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家好,我是濮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七班的杨博约,今天的阅读鉴赏时间就由我带领大家共同回顾语文课本第七单元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游轮在浓雾中航行时不幸与“玛丽号”轮船相撞,在游船即将沉没的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不顾个人安危,沉着指挥船员和乘客安全逃生,最终以身殉职的感人故事。</p><p>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作者。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中,雨果先生用生动、精炼的语言将海难发生时危急、混乱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对主要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p> <p> 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吧:烟雾弥漫、隐约可辨、葬身鱼腹、死到临头、惊恐万状、汹涌湍急、势不可当、你推我搡、猝然而至、失魂落魄、井然有序、舍己救人、巍然屹立、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相提并论。</p><p> 这篇课文以雾海夜航——海难发生——指挥救援——以身殉职为主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英雄故事。那么,当“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呢?整个过程他一共下达了四次命令:第一道命令是:“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刚刚遇难时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船长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危险,他快速制定救援方案,考虑到了船上的每一个人,却唯独忘记了自己。第二道命令是“让每一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救生艇放下时人们的你推我搡与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又一次形成对比,他严厉警告那些试图不遵守秩序的人们,以确保在撤离中不出现混乱、不浪费时间。第三道命令是“把克莱芒救出去!”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仍惦记着船上最小的船员,不希望任何一个人遭遇不幸。第四道命令是“快干!”在即将沉船的最后时刻,他仍在提醒人们赶快逃生,而自己却连一个手势都没有做,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p> <p> 这篇课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哈尔威船长与船员之间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每一句话,自成一段,这样描写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紧迫感,也充分展现了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与镇定果敢。</p><p>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只求自己活命?还是舍己为人、不辱使命?哈尔威船长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为了保全船上的其他人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死重于泰山,虽然他随船沉入了茫茫大海,但他伟大的灵魂却将永远照亮英伦海峡的上空;他舍己救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p><p>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