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课文预习笔记和生字讲解

思蕊

<p>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围绕“奇妙的大自然”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包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两首古诗。第一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含蓄地表达对朋友林子方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二首故事是诗人杜甫的《绝句》,描写了他所居住的浣花溪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p><p>一、走近作者</p><p>杨万里,(今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一部分是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优秀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p><p>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深远,被人们称为“诗圣”。</p> <p>二、创作背景</p><p>《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送好友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时所创作的。</p><p>《绝句》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p><p>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特定的韵律、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所传达的内容情感耐人寻味,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它距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所以上课之前了解诗人和诗人的写作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p> <p>本课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p><p>三、字音</p><p>“鹂”读li二声,有些孩子会误读成四声;“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ang的二声,“泊”读bo的二声。</p><p>四、识字</p><p>1.加一加:氵+胡=湖 艹+连=莲 比+十=毕</p><p>日+央=映</p><p>2.比一比:浇—晓 玲—岭 境—竟 拍—泊</p><p>3.顺口溜识字:口比天高。(吴)</p><p>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破晓,左边绞丝弯弯绕。</p><p>4.偏旁归类识记:“鹂”和“鸣”的偏旁都是鸟字边,都与鸟有关。</p><p>5.结合诗意组词识记:毕竟、绝句、黄鹂、鸣叫、停泊、山岭</p><p>6.按我们以前要求,用查字典的方法查出下列字词。</p><p><b>在生字学习中,引导孩子巧妙地将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归类识字,丰富识字方法,进行形近字的比较,提高学习效率。</b></p> <p><br></p><p>四、重点书写提示</p><p>1.<b>“莲”字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面的“艹”要写得扁一些,横长,盖住下半部。下面的部分内部先写,再写“辶”,“辶”点的收笔与“车”首横平行,捺舒展。</b></p><p>2.“穷”字上下结构。“穴”的首次笔点居中,写在竖中线上,第四、五笔分别是撇、点,不要写成撇、捺。“力”的横折钩展肩收脚,撇在竖中线起笔,稍穿插进上部。</p><p><b>3.“荷”字上下结构,上大下小。“艹”写得扁一些,到不要太宽,两竖在竖中线两侧。左下“亻”的竖要稍短,右下的“可”起笔稍低,里面的“口”要小,竖钩偏右,竖笔稍长,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b></p><p><b>4.“岭”字左窄右宽。“山”作偏旁时中竖高,竖折稍向上倾斜,右竖短,写小、紧凑,不要下坠,也不要写宽。右边“令”撇捺伸展,起笔重,收笔轻,撇画伸到山字旁右下角,最后一笔收笔是点,不要忘记写。</b></p><p><br></p><p><b>在写字之前,应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字结构,发现关键笔画的书写方法,从而指导落到实处,也使孩子逐渐形成写字的能力。</b></p> <p>五、笔顺、词语对照。</p> <p>六、易错字与多音字。</p> <p>七、课后练习题。</p>

生字

林子

杨万里

诗人

起笔

绝句

收笔

杜甫

慈寺

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