牛姓客家人较少,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有少数牛姓客家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结论:是唐商的后裔,寮姓改为牛姓。古人经常用牛,所以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牛姓。历史姓牛的名人有:人民解放军少将牛明智,唐朝宰相牛僧孺,补尚书郎牛峤。2017年有牛姓人220万,全国排名98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