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并发症处理之——介入下中心静脉狭窄球囊扩张一例分享

贵阳市一医血管通路组

<p>各位同道,五一来临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应多位同道要求,分享一下本中心腔内介入治疗中心静脉狭窄病变的病例。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正。</p> <p>患者女性,41岁,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通路病史:1年前患者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 尿毒症期,行右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同期行左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2月后开始穿刺左上肢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遂拔除右颈内静脉置管。3月前患者左上肢动静脉内瘘迂曲扩张,1月前透析过程中出现静脉压力升高情况并感左上肢胀痛不适。遂就诊我科。</p> <p>体格检查:左肘部高位内瘘,吻合口可扪及震颤及搏动,以搏动为主,见前臂头静脉迂曲扩张,右颈部见手术瘢痕,左上肢未见明显肿胀,左侧锁骨下静脉处可扪及震颤。</p> <p>术前检查:术前经左上肢动静脉内瘘穿刺造影示,左前臂头静脉迂曲扩张,血流通畅,左侧头静脉弓处见狭窄,锁骨下静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左侧头臂静脉见重度狭窄,约90%,见大量侧枝循环建立,上腔静脉通畅。</p> <p>治疗方案: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静脉压力升高情况,并伴有内瘘血管迂曲扩张情况,左侧锁骨下静脉走行处可扪及震颤,入院后造影明确诊断头臂静脉重度狭窄。予同期行腔内介入治疗。</p> <p>手术经过:经右股静脉穿刺置入8F血管鞘。0.035’’亲水导丝配合5F椎动脉导管通过左侧头臂静脉狭窄段,退出导管,置入猪尾导管再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情况。退出猪尾导管,跟换加上导丝,导丝头端至下腔静脉,使用10mm*40mm及16mm*40mmPTA球囊分别对狭窄段进行扩张。持续1min,复查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侧枝循环消失。</p> <p>图示为16mm*40mm球囊扩张狭窄段,见明显“腰征”,持续缓慢加压。</p> <p>加压至12atm时见球囊“腰征”消失。</p> <p>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侧支循环消失。提示病变狭窄处回弹轻,球囊扩张效果好。</p> <p>结语:一.中心静脉插管是中心静脉狭窄的最主要的病因,由于插管的机械损伤致使局部内皮受损,继发炎性反应,内膜增殖等一系列病变,导致狭窄发生。该患者造影显示左侧头臂静脉狭窄,考虑1.既往有插管史;2.动静脉内瘘使静脉承受持续的高流量,增加了剪切应力,血小板聚集,导致内膜增殖,尤其是静脉分叉部位、瓣膜部位湍流更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血管狭窄。</p><p>二.单侧头臂静脉狭窄表现为同侧静脉压力升高,同侧肢体及颜面部肿胀等表现。PTA扩张后残余狭窄>30%应考虑放置支架。在行腔内介入治疗时,侧支循环的消失是治疗成功的有效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