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源的美篇

启源

<h3>.话说涪江<br>  (流经三台县城篇)</h3> <h3>两杯淡茶,那怕是无名的茶末,呷一口,是回味,也是节奏。聊天,是出版印在自己心坎上的书,书名:心里话。</h3> <h3>上篇凯江<br></h3> <h3>凯江又称中江,玄武江。发源于绵阳市安州区龙门山脉,从群山竣岭汇聚涓涓细流,一路蜿蜒直往涪江奔去。途经绵阳安卅区,德阳市的罗江区,旌阳区,中江县,再回到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汇入涪江。河长213公里。</h3> <h3>  一湾的情怀,一湾的眷恋,一湾的美丽,一湾的乡愁。在旌阳区双东镇境内,不知是人为打造,还是自然造就,穿境而过、绵延数十公里的凯江河在流经狮子山时来了个大急转弯,人称“凯江大回湾”。<br> 诗云:凯江逶迤过双东,万里春光此处浓。黄花簪发临水坐,笑煞船头老钓翁。描绘出凯江大回湾的意境美、图景美、自然美和人文美,折射出浓浓的美丽乡愁。<br> 守护美丽乡愁,留住美好记忆。阳春三月,行走阡陌上,两岸青山如岱,农房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油菜花绚烂绽放,别样的田园风情,平添景从身边过、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生活,美丽乡愁入画来。在凯江大回湾,能欣赏到花海和水景与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的辉映之美、磅礴之美。云端瞰,春天的凯江大回湾,又是一番别样的情结。<br>  “凯江大回湾”是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绵延4公里的凯江河绕狮子山所自然形成的大回湾。凯江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支流,流经双东镇。春天菜花盛开时,花海、水景、蓝天交相辉映,磅礴大气,成为川西平原赏菜花的“第一观景平台”;另有”凯江小回湾”---钻石湾,静谧秀美。每年春季这里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拍摄春景之地。</h3> <h3>潼川日夕歌声起,南门廊桥人如织。凯江游客乘船来,一夜欢歌到天明。</h3> <h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一一一李白</h3> <h3> 中篇融汇</h3> <h3>  从凯江汇入涪江说开去 第一次见到的是凯江汇入涪江。可能是凯江山穷水尽疑无路,只有傍着涪江而向前。也为涪江做大做强,称霸数百里,出了力。 第二次所见融汇是五十多年前,即一九六六年底或六七年初,文革串连。罗教富老师,周仁德,邓多容同学,我们一行四人从秋林中学出发途经百倾,香山,金华到射洪县的柳树镇住下。第二天鸡叫天亮就出发,徒步遂宁,奔潼南。俗话说,运气来了挡不住。接待同志安排我们坐轮船沿涪江下合川。涪江乃我们母亲河,顺江而下一路歌。嘉陵江在合川张开双臂拥抱涪江。好似百年好合,出嫁从夫。 离家越来越远,多容思家之情尤深。从合川到重庆船越坐越大,我和仁德心情大好,乐不思蜀。大轮船嘉陵江上行,站船上远望,看到了长江张开血盆大口,高喊欢迎你,请君入瓮。 人生也好,万物也罢,优胜劣汰之法则,我们永远逃不脱,躲不过。 顺应朝流,融汇贯通,是生存之道,治理之策。</h3> <h3>  当年串连亲历三次融汇者:罗教富老师已作古。罗启源,周仁德,邓多容,当年的我们青春,阳光,可爱。</h3> <h3> 关于融汇我们看在眼,记在心。我记得慈航法师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春天来了,寺庙的院子里还是一片萧条,师傅让大和尚准备一些草籽。 小和尚问师父什么时候撒种,师父回达说:随时。 春天总是刮风,小和尚撒的草籽有一些被风吹走了,他慌了神,对师父说:不好了!好多草籽被风吹走了。师父说:那些被风吹走的草籽多半是空的。随性。 夜里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清晨,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许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师父说:冲到那里都会发芽的。随缘。一个星期过去了,枯黄的草下面泛出了绿意,草籽长出了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地跑去告诉师父,师父说:随喜。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顺其自然,顺从其本性,才会获得成功。</h3> <h3>  我乃学妹,学兄二位说的皆是,小妹领教了。江岸依旧,滩声依旧,胸中荡起遇止不住的澎湃激情。有人说,凯江汇入涪江是傍大款而去;涪江狂奔七百里投入嘉陵江怀抱,是想成亲,但无名份;嘉陵江水面浩大,汪洋一片前景光明,投长江是上当受骗。 我思来想去,两个字:融汇。千条小河汇成江,抱团取暖求生存,奔腾向东流大海。自然法则不可抗。</h3> <h3>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等区域, 绵阳涪江自古来就是川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无论在通航或是在农业灌溉方面,它都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涪江从西北向东南由川西北高山区进入盆地丘陵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潼南,至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成为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全长670公里。</h3> <h3>  为仁德涪江照题 人生当似涪江流,日夜奔腾总不休。纵有青山拦道道,谁见浪花能回头?东到大海是归处,沧海桑田成宇宙。一路风光皆往事,珍重今后几春秋。<br></h3> <h3>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一一一唐:白居易</h3> <h3>  李白江上行,站在船上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h3> <h3>  路出双林外, 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 春谷远含风。 杜甫《登牛头山亭子》</h3> <h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闪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h3> <h3>下篇:涪江之呼叫。</h3> <h3>  涪江号子船工们唱道: 挣了一滩又一滩, 转弯就是马跃崖。 轿儿抬的是新娘, 吹吹打打闹翻天。 老子还是单身汉, 无儿无女好心酸.....</h3> <h3>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支桨四个人;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h3> <h3>满目青峰树密稠,丛山峻岭水奔流。喧嚣跳跃声声脆,喜笑言开竟自由。<br>群山万壑腾激流,众水千条落潭收。从此夜夜涛声响,高歌日日永不休。</h3> <h3>忙碌一天船靠岸,夕阳西下共晚餐。老翁拿出丰谷酒,喝它两碗话春秋。</h3> <h3>在东塔镇流传着仙师鲁班修涪江桥的传说。从前仙师鲁班见滔滔的涪江水把东山村庄同城市隔开了,两岸勤劳的百姓只能对岸相望,却难以互相往来。于是,他决定在涪江上修一座桥。经过与弟子们商议,决定立即动工,计划一夜修成,所有的弟子当即进山采石备料。不到半夜,石料备齐,鲁班命弟子将石料运至涪江边。半夜里人们被屋外嘈杂声惊醒了,睡眼朦胧的向屋外望去,但却不见人影,只听得赶肥猪的声音。大家都觉得奇怪,又都不愿意深究其中的秘密。唯有一位妇女,总想弄个明白。她悄悄出门观看,只见在夜色下,路上有许多巨石滚滚向前。正看得出神,一个大汉忽然走来,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穿一件汗衫,戴一顶草帽,蹬一双草鞋,手拿采石工具,这就是鲁班仙师。他来到妇女跟前,问道:&quot;大嫂,你看见前面的肥猪了吗?&quot;妇女答道,&quot;没有看见肥猪,只看见一路石头&quot;。鲁班言称的肥猪是石头的隐语。这位妇女一语道破了天机,一路石头立刻停止了滚动。仙师气得脸色铁青,昏倒在地。顿时,草帽飞起,草鞋脱落,双脚直蹬到一个山崖上。第二天天亮时,不见了大汉,只见路旁的巨石一块接着一块,仙师昏倒的地方有箩筐大小两个屁股印儿。后来,又听人说,涪江岸边的岩石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草帽,人们根据这些迹象,编了&quot;脚蹬田边子,身坐陡沟子,反手扔帽子,飞到东塔子&quot; 的顺口溜。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鲁班仙师因修涪江桥不成而气恼的样子。<br><br></h3> <h3>曾经鲁班修桥事,百坝老妇破天机。气得仙师脸发青,昏倒在地人不醒。夜半三更江边看,不见肥猪只见石。弟子四处寻恩师,只见鲁班腾空去。双脚踩在田边子,金身稳坐陡坡子,举起双手扔帽子,帽儿飞到东塔子。人们至今任在寻,留下遗物人未归。而如今,仙师愿望己实现。一桥飞渡东西,天堑变通途。人来往,货畅通,江水仍長流。听党话,感党恩。人民齐努力,踏实干,梦会园,东线旅游终会现。<br><br><br><br><br><br></h3> <h3><br><br> 尾声:今日之涪江,明天更美好。</h3> <h3>站在高山远处,瞰凯江,涪江汇合。眼下:青山绿水绕县城, 世世代代出贤人。 敬山尊水爱父母, 开田劈地重农耕。 勤劳善良民风正, 男女老幼知感恩。 民族团结财气旺,人与自然相依存。<br></h3> <h3>  一方水土一方人, 青山绿水绕古城。 三台儿女知感恩, 敬山敬水敬双亲。 巍巍东山尊为父, 潺潺涪水是母亲。 山水育得人民健, 人民山水两相存。</h3> <h3>  我俩聊天算引路, 请君有空亲自来。 再见!</h3> <h3>制作:罗启源二0二O年四日二十六日 照片提供:周仁德、江建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