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医101班许、班长、陈和班里仅有的两名女生在南湖烟雨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医士32班三组去照相馆合影,还特地标示工农兵学员。我们曾为这个称号而自豪。到了下世纪,我对自己是工农兵学员出身有时羞于启齿了。最近不知道怎么,没得新冠肺炎却中邪了,没完没了的工农兵学员。</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第一、二届工农兵学员在校时,有民丰纸厂的工人阶级宣传队进驻学校,和校党委一起领导师生抓革命、促教育,抓党建、搞分配。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阶级无限风光。几年以后,却下岗、改行、单干…。我们这一代真是阅尽所有。</p><p class="ql-block"> 当年,领袖送两只芒果给工宣队,没送给开国将士和人民公仆,几亿人感天动地。真不知道这两只芒果最后谁吃了,还是腐烂了?我却多少年朝思暮想着芒果的美味,直到90年代到省司法警察学院重点学校评估时,才学会了怎么吃芒果,尝到了芒果美味,心满意足啦,我再也没心思去搞清楚当年为什么为收到两只芒果而举国欢庆。</p> <p class="ql-block"> 连嘉兴最豪华的剧院也改名工农兵礼堂。</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首届工农兵学员、药剂03班班长陈莉莉学员出席嘉兴县学雷锋积极分子会议前排就座的入场劵。这个名称的会议,就相当于现在属地最高层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会议。</p> 工农兵学员的由来和背景 <p class="ql-block"> “工农兵学员”,特指在文革期间进入中专高校学习的学生群体。文革时期的1968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规定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仍回厂工作。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这种学制和教学模式逐步向全国的工矿企业推广。</p><p class="ql-block">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根据毛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学制大学为三年,中专为二年。</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北大、清华的招生试点经验在全国高校大面积开始推广。从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10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基层推荐和审核制的大学生和中专生,其统称为“工农兵学员”。</p> <p class="ql-block"> 1973年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提出了全面整顿,因此这一次的招生特别增加了文化考察,学制也增加了半年文化补习期。</p> <p> </p> <p class="ql-block"> 1973年当时由于张铁生学员在考试时交了“白卷”后,“四人帮”拿来做文章并再次掀起批邓,所以74年招生没有进行文化考核。</p> <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文革宣布结束。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入学也成了最后一届</p> <p class="ql-block"> 工农兵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学习任务艰苦而繁重。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刻苦钻研、理论联系实际,绝大部分都是圆满完成了大中专的学业。</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教师们感慨地说过:这些工农兵学员能吃苦、素质高、自律严、团结好、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自学能力特别强……。老师的讲课也非常有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也动足了脑筋,甚至有的老师经常在晚上帮助辅导学生们复习功课。</p><p class="ql-block"> 工农兵青年走进了学校,心里也很单纯,目标很专一。牢记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报效 送我们走出来上学的工农兵。</p> <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不该忘记的,工农兵学员做出的成绩也是不容抹杀的。特别是在那个改革开放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项事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之时,“文革”前17年培养的老大学生中专生已远远不敷需要,而“文革”后的新大学生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炼,文革期间先后毕业的百万工农兵大中专学生,在教育科研、医疗服务等各行各业的第一线,顽强地胜任了自己的岗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嘉兴当年只有卫校、农校、师范,可能基本上在医院、机关、学校这些单位,颇有成就。而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确实出了一大批治国理政、科研建设的干才,如习近平主席、李兰娟、陈竺、万钢、杨玉良院士等都有工农兵学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光荣和成果同样是属于他们!哦,属于我们!</p> <p class="ql-block">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也成了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我阅读了她主编的小说《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小说形式很好,都是同学们分段回忆分段写作,特别亲切。这个形式我们也真可以尝试,写一部自己的故事。小说用"趁我们还没有忘记"为题作序:“趁我们还没有忘记,记录下来吧,给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于是,有了这些文字,这些画,这些故事。”</p><p class="ql-block"> 阅读完,我似乎油然而生一份光荣感。我象个小学生,听话了,我记录了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校自69年1月毕业一批学生后,72年才恢复招生。首届学员一半是应届毕业生,干部子女居多。一半是下乡或回乡青年。年龄跨度7-8岁。应届毕业生刚从中学毕业,文化基础好,学习较好。工农兵学员在自学、工作能力上更胜一筹。</p><p class="ql-block"> 各地推荐和审核工农兵学员上学,谈不上严肃严谨的公正公平,专业分配也不尽合理。1976年10月,湖州籍同学乘轮船到嘉兴勤俭路东头的轮船码头,喊了一辆黄包车,带着行李报到。一进勤俭路西端的学校大门,看到沿着大门的通道左侧,一溜摆放着大约10张木制课桌,桌子后面坐着接待入学新生的老师,在他前面报到的一位同学,身高180厘米以上、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老师问是哪一个专业的?这同学说是中医班的。一位女老师(后来才知道她是教务处的老师)说:你身体是当外科医生的料,转到医士班怎么样?如果你同意现在当场就转!只见这位身高马大的同学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做中医省力点,我不要做外科医生,开刀吃力煞。湖州籍同学当时就站在边上,事情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后来也知道了这位想学中医省力点的同学尊姓大名。</p><p class="ql-block"> 你看当年改专业多方便,工农兵学员多有主见。他好象毕业分配的工作比当中医更省力了。人高真好,先人一步接到老天眷顾,心想事成的省力。</p> <p class="ql-block"> 首届工农兵学员是知青里好中选优的一批人,不知道为什么,嘉兴卫校会裹挟进一批干部子弟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可占了一批知青名额。省里还顾不上地属中等学校前门后门的开和关,第二年起就没有应届毕业生入学了。但是回顾老干部洒热血打江山、文革挨批斗受冤屈的历史,他们的子女上学、当兵,又何必计较呢。只有今天太平盛世,才用中考高考一把尺,丈量出了国内一块日朗风清的公平高地。</p><p class="ql-block"> 但两批人的文化程度差异,苦了授课老师,苦了工农兵学员。好多回下乡知青实际只有小学毕业水平,进过初中也是停课闹革命的时候。有一位刘同学进药剂专业,因为初中阶段没读过化学,连英文字母都记不全,提出改医士专业,结果没批准。就硬着头皮,从零学起,刻苦学习,终于毕业成绩优秀,分配到省级医院。为胜任省级医院的工作,又自学英语和业务新知识,后来成为中西药房的党支书、医院保卫科科长,每一步都闪烁着工农兵学员坚韧不拔、勤奋好学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73至76年招收的均是工农兵学员,无应届毕业生。医士专业序号为31-36班。除了我们76届6专业9个班外,其它几届都是3-5个班。</p><p class="ql-block"> 首届考试入学的为医士37班,80年毕业。学生的年龄、社会经历与工农兵学员相差无几。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去当这个正式考试入学、有许多高中毕业学历学生的班主任。第一次参加他们的新生座谈会,有位海宁籍男同学当面大言不惭地说道,我们是考进来的,以前都是混进来的⋯。无心快语,偏碰到我敏感有意听者。他也是下乡知青,高中毕业,考上学,跳出农门,也是真情流露。过了很久,还是我聊天提起,他才想起来了。我们后来成了亦师亦生亦友,他先走了,我和另一位班主任马老师坚持百忙中去他家送行。</p> <p class="ql-block">首届年级同学会</p> <p>首届医士、妇产医士同学会</p> <p class="ql-block"> 首届女学员在红船旁合影。我们几乎每人都在这块圣地留下红色的记忆。你看他们着装的扑素,单一色彩的两用衫和裤子,自己纳制的布鞋。稚气未脱、亦有婴儿肥的大辫子女生是应届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 胡伦萍学员当时是解放军111医院(嘉兴)当兵的,首届药剂03班工农兵学员,毕业后又回到部队医院。当时医士班里还有一位陈锡年学员,98医院的军医,任年级党支书,参加理论学习,参加各门考试,实习回部队医院。他俩终于成全了我们学校工农兵学员名称的完美。这照片是胡伦萍她们一个宿舍的。首届是6人一宿舍,76届是10人一间。我在《相约》里写道"十人一住的拥挤寝室,照样流淌着心灵的宽阔,八人一盆的寒酸菜蔬,一样承载起情谊的热腾⋯",就是我们这一届的基本食宿情况。</p> <h3>首届药剂班班委当年和近年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首届医士班同学也勤奋学习,为了解剖考试,都深夜还在解剖室的教具尸体上识別插在上面的小红旗解剖位置,让学药的同学好佩服。药剂班也奋起直追,起早摸黑工作在实验室。首届工农兵学员学风良好。</p> <p>首届学员医士班孟卫民、妇产医士班孙霞美、药剂班陈莉莉和谢胜芳出席嘉兴县学雷锋积极分子会议。</p> <p>首届学员赴杭参观药厂,参观蔡永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毕业分配的时候,上级文件规定进杭的省级单位必须是工农子弟、下过乡的才可进杭,另外没有下乡过的一律分到外地。分配时工宣队陈队长找毕业生一个个谈话,感动了一大圈,下过乡的工农兵学员思想都很高尚,愿意分到外地远的地方,让年龄小的、没下过乡的同学分近一点呢!那年那月,人际的和谐不是涂抹在动车和高铁🚄🚅上醒目张扬,而是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里。</p> <h3>首届药剂班班委、团支部</h3> <p class="ql-block"> 第二届工农兵学员(75届)也是医妇药三专业各一班。这是推荐加文化考查录取的一届,文化程度较均衡,成绩普遍较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届工农兵学员药剂04班毕业照。阳光明媚,一片亮色,和我们76届班级九月拍摄的暗沉的毕业照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他们所在的场地也略显贫瘠和凌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校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是1977年3月份入学的。而1977年下半年,我国恢复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当时正在卫校医士专业35班、36班上学的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湖州籍红、蓓等同学为圆大学梦,一起去找校领导,要求报考大学,被告知已经是在校学生,不能报名,必须办理退学才能报考。她们想到退学风险太大了,两位高中毕业生才作罢。</p><p class="ql-block"> 我不愿假如假如了,因为她俩已是人中龙凤,工作10年后都如愿考上白求恩医科大学并本科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也胜任了医学院院长一职。这里虽然有她们的足够努力和高智商,但中专卫校也提供了良好的扑腾起飞的跑道,工农兵学员的优良品质也是她们高翔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毕业照,背景就是大礼堂前的冬青树,体质训练的爬竿、绳梯、秋千隐约可见。拍摄时天地人和,意气风发,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二十五年后的彩照还是青春洋溢、风华正茂。我们没有嫉妒,我们随遇而安,因为我们76届也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幸福象花儿一样。</p> <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恢复后,掀起了知青返乡的大潮。当年全国约有570万人走进了考场,这其中就包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知青们。第二年初春,全国有近30万人被录取,李总理和夫人程虹就名列其中。1978年2月16日,程虹接到了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同样在这一年,李克强以安徽滁州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当年,李克强23岁,程虹21岁。</p><p class="ql-block"> 教育、科研的春天终于来临。世界也归根结底属于青年人了!</p><p class="ql-block"> (上照片为下乡知青程虹)</p> <p class="ql-block">76届学员在2015年嘉兴学院医学院(原嘉兴卫校)上海校友会成立会上,和班主任孟、王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校友会成立会上,原任、现任领导和卫校老师合影。</p> <h3>2016.10.22日,76届举行了40周年同学会。</h3> <h3>现医学员常务副院长黄嬛教授致欢迎词,介绍母校历程和成就。</h3> <h3>76年时任校党委委员唐兆濂老师讲话。</h3> <h3>前排为受邀的卫校几任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h3> <h3>76届代表,妇产班班长张缨讲话</h3> <h3>妇产12陆美红、医士32黄小民主持。</h3> <h3>中医陈国镛、医士32莫志刚向老师和援藏同学赠送他们主编、撰写的书籍。</h3> <h3>医士32灯谜大家莫志刚楹联书法作品一幅,母校收藏。</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上联:为学登山拾级通道持恒摄衣勤俭路;</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联:求知观海眺望前途苦守寒窗烟雨楼。</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援藏同学韩珊甦、周爱林和妇产班学员一曲高歌"天路"。</h3> <h3>护士07杨瑛英、医士32韩珊甥朗诵《相约》。</h3> <h3>同学会筹备组亮相。</h3> <h3>妇产12舞蹈表演。</h3> <h3>护士07班张英当场挥笔作画献母校,同学配乐诗朗诵。</h3> <h3>护士07班配乐诗朗诵。</h3> <h3>援藏同学韩珊甦介绍援藏心得</h3> <h3>合唱《我爱祖国》,孟老师指挥,妇产12李玲、中医01谢建裕领唱,披红色围巾的妇产班,筹备组学员和台下全体师生伴唱。</h3> <h3>76届各班向母校捐款。</h3> <h3>妇产12班刚报到,就在白云宾馆排练节目。</h3> <h3>各班合影</h3> <h3>从合影背景上可看到母校为我们同学会提供了很好的准备和布置。</h3> <h3>现任医学院党委惠太望书记在晚宴上致欢迎词</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晚宴上,文艺表演高潮迭起。孟老师和护士09陆烈红主持。</h3> <h3>举杯道贺</h3> <p>佳肴馨动三江水,和气笑生四座春。</p><p>-我们医士33班的女学员。</p> <p class="ql-block">我在写这一段时,76届护士、妇产班同学正在浙江磐安感受着生活的安逸、心情的放飞。</p> <p>长兴同学安排医士33班同学采摘杨梅,红映脸颊,甜醉心间。</p> <p>医士33班杨同学在长兴"大唐贡茶院"和同学们品茶论道。</p> <p>医士33杨同学和同学们品尝紫笋贡茶,长久尽兴。</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音乐🎼《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span><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词:毛泽东</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曲:李劫夫 演<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唱:阎维文</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们到了一个地呀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人民中间嘿……生根开花</h3> 后记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忙碌工作时,在退出江湖前,曾设想过许多许多"等我们老了⋯,等我们老了⋯"。</p><p class="ql-block"> 疫情突然来临,我们老不在一起。于是,我走在年轻时我们曾携手同行的路上,撷取张张记忆的树叶,把工农兵学员这个少人关注别人忽略的主题,絮絮叨叨了十集,不是寻找抱怨,不是张罗炫耀,纯粹是和同学们品茶叙旧、把酒言欢。</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更老了的时候,用它来唤醒记忆,谈树月廊桥,谈风雨兼程。等疫情过了的时候,我们家业磐安、家人永康,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了,我们又可以相约一起,可以有心安临海春暖花开的享受,可以有醉饮龙泉麻将云和的狂放,可以有逍遥龙游戏水兰溪的潇洒,可以有仙居天台的"神仙打架",可以有结庐安吉抱团养老的乐趣⋯⋯。嬉戏风趣里相伴朝夕,相互搀扶中共度余生!</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你身板儿硬朗吗?我们想请你牵个头。你头脑儿清爽吗?我们想请你做东道主。我把釆撷的一张枫叶做成贺卡,寄往许久未见的你,祝愿你耳聪目明,鹤发童颜,阳光健康。你牵头,你作东⋯。我们还想分享你的笑声,听到你的鼓励,叠加我们的快乐,绵延我们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谢谢所有的读者朋友!谢谢你们的阅读或点赞或⋯。有你们,我的写作才更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如你是校友,请你在美篇下不忘点个赞。说明我们曾在勤俭路校园笑逐颜开过。一种相会,无关地点,却可以醉梦百回。</p><p class="ql-block"> 如你曾是工农兵学员,请你不忘在美篇下点个赞。说明我们曾在那个年代喜笑颜开过,一种相知,无关距离,却可以缘系千里。</p><p class="ql-block"> 至于我其它的美篇,你们读了视你心情而为,省略问候、擦肩而过都行。</p><p class="ql-block"> 茫茫人海,滚滚俗尘,彼此心存祝福,便让心温暖。</p><p class="ql-block"> (最后也谢谢陈莉莉、陆安祥、韩珊甦、林克等老师同学在编辑过程中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美篇中留墨点评或雅赞的朋友留了昵称、微信号,不知道尊姓大名,不能一一答谢,只能在此一并致谢了)。</p> <p class="ql-block">注:磐安、永康、安吉等系浙江各县地名。</p><p class="ql-block"> 神仙打架 释义:网络用语,一般指的是技术水平高超的人在一起比拼,切磋</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 陈 渊 2020.5.12</p> <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