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文学大师鲁迅先生

笃定前行

<p> 深切缅怀文学大师鲁迅先生</p><p> 文/劲草</p><p> 生活的脚步或许渐行渐远,犹如先生笔下那饱含寓意的“希望之路”,但在荏苒似水的流年岁月中,我们也已慢慢地学会长大。</p><p> 一一题记</p><p><br></p><p> 我们都是伴随鲁迅先生的作品长大的,在学过的文学作品里,《藤野先生》是我记忆犹新的一篇,与其说它是先生写他先生的回忆作品,不如说是他在记述他成长道路上一段烛照心灵的人生记忆!</p><p><br></p><p>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p><p><br></p><p> 在人生十字路口,我们总是徘徊踌躇,心神空落无所依,在对未来迷茫又充满希冀的内心纠结中,像一头失怙的幼兽在迷雾丛林中踽踽独行。就如文中在异国求学的青年鲁迅一样,虽身处异域那灿烂的樱花、绯红的轻云般浪漫的风景中,但身怀忧国忧民之志的理想终与奢靡懒散的留学生活格格不入。正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极度的失落使先生产生“到别处去看看”的想法,毅然走向人生的另一驿站。</p><p> 这决非是刻意的逃避,而是在彷徨迷失中擦亮了双眼,学会了做出心灵的抉择!</p><p><br></p><p>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p><p><br></p><p> 做出了自我抉择,并不意味着人生之路就是一马平川,前行的道路总有许多未知的因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往往会令人内心痛苦。犹如在仙台学医的鲁迅,“好意难却”的特殊优待让他产生难言的辛酸自卑和强烈的民族自尊交织的复杂之情,而且在看电影之事后,目睹清朝留学生们的冷漠麻木,致使他“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理想的初衷终究化作失望的泡沫,所有这一切促使他最终决定弃医从文,重新踏上了拯救国人灵魂的回国之路。</p><p> 或许只有经历内心的痛苦,才会激发人自我救赎的决心,并在艰难痛苦中学会直面人生!</p><p><br></p><p>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p><p><br></p><p>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涯,鲁迅有幸结识了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悉心的教导和对其生活的关心下,两人的师生情超越了国界,文化的隔阂,令鲁迅也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画像时,便振奋起写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的勇气。</p><p> 感恩无须报答,而是让我们在感恩中,鼓起奋然前行的勇气!</p><p>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个铸起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人,一个唤醒沉沦国人心灵世界的人。他犹如黑夜路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寻找光明未来。</p><p> 阅读先生的传世遗作,就是要学会做一个心灵强大的人!</p><p><br></p><p>(注:对文中三个小标题解说:①“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这一句诗出自鲁迅先生的《莲蓬人》。《莲蓬人》是先生一首赞美莲花的诗,其中的“濂溪”一词,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别号“濂溪先生”。这句话就是说要学习周敦颐的不随外在流俗而改变自身特有的风骨的崇高节操。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意思是“我”的心没有办法逃离祖国,尽管“我”的祖国在风雨中,向星星寄托“我”的心意,让民众觉醒,为此“我”甘愿用“我”的血来敬献给“我”的祖国。③“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系先生的《祭书神文》中的一句话。也属于“立志”方面的话,不再详细赘述。)</p>